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思维能力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blueb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特别注重教学过程,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情景,让学生亲历一些师生双边,学生单边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下面几个方面很重要:
  一、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语文课改中,教师要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中逐渐学习、逐渐摸索,根据教学环境、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铸造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行为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兴高采烈还是沉默呆滞,是表现出色还是反常,这一切都要细心观察,倍加关注,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深思、探索、改进、提高!
  其次,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的交往,是教与学的互动,在课堂上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学生也不再是无条件的服从于教师的教,而是应该走下三尺讲台,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在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学生学的过程也是教的过程,师生边教边学、互教互学,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整体”。
  二、重视情境教学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提倡“教、学、做”三者合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将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形成生活化的学习情景提供给他们。让他们在有趣好奇实用的问题情景中,自我探究、建构学习的内容,感受学习的价值意义。例如,在教学《枫叶如舟》一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文中所述做法,课外组织学生亲自模仿操作,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实践、体验合作的乐趣,领悟合作的道理。现代教学技术为再造情景提供了可能,可以通过制作合成的媒体课件给人带来强大的感官冲击力,来实现有效体验。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材选材范围甚广,从时间来说,有现代的、近代的,也有远古年代的;从空间来说,有现实生活中的,也有异国他乡的,从大海到高山到浩渺的宇宙,无不涉及。教材内容中许多篇目并不是小学生阅历中的,与他们的生活空间有较大距离。要解决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展开我们心灵的翅膀,利用我们的想像,带领学生神而往之。只有使学生丰富想象,才能深入体验,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效。经验证明,体验是一个与思维密切相关的概念,语言学习和情感体验的结合,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三、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正确的思维要通过良好的渠道进行训练。我们可以借助这样的文章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譬如,在执教《尊敬普通人》一课时,在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课文介绍了哪几位普通人士?②他们是怎样做的?③他们有哪些地方值得尊敬?你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这几个问题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进行归纳整理。学生在思维的想象和情感的变化中明白道理、升华思想,在感悟、体验中加强了归纳思维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融知识性、科学性、文学性于一体。所以,我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要注意其科普性,以此来进行思维训练。科普性的课文突出表现了科学家们的求证思维:即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验证某一个结论的思维过程。又如,我布置学生们课后阅读《天火之谜》一课,课文叙述了科学家富兰克林根据自己掌握的“放电现象的原理”推测“雷电现象可能就是一种放电现象”,然后加以验证。在指导这篇课文时,我以求证思维为线索展开,效果会不错。因为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富兰克林自己首先掌握了什么原理?”“他怀疑雷电就是放电现象有依据吗?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富兰克林的猜测正确吗?”…等等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语文知识,还跟着科学家体验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投入,获得求证,达到了思维训练的目的。
  教师应该赞赏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而这样的出发点,抒情性课文则更多些。如《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这篇课文,教学参考书上是这样确定的:通过一座村庄昨天和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醒,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却认为:改革开放虽然给家乡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也使原来的绿色村庄变成钢筋水泥的替代物,这样对环境保护其实也带来了不利的因素,因此,我们在建设现代化城市时也不要忘了环境保护。这便是求异思维。这些有悖常理的思维如果没有教师的宽容鼓励,没有教师的“换一种方式”,又怎么会训练学生充满智慧的异样思维呢?
  综上所述,我们要致力于孩子们多方面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多地培养创造型人才,就要在语文教学中明确动机,有的放矢。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出现崭新的、生气勃勃的气象,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其他文献
有的教师认为,高三毕业班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不宜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法,在课堂上要以教师讲授、甚至灌输为主,似乎学生自主学习法只适宜高一、高二年级,不适宜高三毕业班教学,与高三课堂教学相矛盾,自主学习法会影响高三教学任务的完成、影响高三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等;似乎要完成高三教学任务只能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罐”、学生在课堂上“满堂听”,把学生自主学习法与高三课堂教学对立起来。笔者认为,这种观念在认识
期刊
在中学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是最受指责和抨击的一门学科,很多业内人士为此忧心忡忡,他们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质量深表怀疑的同时,却又难以指明语文教改的切实可行的新方向;教育界人士对传统语文教学也贬多褒少,大加挞伐,认为传统的语文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语文教育只会造就一些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于是,语文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甚至一些语文教育者也跟着鼓噪。似乎传统语文教学真的一无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了数学课堂。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越来越被我们所熟知,其在课堂中的运用也是越来越普遍。但是目前很多老师被多媒体教学所误导,导致课堂结构没有合理地设计,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结合、优化教学?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看法:  计算机将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
期刊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好。中学地理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有哪些呢?  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把多媒体教学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地理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实现上述六个
期刊
课堂设疑作为一种教学艺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课堂之上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与纽带。精心设计的课堂设疑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展开思想的翅膀,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积累,发挥独具个性的创造能力,在多种可能性中学会作出自己的分析思考、判断。因此,优化课堂设疑的方法,提高课堂设疑艺术会使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设疑时需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设疑是一门艺术。善于设疑,是教师艺术的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我觉得它既有秉承了旧课程的一些理念,又具有时代性的创新。如课标课程中与原课程理念有一致的地方,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三点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也是常提到与重视的。又如课标课程中提到:与时俱进,强调本质;注重适度形式化,认识“双基”;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这三点应该是对以往理念的整合与归纳。再如
期刊
为丰富小学生课余生活,我校积极成立了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我所负责的是低年级的朗诵组。在第一堂课上我问学生是如何理解朗读的,孩子们不约而同的说:“朗读就是读书。”学生的理解是非常狭义的,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显然不是这种简单意义上“念”,而是学生正式地学习书面语言一个最重要的过程,是学生历经低年级数(字)读到中年级朗读到高年级以及以后的成年的人默读,是语文能力有序训练的过程,儿童学习认字、读书和成
期刊
学生厌学是当今中小学学生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据一项抽样调查表明,目前有不少学生存在厌学情绪。许多教师十分忧虑,常听教师抱怨,不是我们不愿意教、不想把学生教好。学生不想学,教学效果将会很不理想,情况严重时,特别不想学的人会占到学生的三分之一。可见,这个问题已该我们大家深思熟虑了。若不想出办法尽快解决,将会对基础教育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如何改善学生厌学的状况,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呢?笔者的观点如下: 
期刊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永远是“自豪和地位”的根源。因而让学生“学有所得”,是发展数学学习动机的最主要手段。动机问题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论题之一,它涉及到人类行为的基本源泉、动力和原因,最能反映人类行为的目的性、能动性特征。动机定义为:在自我调节作用下,个体使自己的内在要求与行为的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  那么,如何帮助缺乏数学学习动机的学生的最好办法就是首先帮助他
期刊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维的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色。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思维的理论依据,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钥匙".辩证唯物主义中原因与结果(内因与外因)共性与个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继承与发展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