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特别注重教学过程,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情景,让学生亲历一些师生双边,学生单边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下面几个方面很重要:
一、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语文课改中,教师要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中逐渐学习、逐渐摸索,根据教学环境、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铸造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行为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兴高采烈还是沉默呆滞,是表现出色还是反常,这一切都要细心观察,倍加关注,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深思、探索、改进、提高!
其次,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的交往,是教与学的互动,在课堂上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学生也不再是无条件的服从于教师的教,而是应该走下三尺讲台,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在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学生学的过程也是教的过程,师生边教边学、互教互学,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整体”。
二、重视情境教学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提倡“教、学、做”三者合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将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形成生活化的学习情景提供给他们。让他们在有趣好奇实用的问题情景中,自我探究、建构学习的内容,感受学习的价值意义。例如,在教学《枫叶如舟》一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文中所述做法,课外组织学生亲自模仿操作,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实践、体验合作的乐趣,领悟合作的道理。现代教学技术为再造情景提供了可能,可以通过制作合成的媒体课件给人带来强大的感官冲击力,来实现有效体验。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材选材范围甚广,从时间来说,有现代的、近代的,也有远古年代的;从空间来说,有现实生活中的,也有异国他乡的,从大海到高山到浩渺的宇宙,无不涉及。教材内容中许多篇目并不是小学生阅历中的,与他们的生活空间有较大距离。要解决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展开我们心灵的翅膀,利用我们的想像,带领学生神而往之。只有使学生丰富想象,才能深入体验,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效。经验证明,体验是一个与思维密切相关的概念,语言学习和情感体验的结合,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三、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正确的思维要通过良好的渠道进行训练。我们可以借助这样的文章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譬如,在执教《尊敬普通人》一课时,在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课文介绍了哪几位普通人士?②他们是怎样做的?③他们有哪些地方值得尊敬?你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这几个问题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进行归纳整理。学生在思维的想象和情感的变化中明白道理、升华思想,在感悟、体验中加强了归纳思维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融知识性、科学性、文学性于一体。所以,我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要注意其科普性,以此来进行思维训练。科普性的课文突出表现了科学家们的求证思维:即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验证某一个结论的思维过程。又如,我布置学生们课后阅读《天火之谜》一课,课文叙述了科学家富兰克林根据自己掌握的“放电现象的原理”推测“雷电现象可能就是一种放电现象”,然后加以验证。在指导这篇课文时,我以求证思维为线索展开,效果会不错。因为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富兰克林自己首先掌握了什么原理?”“他怀疑雷电就是放电现象有依据吗?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富兰克林的猜测正确吗?”…等等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语文知识,还跟着科学家体验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投入,获得求证,达到了思维训练的目的。
教师应该赞赏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而这样的出发点,抒情性课文则更多些。如《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这篇课文,教学参考书上是这样确定的:通过一座村庄昨天和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醒,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却认为:改革开放虽然给家乡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也使原来的绿色村庄变成钢筋水泥的替代物,这样对环境保护其实也带来了不利的因素,因此,我们在建设现代化城市时也不要忘了环境保护。这便是求异思维。这些有悖常理的思维如果没有教师的宽容鼓励,没有教师的“换一种方式”,又怎么会训练学生充满智慧的异样思维呢?
综上所述,我们要致力于孩子们多方面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多地培养创造型人才,就要在语文教学中明确动机,有的放矢。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出现崭新的、生气勃勃的气象,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一、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语文课改中,教师要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中逐渐学习、逐渐摸索,根据教学环境、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铸造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行为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兴高采烈还是沉默呆滞,是表现出色还是反常,这一切都要细心观察,倍加关注,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深思、探索、改进、提高!
其次,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的交往,是教与学的互动,在课堂上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学生也不再是无条件的服从于教师的教,而是应该走下三尺讲台,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在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学生学的过程也是教的过程,师生边教边学、互教互学,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整体”。
二、重视情境教学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提倡“教、学、做”三者合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将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形成生活化的学习情景提供给他们。让他们在有趣好奇实用的问题情景中,自我探究、建构学习的内容,感受学习的价值意义。例如,在教学《枫叶如舟》一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文中所述做法,课外组织学生亲自模仿操作,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实践、体验合作的乐趣,领悟合作的道理。现代教学技术为再造情景提供了可能,可以通过制作合成的媒体课件给人带来强大的感官冲击力,来实现有效体验。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材选材范围甚广,从时间来说,有现代的、近代的,也有远古年代的;从空间来说,有现实生活中的,也有异国他乡的,从大海到高山到浩渺的宇宙,无不涉及。教材内容中许多篇目并不是小学生阅历中的,与他们的生活空间有较大距离。要解决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展开我们心灵的翅膀,利用我们的想像,带领学生神而往之。只有使学生丰富想象,才能深入体验,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效。经验证明,体验是一个与思维密切相关的概念,语言学习和情感体验的结合,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三、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正确的思维要通过良好的渠道进行训练。我们可以借助这样的文章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譬如,在执教《尊敬普通人》一课时,在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课文介绍了哪几位普通人士?②他们是怎样做的?③他们有哪些地方值得尊敬?你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这几个问题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进行归纳整理。学生在思维的想象和情感的变化中明白道理、升华思想,在感悟、体验中加强了归纳思维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融知识性、科学性、文学性于一体。所以,我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要注意其科普性,以此来进行思维训练。科普性的课文突出表现了科学家们的求证思维:即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验证某一个结论的思维过程。又如,我布置学生们课后阅读《天火之谜》一课,课文叙述了科学家富兰克林根据自己掌握的“放电现象的原理”推测“雷电现象可能就是一种放电现象”,然后加以验证。在指导这篇课文时,我以求证思维为线索展开,效果会不错。因为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富兰克林自己首先掌握了什么原理?”“他怀疑雷电就是放电现象有依据吗?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富兰克林的猜测正确吗?”…等等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语文知识,还跟着科学家体验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投入,获得求证,达到了思维训练的目的。
教师应该赞赏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而这样的出发点,抒情性课文则更多些。如《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这篇课文,教学参考书上是这样确定的:通过一座村庄昨天和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醒,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却认为:改革开放虽然给家乡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也使原来的绿色村庄变成钢筋水泥的替代物,这样对环境保护其实也带来了不利的因素,因此,我们在建设现代化城市时也不要忘了环境保护。这便是求异思维。这些有悖常理的思维如果没有教师的宽容鼓励,没有教师的“换一种方式”,又怎么会训练学生充满智慧的异样思维呢?
综上所述,我们要致力于孩子们多方面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多地培养创造型人才,就要在语文教学中明确动机,有的放矢。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出现崭新的、生气勃勃的气象,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