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把化学史渗透于知识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以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等都是十分必要并且具有深远意义的。
化学史 渗透 教学
一、化学史教育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的一种认识倾向。学生对化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在学习活动中变得积极、主动,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采用历史的方法,把作为化学科学认识成果的化学知识,与这些成果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正确与错误矛盾斗争的曲折经过以及化学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等介绍给学生,这样的知识就不是孤立的、静止的、死板的了,而是动态的、有来龙去脉、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是有兴趣的,对介绍的内容易于理解,便于记忆。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2、有助于进行科学方法论教育
通过化学史料进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可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仿照化学家的研究方法,重复化学家曾经经历过的、成功的研究途径和采用的科学方法,从提出问题开始,到提出假说、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收集实验事实、处理与分析化学实验事实、运用一系列的逻辑方法进行科学抽象,直到得到规律性的认识,再用实验检验认识成果。这种做法易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把自己放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之中,这就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受到了科学方法的教育,从中学习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对化学家从事研究工作过程的叙述,使学生了解化学家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问题的,对于问题的解决化学家通过怎样的途径、采取了一些什么样的科学方法,这中间遇到了些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这种做法也会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从中认识到科学方法在科学创造、发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应该怎样运用科学方法等。
3、有助于向学生进行不畏艰险、顽强探索的科学精神的教育
在向学生介绍有关化学史实时,要向学生指出任何一个科学发现和发明,无不凝结着化学家的千辛万苦和劳动汗水。其中包含着他们在漫长道路上遇到的无数次失败、挫折,以及种种困难和打击。如讲到卤族元素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游离态氟制取所经历的艰险过程。这些历史事实都强有力地说明,科学家们对科学的真诚热爱,即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也没有动摇他们追求真理的信念,在这种信念的鼓舞下,他们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不畏艰险、顽强探索,甚至为科学献身。这些内容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教育。
4、通过化学史的介绍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讲到碱金属时,最好让学生了解侯德榜是我国的一位有名的化学家,他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世界上为我国争得了荣誉。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为振兴祖国的制碱工业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他在逝世前还想到祖国、想到后人,把自己最珍贵的藏书捐献给国家、留给后人。
5、提升化学教师素养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给学生讲授化学学理论是给以知识,而讲解化学史料则是给学生以智慧。化学教师可以把化学知识的获得作为一种经验,把着眼点放在化学学中的发现、推理及概念的形成过程上。由于化学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按逻辑体系讲述,化学史料是按历史顺序编排,在横向联系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纵向联系,使教师的知识立体化,知识体系更完备。实际上也是一次深化和拓宽知识面的学习过程。比如:科学大师怎样选择,抓住新课题,从而把握科学发展新动态,发现新规律,新现象;他们怎样设计新实验,从而取得决定性实验结果。通过化学史料的学习,使教师从前人的活动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以便在需要时参考借鉴,从而在实践中少走弯路,以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二、化学史的渗透教学策略—— “HPS”模式
1、“HPS ”教学模式的建构
“HPS”教育是指“把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有关内容纳入中小学的科学课程中,以期提高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HPS”教学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依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将教材的某些化学知识在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蕴涵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精神作为课堂教学的“思维方法线”,将知识发展进程中的相关历史、社会和哲学等方面的内容作为“科学情感和态度线”,对科学家探究过程进行模拟,让课堂教学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线”,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呆板的静态的科学结论,而是一个有论有史、有人有事、有情有感、有知识又有能力和思想的科学过程。
2、“HPS”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HPS ”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成了六个阶段:一、历史素材的呈现。通过演示, 让学生注意到某一现象, 由此产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二、引出学生的观点;三、学习历史, 让学生了解问题产生的真实背景、当时科学家的不同观点等;四、科学探究,即科学家探究实验的模拟,学生可以从多种观点中选择某种观点,设计实验;五、由教师介绍当代的观点, 即教科书上对此种自然现象的解释;六、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的探究本质,历史上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和科学观念。
3、“HPS ”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孟克和奥斯本提出的 “HPS”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⑴课堂不是化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学习课,也不是化学知识的附加,而是将化学史和科学哲学和课堂教学的科学概念科学理论的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⑵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情境,通过学生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⑷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教学素材,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在解释一些现象和原理时与他们一样有着类似的错误概念,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支持;⑸帮助学生在错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探索,然后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用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概念。
化学史 渗透 教学
一、化学史教育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的一种认识倾向。学生对化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在学习活动中变得积极、主动,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采用历史的方法,把作为化学科学认识成果的化学知识,与这些成果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正确与错误矛盾斗争的曲折经过以及化学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等介绍给学生,这样的知识就不是孤立的、静止的、死板的了,而是动态的、有来龙去脉、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是有兴趣的,对介绍的内容易于理解,便于记忆。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2、有助于进行科学方法论教育
通过化学史料进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可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仿照化学家的研究方法,重复化学家曾经经历过的、成功的研究途径和采用的科学方法,从提出问题开始,到提出假说、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收集实验事实、处理与分析化学实验事实、运用一系列的逻辑方法进行科学抽象,直到得到规律性的认识,再用实验检验认识成果。这种做法易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把自己放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之中,这就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受到了科学方法的教育,从中学习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对化学家从事研究工作过程的叙述,使学生了解化学家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问题的,对于问题的解决化学家通过怎样的途径、采取了一些什么样的科学方法,这中间遇到了些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这种做法也会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从中认识到科学方法在科学创造、发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应该怎样运用科学方法等。
3、有助于向学生进行不畏艰险、顽强探索的科学精神的教育
在向学生介绍有关化学史实时,要向学生指出任何一个科学发现和发明,无不凝结着化学家的千辛万苦和劳动汗水。其中包含着他们在漫长道路上遇到的无数次失败、挫折,以及种种困难和打击。如讲到卤族元素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游离态氟制取所经历的艰险过程。这些历史事实都强有力地说明,科学家们对科学的真诚热爱,即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也没有动摇他们追求真理的信念,在这种信念的鼓舞下,他们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不畏艰险、顽强探索,甚至为科学献身。这些内容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教育。
4、通过化学史的介绍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讲到碱金属时,最好让学生了解侯德榜是我国的一位有名的化学家,他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世界上为我国争得了荣誉。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为振兴祖国的制碱工业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他在逝世前还想到祖国、想到后人,把自己最珍贵的藏书捐献给国家、留给后人。
5、提升化学教师素养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给学生讲授化学学理论是给以知识,而讲解化学史料则是给学生以智慧。化学教师可以把化学知识的获得作为一种经验,把着眼点放在化学学中的发现、推理及概念的形成过程上。由于化学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按逻辑体系讲述,化学史料是按历史顺序编排,在横向联系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纵向联系,使教师的知识立体化,知识体系更完备。实际上也是一次深化和拓宽知识面的学习过程。比如:科学大师怎样选择,抓住新课题,从而把握科学发展新动态,发现新规律,新现象;他们怎样设计新实验,从而取得决定性实验结果。通过化学史料的学习,使教师从前人的活动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以便在需要时参考借鉴,从而在实践中少走弯路,以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二、化学史的渗透教学策略—— “HPS”模式
1、“HPS ”教学模式的建构
“HPS”教育是指“把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有关内容纳入中小学的科学课程中,以期提高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HPS”教学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依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将教材的某些化学知识在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蕴涵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精神作为课堂教学的“思维方法线”,将知识发展进程中的相关历史、社会和哲学等方面的内容作为“科学情感和态度线”,对科学家探究过程进行模拟,让课堂教学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线”,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呆板的静态的科学结论,而是一个有论有史、有人有事、有情有感、有知识又有能力和思想的科学过程。
2、“HPS”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HPS ”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成了六个阶段:一、历史素材的呈现。通过演示, 让学生注意到某一现象, 由此产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二、引出学生的观点;三、学习历史, 让学生了解问题产生的真实背景、当时科学家的不同观点等;四、科学探究,即科学家探究实验的模拟,学生可以从多种观点中选择某种观点,设计实验;五、由教师介绍当代的观点, 即教科书上对此种自然现象的解释;六、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的探究本质,历史上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和科学观念。
3、“HPS ”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孟克和奥斯本提出的 “HPS”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⑴课堂不是化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学习课,也不是化学知识的附加,而是将化学史和科学哲学和课堂教学的科学概念科学理论的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⑵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情境,通过学生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⑷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教学素材,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在解释一些现象和原理时与他们一样有着类似的错误概念,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支持;⑸帮助学生在错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探索,然后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用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