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获得有效教学的基础和保障,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 有效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获得有效教学的基础和保障,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但事实上,有些教师只注重形式和表面,忽视实效和本质,在小学教学的课堂上,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成效。比如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唱独角戏式的“表演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等等。我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本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想学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以纯真的情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多方向的感染场所。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带着自己内心感受和情感去观察、想象,去理解、掌握,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进程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发展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串串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二、构建师生和谐、愉快的课堂
理想的课堂教学的状态,应该是师生真情投入,能进行平等融洽的对话,相互接纳,精神舒展,心情愉悦,个性潜能得到了发展。为此,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课堂充满平等,民主的精神气息,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心理安全和精神舒展,师生才能进行一种积极的、融洽的、持久的沟通理解,课题才能出现和谐、愉快的氛围。即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实现真正的平等,进行真诚的交往。
(2)要进行平等融洽的对话。教学在师生平等融洽的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达到真正的交流,真正的理解,走向和谐、愉快的境界。
(3)设计符合儿童本性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不是把教师自己程式化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求得体验感悟,让课堂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理解、创造的空间。凡是教学内容能用活动来实现的就最大限度的把它转化为活动,可以把具体的教学设计成游戏、比赛、表演、故事,将所学的知识蕴涵其中,也可以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从直接经验中理解、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会学
课堂教学要重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学目标的展示使学生参与,学生知道一节课的要求,并且了解差距,才能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借鉴以下教学环节:自主学习,使学生有兴趣,怎么做到呢?就要我们创设教学的情景,有益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启动学习动力,这可以是新旧知识的矛盾,也可以是新知识的吸引力。这一点是教学的开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组交流,不是表演,这是发挥兵教兵,合作学习的作用。交流的是学习中思维发展点,通过交流,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问展示、精讲点评,提问有难度,要有启发性,不是课堂中的作秀。学生敢于挑战,经过挑战达到解决问题,受到同学的赏识鼓励。有的问题学生要争论,争论是产生思维火花的点,教师鼓励学生争论,在辩论中给予鼓励引导。这是一堂课最精彩的部分。教师对不到位的知识进行补充,进行点拨。只要学生能讲的老师做到不讲,学生能学会的,老师不代替,学生学不会的老师不讲,教师的精彩点拨和讲解就在于这一刻,其他时间主要是课堂的组织者,欣赏者,倾听者;训练小结,训练小结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独立做题的过程,是知识的巩固和反馈阶段。同时也要为下一步的课堂辅导和补救做好诊断。这几个教学环节一定要与本班实际相结合,找到一种真正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激情、充分展示自己,从而能够快乐地学习。
四、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合作意识,让学生易学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提出的“讨论题”,必须有讨论价值。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让大家共同讨论的必要,也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我教学乘法意义时,当出现:2 2 2=6,3 3 3 3=12,5 5 5=15后,不提这样的问题“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怎么样?”“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而提出“请仔细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促进学生去寻找算式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交流,有利于合作学习。2、问题的内容要有吸引力。如在小学数学第一册中,教学“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时”时,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教材出示8只蝴蝶图,让学生回答□ □=8,□-□=8。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同桌进行合作讨论,并提出比比看哪组小朋友得到的答案最多。合作学习是让学生达到共同提高为目标。内容可分解是指学生在小组中要有明确的任务,学生在合作时要有事可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问题设计的“质”上下功夫,最好提一些“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真正起到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作用。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人们都说:“教学有法法,但无定法,教学是一门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陈延安,李德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山东教育
[2]邵光华关于重视数学课堂教学的再探讨[J]小学数学教学参考
关键词:数学课堂 有效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获得有效教学的基础和保障,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但事实上,有些教师只注重形式和表面,忽视实效和本质,在小学教学的课堂上,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成效。比如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唱独角戏式的“表演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等等。我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本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想学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以纯真的情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多方向的感染场所。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带着自己内心感受和情感去观察、想象,去理解、掌握,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进程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发展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串串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二、构建师生和谐、愉快的课堂
理想的课堂教学的状态,应该是师生真情投入,能进行平等融洽的对话,相互接纳,精神舒展,心情愉悦,个性潜能得到了发展。为此,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课堂充满平等,民主的精神气息,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心理安全和精神舒展,师生才能进行一种积极的、融洽的、持久的沟通理解,课题才能出现和谐、愉快的氛围。即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实现真正的平等,进行真诚的交往。
(2)要进行平等融洽的对话。教学在师生平等融洽的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达到真正的交流,真正的理解,走向和谐、愉快的境界。
(3)设计符合儿童本性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不是把教师自己程式化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求得体验感悟,让课堂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理解、创造的空间。凡是教学内容能用活动来实现的就最大限度的把它转化为活动,可以把具体的教学设计成游戏、比赛、表演、故事,将所学的知识蕴涵其中,也可以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从直接经验中理解、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会学
课堂教学要重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学目标的展示使学生参与,学生知道一节课的要求,并且了解差距,才能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借鉴以下教学环节:自主学习,使学生有兴趣,怎么做到呢?就要我们创设教学的情景,有益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启动学习动力,这可以是新旧知识的矛盾,也可以是新知识的吸引力。这一点是教学的开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组交流,不是表演,这是发挥兵教兵,合作学习的作用。交流的是学习中思维发展点,通过交流,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问展示、精讲点评,提问有难度,要有启发性,不是课堂中的作秀。学生敢于挑战,经过挑战达到解决问题,受到同学的赏识鼓励。有的问题学生要争论,争论是产生思维火花的点,教师鼓励学生争论,在辩论中给予鼓励引导。这是一堂课最精彩的部分。教师对不到位的知识进行补充,进行点拨。只要学生能讲的老师做到不讲,学生能学会的,老师不代替,学生学不会的老师不讲,教师的精彩点拨和讲解就在于这一刻,其他时间主要是课堂的组织者,欣赏者,倾听者;训练小结,训练小结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独立做题的过程,是知识的巩固和反馈阶段。同时也要为下一步的课堂辅导和补救做好诊断。这几个教学环节一定要与本班实际相结合,找到一种真正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激情、充分展示自己,从而能够快乐地学习。
四、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合作意识,让学生易学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提出的“讨论题”,必须有讨论价值。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让大家共同讨论的必要,也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我教学乘法意义时,当出现:2 2 2=6,3 3 3 3=12,5 5 5=15后,不提这样的问题“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怎么样?”“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而提出“请仔细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促进学生去寻找算式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交流,有利于合作学习。2、问题的内容要有吸引力。如在小学数学第一册中,教学“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时”时,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教材出示8只蝴蝶图,让学生回答□ □=8,□-□=8。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同桌进行合作讨论,并提出比比看哪组小朋友得到的答案最多。合作学习是让学生达到共同提高为目标。内容可分解是指学生在小组中要有明确的任务,学生在合作时要有事可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问题设计的“质”上下功夫,最好提一些“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真正起到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作用。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人们都说:“教学有法法,但无定法,教学是一门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陈延安,李德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山东教育
[2]邵光华关于重视数学课堂教学的再探讨[J]小学数学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