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艺术家族的一个组成部分,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个人气质、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现在的孩子并不是学习好就属于好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才艺才可以称之为全面发展的优秀生。虽然现在初中音乐教学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其中仍是有一些问题影响着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问题;改善措施
初中音乐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的存在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很好的放松心情、培养兴趣、增强人文性,它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了劳逸结合的调节作用。优秀的音乐教师要能够在教学中结合学情,创造生动、丰富的教学活动,能够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回顾课程改革十年来,收获颇多,感受至深。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对课程的理解已经逐步从理论的认识转变到实践和行为层面;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变;学生的能力素养和音乐能力充分地反映了课程改革以来的成果。现在的音乐老师基本上都能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在课上有所体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为了增强学生演唱合唱歌曲的信心,亲切而真诚地对学生说:“唱歌有那么难吗?没那么难。方法掌握了,唱歌没那么难。”个别学生不识谱,教师马上鼓励学生“没关系,不识谱你可以用‘la’哼唱,把旋律记下来”。教师用亲切、温和的教学语言、语气与学生交流,有意识地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自尊心和学习兴趣的意识明显加强。
第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延续。在乐曲欣赏的每个教学环节里,教师有效设计、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地聆听,将“变奏曲式”这一音乐知识融入到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地体验这一曲式结构的乐曲。加之教师运用娴熟的钢琴演奏技术,适时地弹奏乐曲的主题、乐思,一次次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使得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得到了延续。
第三、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常常选择“演奏乐器”、“音色”等作为主线,以“聆听音乐、哼唱主题、熟化主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熟记音乐主题上下功夫。学生在每次聆听音乐后马上辨别其演奏乐器,哼唱音乐主题,加深了对音乐主题的印象。学生在一次次聆听和主题哼唱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音乐主题的熟化,从而记住了这首作品,达到了课程标准中对“感受与欣赏”的要求。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课程改革十年,在我们收获“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初中音乐教学尚有一些问题普遍存在,亟需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1.课堂乐器教学与教材内容结合是否得当及比重问题
授课前,教师要考虑如何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可以使用课堂乐器的教学,并以此来辅助唱歌教学,同时注意把握课堂乐器的音乐与歌曲的结合是否得当,旋律的走向与和声进行的效果是否符合歌曲风格,绝不能为了简单易行,而把作品改得面目全非。《月光下的凤尾竹》一课中,教师将歌曲中复杂的旋律简单化,改变成易于学生吹奏、符合歌曲风格的旋律,做法比较得当。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得以激发和延续是非常重要的。把握课堂乐器教学在一节课的比重不容忽视。试想,如果一节音乐课的45分钟我们全部上成是纯纯的课堂乐器训练课,对于全体学生而言是难以坚持下来的。如果因为教师理解上的偏差,使得本来对乐器已经产生了一定学习兴趣的学生,再一次因多而生厌的话,那么,就是与我们开展课堂乐器教学的初衷———“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相悖的了。
2.合唱概念的混淆,训练方法单一而无效
正确的合唱声音概念应该是一种声部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识,教师应首先明晰,并指导学生明确“我在歌唱,歌声中没有我,只有我们”这样的概念。在一些合唱教学中,教师只是不断地“教唱”,在一个声部学唱时,另一个声部无事可做,只是等待着与另一个声部的PK。而这种PK,不是声部间互相倾听式的“合唱”,而是采用一种“站住我的声部,不是你压倒我,就是我压倒你”这种音量上的较量。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发声练习时就给学生做这样的训练:最初只是一个声部持续唱一个音,另外一个声部再加进来一个音,两个声部同时唱的时候,有意识地倾听另一个声部的唱,而后再逐步增加难度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声部间倾听的习惯,明确“合唱”的声音概念,从而避免“声部间音量上的PK”。另外,一些教师对合唱指挥的作用还有待明晰,合唱指挥的动作亟需规范。
3.教师教学不用琴,学生跟着感觉走
一些教师在课上少用琴、不用琴,让学生自已找调,特别是在合唱教学中,本来两个声部就有不同的音高,教师不用琴,自己起个头,学生还没唱完一句,就跑调、走音,教师也不纠正,听之任之,到最后,别说和声效果,连最基本的歌曲都唱不准了。但也有教师用琴的意识很好,能够及时的用琴带领学生找到音感。应该说:“音乐教学中该用琴时一定要用琴,必要的时候还要双手弹旋律”。
4.流行音乐的教学情况,要改善
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是很多明星的追星族,这是事实。在教学中,融入了流行音乐的教学,如周杰伦、王力宏、蔡依林的歌曲,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其让学生盲目学唱流行歌曲,不如用好的歌曲让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起来,既拓宽了教学途径,又发挥了教育意义。如在教学中,可利用猜谜的方法,学习顿音记号“▼”时,让学生猜谜:音符头上戴个帽,上平下尖是三角,弹琴唱歌用到它,短促又轻巧。学习连音线“⌒”时,用手势表示出来:相同两音搭座桥。由此使学生形象地学习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这样学生学得更快,记得更牢。
三、总结
虽然现在的初中音乐教学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其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和漏洞依然要尽快发现并及时解决。我们不能止步于目前的教学情况,我们要努力探索出更合适、更科学、更通俗的音乐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杜军.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J].现代阅读(教育版)
[2]于春霞.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对应之策[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问题;改善措施
初中音乐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的存在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很好的放松心情、培养兴趣、增强人文性,它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了劳逸结合的调节作用。优秀的音乐教师要能够在教学中结合学情,创造生动、丰富的教学活动,能够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回顾课程改革十年来,收获颇多,感受至深。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对课程的理解已经逐步从理论的认识转变到实践和行为层面;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变;学生的能力素养和音乐能力充分地反映了课程改革以来的成果。现在的音乐老师基本上都能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在课上有所体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为了增强学生演唱合唱歌曲的信心,亲切而真诚地对学生说:“唱歌有那么难吗?没那么难。方法掌握了,唱歌没那么难。”个别学生不识谱,教师马上鼓励学生“没关系,不识谱你可以用‘la’哼唱,把旋律记下来”。教师用亲切、温和的教学语言、语气与学生交流,有意识地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自尊心和学习兴趣的意识明显加强。
第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延续。在乐曲欣赏的每个教学环节里,教师有效设计、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地聆听,将“变奏曲式”这一音乐知识融入到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地体验这一曲式结构的乐曲。加之教师运用娴熟的钢琴演奏技术,适时地弹奏乐曲的主题、乐思,一次次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使得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得到了延续。
第三、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常常选择“演奏乐器”、“音色”等作为主线,以“聆听音乐、哼唱主题、熟化主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熟记音乐主题上下功夫。学生在每次聆听音乐后马上辨别其演奏乐器,哼唱音乐主题,加深了对音乐主题的印象。学生在一次次聆听和主题哼唱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音乐主题的熟化,从而记住了这首作品,达到了课程标准中对“感受与欣赏”的要求。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课程改革十年,在我们收获“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初中音乐教学尚有一些问题普遍存在,亟需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1.课堂乐器教学与教材内容结合是否得当及比重问题
授课前,教师要考虑如何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可以使用课堂乐器的教学,并以此来辅助唱歌教学,同时注意把握课堂乐器的音乐与歌曲的结合是否得当,旋律的走向与和声进行的效果是否符合歌曲风格,绝不能为了简单易行,而把作品改得面目全非。《月光下的凤尾竹》一课中,教师将歌曲中复杂的旋律简单化,改变成易于学生吹奏、符合歌曲风格的旋律,做法比较得当。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得以激发和延续是非常重要的。把握课堂乐器教学在一节课的比重不容忽视。试想,如果一节音乐课的45分钟我们全部上成是纯纯的课堂乐器训练课,对于全体学生而言是难以坚持下来的。如果因为教师理解上的偏差,使得本来对乐器已经产生了一定学习兴趣的学生,再一次因多而生厌的话,那么,就是与我们开展课堂乐器教学的初衷———“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相悖的了。
2.合唱概念的混淆,训练方法单一而无效
正确的合唱声音概念应该是一种声部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识,教师应首先明晰,并指导学生明确“我在歌唱,歌声中没有我,只有我们”这样的概念。在一些合唱教学中,教师只是不断地“教唱”,在一个声部学唱时,另一个声部无事可做,只是等待着与另一个声部的PK。而这种PK,不是声部间互相倾听式的“合唱”,而是采用一种“站住我的声部,不是你压倒我,就是我压倒你”这种音量上的较量。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发声练习时就给学生做这样的训练:最初只是一个声部持续唱一个音,另外一个声部再加进来一个音,两个声部同时唱的时候,有意识地倾听另一个声部的唱,而后再逐步增加难度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声部间倾听的习惯,明确“合唱”的声音概念,从而避免“声部间音量上的PK”。另外,一些教师对合唱指挥的作用还有待明晰,合唱指挥的动作亟需规范。
3.教师教学不用琴,学生跟着感觉走
一些教师在课上少用琴、不用琴,让学生自已找调,特别是在合唱教学中,本来两个声部就有不同的音高,教师不用琴,自己起个头,学生还没唱完一句,就跑调、走音,教师也不纠正,听之任之,到最后,别说和声效果,连最基本的歌曲都唱不准了。但也有教师用琴的意识很好,能够及时的用琴带领学生找到音感。应该说:“音乐教学中该用琴时一定要用琴,必要的时候还要双手弹旋律”。
4.流行音乐的教学情况,要改善
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是很多明星的追星族,这是事实。在教学中,融入了流行音乐的教学,如周杰伦、王力宏、蔡依林的歌曲,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其让学生盲目学唱流行歌曲,不如用好的歌曲让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起来,既拓宽了教学途径,又发挥了教育意义。如在教学中,可利用猜谜的方法,学习顿音记号“▼”时,让学生猜谜:音符头上戴个帽,上平下尖是三角,弹琴唱歌用到它,短促又轻巧。学习连音线“⌒”时,用手势表示出来:相同两音搭座桥。由此使学生形象地学习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这样学生学得更快,记得更牢。
三、总结
虽然现在的初中音乐教学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其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和漏洞依然要尽快发现并及时解决。我们不能止步于目前的教学情况,我们要努力探索出更合适、更科学、更通俗的音乐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杜军.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J].现代阅读(教育版)
[2]于春霞.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对应之策[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