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高职教育90%以上的人才服务于中小企业,而高职《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大多脱离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无法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文从分析当前教学现状、中小企业财务活动特点入手,归纳总结高职《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设计,最终提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实务 项目化教学
我国中小企业总体数量巨大,超过了企业总数的 99%,对 GDP以及税收贡献率分别是 60%和 50%左右,并创造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已经成为国家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们不仅在工业生产、商品流通,饮食服务等传统产业站稳了脚跟,而且逐步渗透到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设施项目,城市供水、供电环保、公交等市政项目和科教、信息等新兴领域,正在成为这些行业的一支生产力,也是是高职学生主要的就业选择。从历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我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单位基本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其财务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职能设置综合化、筹资渠道较单一、资金流向对内投资为主、资金流量小、周转慢、财务决策短、平、快。中小企业的以上财务管理特点,要求其从业人员在掌握财务管理一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时,必须结合企业特点与管理的特殊性要求,在管理能力、决策分析重点以及知识与技能结构上,更要突出专业化、专门化和综合化要求。但目前国内高职《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學在教学方法、内容、评价方式的设计上均基于成熟企业普遍的要求和共性特点,忽略了中小企业财务活动的特殊性和岗位不同的要求,无法培养中小企业真正需要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财务管理实务》是我院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跟职业岗位密切相关,其改革更应遵循从“偏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 转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培养目标。因此,《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相对应的教学项目并开发课程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立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做到“以训练为中心”,建立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实现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对接。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实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讲课内容与未来就业岗位不相符合。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实务》课程多是照搬了本科院校讲授的内容,基本上是基于大型的、成熟的公司进行的研究,而针对中小企业特有的业务却很少涉及,造成在授课时全而浅的局面。比如在筹资方面,现有的课程大多是从银行信贷、股票筹资、债券筹资等方面讲授,但中小企业很少有机会从资本市场进行筹资,而中小企业常用的民间借贷、融资租赁等内容讲授又过少,导致学生就业后在中小企业中遇到问题无从下手。难以适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要求,更难以认同中小企业组织与管理文化。
2.教学主体单一,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未得到发挥以及自我提升的能动性未得到充分激发。目前,《财务管理实务》教学中,虽然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岗位实习等多种方式,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切实体现,老师在课堂教学上仍沿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做出正确答案的传统思路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过于依赖老师,教师过于依赖既定方法,无法发挥教与学的两个主体作用,尤其是学生的能动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而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更易受理财环境、政策变化的影响,更需要其从业人员具有更强的独立分析、判断与学习能力,因此,目前的教学方法远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与知识迁移的要求。
3.考核手段过于单一,以结果评价为主导,无法反映学生课堂表现的实际水平。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各高校对《财务管理实务》的考核主要采取结果评价方式,对团队协作、实践过程、方法创新等几乎没有关注,更没有对学生职能素养给予考评与关注,使得教学过程脱离实境,考核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努力效果与投入程度,对于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不足,导致学生多以考期末突击复习为主,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持续性。更重要的是偏离了真实的岗位职业特征以及文化要求。
二、中小企业财务活动的特点及高职《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分析
中小企业的财务活动不同于大企业,具有自身的特点。
1.筹资活动方面,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创始人的投入,以民间融资为主。相比大企业和成熟的公司更加依赖企业间的银行借款、租赁、商业信用等,很难通过股票和债券方式进行融资。根据中小企业的特性,课程讲解时可重点讲解权益筹资中的吸收直接投资、留存收益,债务筹资中的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四个知识点,而对于股票、债券筹资方式简单带过即可。
2.投资活动方面,中小企业往往资金紧张,其投资常集中于对内投资。那么课程讲解时主要讲解对内投资,而证券投资中包括股票、债券等在中小企业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对外投资的内容则不讲或者要求学生自学此部分内容。
3.营运资金活动方面,中小企业的采购往往多以货币资金结算为主,而销售时大多采用赊销政策,很难收到现款,应收账款和存货资金占比比较高,资金周转速度缓慢。那么课程讲解以及进行项目化设计的时候需详细介绍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管理的知识点。
4.利润分配活动方面,中小企业的股利分配以现金股利较为常见,资金需求迫切,股利支付率较低,股利分配政策变动较大,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课程讲解时需提醒学生重点关注股利政策选择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培养。
三、《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项目化实施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更多的课程改革开始运用项目化教学法。该方法是将职业岗位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个人或小组协助来完成。项目实施中,学生自主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习融入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分析、应变、团队协作等能力的提升。《财务管理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跟职业岗位密切相关,鉴于项目教学法的优点,本文认为在高职《财务管理实务》教学中更应该引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对职业岗位意识的强化才能有效解决当前教育现状不满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的矛盾。 1.确定项目。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笔者通过对广东省内多家中小企业进行调研,整理各部门岗位任务特点,经过近一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归纳总结以企业理财环境认识、财务管理价值观念的培养、项目筹资管理、项目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方案设计及评价、简单的财务报告分析七个项目作为《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
2.項目实施。项目教学的实施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来进行。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就需要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对班级进行分组,然后按照项目内容收集资料,分小组讨论,最后展示成果和质量评价。将所任教学班的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团队合作来讨论和分析问题,每小组派一名或者多名代表上台发言。同时,为了锻炼学生的文档编辑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可以要求代表发言的同学做幻灯片进行演示并讲解,然后由其他小组代表发言进行评价,也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或向其他发言的同学质疑,以提高学习小组活动的效率。比如,我们在讲投资活动时,对项目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时,给学生一个情境,如在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给每组同学配置一个商铺,要求每组同学完成自己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任务布置后,每组同学需从各方面进行调研,从而论证自己项目的可行性,尤其是要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每组的代表上台阐述观点,展示其项目,其他小组对相应问题由汇报小组成员进行解答,学生评委和教师根据汇报小组的汇报情况、问题回答情况、团队合作情况进行面对面公开点评。合作性的项目化教学通过共同任务中的分工、个人责任的履行及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既培养了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四、面向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财务管理实务》课程一直都是高职高专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跟职业岗位密切相关, 其改革更应该遵循从 “偏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 转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 的培养目标。以下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教学模式的改革。本课程以培养中小企业应用型的合格人才为目标,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目的,积极探索和构建“一个中心,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一个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基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岗位工作过程基础上,探索出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双线并行”,整个课程整体项目设计分两条线:第一条线是根据教师搜集的真实企业资料,按照课程体系,即各工作管理模块,进行以企业为主体的实训设计,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企业进行项目实训。第二条线是在前一项实训的基础上由学生同时进行创业财务计划书的编制,重点确定企业的筹资、投资、日常资金管理、利润分配方案,编制财务报表,并有勇气在公开场合大胆推销自己的计划。
2.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应用性和技能性,充分满足高职“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和“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根据中小企业的财务活动特点,归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设计课程整体项目化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设计突出“开放性与合作性”目标,体现适合原则。第一,教师引导下的开放性个人实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能力与意识。财务管理实践模块中的货币时间价值、资本成本、经济订货量等知识点设计为个人实践内容。第二,教师参与下的合作性综合实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管理创新能力与意识。我们将财务管理中需要综合运用财务管理、金融、会计等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内容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性课题研究式实践训练。
4.评价方式的改革。评价采取三结合的方式,即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互评成绩相结合。这种评价方式符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实践过程与特点。授课教师评价成绩和小组成员其中理论知识和个人实训项目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考核;认知实习 、分组实训,由小组内成员及教师按照各自的表现和贡献评价。比如由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担任评委,成立5~6 名学生组成的学生评委组,评委组根据小组公开汇报情况从PPT 的制作、语言的表达、团队的合作、成果的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评分最高的评委和最低的评委要分别指出汇报小组的优势和不足,评委组的平均得分在汇报小组无异议情况下评定为汇报小组的成绩。学生互评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的成功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团队的合作,只有团队成功了小组成员才能获取成功,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仲春梅.面向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2)
[2]陈丽君.面向中小企业的高职《财务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研究[J].前沿探索
[3]闫钰.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0,14:143-144.
[4]张晓天.财务管理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 11)
作者简介:彭春香(1984.03—)女。籍贯:湖南。工作单位: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学历:硕士。职称:讲师。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实务 项目化教学
我国中小企业总体数量巨大,超过了企业总数的 99%,对 GDP以及税收贡献率分别是 60%和 50%左右,并创造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已经成为国家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们不仅在工业生产、商品流通,饮食服务等传统产业站稳了脚跟,而且逐步渗透到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设施项目,城市供水、供电环保、公交等市政项目和科教、信息等新兴领域,正在成为这些行业的一支生产力,也是是高职学生主要的就业选择。从历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我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单位基本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其财务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职能设置综合化、筹资渠道较单一、资金流向对内投资为主、资金流量小、周转慢、财务决策短、平、快。中小企业的以上财务管理特点,要求其从业人员在掌握财务管理一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时,必须结合企业特点与管理的特殊性要求,在管理能力、决策分析重点以及知识与技能结构上,更要突出专业化、专门化和综合化要求。但目前国内高职《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學在教学方法、内容、评价方式的设计上均基于成熟企业普遍的要求和共性特点,忽略了中小企业财务活动的特殊性和岗位不同的要求,无法培养中小企业真正需要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财务管理实务》是我院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跟职业岗位密切相关,其改革更应遵循从“偏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 转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培养目标。因此,《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相对应的教学项目并开发课程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立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做到“以训练为中心”,建立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实现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对接。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实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讲课内容与未来就业岗位不相符合。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实务》课程多是照搬了本科院校讲授的内容,基本上是基于大型的、成熟的公司进行的研究,而针对中小企业特有的业务却很少涉及,造成在授课时全而浅的局面。比如在筹资方面,现有的课程大多是从银行信贷、股票筹资、债券筹资等方面讲授,但中小企业很少有机会从资本市场进行筹资,而中小企业常用的民间借贷、融资租赁等内容讲授又过少,导致学生就业后在中小企业中遇到问题无从下手。难以适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要求,更难以认同中小企业组织与管理文化。
2.教学主体单一,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未得到发挥以及自我提升的能动性未得到充分激发。目前,《财务管理实务》教学中,虽然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岗位实习等多种方式,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切实体现,老师在课堂教学上仍沿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做出正确答案的传统思路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过于依赖老师,教师过于依赖既定方法,无法发挥教与学的两个主体作用,尤其是学生的能动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而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更易受理财环境、政策变化的影响,更需要其从业人员具有更强的独立分析、判断与学习能力,因此,目前的教学方法远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与知识迁移的要求。
3.考核手段过于单一,以结果评价为主导,无法反映学生课堂表现的实际水平。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各高校对《财务管理实务》的考核主要采取结果评价方式,对团队协作、实践过程、方法创新等几乎没有关注,更没有对学生职能素养给予考评与关注,使得教学过程脱离实境,考核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努力效果与投入程度,对于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不足,导致学生多以考期末突击复习为主,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持续性。更重要的是偏离了真实的岗位职业特征以及文化要求。
二、中小企业财务活动的特点及高职《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分析
中小企业的财务活动不同于大企业,具有自身的特点。
1.筹资活动方面,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创始人的投入,以民间融资为主。相比大企业和成熟的公司更加依赖企业间的银行借款、租赁、商业信用等,很难通过股票和债券方式进行融资。根据中小企业的特性,课程讲解时可重点讲解权益筹资中的吸收直接投资、留存收益,债务筹资中的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四个知识点,而对于股票、债券筹资方式简单带过即可。
2.投资活动方面,中小企业往往资金紧张,其投资常集中于对内投资。那么课程讲解时主要讲解对内投资,而证券投资中包括股票、债券等在中小企业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对外投资的内容则不讲或者要求学生自学此部分内容。
3.营运资金活动方面,中小企业的采购往往多以货币资金结算为主,而销售时大多采用赊销政策,很难收到现款,应收账款和存货资金占比比较高,资金周转速度缓慢。那么课程讲解以及进行项目化设计的时候需详细介绍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管理的知识点。
4.利润分配活动方面,中小企业的股利分配以现金股利较为常见,资金需求迫切,股利支付率较低,股利分配政策变动较大,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课程讲解时需提醒学生重点关注股利政策选择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培养。
三、《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项目化实施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更多的课程改革开始运用项目化教学法。该方法是将职业岗位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个人或小组协助来完成。项目实施中,学生自主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习融入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分析、应变、团队协作等能力的提升。《财务管理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跟职业岗位密切相关,鉴于项目教学法的优点,本文认为在高职《财务管理实务》教学中更应该引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对职业岗位意识的强化才能有效解决当前教育现状不满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的矛盾。 1.确定项目。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笔者通过对广东省内多家中小企业进行调研,整理各部门岗位任务特点,经过近一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归纳总结以企业理财环境认识、财务管理价值观念的培养、项目筹资管理、项目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方案设计及评价、简单的财务报告分析七个项目作为《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
2.項目实施。项目教学的实施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来进行。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就需要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对班级进行分组,然后按照项目内容收集资料,分小组讨论,最后展示成果和质量评价。将所任教学班的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团队合作来讨论和分析问题,每小组派一名或者多名代表上台发言。同时,为了锻炼学生的文档编辑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可以要求代表发言的同学做幻灯片进行演示并讲解,然后由其他小组代表发言进行评价,也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或向其他发言的同学质疑,以提高学习小组活动的效率。比如,我们在讲投资活动时,对项目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时,给学生一个情境,如在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给每组同学配置一个商铺,要求每组同学完成自己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任务布置后,每组同学需从各方面进行调研,从而论证自己项目的可行性,尤其是要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每组的代表上台阐述观点,展示其项目,其他小组对相应问题由汇报小组成员进行解答,学生评委和教师根据汇报小组的汇报情况、问题回答情况、团队合作情况进行面对面公开点评。合作性的项目化教学通过共同任务中的分工、个人责任的履行及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既培养了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四、面向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财务管理实务》课程一直都是高职高专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跟职业岗位密切相关, 其改革更应该遵循从 “偏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 转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 的培养目标。以下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教学模式的改革。本课程以培养中小企业应用型的合格人才为目标,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目的,积极探索和构建“一个中心,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一个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基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岗位工作过程基础上,探索出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双线并行”,整个课程整体项目设计分两条线:第一条线是根据教师搜集的真实企业资料,按照课程体系,即各工作管理模块,进行以企业为主体的实训设计,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企业进行项目实训。第二条线是在前一项实训的基础上由学生同时进行创业财务计划书的编制,重点确定企业的筹资、投资、日常资金管理、利润分配方案,编制财务报表,并有勇气在公开场合大胆推销自己的计划。
2.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应用性和技能性,充分满足高职“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和“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根据中小企业的财务活动特点,归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设计课程整体项目化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设计突出“开放性与合作性”目标,体现适合原则。第一,教师引导下的开放性个人实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能力与意识。财务管理实践模块中的货币时间价值、资本成本、经济订货量等知识点设计为个人实践内容。第二,教师参与下的合作性综合实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管理创新能力与意识。我们将财务管理中需要综合运用财务管理、金融、会计等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内容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性课题研究式实践训练。
4.评价方式的改革。评价采取三结合的方式,即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互评成绩相结合。这种评价方式符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实践过程与特点。授课教师评价成绩和小组成员其中理论知识和个人实训项目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考核;认知实习 、分组实训,由小组内成员及教师按照各自的表现和贡献评价。比如由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担任评委,成立5~6 名学生组成的学生评委组,评委组根据小组公开汇报情况从PPT 的制作、语言的表达、团队的合作、成果的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评分最高的评委和最低的评委要分别指出汇报小组的优势和不足,评委组的平均得分在汇报小组无异议情况下评定为汇报小组的成绩。学生互评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的成功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团队的合作,只有团队成功了小组成员才能获取成功,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仲春梅.面向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2)
[2]陈丽君.面向中小企业的高职《财务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研究[J].前沿探索
[3]闫钰.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0,14:143-144.
[4]张晓天.财务管理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 11)
作者简介:彭春香(1984.03—)女。籍贯:湖南。工作单位: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学历:硕士。职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