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它有助于改进学校教育观念,由单纯应试教育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教育相互渗透,同时在农村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加强学生德育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精神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说,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等方面,具有其他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1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助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党对农村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村从贫穷逐渐走向富裕。饱受知识贫乏的农村人期盼后代人不再是时代的落伍者,而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子女上大学这唯一的出路上。一部分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轻视体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者的现象。有些人不愿参加社会劳动,连自我服务的劳动也不愿干。农村中小学校更是在升学率、优秀率上拼命做文章,至于培养出来的人是否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思考甚少。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扭曲了智育发展,使得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实践与创新能力十分薄弱。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到艰苦朴素的集体中去,学会求知,尝尝艰辛,触摸社会跳动的脉搏,体会人类生存条件,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在我们在学生中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光凭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空洞的理论说教,凭给学生念几篇所谓感人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显然已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热爱劳动、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精神、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也只有通过学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系列勤工俭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对“八荣八耻”的深刻理解和体会也只能让学生在从事勤工俭学活动去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勤工俭学劳动教育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能教育和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是将理论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农村经济的桥梁。让学生到工厂听听机器轰鸣,看看师傅发愤图强的拼搏精神,他们的心灵深处会留下难忘的印象;“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每一个小学生横竖都能背诵的诗句,现在又有几个中学生能够正真的理解和体会,所以他们可以随便乱倒饭菜,他们根本不懂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道理,因此让学生到学校农场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体验一次劳动,尝尝劳动的艰辛,听一下农作物生长过程的说明,他们才懂得成果来之不易;让他们爬山采一次药,使他们懂得不畏艰险的人才能达到顶峰;让他们种一棵树,并确保其根深叶茂的历程,使他们懂得在树下乘凉的快意和成才的欢乐;让学生参加一次夏(冬)令营活动,领略祖国秀丽山川、历史名城,感悟大自然和高新科技的奥秘,使他们懂得只有强国,才能兴家,从而树立“为国家之崛起而奋读书”的道理,也就是说让学生从小就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
2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现在在中小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都很差,虽然他们生长在农村,但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一切都是大人包办代替,在小学生中不会做家务、不会洗手绢的大有人在,初中生不会使用铁锹、锄头、的学生不低于60%,更区分不了韭菜和葱,高中生连简单的照明灯头都不会接,这些不能不说与我们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关系。素质教育的实施,除了在课堂上和校园内进行一些教育教学活动以外,还有大量社会知识、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在校园内是无法完成的,勤工俭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在课堂上无法掌握的东西。
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这要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年龄而定。对高中学生来说,根据所学知识除必要的实验室实践外,要与校办劳动教育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走出教室去了解社会,培养他们融入社会的意识,让他们有新鲜感,并进行必要的操作,使他们融汇在校学习的知识,从实践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对于初中生而言,组织学生到社会,到基地去学习劳动技术课,激发他们对某种知识的兴趣爱好,并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从而慢慢形成好钻研的习惯。对待小学生,要从爱做家务事教育开始,到劳动实践基地和勤工俭学菜地拔拔草,给小苗松松土,学习移栽小苗等,进而培养他们独立完成某一项劳动任务的能力。总之,要创造环境,让他们学有所获,做有所感,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3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长期以来,我们单一的教育结构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占绝大多数的学生。作为农村学校,培养的学生,大多数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未来的农村。
农村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要服务于农村“普九”和“普九”后的巩固和提高,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随着农村一大批寄宿制学校的出现,降低学生寄宿就学经费开支,确保学生有足够营养伙食,这不可能完全靠国家去解决,而是要通过勤工俭学基地的产品和收入改善学生生活,帮助困难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通过“建好一片基地,办好一个食堂,资助一批困难学生”的“三个一”工程,有效地服务于农村教育事业。同时,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时,既培养了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实践能力,更重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用科技,学生在从事勤工俭学活动中他们可能学会很多做事的方法和技能技巧,做人的道理,不仅身心受到教育,良好的品行逐渐形成,而且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他们的身体素质也会受到锻炼,各种器官的协调功能得到训练,意志和毅力同时也得到了相应的磨炼,在勤工俭学活动中他们学到了在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是对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真正促进了学生全方位、全面的发展。
勤工俭学教育是素质教育这座大厦中的一条大梁,只有把勤工俭学教育落到实处才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
1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助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党对农村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村从贫穷逐渐走向富裕。饱受知识贫乏的农村人期盼后代人不再是时代的落伍者,而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子女上大学这唯一的出路上。一部分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轻视体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者的现象。有些人不愿参加社会劳动,连自我服务的劳动也不愿干。农村中小学校更是在升学率、优秀率上拼命做文章,至于培养出来的人是否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思考甚少。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扭曲了智育发展,使得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实践与创新能力十分薄弱。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到艰苦朴素的集体中去,学会求知,尝尝艰辛,触摸社会跳动的脉搏,体会人类生存条件,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在我们在学生中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光凭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空洞的理论说教,凭给学生念几篇所谓感人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显然已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热爱劳动、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精神、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也只有通过学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系列勤工俭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对“八荣八耻”的深刻理解和体会也只能让学生在从事勤工俭学活动去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勤工俭学劳动教育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能教育和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是将理论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农村经济的桥梁。让学生到工厂听听机器轰鸣,看看师傅发愤图强的拼搏精神,他们的心灵深处会留下难忘的印象;“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每一个小学生横竖都能背诵的诗句,现在又有几个中学生能够正真的理解和体会,所以他们可以随便乱倒饭菜,他们根本不懂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道理,因此让学生到学校农场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体验一次劳动,尝尝劳动的艰辛,听一下农作物生长过程的说明,他们才懂得成果来之不易;让他们爬山采一次药,使他们懂得不畏艰险的人才能达到顶峰;让他们种一棵树,并确保其根深叶茂的历程,使他们懂得在树下乘凉的快意和成才的欢乐;让学生参加一次夏(冬)令营活动,领略祖国秀丽山川、历史名城,感悟大自然和高新科技的奥秘,使他们懂得只有强国,才能兴家,从而树立“为国家之崛起而奋读书”的道理,也就是说让学生从小就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
2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现在在中小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都很差,虽然他们生长在农村,但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一切都是大人包办代替,在小学生中不会做家务、不会洗手绢的大有人在,初中生不会使用铁锹、锄头、的学生不低于60%,更区分不了韭菜和葱,高中生连简单的照明灯头都不会接,这些不能不说与我们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关系。素质教育的实施,除了在课堂上和校园内进行一些教育教学活动以外,还有大量社会知识、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在校园内是无法完成的,勤工俭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在课堂上无法掌握的东西。
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这要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年龄而定。对高中学生来说,根据所学知识除必要的实验室实践外,要与校办劳动教育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走出教室去了解社会,培养他们融入社会的意识,让他们有新鲜感,并进行必要的操作,使他们融汇在校学习的知识,从实践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对于初中生而言,组织学生到社会,到基地去学习劳动技术课,激发他们对某种知识的兴趣爱好,并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从而慢慢形成好钻研的习惯。对待小学生,要从爱做家务事教育开始,到劳动实践基地和勤工俭学菜地拔拔草,给小苗松松土,学习移栽小苗等,进而培养他们独立完成某一项劳动任务的能力。总之,要创造环境,让他们学有所获,做有所感,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3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长期以来,我们单一的教育结构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占绝大多数的学生。作为农村学校,培养的学生,大多数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未来的农村。
农村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要服务于农村“普九”和“普九”后的巩固和提高,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随着农村一大批寄宿制学校的出现,降低学生寄宿就学经费开支,确保学生有足够营养伙食,这不可能完全靠国家去解决,而是要通过勤工俭学基地的产品和收入改善学生生活,帮助困难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通过“建好一片基地,办好一个食堂,资助一批困难学生”的“三个一”工程,有效地服务于农村教育事业。同时,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时,既培养了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实践能力,更重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用科技,学生在从事勤工俭学活动中他们可能学会很多做事的方法和技能技巧,做人的道理,不仅身心受到教育,良好的品行逐渐形成,而且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他们的身体素质也会受到锻炼,各种器官的协调功能得到训练,意志和毅力同时也得到了相应的磨炼,在勤工俭学活动中他们学到了在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是对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真正促进了学生全方位、全面的发展。
勤工俭学教育是素质教育这座大厦中的一条大梁,只有把勤工俭学教育落到实处才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