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教育法则尊重教育规律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m1984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遵守国家颁布的、可以代表人民意志的法律、规章和政策,是确保正确教育方向的前提;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尊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只有做到这两点并使学校获得丰厚发展的学校管理者,才称得上卓越的学校领导者。
  一、对当前教育发展环境的判断
  每一个社会条件的改变,都会折射到教育上,都会对教育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敏锐地感知社会条件的改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紧跟时代潮流,是遵守教育法规和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
  1.规范办学已是主流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有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学校教育的发展基本告别了无序发展、生长的状态。像以前那样片面追求校园基础建设规模、不择手段地跨地区抢夺生源、任意更改国家课程计划、随便增加学生的在校时间、随意收费等行为已经不被允许。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办人民满意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流。如何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严格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逐步完善教育评价办法,成为学校管理者考虑的主要问题。
  2.教师队伍的稳定面临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人才流动变得越来越广泛和普遍,教师的自然性、社会性流动就是其主要表现之一。由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别,不同地区之间教师实际收入的差距找不到补偿通道,许多学校无法用自身的环境、待遇和制度留住教师的。于是,资源贫乏、环境差、收入低地区的优秀教师不断外流到资源丰富、环境好、收入高的地区,使一些地区的学校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队伍的稳定面临挑战,给教育公平的实现又增加了障碍。
  3.学生家长权利意识增强
  当下,学生家长越来越多地关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甚至干预学校的正常管理活动,有的甚至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这既与网络的迅速普及、家长可以即时了解学校的行为并得以迅速地酝酿反应行动有关,也与家长的权利意识觉醒并增强有关。随着独生子女养育独生子女的年代到来,独生子女关注自我的一面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因此,学校决策应透明化,多与家长作双向沟通,适度接纳家长与学生的期望和诉求,广泛实现多赢局面。
  4.教育公平理念下的招生政策转变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不公平会影响未来的国民素质;对学生个人而言,教育不公平可能对他的一生会有不良影响。为了改变现行考试招生制度存在着评价标准相对单一、选拔方式相对单一、入学通道相对单一等“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为了适应学校多样化办学、特色办学的需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在各地展开。例如各地普遍实行的配额生政策,就极大地改变了一些优势高中的生源构成,坐在同一间教室的学生,他们之间的入学分数相差100多分,甚至更多。实行平行志愿,也能抑制学校之间的不公平、不正常竞争,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二、遵守教育法规,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样的话,一所学校因为有一位好的校长而迅速崛起,也可能因一位庸庸之辈而日落千丈,这固然是事实,但把办好一所学校寄托在一个好的校长身上,只是中国古代“贤人政治”思想的体现,与“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是不协调的。没有法律法规及制度的约束和广大教师的参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有根本保证。所以,从整体上来说,好校长不等于好学校。
  1.确保教育方针的落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但是,现在愈来愈多地出现严重背离教育方针的现象和问题,比如片面追求升学率、择校风盛行、学校生源大战、高分复读加剧、升学竞争下移、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等等。这在某些地区尤其是高中阶段表现得更为突出,学生苦不堪言,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快乐和幸福,他们的健康和全面、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损害。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纠正一切教学行为的急功近利,以及瞄准考试和通过增加负担提高成绩的错误做法;要创新教学形式,多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发展个人兴趣爱好;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在国家法律规范的框架内,争取办学条件最优化
  《教育法》所规定的事项,主要是表达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和意志,保证教育的正确方向。按照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可将遵守教育法的形式分为权利的享用、积极义务的履行和禁令的遵从。
  学校的办学必须得到三种力量的支持,才能顺利前行。一是政府的支持,满足国家的需要,培养出合格甚至杰出的人才;二是社会的认可,以卓越的办学声誉获得当地人民信任;三是师生员工的支持,必须以人为本,使生活在学校里的人们拥有成就感、幸福感和尊严。
  优化办学条件离不开办学经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三条“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的规定,在管理好学校的同时,积极筹措办学经费。首先,要科学编制预算,有理有据、用好用足国家法规、政策和文件,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财经部门主动沟通,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为此,我们首先要把学校办好,增强办学实力,赢得社会认可,增强争取政策的砝码和底气。其次,要成立学校发展基金会,争取校友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支持,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此外,还要坚持勤俭办学,反对奢侈和享乐主义,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   3.认真研读有关文件,科学制订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一份好的发展规划,是办学的行动指南,对于学校的有效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工作要保持动态平衡,不断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的良性发展态势,就需要有一个整体发展规划作支撑。学校制订的发展规划,就是要恰当地设定理想的奋斗目标,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选择适当的操作路径,以实现各种管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协同,以及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最有效的利用,从而使学校管理的各项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并通过系统、连贯、有节奏的工作,向着预定的目标推进,直到最终实现。显然,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和实施,有利于实现学校工作动态平衡,形成与完善可以有效操作的“校本管理”机制,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发展。
  学校的发展必须在自觉遵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追求主动发展,保证学校办学行为不偏离“法律”的轨道。规划是使学校走向卓越的最强动力。制订一份好的学校发展规划,要求学校领导者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教育理论水平和政策解读水平,能够结合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国家发展脉搏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4.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校要坚持依法治校,科学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为学生做出知法、守法、护法的表率;教师要自觉加强法律修养,做遵纪守法的楷模。学校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形成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包括依法落实校长负责制,健全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严格遵循教育规律,不随意提高教学难度,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违背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不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或集体补课,不挤占体育课、艺术课、综合社会实践等教学时间;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严格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尊重学生的尊严,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健全符合法治原则的教育救济制度增强透明度;开展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师生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生活秩序,知法守法。
  三、尊重教育规律,确保“高效低负”教学的进行
  教育本是一门科学,要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杰出人才的教育目的,需要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遵循教育规律办事。
  1.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武装教师头脑
  正确的认识是成功的教育活动的前提。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认清教育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等各种基本关系,避免因认识的混乱带来实际行动的偏差。我们要引导和促进教师通过对教育理论成果的学习吸纳、对教育问题的思考琢磨以及沉浸其中的实践体验,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尽快地把外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和行动,最终形成教师自己对教育的独特认识、理解和信仰。
  2.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精神
  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和全面发展,也是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的关键。因为人的个性特征各不相同,教育的高质量也就体现在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并提供因人而异的教育策略,让所有人的潜能和个性都得到释放。
  当前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还停留在前经验水平或经验水平上,很多学校派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也就止于这一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还停留在自发状态,还不能自觉地运用有关理论分析和处理问题,增加了问题解决的不确定性。开展教育科研可以解决大多数教师在一种经验式的、或是“非理性”和“无意识”状态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问题。教育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彼时彼地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到了此时此地可能就会不再应验,这就要求教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当教师从自己的研究中找到了高度个人化和情境化的、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教学策略,获得了“如何做”的实践智慧,就可能熟练地解决各种教育、教学问题,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在不增加工作时间的前提下,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实践证明,那些“高消耗、低效率”的辛苦型教师,往往是学生过重负担的“好心制造者”。对教师来说,他自己就是他所发现的知识或规律的使用者,其研究的终结成果不仅仅是成果的学术化,更是问题的解决和行动的完善与改进。教师的研究方式大都是情境式的、体验式的,研究也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随时进行的;而所得出的结论大都是个人化的、特殊化的,并不一定具有普遍的意义,所获得的成果很多都是带有经验性的。不改变这种现状,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也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落实。
  3.推进“高效低负”教学,实现育人方式转变
  “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往往容易导致教师拖课或利用课余时间集中补课,也容易导致教师布置大量“机械性”的作业练习来掩盖、弥补“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严重地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正是基于对教学效果的追求,班级授课制才得以产生并迅速推广开来,但在中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这些追求被异化的教育目的所掩盖。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甚至高效性,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我们要选择最核心的知识,抓住最关键的节点,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不教学生会的知识、不教学生学不会的知识、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知识,倡导无自学不教、无反馈不教,打造高效课堂、智慧课堂,切实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人的学习只有在主体的主动参与下进行才是人道的,先教后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先天存在着强迫和灌输的嫌疑,在提供导学案、扩展阅读材料、微视频等辅助材料的基础上,将传统课堂教学翻转过来,先学后教,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能使师生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分享。这种做法尤其在减少学生在校时间这一背景下,就显得更为重要。
  4.积极促进创新型拔尖人才的涌现
  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各级各类教育和不同层次的学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高中教育对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则起着重要的启蒙和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是个重要时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创造性人格的培育,从事创造性劳动应具备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要从小抓起。只有不同教育阶段相互衔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会取得实效。适宜的创新文化环境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温床,要营造一种认同创新、鼓励创新、保障创新、促进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在这种创新文化之中,社会群体能够认同平等的观念,崇尚自由,鼓励探索,追求真理;能包容不同个性,容忍不同观点,容忍失败,容忍偏才和怪才。培养杰出的创新型拔尖人才要注意把握教育学上的五个关键要素的培育:一要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实施导师制。二要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争当同学们拥戴的“学霸”。三要改善校园文化的精神状态,营造交流与合作的氛围,构建新型的校园人际关系。四要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渗透到各科教育中,教给学生创造力训练的特殊技巧。五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操作能力、组织能力与创造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一个心理安全、人际关系和谐、创新得到崇尚的环境中,创新型拔尖人才的涌现将指日可待。◆(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上学期开学之初,在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的情况下,我依然做到了坚持阅读和写作。那段时间虽然感觉异常忙碌,但内心却十分充实,真切地体会到了教育的幸福与快乐。之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工作的忙碌,加上长时间在网上看博、写博,颈椎有点吃不消。后来,颈椎好了许多,可思想却渐渐懒下来,精神上觉得有点空虚,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于是,我便有了坚持下去的想法,在阅读自己早已买来但未来得及阅读的书籍的同时,又从学校图书室借了
期刊
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个体挖掘潜能,服务社会,成为知情意行合一且品德修养良好的人,培养学生的良、善品德是教育的基本内涵。1949年以后,我国台湾地区道德教育经历了许多变化,以历次中小学课程标准的修订为参照,台湾地区德育改革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1967年台湾地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初中和小学都设有道德的教学科目,安排固定的教学时间,使用教科书进行正式的教学活动,期望通过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
期刊
记者从贵州省举行“新两基”工作培训会上获悉,贵州正式启动实施“新两基”工作,力争到2017年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  “新两基”指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介绍,2002年~2009年贵州省实施“两基”攻坚(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已经基本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2
期刊
读到一篇学生写路遇穿针老人的文章,一直记在心里。没想到这孩子把穿针的老人记录下来。文字往往是心灵的镜子。于孩子而言,更是如此。在我看来,作文怎么写,用些什么辞藻、什么技法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孩子眼里有什么,心里想什么,笔下写什么。  (一)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描述“有二伯”穿针:  有二伯的手是很粗的,因此他拿着一颗很大的大针,他说太小的针他拿不住。他的针是太大了点,迎着太阳,好像一颗女人头上的
期刊
2010年12月26日,时在向塘二中任教的陶小平手机铃声响起,一条要求他两天后前往滨江宾馆接受赴新疆前培训的短信,扰乱了他本已平静的生活。同时在他心里涌起的欣喜和忧虑,让他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斗争有多激烈。  2010年9月,江西省委组织部下达了援疆志愿工作者报名通知。3年的时间要求,让不少有兴趣的同行放弃了申请。很多家属情绪激烈,有的还要闹离婚。“当时,我女儿也只有6岁,老母亲还有高血压。”陶小平说
期刊
在林木葱郁、古树参天、峡谷深幽的铜钹山,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汉,吃力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他宽厚的肩膀上横着一副磨得发亮的扁担,扁担的两头捆扎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多少年来,寒来暑往,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他肩上的担子却越挑越重,前行的脚步越走越缓,43个春秋无声,只有青山记下了这位由毛头小子变成两鬓斑白“挑山工”的脚步。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广丰县铜钹山石人完小教师张云汉。  “让山
期刊
《江西省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为开栏之作  本刊讯(记者 袁长新)5月7日,省人大常委会举行“人大立法在进行”栏目开栏仪式,就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进行全过程、立体式宣传报道。这是我省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江西决策部署,拓宽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渠道,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而探索的新途径,标志着江西开启了法治建设和“阳光立法”的新阶段。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洪礼和讲话并宣布
期刊
教育部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京签署《关于“全国校园电影院线”会商备忘录》,启动建设全国校园电影院线。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代表双方签署备忘录并讲话。  全国校园电影院线由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中国教育电视台、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起成立,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支持。目标是经过3至5年的努力,在高校建设6000块银幕,主要覆盖大学校园并辐射中小
期刊
一个个团队来这里考察,一个个现场会在这里召开……这些都是吉安市吉州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好见证。近年来,这里的学校办学条件越来越好,教学质量越来越优,教师素质越来越高,教育改革越来越快,教育发展越来越均衡。这些好现象,特别是出现在2011年教师节期间召开的全区教育工作会之后,该区所有的学校进行了改建扩建,所有的乡镇建了中心幼儿园,所有的农村学校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全区各校成为了一个个生态校园、书
期刊
婴幼儿在0—3岁之间到底该如何养、如何教才算科学合理?日前,作为教育部指定早教试点城市,山东青岛出台了《青岛市0—3岁婴幼儿教养指导纲要(试行)》,《纲要》涉及婴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首次让早教有“法”可依。  据青岛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处长李业庆介绍,出台这个《指导纲要》主要是告诉年轻父母应该如何科学地养育孩子,如何正确地操作。与此同时,《指导纲要》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