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人心共奋进 创先争优促发展 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保驾护航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yE98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党支部由1个教工党小组和2个学生党小组组成,共有教职工正式党员22人,学生正式党员36人。党支部坚持以“五个好”为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带领支部全体党员“讲团结、重大局、勇创新、谋发展”,在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和中心筹建工作中创先争优,党支部曾获北京科技大学标杆党支部、北京科技大学基层党组织活动创新奖、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党日活动等荣誉。2010年,作为北京高校党支部的唯一代表,在“北京高校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经验交流大会”上做支部建设的主题发言。
  重大项目建支部,凝聚人心育团队
  北京科技大学负责承建“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基础设施”,总投资5.57亿元,在项目建设的同时,筹备组建“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由高校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十一五”期间唯一一个完全落户到北京市、第一个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世界一流研究机构。项目建设汇聚了一批多学科、跨专业的高水平人才,有国际一流学者、高水平的归国留学生、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也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项目外聘专业技术人员和研究生。要建成世界级的国家科学中心,凭借什么凝聚人心、推动发展,值得深思。为此,学校党委在项目建设之初就将党支部直接建在项目团队上,指导党支部在挖掘团队潜力、凝聚团队力量、弘扬团队文化、带动团队发展中发挥作用,逐步形成了“团结务实、科学管理、专家决策、集智创新”的团队文化和“建世界一流试验装置”的团队目标,形成了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活力的集体。
  围绕中心抓学习,科学发展出思路
  回顾项目的孕育和成长,是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团体智慧,专家点拨、不断创新的结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国家科学中心党支部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科技基础设施,如何建设这样的科技基础设施”这个核心问题,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着力对项目建设思路进行学习调研和充分论证。通过学习调研,党支部形成深刻共识:作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不仅要立足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而且更要整合学校的育人和科研优势,有效发挥基础设施的辐射作用,为材料服役安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作出贡献。为此,党支部多次进行讨论,认真调研论证,提出了组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的构想。这一构想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的高度肯定,批复同意在项目建设的同时,依托北京科技大学组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国家科学中心位于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研究实验体系顶层,可以说是在通过党支部组织开展围绕中心工作的讨论学习中,团体智慧碰撞出的火花是“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孕育的源头,科学中心将构建完整的“材料设计——制备—专业性应用开发—性能评价—公共检测服务”新材料开发应用体系,形成人才输出、技术输出、标准输出、检测服务的良好条件,为我国材料服役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学科交叉抓共建,引智借脑促发展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的研究涉及材料、安全、力学、化学、机械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突出特征,而现有人员则主要以材料学科为主。为了实现跨学科合作,国家科学中心党支部充分利用学校党委每年开展的基层党组织活动立项之机,组织了以“交叉、融合——推动项目发展”为主题的“1 X”跨学科支部联合共建系列活动,形成了“党建搭台、学术唱戏、学科融合”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了中心的筹建工作。例如,支部与环境工程系党支部开展活动时,环境工程系党支部的安全科学与技术专家基于学校安全学科的特长,建议将矿山安全需求引入国家科学中心的试验装置建设中来,使中心增加了解决国家矿山安全检测方面重大需求的功能,进一步扩大了中心的服务领域。国家科学中心党支部还成功举办了首届跨学科学术论坛—材料构件与安全论坛。论坛邀请了该领域专家,共同探讨材料学科和安全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点及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模式,为开展以工程材料与构件为研究对象的安全评价提供支撑,同时为学校安全学科在材料构件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此外,党支部还分别与数力系党支部、土木工程系党支部联合开展活动,促进了中心与数学、力学、土木等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1 X”跨学科联合支部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的工作开辟了创新与发展的道路,而且也促成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合力,创造了强有力的“党建促科研、党建促学术、党建促创新”氛围,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创先争优作承诺,立足岗位创佳绩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的建设具有技术准备期长、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是一项非常艰苦的硬任务。这要求筹建团队全体成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团结协作、克服困难,优质高效地完成国家交予的使命。国家科学中心党支部抓住创先争优活动契机,提出创建标杆党支部的目标,组织党员开展“勇于创新、迎难而上—我是党员我承诺”主题实践活动,把筹建工作细分到每一个工作岗位,让每名党员结合自身岗位实际作出目标承诺,营造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支部党员、高温高压子项目负责人陆永浩研究员,在国内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经过大量的前期调研,优化组合,使高温高压试验装置首次实现双回路供水和管道加载的组合,并建立起超临界水气环境加载试验装置。
  由于项目建设要经历较长时间,出成果也相对漫长,在国家科学中心的不少年轻人担心建设项目会影响自己的科研工作,耽误职称评审等个人问题。为保证青年人才的思想不动摇,全心投入到项目建设的研究中,国家科学中心党支部提出,把项目建设与青年人才的发展相结合,在老党员中开展“铸师魂、育英才”活动,鼓励老党员作出承诺,对青年人做好传帮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总指挥孙冬柏副校长非常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对于从事科研、工程、运行、支撑、管理工作的不同岗位人才,根据其发展目标,为其规划不同的职业发展路线,使之能够持续稳定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在相关的科研课题中,他引领青年教师,从课题申请、开题到验收,全程提供帮助。他还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行过程的有利条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通过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培养和造就青年科学研究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
  集思广益多协调,师生群众评价好
  国家科学中心党支部是所有教师党员与研究生党员的大家庭。在活动的开展中,党支部注重考虑教师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尽可能开展适合师生共同参加的活动;同时,也积极鼓励各个党小组开展相应的互动,在党支部各项活动中都主动征求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除党员内部学习外,其他党支部活动都邀请国家科学中心的群众共同参与、学习。通过党员群众测评,大家一致认为,党支部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党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在上级党组织的关怀和指导下,在支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国家科学中心党支部已经成为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坚强有力的支部”。今后,党支部将进一步围绕中心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继续拓展、深化“1 X”联合党支部活动,带动、促进中心建设工作的开展。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的建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政府各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领导亲临项目的奠基仪式,对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指导。能够承担建设国家科学中心是历史赋予的重任,党支部将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坚决优质高效地完成国家使命,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张 雯]
其他文献
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像航天工业这样,集中体现着一个国家科技、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亦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像神州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天神”顺利对接这样凝聚全中国的力量,振奋全民族的精神。航天工业是人类向太空发展的新兴工业部门,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工业将进入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新阶段。  当今世界正处在创新最为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调整双重机遇叠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
谭向勇,1957年生,山西河津人。农业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市场与政策。历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等,现任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2013年9月9日,北京工商大学2013级本科新生开始了他们在学校本科教学综合改革模式下的“第一课”。其实,这一课始于2011年下半年,学校在7个专业进行了本科教学综合改革试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是深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力军。以1953年清华大学提出的“设立政治辅导员”为标志,高校辅导员制度已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新的部署,于2004年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急剧的变化,高校官方媒体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增强传播效能:从业人员要转变观念,摆正位置;新闻媒介形式要积极应变,选准突破;新闻产品自身要多重链接,延伸手臂。  关键词:高校官方媒体 传播效能  各种新媒体、自媒体“你未歌罢我登台”的局面以及传统官方媒体的坚守与创新,共同构成了高校新闻从业人员“又爱又恨”的校园新媒体时代。或直面,或追随,或迎合,或突破,从
近年来,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深化教育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能力,扩大国际合作,积极探索有首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目前,北京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26所,其中17所为公办高职高专院校,9所为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共有650个专业点,招生专业325个,涉及高端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都市农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高校各级党组织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有效巩固了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有力推动了首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保持首都高校长期和谐稳定局面作出了贡献。     主要做法    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头脑,牢牢占领思想主阵地  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林大北路石板房9号院退休党支部现有党员30人,其中支部委员3人,离退休党总支委员1人。党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强化组织建设,开展以自管为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由于学校的离退休老同志分散居住在7个不同的区片,各区片、各党支部因地制宜,积极克服困难,成立自管小组,由一名支部委员担任组长,一名群众骨干和一名党员担任副组长,探索开展了离退休老同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六自管
李俊清,男,汉族,1957年出生,1997年入党,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生态学科负责人,教授,博导。曾被评为“国家林业局跨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等。其负责的生态学科获得“北京市教育先锋号”等荣誉。  李俊清教授不大爱讲话,他把对祖国绿色事业的热爱,都化作了创先争优、播洒新绿的具体行动。他是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政协委员。作为林业科学家,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北京林业大学以“六化”为依托,构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大学生就业工作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科学设计,大学生就业指导类课程系统化    1.就业课程的系统设计。学校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专业概论、专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对二、三年级学生开展了职业适应性指导、创新与创业教育等;对四年级学生开展了求职技能培训和指导、简历制作与面
董天午,汉族,1934年11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95年退休,返聘至今。2002年获中国老教授协会授予的“老教授事业贡献奖”;2003年获“北京工业大学科普实践指导奖”;2004年获“北京工业大学科普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瞄准科技前沿,开展电动汽车相关研究和试验  董天午退休前后积极开展电动汽车相关研究和试验,成为国内较早开展电动汽车相关研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