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是个难点。那么我们如何进行古诗教学?我认为我们老师应该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节奏美、意境美、音韵美。
一、以图激读,读中体验古诗的节奏美
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而小学教学文本中的古诗都有插图,并问“图中画的是什么。”学生们会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再按其韵律节拍进行朗读,能促进学生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开始我们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对照插图、对照诗句进行研读,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
古诗平仄有序、音律和谐、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可以调动学生全身感官,和着摇头、手势等动作,在一次又一次饶有趣味的通读中品味诗的节奏美,在一次又一次的抑扬顿挫中渐入诗境。戴建荣老师执教《静夜思》时,就引领学生在这种“平长仄短”的吟诵中体会了“月光如霜”的意境以及诗人李白“望月思乡”的情感。由此看出,在指导古诗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诗的韵律,加上适当的表情和体态语等,让学生在诵读中体味、感悟诗的节奏美。
二、以画促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小学语文文本中的古诗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麗的深秋山野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在教学《春日偶成》一诗时,可以将春天的美景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诗画结合,一个云淡风轻近午的春景图和诗人“偷得浮生半日闲”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来了。
学生把握诗意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独立地画出诗意。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句,是童子回答来访者的话。为了让学生体会“云深”一词所描绘的意境,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寻访人,当你顺着小书童的手向大山方面望去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学生纷纷回答:“我看到的是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我看到的是山高林密,路转峰回,云缠雾绕。”接着我让学生自由作画。有的学生画了一座大山,山中有大团的云雾;有的画上小房子、青松、寻访者、小书童。学生通过画对诗意有了深刻的感受。
三、想象意读,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诗,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小儿垂钓》这首古诗中“路人借问遥招手”,老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感悟“遥招手”时,用上师生表演的方式,在表演的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逐渐感悟到小孩摇摇手并不是表示不知道而是让路人靠近,这样既能表现小孩对路人的尊重,又能表现小孩垂钓的专注。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领悟到了古诗中字、词所蕴涵的意境美。
学生学习古诗也由此变被动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发挥古诗教学的特有魅力;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对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一、以图激读,读中体验古诗的节奏美
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而小学教学文本中的古诗都有插图,并问“图中画的是什么。”学生们会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再按其韵律节拍进行朗读,能促进学生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开始我们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对照插图、对照诗句进行研读,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
古诗平仄有序、音律和谐、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可以调动学生全身感官,和着摇头、手势等动作,在一次又一次饶有趣味的通读中品味诗的节奏美,在一次又一次的抑扬顿挫中渐入诗境。戴建荣老师执教《静夜思》时,就引领学生在这种“平长仄短”的吟诵中体会了“月光如霜”的意境以及诗人李白“望月思乡”的情感。由此看出,在指导古诗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诗的韵律,加上适当的表情和体态语等,让学生在诵读中体味、感悟诗的节奏美。
二、以画促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小学语文文本中的古诗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麗的深秋山野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在教学《春日偶成》一诗时,可以将春天的美景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诗画结合,一个云淡风轻近午的春景图和诗人“偷得浮生半日闲”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来了。
学生把握诗意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独立地画出诗意。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句,是童子回答来访者的话。为了让学生体会“云深”一词所描绘的意境,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寻访人,当你顺着小书童的手向大山方面望去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学生纷纷回答:“我看到的是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我看到的是山高林密,路转峰回,云缠雾绕。”接着我让学生自由作画。有的学生画了一座大山,山中有大团的云雾;有的画上小房子、青松、寻访者、小书童。学生通过画对诗意有了深刻的感受。
三、想象意读,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诗,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小儿垂钓》这首古诗中“路人借问遥招手”,老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感悟“遥招手”时,用上师生表演的方式,在表演的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逐渐感悟到小孩摇摇手并不是表示不知道而是让路人靠近,这样既能表现小孩对路人的尊重,又能表现小孩垂钓的专注。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领悟到了古诗中字、词所蕴涵的意境美。
学生学习古诗也由此变被动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发挥古诗教学的特有魅力;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对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