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美”不胜收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zm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是个难点。那么我们如何进行古诗教学?我认为我们老师应该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节奏美、意境美、音韵美。
  一、以图激读,读中体验古诗的节奏美
  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而小学教学文本中的古诗都有插图,并问“图中画的是什么。”学生们会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再按其韵律节拍进行朗读,能促进学生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开始我们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对照插图、对照诗句进行研读,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
  古诗平仄有序、音律和谐、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可以调动学生全身感官,和着摇头、手势等动作,在一次又一次饶有趣味的通读中品味诗的节奏美,在一次又一次的抑扬顿挫中渐入诗境。戴建荣老师执教《静夜思》时,就引领学生在这种“平长仄短”的吟诵中体会了“月光如霜”的意境以及诗人李白“望月思乡”的情感。由此看出,在指导古诗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诗的韵律,加上适当的表情和体态语等,让学生在诵读中体味、感悟诗的节奏美。
  二、以画促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小学语文文本中的古诗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麗的深秋山野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在教学《春日偶成》一诗时,可以将春天的美景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诗画结合,一个云淡风轻近午的春景图和诗人“偷得浮生半日闲”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来了。
  学生把握诗意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独立地画出诗意。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句,是童子回答来访者的话。为了让学生体会“云深”一词所描绘的意境,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寻访人,当你顺着小书童的手向大山方面望去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学生纷纷回答:“我看到的是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我看到的是山高林密,路转峰回,云缠雾绕。”接着我让学生自由作画。有的学生画了一座大山,山中有大团的云雾;有的画上小房子、青松、寻访者、小书童。学生通过画对诗意有了深刻的感受。
  三、想象意读,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诗,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小儿垂钓》这首古诗中“路人借问遥招手”,老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感悟“遥招手”时,用上师生表演的方式,在表演的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逐渐感悟到小孩摇摇手并不是表示不知道而是让路人靠近,这样既能表现小孩对路人的尊重,又能表现小孩垂钓的专注。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领悟到了古诗中字、词所蕴涵的意境美。
  学生学习古诗也由此变被动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发挥古诗教学的特有魅力;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对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其他文献
请注明:本文系2016年漯河市基础教育研究项目《高中英语阅读“五步教学法”高效课堂实践与研究》(LHKT2016089)研究成果。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正确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阵地,所以探究一个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至关重要。现就高中英语阅读 “五步教学法” 模式总结如下:  一、课文整体导入  新课导入就是把课文的主题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 课文
期刊
目前中学的数学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苦得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学习的乐趣在哪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体制问题,也有课程设置及标准问题,更有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作深刻的反思。我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教师的力量所能做到的,但是,从如何提高教学效益,那应该属于教师的份内职责。目前,随着新课程的
期刊
支架式教学是指围绕某学习主题,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即搭建一个便于登攀的脚手架),一个模拟的真实情景,然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即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让学生独立探索,并且进行小组协商、讨论,使学生自己在概念框架中不断提高,并最终通过支架把调控学习的任务逐渐由老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从而使教师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认知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
期刊
卓越课堂是要求教师为“主导”中以学生为“主体”,将“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个性的课堂,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卓越课堂的首要条件是培养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仔细、书写整洁,自主学习、自觉检查的习惯,以及学生乐于课前准备、活于课堂探究、勇于课后延伸;及时
期刊
团队助力,是在各项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中,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说教,转向通过团队成员间团结协作共同参与其中,一种体验式教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的互助,让每一个个体在团队活动中既有存在感,又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素质。无论大型的集体团队活动,还是日常的团队活动,教师都应该不断创新形式让学生在团队互助中收获一种启迪,一种感动,一种进步。  班团队活动,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转变提升的外在表现,由教师说教向让学生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一、创设问题情
期刊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而想源于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性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应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精心设计提问,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兴趣,增强学生问题化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化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问
期刊
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摸索,我找到一些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上好第一课紧紧抓住学生  绪论是高中生物的第一课,上好绪论课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不拘泥于课本,另外列举大量的事例,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1998年洪水泛滥直接造成一千多人
期刊
摘要: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它也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之一。在当今社会中,阅读作为最基本的语言能力之一,已经成为获取知识和科学技术新信息的一条必不可缺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中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也是中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重要学习手段。因此,可以说在缺少语言教学实际环境的我国英语教学中,阅读是高效率进行英语教学的首选捷径, 这在我国具有及其突出的
期刊
注:本文系2016年度平顶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大班幼儿传统文化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YKT2016084)研究成果。  阅读教育是幼儿园语言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绘本蜂拥而至,当前幼儿园使用的绘本阅读材料大多为泊来品,离中华传统文化距离甚远。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它有着无比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幼儿时期正处于对新生事物感到好奇的生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