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详细探讨产科DIC患者治疗中低分子肝素的应用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产科DIC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20例。对于两组患者,分别应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本次治疗效果、各项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比较。结果:经过本次治疗,实验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9/20)95.0%,参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5/20)75.0%,实验组患者疗效更显著;实验组产妇PT、APTT、D-D低于参照组患者,而FIB、PLT高于参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更好。结论:在对产科DIC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对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低分子肝素;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5-0-0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中比较严重的病症,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具体包括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感染性流产等。如果产妇发生DIC,则会造成多个脏器受损,同时还会导致产妇组织细胞缺血坏死或者功能障碍等,进而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危害。DIC发病迅速,致死率比较高,在对DIC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对患者应用肝素,能够有效终止DIC病理过程,促进患者凝血功能恢复。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产科DIC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详细探讨产科DIC患者治疗中低分子肝素的应用方法以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产科DIC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20例。参照组患者年龄24岁~35岁,平均(29.1±4.3)岁;孕周29周~41周,平均(37.5±1.3)周。实验组患者年龄23岁~35岁,平均(28.2±4.4)岁;孕周30周~41周,平均(38.2±1.2)周。
1.2方法
1.2.1实验组
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首次给药量为25mg~50mg,然后将50mg低分子肝素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ml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低分子肝素给药量以及静脉滴注速度进行调节,将凝血时间控制在15min~30min之间,如果患者凝血时间低于12min,则应适当提升滴注速度,而如果凝血时间在30min以上,则可停止对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
1.2.2参照组
对于参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肝素进行治疗。具体的给药量以及给药方式与实验组患者相同。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本次治疗效果、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D-二聚体(D-D)进行详细记录并比较。疗效评估标准如下:如果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并且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恢复正常,则疗效为治愈;如果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各项指标中,有3项以上恢复正常,则疗效为有效;如果患者生命体征依然不稳定,并且各项检测指标没有较大改善,则疗效为无效。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如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9/20)95.0%,参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5/20)75.0%,实验组患者疗效更显著。
2.2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统计如表2所示,经过本次治疗,两组患者各项低昂指标均改善,并且实验组产妇PT、APTT、D-D低于参照组患者,而FIB、PLT高于参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更好。
3 讨论
产科DIC不是独立疾病,病理产科是DIC的常见病因,包括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滞留、感染性流产等。DIC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小板活化,启动凝血反应,进而弥散在血管中,造成微血栓,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同时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最终造成患者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患者顽固性休克。产科DIC病情发展迅速,并且复杂程度比较高,如果不能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则会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在对产科DIC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药物对广泛性微血栓的形成产生抑制作用,降低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消耗量[2]。现如今,对于产科DIC患者,可采用肝素进行治疗,对于肝素,可分为普通肝素以及低分子肝素两种类型,不同肝素所达到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差异。
本文选择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产科DIC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20例。对于两组患者,分别应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本次治疗效果、各项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比较。其中,在对患者应用普通肝素时,对于剂量的控制难度比较大,可能会导致患者血小板减少,并发出血危害性比较大。在DIC的启动过程中,首先形成Xa,然后再形成凝血酶,在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时,抗Xa活性与抗凝能力密切相关,而抗凝血酶活性与患者用药后出血并发症有一定关联。对此,可对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其抗Xa作用显著,其是由普通肝素裂解所形成的,不仅使用方式便捷,而且半衰期长,副作用小,应用优势明显[3]。
经过本次治疗,实验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9/20)95.0%,参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5/20)75.0%,实验组患者疗效更显著;实验组产妇PT、APTT、D-D低于参照组患者,而FIB、PLT高于参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更好。由此可见,在对产科DIC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对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苗子旋.不同剂量肝素对产后急性DIC患者的疗效研究[J].首都醫药,2019,026(001):34.
[2]夏维林,陈喜填,吴桂香,等.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028(014):22-23.
[3]张龙久.肝素抗凝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027(020):160-161.
作者单位: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贵州六盘水 553001
【关键词】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低分子肝素;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5-0-0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中比较严重的病症,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具体包括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感染性流产等。如果产妇发生DIC,则会造成多个脏器受损,同时还会导致产妇组织细胞缺血坏死或者功能障碍等,进而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危害。DIC发病迅速,致死率比较高,在对DIC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对患者应用肝素,能够有效终止DIC病理过程,促进患者凝血功能恢复。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产科DIC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详细探讨产科DIC患者治疗中低分子肝素的应用方法以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产科DIC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20例。参照组患者年龄24岁~35岁,平均(29.1±4.3)岁;孕周29周~41周,平均(37.5±1.3)周。实验组患者年龄23岁~35岁,平均(28.2±4.4)岁;孕周30周~41周,平均(38.2±1.2)周。
1.2方法
1.2.1实验组
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首次给药量为25mg~50mg,然后将50mg低分子肝素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ml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低分子肝素给药量以及静脉滴注速度进行调节,将凝血时间控制在15min~30min之间,如果患者凝血时间低于12min,则应适当提升滴注速度,而如果凝血时间在30min以上,则可停止对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
1.2.2参照组
对于参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肝素进行治疗。具体的给药量以及给药方式与实验组患者相同。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本次治疗效果、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D-二聚体(D-D)进行详细记录并比较。疗效评估标准如下:如果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并且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恢复正常,则疗效为治愈;如果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各项指标中,有3项以上恢复正常,则疗效为有效;如果患者生命体征依然不稳定,并且各项检测指标没有较大改善,则疗效为无效。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如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9/20)95.0%,参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5/20)75.0%,实验组患者疗效更显著。
2.2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统计如表2所示,经过本次治疗,两组患者各项低昂指标均改善,并且实验组产妇PT、APTT、D-D低于参照组患者,而FIB、PLT高于参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更好。
3 讨论
产科DIC不是独立疾病,病理产科是DIC的常见病因,包括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滞留、感染性流产等。DIC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小板活化,启动凝血反应,进而弥散在血管中,造成微血栓,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同时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最终造成患者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患者顽固性休克。产科DIC病情发展迅速,并且复杂程度比较高,如果不能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则会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在对产科DIC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药物对广泛性微血栓的形成产生抑制作用,降低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消耗量[2]。现如今,对于产科DIC患者,可采用肝素进行治疗,对于肝素,可分为普通肝素以及低分子肝素两种类型,不同肝素所达到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差异。
本文选择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产科DIC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20例。对于两组患者,分别应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本次治疗效果、各项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比较。其中,在对患者应用普通肝素时,对于剂量的控制难度比较大,可能会导致患者血小板减少,并发出血危害性比较大。在DIC的启动过程中,首先形成Xa,然后再形成凝血酶,在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时,抗Xa活性与抗凝能力密切相关,而抗凝血酶活性与患者用药后出血并发症有一定关联。对此,可对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其抗Xa作用显著,其是由普通肝素裂解所形成的,不仅使用方式便捷,而且半衰期长,副作用小,应用优势明显[3]。
经过本次治疗,实验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9/20)95.0%,参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5/20)75.0%,实验组患者疗效更显著;实验组产妇PT、APTT、D-D低于参照组患者,而FIB、PLT高于参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更好。由此可见,在对产科DIC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对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苗子旋.不同剂量肝素对产后急性DIC患者的疗效研究[J].首都醫药,2019,026(001):34.
[2]夏维林,陈喜填,吴桂香,等.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028(014):22-23.
[3]张龙久.肝素抗凝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027(020):160-161.
作者单位: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贵州六盘水 55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