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以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恶心呕吐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共计收取42例,收治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治疗的21名设为对照组,接受针对性治疗的21名设为观察组,分析这两组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病史询问以及检查后,发现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包括:神经系统疾病3名、胆结石5名、癌性腹水2名、消化性溃疡5名、胰腺炎4名、功能性消化不良6名、胃肠道痉挛3名、反流性食管炎7名、急性肠炎7名,分别占比为7.14%(3/42)、11.90%(5/42)、4.76%(2/42)、11.90%(5/42)、9.52%(4/42)、14.29%(6/42)、7.14%(3/42)、16.67%(7/42)以及16.67%(7/42);从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治疗对策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5-0-01
恶心呕吐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临床表现,多种消化系统的疾病均会导致恶心呕吐的出现,但是大部分以消化内科疾病为主。由于患者的体质不同,病情种类也不同,所以在诊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1],为了保证患者获得及时的治疗,则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致病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选取安全且有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以尽快的改善患者的恶心呕吐的情况,相关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选取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计42例,均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恶心呕吐患者,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治疗的21例纳入至对照组,接受针对性治疗的21例纳入至观察组。
对照组:女性患者10名,男性患者11名,年龄最小者22岁,最大年龄者80岁,平均年龄为(43.62±3.41)岁,其中胰腺疾病有2名、胆道疾病有3名、其他疾病有2名、胃肠疾病有15名。
观察组:女性患者9名,男性患者12名,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年龄者79岁,平均年龄为(43.76±3.13)岁,其中胰腺疾病有2名、胆道疾病有2名、其他疾病有3名、胃肠疾病有13名。
上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后得出结果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选取奥美拉唑40mg与浓度0.9%的氯化钠溶液100ml进行混合,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一天一次,再选取甲氧氯普胺片和维生素B6片进行口服辅助治疗,前者一天一次,一次5mg,后者一天三次,一次50mg。
观察组: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补液处理,恢复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的情况,如果患者属于胃肠道炎症刺激导致的恶心呕吐情况,需要采用抗炎的治疗方式,于饭前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2],一次100mg,如果患者属于胃肠道痉挛导致的恶心呕吐情况,需要肌肉注射山莨菪碱,一次0.5mg,一天一次,如果患者因胃肠功能障碍导致的恶心呕吐情况,需要促进患者的胃动力,在饭前服用莫沙必利片,一天一次,一次5mg[3],如果患者合并胰腺、肝脏以及胆道等消化系统疾病,则需要针对于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患者在针对性治疗后,恶心呕吐仍然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則需要按照对照组的常规方式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治疗效果: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消失)、好转(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以及无效(上述均未达到)。
2结果
2.1 分析两组恶心呕吐的原因
对两组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病史询问以及检查后,发现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包括:神经系统疾病3名,占比为7.14%(3/42)、胆结石5名,占比为11.90%(5/42)、癌性腹水2名,占比为4.76%(2/42)、消化性溃疡5名,占比为11.90%(5/42)、胰腺炎4名,占比为9.52%(4/42)、功能性消化不良6名,占比为14.29%(6/42)、胃肠道痉挛3名,占比为7.14%(3/42)、反流性食管炎7名,占比为16.67%(7/42)以及急性肠炎7名,占比为16.67%(7/42)。
2.2 治疗有效率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1.43%,从治疗有效率上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如下表一。
3 讨论
消化内科的病情种类较多,而导致恶心呕吐临床症状出现的疾病也有很多,而不同病因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保证病灶的有效改善,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而本文的常规治疗只是针对于恶心呕吐反应进行的相关治疗,却不能从病因出发,而本文的观察组则以分析患者的病情为前提,分析患者的病因,之后从病因上进行改善,以纠正患者的恶心呕吐的情况,促进机体的恢复。待针对性治疗没有效果后,再行常规的恶心呕吐治疗[4],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保证药物的安全性,保证从根源上改善恶心呕吐的情况。
因此,就消化内科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来看,实施对症的病因治疗相比单纯的进行止吐止恶治疗更加的有效,其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还可以清除病因,避免恶心呕吐的复发,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田海青,王传华.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5):81.
[2]王丽丽.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9):49.
[3]李平平.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探讨[J].心理月刊,2019,14(11):157-158.
[4]梁雄.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5):44.
作者单位: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内江 641000
【关键词】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治疗对策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5-0-01
恶心呕吐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临床表现,多种消化系统的疾病均会导致恶心呕吐的出现,但是大部分以消化内科疾病为主。由于患者的体质不同,病情种类也不同,所以在诊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1],为了保证患者获得及时的治疗,则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致病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选取安全且有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以尽快的改善患者的恶心呕吐的情况,相关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选取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计42例,均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恶心呕吐患者,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治疗的21例纳入至对照组,接受针对性治疗的21例纳入至观察组。
对照组:女性患者10名,男性患者11名,年龄最小者22岁,最大年龄者80岁,平均年龄为(43.62±3.41)岁,其中胰腺疾病有2名、胆道疾病有3名、其他疾病有2名、胃肠疾病有15名。
观察组:女性患者9名,男性患者12名,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年龄者79岁,平均年龄为(43.76±3.13)岁,其中胰腺疾病有2名、胆道疾病有2名、其他疾病有3名、胃肠疾病有13名。
上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后得出结果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选取奥美拉唑40mg与浓度0.9%的氯化钠溶液100ml进行混合,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一天一次,再选取甲氧氯普胺片和维生素B6片进行口服辅助治疗,前者一天一次,一次5mg,后者一天三次,一次50mg。
观察组: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补液处理,恢复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的情况,如果患者属于胃肠道炎症刺激导致的恶心呕吐情况,需要采用抗炎的治疗方式,于饭前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2],一次100mg,如果患者属于胃肠道痉挛导致的恶心呕吐情况,需要肌肉注射山莨菪碱,一次0.5mg,一天一次,如果患者因胃肠功能障碍导致的恶心呕吐情况,需要促进患者的胃动力,在饭前服用莫沙必利片,一天一次,一次5mg[3],如果患者合并胰腺、肝脏以及胆道等消化系统疾病,则需要针对于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患者在针对性治疗后,恶心呕吐仍然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則需要按照对照组的常规方式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治疗效果: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消失)、好转(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以及无效(上述均未达到)。
2结果
2.1 分析两组恶心呕吐的原因
对两组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病史询问以及检查后,发现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包括:神经系统疾病3名,占比为7.14%(3/42)、胆结石5名,占比为11.90%(5/42)、癌性腹水2名,占比为4.76%(2/42)、消化性溃疡5名,占比为11.90%(5/42)、胰腺炎4名,占比为9.52%(4/42)、功能性消化不良6名,占比为14.29%(6/42)、胃肠道痉挛3名,占比为7.14%(3/42)、反流性食管炎7名,占比为16.67%(7/42)以及急性肠炎7名,占比为16.67%(7/42)。
2.2 治疗有效率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1.43%,从治疗有效率上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如下表一。
3 讨论
消化内科的病情种类较多,而导致恶心呕吐临床症状出现的疾病也有很多,而不同病因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保证病灶的有效改善,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而本文的常规治疗只是针对于恶心呕吐反应进行的相关治疗,却不能从病因出发,而本文的观察组则以分析患者的病情为前提,分析患者的病因,之后从病因上进行改善,以纠正患者的恶心呕吐的情况,促进机体的恢复。待针对性治疗没有效果后,再行常规的恶心呕吐治疗[4],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保证药物的安全性,保证从根源上改善恶心呕吐的情况。
因此,就消化内科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来看,实施对症的病因治疗相比单纯的进行止吐止恶治疗更加的有效,其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还可以清除病因,避免恶心呕吐的复发,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田海青,王传华.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5):81.
[2]王丽丽.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9):49.
[3]李平平.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探讨[J].心理月刊,2019,14(11):157-158.
[4]梁雄.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5):44.
作者单位: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内江 6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