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发展和学生个性的特点,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更需要将课程理论与生活实践、学生个人品德形成联系起来。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以期能够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的要求。本文简要阐述了几种实现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方式变革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方式;变革策略
G633.2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教导学生学习基本道德观念、社会生活法则、为人处世原则、政治思想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除了需要做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的变革外,还需要将增加学生社会经验、增强理论知识的应用、提高理论知识的凝练与升华等方面的内容分纳入到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容中,全面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爱恩斯坦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1]。有了学习兴趣,就算没有外界压力和老师、家长的督促,学生也会自主地去进行学习,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学习方式变革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和牵引者,学生总是围绕着教师在转,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缺乏对学生主观性和基本思想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激发,利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游戏、生活常识、多媒体、创设情景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做情绪的主人》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各种情绪列举出来,然后请同学在课堂上用表情表现出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然后再通过教导情绪的由来和控制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将“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
学习是应该是学生自主控制的过程,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面面俱到,小到问题的产生、大到未来发展和重要性的研究,都是由教师进行一一讲解的,学生甚至不要提前预习知识,更不需要额外补充内容,教师自成一体的教学内容已经足以让学生进行系统的构建[2]。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这种教学方法是不适宜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从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形成一套完整的学习系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面对任何学习内容时都能够自信地说出“我能学”。例如在学习《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自学——讨论——质疑——演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反思和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形成基本的内容认识,然后在不断的交流与思维碰撞中完善和改正自身学习的不足,再总结出这一系列学习过程的内容和精华进行演讲。这中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发展教学的独特性,将“普遍教”转变为“因材施教”
那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其个性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区别,因此,不可能存在一种教学方法是适合所有人的[3]。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间的这种差异性,改变教学方式,将“普遍教”转变为“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根据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不断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自主学习的效果就会不同,面对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其产生的效果也会不相同;学生个性不停,其适宜的学习方式不同,对生活总结和提炼的能力及看问题的重心不同。这时,教师就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多种学习方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学习兴趣来进行选择,教师在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将几种学习方式的内容进行融合,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法律护我成长》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将自主学习的内容分为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法律在不同成长阶段的保护方法、“法律与成长”主题的演讲、生活中问题法律的应用等模块,让学生根据学习兴趣和擅长内容进行选择,尽量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强化学生的体验性,将“间接经验”转变为“直接经验”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和生活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各种案例分析、理论应用的问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叫为成熟和广泛流传的案例来让学生进行学习。但是这种“间接经验”的学习并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也不能促使学生加强记忆,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学习、增长“直接经验”的方式来提高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网络上的人际关系》这节课时,虽然新闻上常有网友见面变抢劫或杀害的案例,但是学生们会普遍存在“那都是新闻、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心理,这时,教师可以将平时学生或者自己上网的实际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增加学生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更可以通过模拟实际情景,让学生对这种关系进行判断,再分析各种处理方法和应用手段,提高学生的“直接经验”,增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深度和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为基本目标,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进行全新的改革。因此,在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时,首先要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主要改革内容和改革方式,然后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课程教学的特点及学生发展的需求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形成全面、深化的改革,有助于其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邵胜新,藏振梅,李朝辉.地理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其实施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2014(12):145-147.
[2]葛春,温恒福.学习方式的转变:理论与现实——兼论学习方式转变的困境[J].当代教育科学,2015(15):316-319.
[3]纪国和,张家明.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方式变革的现状与反思[J].教育科学,2014(4):201-203.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方式;变革策略
G633.2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教导学生学习基本道德观念、社会生活法则、为人处世原则、政治思想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除了需要做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的变革外,还需要将增加学生社会经验、增强理论知识的应用、提高理论知识的凝练与升华等方面的内容分纳入到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容中,全面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爱恩斯坦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1]。有了学习兴趣,就算没有外界压力和老师、家长的督促,学生也会自主地去进行学习,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学习方式变革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和牵引者,学生总是围绕着教师在转,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缺乏对学生主观性和基本思想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激发,利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游戏、生活常识、多媒体、创设情景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做情绪的主人》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各种情绪列举出来,然后请同学在课堂上用表情表现出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然后再通过教导情绪的由来和控制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将“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
学习是应该是学生自主控制的过程,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面面俱到,小到问题的产生、大到未来发展和重要性的研究,都是由教师进行一一讲解的,学生甚至不要提前预习知识,更不需要额外补充内容,教师自成一体的教学内容已经足以让学生进行系统的构建[2]。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这种教学方法是不适宜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从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形成一套完整的学习系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面对任何学习内容时都能够自信地说出“我能学”。例如在学习《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自学——讨论——质疑——演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反思和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形成基本的内容认识,然后在不断的交流与思维碰撞中完善和改正自身学习的不足,再总结出这一系列学习过程的内容和精华进行演讲。这中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发展教学的独特性,将“普遍教”转变为“因材施教”
那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其个性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区别,因此,不可能存在一种教学方法是适合所有人的[3]。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间的这种差异性,改变教学方式,将“普遍教”转变为“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根据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不断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自主学习的效果就会不同,面对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其产生的效果也会不相同;学生个性不停,其适宜的学习方式不同,对生活总结和提炼的能力及看问题的重心不同。这时,教师就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多种学习方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学习兴趣来进行选择,教师在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将几种学习方式的内容进行融合,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法律护我成长》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将自主学习的内容分为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法律在不同成长阶段的保护方法、“法律与成长”主题的演讲、生活中问题法律的应用等模块,让学生根据学习兴趣和擅长内容进行选择,尽量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强化学生的体验性,将“间接经验”转变为“直接经验”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和生活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各种案例分析、理论应用的问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叫为成熟和广泛流传的案例来让学生进行学习。但是这种“间接经验”的学习并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也不能促使学生加强记忆,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学习、增长“直接经验”的方式来提高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网络上的人际关系》这节课时,虽然新闻上常有网友见面变抢劫或杀害的案例,但是学生们会普遍存在“那都是新闻、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心理,这时,教师可以将平时学生或者自己上网的实际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增加学生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更可以通过模拟实际情景,让学生对这种关系进行判断,再分析各种处理方法和应用手段,提高学生的“直接经验”,增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深度和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为基本目标,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进行全新的改革。因此,在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时,首先要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主要改革内容和改革方式,然后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课程教学的特点及学生发展的需求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形成全面、深化的改革,有助于其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邵胜新,藏振梅,李朝辉.地理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其实施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2014(12):145-147.
[2]葛春,温恒福.学习方式的转变:理论与现实——兼论学习方式转变的困境[J].当代教育科学,2015(15):316-319.
[3]纪国和,张家明.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方式变革的现状与反思[J].教育科学,2014(4):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