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这是一个注定活得最苦的母亲,她辛苦、焦虑、担忧,隐忍。但这也是一个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在她的身上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真诚。
关键词:母亲、地坛、痛苦、坚强、坚韧、懂你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59岁的史铁生因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年轻时双腿瘫痪,后来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文革”期间,史铁生下放陕北,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成名作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其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其第一段和第二段被收入高一课本,第一段主要写了作者与地坛的故事,第二段作者回顾了与母亲的日常,每次和学生学习这篇文章,都被作者笔下的母亲感动,她的隐忍、无私、默默付出,打动了同学们,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次课上讲完这篇文章,我都会放一首歌给学生听,这首歌就是歌手满文军的《懂你》。
“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心里一直都懂你,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懂你》是歌手满文军的代表作。歌中的母亲生活艰难,独自支撑着家庭,抚养着儿女,但她坚韧、无私,默默沉受着一切苦难,把爱献给了子女。史铁生笔下的母亲比歌中的母亲更苦,年轻的兒子在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他“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期间,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连生存的理由也找不到。肉体的痛苦令他备受摧残,精神的苦痛更让他接近崩溃。这是他当时的真实境况。
作为母亲,痛苦未必会比儿子少,“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我们通常只是关注自己的痛苦,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我们从没有想过周围身边人的感受。其实身边的亲人,承受着更大的苦难。作为母亲,既要照顾瘫痪儿子的衣食住行,又要鼓励他坚强,树立生的信念,此外家中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女儿,母亲自己还有严重的肝病,每日疼得死去活来。这一些,分成任何一块都是一个正常人难以忍受的,更何况是汇聚在一个人身上?上帝要考验的不仅仅是史铁生,还有他的母亲。儿子已经脆弱得丧失了生的勇气,作为母亲如果再不坚强,不树立榜样的力量,怎能给儿子生的勇气。在母亲心中拯救残疾的儿子和他伤残的心灵,就成了她最为重要的使命。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面写道:“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让一个心存死意的儿子独个到外面去走走,有着莫大的风险,同时也需要无比的勇气。母亲早已觉悟,“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因此,“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母亲的做法是坚决的,可是出于母亲的本能,担惊受怕也是在所难免的,她心里焦虑、恐惧,不知道儿子会做出什么事情,但又不得不放手,母亲知道儿子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所以宁愿自己忍受煎熬,也要放手。史铁生曾经写道:“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她知道儿子心里的这一关总要靠自己才能迈过去。文章中有个细节常令人感动不已,作者写到:“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儿子已经走远,看不见了,但儿子的身影还在心里,她可能产生了很多可怕的联想,也可能在心里极力的安慰自己,以至忘我。在母亲的世界里,只有她那个残疾的儿子。
史铁生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他有这样一位全心全意爱着他的母亲,默默为他付出,鼓起了他生存的勇气,保护着他内心希望的火种。母亲成功了,从母亲的身上,作者懂得了如何面对艰难的命运。而母亲自己呢?走得那么匆忙,临走前的最后一刻,正准备带儿子到北海看菊花,临走前的最后一句:“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懂你》这首歌幽怨的曲调把母亲那种苦难和忍耐,坚强和寂寞,悲伤痛苦只能自己咀嚼的孤独,静静地灌注进了你的心里,让你懂得了母亲的辛劳,懂得了母亲的付出,但你懂是懂了,却像母亲的默默付出一样,也只能自己在心里品尝这份感动,无法言说。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残疾的史铁生是不幸的,但他幸运的是遇到了这样一位一直默默地陪伴他的母亲,母亲的举动让他明白了母爱的伟大与自私,正是因为懂了,所以更爱。
参考文献:
[1] 杨大军.《我与地坛》中的母亲形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1):80-81.
[2] 李立润.永远无法再拥抱的温暖——浅析《我与地坛》中的母爱[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08(6):18-19.
关键词:母亲、地坛、痛苦、坚强、坚韧、懂你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59岁的史铁生因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年轻时双腿瘫痪,后来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文革”期间,史铁生下放陕北,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成名作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其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其第一段和第二段被收入高一课本,第一段主要写了作者与地坛的故事,第二段作者回顾了与母亲的日常,每次和学生学习这篇文章,都被作者笔下的母亲感动,她的隐忍、无私、默默付出,打动了同学们,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次课上讲完这篇文章,我都会放一首歌给学生听,这首歌就是歌手满文军的《懂你》。
“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心里一直都懂你,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懂你》是歌手满文军的代表作。歌中的母亲生活艰难,独自支撑着家庭,抚养着儿女,但她坚韧、无私,默默沉受着一切苦难,把爱献给了子女。史铁生笔下的母亲比歌中的母亲更苦,年轻的兒子在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他“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期间,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连生存的理由也找不到。肉体的痛苦令他备受摧残,精神的苦痛更让他接近崩溃。这是他当时的真实境况。
作为母亲,痛苦未必会比儿子少,“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我们通常只是关注自己的痛苦,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我们从没有想过周围身边人的感受。其实身边的亲人,承受着更大的苦难。作为母亲,既要照顾瘫痪儿子的衣食住行,又要鼓励他坚强,树立生的信念,此外家中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女儿,母亲自己还有严重的肝病,每日疼得死去活来。这一些,分成任何一块都是一个正常人难以忍受的,更何况是汇聚在一个人身上?上帝要考验的不仅仅是史铁生,还有他的母亲。儿子已经脆弱得丧失了生的勇气,作为母亲如果再不坚强,不树立榜样的力量,怎能给儿子生的勇气。在母亲心中拯救残疾的儿子和他伤残的心灵,就成了她最为重要的使命。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面写道:“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让一个心存死意的儿子独个到外面去走走,有着莫大的风险,同时也需要无比的勇气。母亲早已觉悟,“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因此,“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母亲的做法是坚决的,可是出于母亲的本能,担惊受怕也是在所难免的,她心里焦虑、恐惧,不知道儿子会做出什么事情,但又不得不放手,母亲知道儿子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所以宁愿自己忍受煎熬,也要放手。史铁生曾经写道:“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她知道儿子心里的这一关总要靠自己才能迈过去。文章中有个细节常令人感动不已,作者写到:“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儿子已经走远,看不见了,但儿子的身影还在心里,她可能产生了很多可怕的联想,也可能在心里极力的安慰自己,以至忘我。在母亲的世界里,只有她那个残疾的儿子。
史铁生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他有这样一位全心全意爱着他的母亲,默默为他付出,鼓起了他生存的勇气,保护着他内心希望的火种。母亲成功了,从母亲的身上,作者懂得了如何面对艰难的命运。而母亲自己呢?走得那么匆忙,临走前的最后一刻,正准备带儿子到北海看菊花,临走前的最后一句:“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懂你》这首歌幽怨的曲调把母亲那种苦难和忍耐,坚强和寂寞,悲伤痛苦只能自己咀嚼的孤独,静静地灌注进了你的心里,让你懂得了母亲的辛劳,懂得了母亲的付出,但你懂是懂了,却像母亲的默默付出一样,也只能自己在心里品尝这份感动,无法言说。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残疾的史铁生是不幸的,但他幸运的是遇到了这样一位一直默默地陪伴他的母亲,母亲的举动让他明白了母爱的伟大与自私,正是因为懂了,所以更爱。
参考文献:
[1] 杨大军.《我与地坛》中的母亲形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1):80-81.
[2] 李立润.永远无法再拥抱的温暖——浅析《我与地坛》中的母爱[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08(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