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是一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谈谈看法。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是专心倾听的根本。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恰当地进行评价。例如,“你听得最认真了,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啊!”“这么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到了。”我还经常这样说:“你的小耳朵真灵!”“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孩子,也同样喜欢专心倾听的孩子……”低年级的孩子仿效意识强,往往表扬的是一个,受益的是一大片。这些评价就像兴奋剂,把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一个比一个听得认真。这些评价,看似平淡,实则在不经意间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倾听,能让孩子更愿意说;倾听,能帮助孩子说得更精彩。教师应把教会学生倾听并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作为自己神圣的责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就会在多方面体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自己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道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做了,因为1-3册只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又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养成。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观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教会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进行计算。其次,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最后,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中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地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地解题。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中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我不吭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未能记录下来呢?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地记录下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1分钟的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
四、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最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時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表个人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去8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虽然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加速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他们受益终生。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是专心倾听的根本。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恰当地进行评价。例如,“你听得最认真了,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啊!”“这么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到了。”我还经常这样说:“你的小耳朵真灵!”“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孩子,也同样喜欢专心倾听的孩子……”低年级的孩子仿效意识强,往往表扬的是一个,受益的是一大片。这些评价就像兴奋剂,把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一个比一个听得认真。这些评价,看似平淡,实则在不经意间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倾听,能让孩子更愿意说;倾听,能帮助孩子说得更精彩。教师应把教会学生倾听并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作为自己神圣的责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就会在多方面体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自己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道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做了,因为1-3册只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又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养成。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观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教会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进行计算。其次,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最后,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中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地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地解题。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中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我不吭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未能记录下来呢?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地记录下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1分钟的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
四、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最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時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表个人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去8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虽然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加速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他们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