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学期末或学期初,中小学在举行毕业典礼或开学典礼之际,都會进行总结和盘点,给参加各项活动的老师、学生颁奖。颁奖环节,一般都能听到主持人激动地说:“先发三等奖。有请某某教研组长为获奖选手颁奖,大家掌声欢迎!”最后发最牛的特等奖时,主持人的激情会自然而然地达到高峰,声音会比前几个奖项高出好多分贝———“下面,请以最热烈的掌声,请我们最尊敬的某某校长,为特等奖选手颁奖!”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觉得很正常?但是,你发现没?颁奖人的匹配,几乎都是以官帽的高低、官衔的大小来确定。
现在,学校大都对外宣称给师生营造“平等、民主、尊重、自由、开放”的教育氛围,并采取各种措施标榜校长去行政化、去官本位的决心,为此,有的学校甚至宣称取消校长等学校领导的称谓,统一用某某老师相称……但在一些场合,官本位的思想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无处不在、看似无意实则意味深长的细节,在不断强化孩子的官本位意识。
除了颁奖,学校层面诸如此类的现象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少先队的几道杠的标志,校会、合影出场的顺序、座次的安排……在一些学校,官本位几乎是设计所有仪式活动必须首先考虑的原则,否则就会犯大错。在班级管理和教师自身方面,类似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比如,班干部,无论是由老师指定、学生竞选还是轮流担任,哪怕是后来改成岗位,采用所谓更民主的方式竞争上岗,学生和家长依然趋之若鹜。为什么?因为当干部光荣、当干部有权力的意识依然一以贯之,始终没有改变。
比如,一位老师正在上课,突然有人推门进来听课,进入教室的是不是“官”,往往决定了讲课教师此时的心境和状态:如果进来的是校长,这位被听课的老师往往会在课后感叹:“没想到校长会来听课,吓死我了!”
如此一来,尊官、崇官的气息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影响着孩子的思维与观念。不仅学校,家庭、社会也莫不如此。学生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时时处处浸染在官本位的意识之中,打小便学会了崇官、惧官、媚官、追逐当官。甚至出现了小学生班干部也能作威作福、滥用职权的怪现象。而比这更让人焦虑和担心的是:这种从小播种下的官本位意识,未来将成为整个社会群体的思维。
面对此类现象,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从制度设计的层面,尽最大可能弱化官本位意识,更多的用法纪和规则来构建平等民主的学校文化。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为孩子营造一种表里一致,更为民主、平等、自由、自主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把相关的课程最大程度地转化成积极的意识润泽。比如,就以颁奖这一环节来说,完全可以这样改进:让在公益方面表现突出的师生颁奖;让通过自己努力曾获得过相应奖项的同学来颁奖;让对这个方面感兴趣、有意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孩子来颁奖;甚或公平公正随机抽取幸运同学来颁奖。
期待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能一起改变这种“官感”,为我们的孩子,为我们的未来共同营造和建设更为理想的成长氛围和课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6月22日第二版;作者:张宏伟)
现在,学校大都对外宣称给师生营造“平等、民主、尊重、自由、开放”的教育氛围,并采取各种措施标榜校长去行政化、去官本位的决心,为此,有的学校甚至宣称取消校长等学校领导的称谓,统一用某某老师相称……但在一些场合,官本位的思想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无处不在、看似无意实则意味深长的细节,在不断强化孩子的官本位意识。
除了颁奖,学校层面诸如此类的现象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少先队的几道杠的标志,校会、合影出场的顺序、座次的安排……在一些学校,官本位几乎是设计所有仪式活动必须首先考虑的原则,否则就会犯大错。在班级管理和教师自身方面,类似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比如,班干部,无论是由老师指定、学生竞选还是轮流担任,哪怕是后来改成岗位,采用所谓更民主的方式竞争上岗,学生和家长依然趋之若鹜。为什么?因为当干部光荣、当干部有权力的意识依然一以贯之,始终没有改变。
比如,一位老师正在上课,突然有人推门进来听课,进入教室的是不是“官”,往往决定了讲课教师此时的心境和状态:如果进来的是校长,这位被听课的老师往往会在课后感叹:“没想到校长会来听课,吓死我了!”
如此一来,尊官、崇官的气息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影响着孩子的思维与观念。不仅学校,家庭、社会也莫不如此。学生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时时处处浸染在官本位的意识之中,打小便学会了崇官、惧官、媚官、追逐当官。甚至出现了小学生班干部也能作威作福、滥用职权的怪现象。而比这更让人焦虑和担心的是:这种从小播种下的官本位意识,未来将成为整个社会群体的思维。
面对此类现象,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从制度设计的层面,尽最大可能弱化官本位意识,更多的用法纪和规则来构建平等民主的学校文化。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为孩子营造一种表里一致,更为民主、平等、自由、自主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把相关的课程最大程度地转化成积极的意识润泽。比如,就以颁奖这一环节来说,完全可以这样改进:让在公益方面表现突出的师生颁奖;让通过自己努力曾获得过相应奖项的同学来颁奖;让对这个方面感兴趣、有意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孩子来颁奖;甚或公平公正随机抽取幸运同学来颁奖。
期待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能一起改变这种“官感”,为我们的孩子,为我们的未来共同营造和建设更为理想的成长氛围和课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6月22日第二版;作者:张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