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教育思考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作家张晓风有一篇题为《摘心》的短文,讲的是矮牵牛花摘掉花心后从旁生长的故事,立意是人要学会变通。的确,“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下,面对席卷而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危机也是绝佳的育人契机。作为一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二十五年的教师,对于如何上好疫情之下的网络课,我作了一些思考。

一、危中见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然而,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空喊口号,家国情怀的培养需要实践。疫情危难之际,“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党中央英明的决策给人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最美逆行者”前行的背影让人感动。危中有情,危中有机,每一幕场景都见证了中国精神,每一个故事都谱写了时代华章。这些场景和故事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思政课素材,教师要抓住疫情这一育人之机,通过自己的言行渗透德育,让教育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家國情怀入耳入脑入心。
  在直播课程中渗透。虽然网络授课单调、缺少师生互动,但只要有声音就能传递力量。比如我在教授杜甫的《登岳阳楼》中的“凭轩涕泗流”时问学生:此句蕴含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在学生回答出忧国忧民的情感后,顺势提问:“在新冠肺炎肆虐的当下,在驰援武汉的队伍中有哪些有大爱情怀的人让你感动?”看到学生通过弹幕敲击出那些响亮的名字,或通过连麦听到学生复述那些伟大的故事,我知道,教育目的在此时已达到。
  在作业批改中渗透。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批改来传递温度。比如教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时,布置了让学生谈谈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话的理解的作业。在批改作业时,写下教师对这句话的理解,深化它的时代意义———做人要做像钟南山一样具有家国情怀的人。中学生需要榜样的力量,这种力量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二、危中寻“我”,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人为什么活着?英国哲学家罗素这样回答:“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对于不谙世事的学生来说,也许不能理解罗素这种心忧天下、悲天悯人的情怀,但在疫情到来之后,他们对“人为什么活着”的话题会有更深的体会。就像史铁生在双腿残疾之后,才明白“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一样,学生对疫情的危难体会得越深,对生命的意义理解得就越透。线上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疫情作为案例,让学生从中找到自我,认识生命的意义。
  建一份个人成长的档案。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自我认知。”授课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比如在下午的活动课中,可以这样问:“同学们,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弱,但众志成城,其利断金。我们看到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文艺工作者和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积聚起一股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请你设想一下,假如你已走向社会,你会以怎样的身份加入这场战斗?”以此启发学生认清自我、审视自我。通过建立成长档案,既可以增加学生上活动课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产生规划自己人生的意识。
  开一次思考生命意义的班会。当前,不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十分明确,存在着“学习无动力、发展无方向”的现象。这一现象令教师忧心忡忡。疫情发生以来,看到为抗疫而牺牲的英雄们,人们都会生出人生无常的感慨。网课中,教师可抓住这个契机,开一次有关生命意义的班会,让学生找到学习动力,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有了这样的设想,班会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把我写给那些可敬可爱的逆行者的话读给学生,大家都受到了感染,纷纷交流,班会开得非常成功。一名篮球特长生的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有一张我看了想哭的笑脸,怀孕九个月了仍然坚持在抗疫一线;好多医生、警员把自己的生命都献给了这次战斗,难道我还要躺在家中为国家做贡献吗?现在我能做的就是认真上网课、认真锻炼,不让明年篮球冬训白费。”教育是唤醒的艺术,只要抓住时机唤醒学生、触动他们的心灵,教育就一定能成功。

三、危中思变,培养学生应对挑战的能力


  前段时间读到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陈春花写的应对疫情的文字:“疫情危机导致我们都非常紧张,但在危机最激烈的时候,往往也是企业自我激活的最佳时机。”我想,她的话对教育同样适用。正像本文开头讲的“摘心”的故事,危中思变,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不失为一条转变教学理念的新出路。比如,把这段因疫情而延长的假期当作给学生松绑的机会,多留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使他们能养成主动探索、热爱科学、文明自律的学习习惯,有能力迎接未来的挑战。
  面对疫情之危,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大中小学和幼儿园都有变通之法,都有应对之策,听说读写练花样不少,德智体美劳课类齐全。比如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讲到时间管理时,特意给学生推荐了几款别致的学习APP,其中有“学习强国”(重点是科技前沿、人物榜样),有“樊登读书”(重点是优质图书解读),有“中国大学慕课”(重点是中学与大学的衔接课程),还有“一席演讲”“KEEP运动”等,可见教育者的育人理念和智慧。
  教育因思考而精彩,课堂因思想而丰盈。网络授课的时间是短暂的,但让学生在仰观宇宙、俯察万物中自由驰骋的空间却是无限的。只要积极思考,一切危机都可能成为育人的契机!
  (作者单位:太原市进山中学校)
其他文献
“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学校办学水平又向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多样化、示范性迈进了一大步,老百姓对泽州一中的认可度有了大幅度提升。”说起学校发展与党建工作的联系,校长常春燕感慨地说。  2016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泽州一中紧抓时机,大胆创新,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当中,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期刊
“我校图书馆扩建以来,学校全体师生沐浴在书香中、徜徉在书海里,我们惊喜地发现,读书让师生变得更聪慧,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气质更高雅,让我们的校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书香文化。”站在新扩建的图书馆前,成敏慧校长内心充满感慨,把学校图书馆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这是她最大的愿望。  成庄矿小学是一所矿区小学,现有20个教学班,720余名学生,教职工近70人,学校设有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
期刊
“以前总是为了学区房服务区发愁,这下好了,孩子在哪里都能享受到名校的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理念非常好,作為家长我给咱们教育局点赞!”说此话的是运城市红旗西路小学门口等待接孩子放学回家的一位家长。目前,红旗西路小学归属盐湖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享受同主校区教学研究、教育活动、招生管理、教育资源共享等多项政策。这位家长感慨,均衡教育资源,直接受益的是那些居住地点不在名校服务区的孩子,让他们也享受到了名校的
期刊
教育是社会的产物,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现实生活中,中考、高考的升学率是每一所学校必须面对的。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日渐深入,升学率早已不再是优秀学校唯一关心的问题。如何很好地兼顾两者呢?在巍峨的晋普山脚下,就有一所学校,通过八年的探索和实践,寻找到了一条升学率和素质教育齐头并进的路子。这所学校就是泽州县南村中学。  校长张小二精明能干,执著务实,他带领学校坚持以“智慧育人,让每一个学生得到适合的发
期刊
根据省委“三基建设”的总体安排,为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系统“三基建设”的具体指导,2017年12月下旬,由省教育厅党组派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牵头,成立了4个督查组,深入全省11个市教育局就落实“三基建设”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查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及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督查期间,督查组抽查了各市1~2个县(市、区)教育局及3~4所学校。通过督查发现,各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三基建设”工
期刊
川底中心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的农村学校,2012年9月1日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现有教职工180余人,在校生1100余人。学校依山傍水,绿树环绕,环境优美。多年来,该校秉承“快乐、自信、求真、健体”的校训精神,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不断加强安全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注重持续发展、内涵发展,着力打造“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让师生幸福”的特色学校,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一、筑牢生命防线,营造
期刊
大中小幼新冠肺炎防控指南出版上线  为科学精准指导各类学校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健康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生活教学秩序,由教育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北京大学、中南大学组织全国相关机构和学校编写的《幼儿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近日出版上线。  该系列指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并提供免费电子书供查阅和下载
期刊
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是首批20个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之一,占地面积456亩,总建筑面积90000余平方米。大同市教育局以“促進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依托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全面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践活动指南》和
期刊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不同的禀赋。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应该是每个学校值得思考的问题。  泽州二中正是立足这一点,搭建了全方位、宽领域的平台,让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成长需要来选择,把学校变成了学生喜欢的乐园。  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一流的设施设备,为学生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泽州二中位于泽州县北部的巴公镇。
期刊
来到泽州县泊南中心小学的校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颗古槐树,它虬枝盘绕,苍翠挺拔。田海兵校长介绍说:“这颗古槐树已经生长了近千年。”泊南中心小学就依这颗古槐而建。学校以“六年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为理念,坚持将好习惯一点一点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让充满希望的“小种子”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听他们萌芽破土而出的声音,看他们长成参天大树。  以“善”为核,拓展学校管理三维目标  千百年来,泊南村人坚持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