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自主、合作、和谐的氛围,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学生个性,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这样教师就会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快乐。
一、激发情趣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索能力,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的作用更为显著。凡是生动、形象、有趣的,他们学起来注意的时间就长,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学习的效果也好。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要入境体验。苏教版教材的许多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如第六册《海底世界》一课,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物产丰富、美丽奇异的海底图景。课前,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图、声、乐的共同作用下,教材中蕴涵的美变得那么逼真具体,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动情地读着课文,有的还在不知不觉中轻轻背诵起来。这样,诱发了学生美感的共鸣,读书的兴趣。
二要引导质疑。学贵有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首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其次,要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可指导学生从课题、词语、句子、课后习题等方面进行质疑。
三要提倡角色表演。爱活动,爱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模仿表演昀能诱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在教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时,常常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如教《狼和小羊》一课,我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狼、小羊。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学生在表演中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在表演中深入体会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在饶有情趣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地学习。
二、民主激励
一要面向全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员参与”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多种形式的“个体学习”,如自读课文,自己说一说、自己试一试等环节,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教师还应关心、鼓励后进生,保证面向全体学生。
二要课堂民主。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上我用的昀多的语言是“你说得真精彩”、“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朗读让老师也感动了”等等。激励的语言应是充满感情的,发自内心的。做到了这一点,教师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都会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加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三、培养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一要引导读书。“读”是理解的前提,是背诵的基础,能使学生入境、入情、入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课时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朗读课文,应该要求学生静心读书,有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读书时可以边读边思考,或边默读思考,边在书上画注。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随时产生或解决许多不同的疑问,这样带着问题读书,学生才会真正读有所感,读有所得,真正尝到读的甜头。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要课外延伸。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拓宽学习时空,注重课内外结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那些难以明白的问题,并不急于告诉答案,让学生从课内延伸课外,根据老师教给的方法,自己去寻求答案。
如教学《恐龙》一文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恐龙为什么会神秘消失呢?我鼓励说:“同学们,你们课后可以问家长,也可以查阅资料,向课外书籍请教。我相信你们一定行。请大家准备好,明天上课交流。 ”在课外广泛学习中,孩子们知道了许多知识。从课外学习到课内交流,大家品尝了成功的喜悦。第二天的交流中,有学生认为恐龙身体庞大,吃的食物太多,昀后地球上的食物不够吃而死去;有学生认为天上突然落下许多陨石,恐龙全都被砸死了;有的认为地球发生火山爆发,恐龙因此而灭绝……充分的学习时空,让孩子们主动探究知识,孩子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三要讨论解疑。讨论的过程是交流意见的过程,这个意见是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通过自读、自悟,而产生出有意义的体会。如教学《狼和鹿》时,学生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质疑,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鹿成了“大坏蛋”?而狼成了“功臣”?为解决第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带着这一问题先读一读前文,边读边想,然后再让各组学生各抒己见。一位同学说:“鹿有了狼这个天敌,繁殖更快了,鹿的数量大,森林里闹起了饥荒,鹿严重破坏了森林,所以说鹿成了大坏蛋。”这位同学刚说完,另一个小组代表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要补充,他刚才说的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狼以前会吃掉一些病鹿,现在没了狼,传染病在鹿群中游荡,很多鹿得了病而死去,所以说义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义有小组代表说:“鹿在森林里找不到食物,就会去吃附近农民的庄稼,鹿成了农民的敌人,成了大坏蛋。”还有刚学说:“鹿的疾病还会传染给别的动物,使别的动物也传染上了疾病。”由此可见,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还自己积极动脑筋,寻求答案。
讨论的过程,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各方面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师在释疑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教师可以作适当的点拨、总结,并且参与小组讨论学习。总之,释疑应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句容市二圣中心小学)
一、激发情趣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索能力,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的作用更为显著。凡是生动、形象、有趣的,他们学起来注意的时间就长,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学习的效果也好。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要入境体验。苏教版教材的许多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如第六册《海底世界》一课,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物产丰富、美丽奇异的海底图景。课前,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图、声、乐的共同作用下,教材中蕴涵的美变得那么逼真具体,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动情地读着课文,有的还在不知不觉中轻轻背诵起来。这样,诱发了学生美感的共鸣,读书的兴趣。
二要引导质疑。学贵有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首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其次,要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可指导学生从课题、词语、句子、课后习题等方面进行质疑。
三要提倡角色表演。爱活动,爱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模仿表演昀能诱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在教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时,常常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如教《狼和小羊》一课,我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狼、小羊。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学生在表演中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在表演中深入体会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在饶有情趣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地学习。
二、民主激励
一要面向全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员参与”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多种形式的“个体学习”,如自读课文,自己说一说、自己试一试等环节,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教师还应关心、鼓励后进生,保证面向全体学生。
二要课堂民主。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上我用的昀多的语言是“你说得真精彩”、“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朗读让老师也感动了”等等。激励的语言应是充满感情的,发自内心的。做到了这一点,教师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都会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加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三、培养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一要引导读书。“读”是理解的前提,是背诵的基础,能使学生入境、入情、入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课时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朗读课文,应该要求学生静心读书,有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读书时可以边读边思考,或边默读思考,边在书上画注。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随时产生或解决许多不同的疑问,这样带着问题读书,学生才会真正读有所感,读有所得,真正尝到读的甜头。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要课外延伸。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拓宽学习时空,注重课内外结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那些难以明白的问题,并不急于告诉答案,让学生从课内延伸课外,根据老师教给的方法,自己去寻求答案。
如教学《恐龙》一文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恐龙为什么会神秘消失呢?我鼓励说:“同学们,你们课后可以问家长,也可以查阅资料,向课外书籍请教。我相信你们一定行。请大家准备好,明天上课交流。 ”在课外广泛学习中,孩子们知道了许多知识。从课外学习到课内交流,大家品尝了成功的喜悦。第二天的交流中,有学生认为恐龙身体庞大,吃的食物太多,昀后地球上的食物不够吃而死去;有学生认为天上突然落下许多陨石,恐龙全都被砸死了;有的认为地球发生火山爆发,恐龙因此而灭绝……充分的学习时空,让孩子们主动探究知识,孩子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三要讨论解疑。讨论的过程是交流意见的过程,这个意见是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通过自读、自悟,而产生出有意义的体会。如教学《狼和鹿》时,学生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质疑,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鹿成了“大坏蛋”?而狼成了“功臣”?为解决第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带着这一问题先读一读前文,边读边想,然后再让各组学生各抒己见。一位同学说:“鹿有了狼这个天敌,繁殖更快了,鹿的数量大,森林里闹起了饥荒,鹿严重破坏了森林,所以说鹿成了大坏蛋。”这位同学刚说完,另一个小组代表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要补充,他刚才说的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狼以前会吃掉一些病鹿,现在没了狼,传染病在鹿群中游荡,很多鹿得了病而死去,所以说义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义有小组代表说:“鹿在森林里找不到食物,就会去吃附近农民的庄稼,鹿成了农民的敌人,成了大坏蛋。”还有刚学说:“鹿的疾病还会传染给别的动物,使别的动物也传染上了疾病。”由此可见,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还自己积极动脑筋,寻求答案。
讨论的过程,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各方面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师在释疑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教师可以作适当的点拨、总结,并且参与小组讨论学习。总之,释疑应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句容市二圣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