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来富有激情,对爱的激情,对艺术的激情,对工作的激情,对运动的激情,激情像是燃料一般能点亮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人生更绚丽多彩,但这些燃料同时也是种危险品。
激情贯穿着人类的历史,就像1843年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戈尔对它的定义——“激情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真挚情感”,它从古到今都是思想家们探讨的话题,如今更是成为了神经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和性学家们共同研究的课题。
“激情”这个词起初是有负面涵义的,激情的英文passion来自拉丁文中的passio一词,最早是表示“苦难”和“受苦”的意思。但在现如今,它不再具有单纯的负面定义,而被认为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难以抑制的情感,甚至有很多人把激情奉为人活着最大的意义。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教授路易斯·查兰表示:激情是近代西方学界非常热门的话题,有很多学者对它下了许多不同的定义,但如今“激情”这个词在学术报告中已经被“情绪”取代,反而更常出现在流行文化的作品之中,而人们对这个词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
情绪很短,激情很长
早在公元前,已经有哲学家开始探索“激情”这座情绪迷宫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激情与快乐和痛苦都有关,有爱情和勇气这种崇高的激情,也有卑微的激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激情需要由理性来引导,因为激情中包含着欲望、恐惧、狂热、嫉妒、勇敢、喜悦、爱、痛苦、沉重、憎恶和好胜心。但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斯多葛学派却批判“激情”是一种背离理性和违反自然的精神冲动。而神学家圣奥古斯丁(354-430)则认为激情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看它的主观意图,如果主观意图是好的,那么这种激情就是积极的;反之,如果主观意图是不好的,那么激情就是消极的。
当今时代,在对激情的研究从思想领域发展到科学研究领域之后,相对应的理论也开始发生变化。查兰教授表示:“当‘激情’这个词在心理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中被‘情绪’取代后,学术界对于激情的理解就出现了分歧,因此我和我的研究团队致力于重新将‘激情’这个概念带回心理学和临床医学之中。”在查兰教授看来,情绪与激情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概念。激情是一种复杂且一直处于动态的情感状态,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和发展,并带动着人们一系列的行为举止,它影响的时间周期较长,而情绪所影响的时间周期较短。另外,激情是所有情绪的主导,爱、痛苦、嫉妒等情绪都可能是受其引发的。
查兰教授认为,激情常常能化为一句口号在人们心中盘桓,比如“我要环游世界”、“我要拯救全世界的穷人”、“我要赚大钱”等等,就像拿破仑征服欧洲的野心就是一种激情,达尔文孜孜不倦地收集物种样本也是一种激情。
还有的专家认为,激情让人生有了意义。美国伯爵汉国际大学的教授玛雅·法雷拉认为,激情是一种有着巨大能量的感受,它源自于人们的灵魂深处,在人们真正明白自己内心所想时才会出现。激情让人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让人们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有意义。受到激情支配的人们在事情面前,不再瞻前顾后地顾虑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而是为什么要做,和做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法雷拉教授还写了一本书叫作《激情:我们的情绪之王》,书中提到:如果人们在做一份工作或一件事时能产生激情,就会全情投入,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创造力和其他潜力,并完全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就像瑞士知名手表品牌斯沃琪公司的创始人尼古拉斯·海耶克(1928-2010)曾说:“我完全不觉得自己是在工作,每天在公司里的8至14小时中的每分每秒,对我来说都是种享受。”
恋爱是种强烈的化学反应
不仅在做喜欢的工作时,当人们在恋爱时也会觉得时间飞逝。当人们遇见自己心仪的对象时,大脑在半秒之内就能分泌出一些化学物质,让大脑持续兴奋。美国雪城大学的教授斯蒂芬妮·奥蒂格,对大脑关于恋爱的反应做出了研究分析,最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恋爱让大脑产生的化学反应与吸食毒品后大脑产生的化学反应非常相似,当一个人被丘比特之箭射中后,其大脑中负责释放令人愉悦的神经递质的区域就会活跃起来,这些神经递质中包括有多巴胺和后叶催产素等与情感有关的化学物质。奥蒂格教授还补充,恋爱时,大脑中负责心里表象和自我意向的认知区域也会活跃起来,所以,恋爱对大脑产生的影响甚至比吸毒对大脑的影响更为复杂,这是被科学实验严密论证过的。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生物学教授海伦·费舍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从科学角度来解读恋爱,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她发现,人类恋爱的过程可以根据有机化学的理论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人们被情欲笼罩着,此时是由提升性欲的睾丸素占据主导地位,同时还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诱发人们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出汗变多,相应地也会分泌降肾上腺素来改善人的情绪。
第二阶段,则从情欲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吸引力。此时登场的就是苯乙胺了,这种神经递质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并在大脑中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对人们情绪的反应和喜怒哀乐的感知能力造成影响。与此同时,苯乙胺还能使大脑进入深度认知的模式,将欲望转化为其他更深层次的情感。
第三阶段,大脑中后叶催产素的水平也会升高,后叶催产素被誉为“爱的激素”,在大脑中的下丘脑处合成,在两人确定亲密关系的最后阶段起到关键作用,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处于怀孕期、哺乳期和性高潮的女性能分泌出大量的后叶催产素。在这个阶段,抗利尿激素和血清素的水平也会升高,其中抗利尿激素是一种与亲密关系有关的激素,而血清素是一种与情绪有关的神经递质。在这个阶段之后,建立一段持久而稳定的恋爱关系所需的基本化学元素就都已具备了。
相恋久了会感到厌倦?
相恋一段时间后,很多伴侣们会感到曾经的激情在不断褪去。对此,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弗朗西斯·莫雷罗博士表示,激情确实可能随着时间和环境发生变化,人们不可能在人生中的每个阶段都永远充满激情。也有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抑郁症可能会导致人们失去恋爱的激情。但就两性关系而言,无论在肉体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激情都是至关重要的。莫雷罗博士认为,相恋时间越长,情侣们就越应该在两人的相处过程中保持激情。比如一起回忆往昔美好的事情,一起尝试新的餐馆,在生活点滴之中创造激情。
那在相恋很长时间后,情侣之间还能重新燃起激情吗?莫雷罗博士认为可以,只要一段关系还不至于走到尽头,两人之间曾经存在过恋爱的激情,那么这份激情就能够被重新点燃。她说,无论相恋多久,伴侣之间都不能忘记取悦对方,要在心中时常挂念着对方,偶尔在生活中为对方制造惊喜,也要学会享受平淡的生活。
激情的阴暗面
激情除了它美好的一面,也有它阴暗的一面。如果陷入激情的漩涡无法自拔,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还有可能影响到健康。研究证明,很多精神类疾病都和激情失控有直接的关系。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所有的激情都是致病的。虽然心理学家们不完全赞成他的观点,但他们也认为一旦激情失去了控制,确实会导致很多精神疾病。美国饮食失调协会的卢瑟·马克斯医生指出,厌食症就是由于患者对于某种不健康饮食习惯的激情失控而导致的,这种失去控制的激情可能会导致患者丧命。
查兰教授表示,神经性厌食症就是一种表现为进食障碍的心理疾病,患者以女性居多。这些患者起初是对节食减肥有着狂热的激情,最终却演变成了这种可能致命的心理疾病。西班牙圣卡罗斯医院的何塞·路易斯·卡拉斯克医生认为,有很多病态的观念和行为都与我们的激情失控有关,激情失控可能会演变成痴迷、偏执和狂热,让人失去理智。
失去控制的激情
卡拉斯克医生还表示,失控的激情会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比如出现性格突变、丧失理智、极度抑郁和痴迷上瘾等症状。人们可能将过度的激情投射在一个人身上也可能是投射在一件事上,与对事物的激情失控相关的病症有网瘾症和盗窃癖等。
网络成瘾症是指上网者长时间、习惯性地沉浸于网络世界,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偷窃癖则表现为患者反复的、难以克制的偷窃冲动,他们偷窃并不是为了获得钱财,而是通过偷窃这一行为本身寻求快感。这两类病症的患者都无法控制住自己的冲动,内心被上网或是偷窃这种强大的欲望驱使,如果不能达成就会感到焦虑、空虚、抑郁,这种失控的心理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与个人的激情失控有关的病症中就有人们不太熟悉的自卑症。自卑症患者总是将各种消极的评价留给自己,对自身的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为自己的过错和不满产生烦恼和自责的情绪。他们把自己当成假想敌,认为自身有很多问题,总是习惯性地将各种负面的情绪投射在自己身上。但幸运的是,目前这些病症都可以通过药物手段和心理治疗结合的方法解决。
最后,无论是恋爱的激情,对艺术的激情,对事业的激情,我们在享受这些激情给我们带来幸福和美好的同时,也要小心不要让它们失去控制。要合理地控制激情,而不是让这些激情吞噬了自己,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编译自西班牙《真有趣》]
激情贯穿着人类的历史,就像1843年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戈尔对它的定义——“激情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真挚情感”,它从古到今都是思想家们探讨的话题,如今更是成为了神经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和性学家们共同研究的课题。
“激情”这个词起初是有负面涵义的,激情的英文passion来自拉丁文中的passio一词,最早是表示“苦难”和“受苦”的意思。但在现如今,它不再具有单纯的负面定义,而被认为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难以抑制的情感,甚至有很多人把激情奉为人活着最大的意义。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教授路易斯·查兰表示:激情是近代西方学界非常热门的话题,有很多学者对它下了许多不同的定义,但如今“激情”这个词在学术报告中已经被“情绪”取代,反而更常出现在流行文化的作品之中,而人们对这个词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
情绪很短,激情很长
早在公元前,已经有哲学家开始探索“激情”这座情绪迷宫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激情与快乐和痛苦都有关,有爱情和勇气这种崇高的激情,也有卑微的激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激情需要由理性来引导,因为激情中包含着欲望、恐惧、狂热、嫉妒、勇敢、喜悦、爱、痛苦、沉重、憎恶和好胜心。但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斯多葛学派却批判“激情”是一种背离理性和违反自然的精神冲动。而神学家圣奥古斯丁(354-430)则认为激情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看它的主观意图,如果主观意图是好的,那么这种激情就是积极的;反之,如果主观意图是不好的,那么激情就是消极的。
当今时代,在对激情的研究从思想领域发展到科学研究领域之后,相对应的理论也开始发生变化。查兰教授表示:“当‘激情’这个词在心理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中被‘情绪’取代后,学术界对于激情的理解就出现了分歧,因此我和我的研究团队致力于重新将‘激情’这个概念带回心理学和临床医学之中。”在查兰教授看来,情绪与激情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概念。激情是一种复杂且一直处于动态的情感状态,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和发展,并带动着人们一系列的行为举止,它影响的时间周期较长,而情绪所影响的时间周期较短。另外,激情是所有情绪的主导,爱、痛苦、嫉妒等情绪都可能是受其引发的。
查兰教授认为,激情常常能化为一句口号在人们心中盘桓,比如“我要环游世界”、“我要拯救全世界的穷人”、“我要赚大钱”等等,就像拿破仑征服欧洲的野心就是一种激情,达尔文孜孜不倦地收集物种样本也是一种激情。
还有的专家认为,激情让人生有了意义。美国伯爵汉国际大学的教授玛雅·法雷拉认为,激情是一种有着巨大能量的感受,它源自于人们的灵魂深处,在人们真正明白自己内心所想时才会出现。激情让人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让人们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有意义。受到激情支配的人们在事情面前,不再瞻前顾后地顾虑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而是为什么要做,和做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法雷拉教授还写了一本书叫作《激情:我们的情绪之王》,书中提到:如果人们在做一份工作或一件事时能产生激情,就会全情投入,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创造力和其他潜力,并完全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就像瑞士知名手表品牌斯沃琪公司的创始人尼古拉斯·海耶克(1928-2010)曾说:“我完全不觉得自己是在工作,每天在公司里的8至14小时中的每分每秒,对我来说都是种享受。”
恋爱是种强烈的化学反应
不仅在做喜欢的工作时,当人们在恋爱时也会觉得时间飞逝。当人们遇见自己心仪的对象时,大脑在半秒之内就能分泌出一些化学物质,让大脑持续兴奋。美国雪城大学的教授斯蒂芬妮·奥蒂格,对大脑关于恋爱的反应做出了研究分析,最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恋爱让大脑产生的化学反应与吸食毒品后大脑产生的化学反应非常相似,当一个人被丘比特之箭射中后,其大脑中负责释放令人愉悦的神经递质的区域就会活跃起来,这些神经递质中包括有多巴胺和后叶催产素等与情感有关的化学物质。奥蒂格教授还补充,恋爱时,大脑中负责心里表象和自我意向的认知区域也会活跃起来,所以,恋爱对大脑产生的影响甚至比吸毒对大脑的影响更为复杂,这是被科学实验严密论证过的。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生物学教授海伦·费舍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从科学角度来解读恋爱,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她发现,人类恋爱的过程可以根据有机化学的理论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人们被情欲笼罩着,此时是由提升性欲的睾丸素占据主导地位,同时还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诱发人们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出汗变多,相应地也会分泌降肾上腺素来改善人的情绪。
第二阶段,则从情欲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吸引力。此时登场的就是苯乙胺了,这种神经递质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并在大脑中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对人们情绪的反应和喜怒哀乐的感知能力造成影响。与此同时,苯乙胺还能使大脑进入深度认知的模式,将欲望转化为其他更深层次的情感。
第三阶段,大脑中后叶催产素的水平也会升高,后叶催产素被誉为“爱的激素”,在大脑中的下丘脑处合成,在两人确定亲密关系的最后阶段起到关键作用,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处于怀孕期、哺乳期和性高潮的女性能分泌出大量的后叶催产素。在这个阶段,抗利尿激素和血清素的水平也会升高,其中抗利尿激素是一种与亲密关系有关的激素,而血清素是一种与情绪有关的神经递质。在这个阶段之后,建立一段持久而稳定的恋爱关系所需的基本化学元素就都已具备了。
相恋久了会感到厌倦?
相恋一段时间后,很多伴侣们会感到曾经的激情在不断褪去。对此,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弗朗西斯·莫雷罗博士表示,激情确实可能随着时间和环境发生变化,人们不可能在人生中的每个阶段都永远充满激情。也有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抑郁症可能会导致人们失去恋爱的激情。但就两性关系而言,无论在肉体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激情都是至关重要的。莫雷罗博士认为,相恋时间越长,情侣们就越应该在两人的相处过程中保持激情。比如一起回忆往昔美好的事情,一起尝试新的餐馆,在生活点滴之中创造激情。
那在相恋很长时间后,情侣之间还能重新燃起激情吗?莫雷罗博士认为可以,只要一段关系还不至于走到尽头,两人之间曾经存在过恋爱的激情,那么这份激情就能够被重新点燃。她说,无论相恋多久,伴侣之间都不能忘记取悦对方,要在心中时常挂念着对方,偶尔在生活中为对方制造惊喜,也要学会享受平淡的生活。
激情的阴暗面
激情除了它美好的一面,也有它阴暗的一面。如果陷入激情的漩涡无法自拔,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还有可能影响到健康。研究证明,很多精神类疾病都和激情失控有直接的关系。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所有的激情都是致病的。虽然心理学家们不完全赞成他的观点,但他们也认为一旦激情失去了控制,确实会导致很多精神疾病。美国饮食失调协会的卢瑟·马克斯医生指出,厌食症就是由于患者对于某种不健康饮食习惯的激情失控而导致的,这种失去控制的激情可能会导致患者丧命。
查兰教授表示,神经性厌食症就是一种表现为进食障碍的心理疾病,患者以女性居多。这些患者起初是对节食减肥有着狂热的激情,最终却演变成了这种可能致命的心理疾病。西班牙圣卡罗斯医院的何塞·路易斯·卡拉斯克医生认为,有很多病态的观念和行为都与我们的激情失控有关,激情失控可能会演变成痴迷、偏执和狂热,让人失去理智。
失去控制的激情
卡拉斯克医生还表示,失控的激情会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比如出现性格突变、丧失理智、极度抑郁和痴迷上瘾等症状。人们可能将过度的激情投射在一个人身上也可能是投射在一件事上,与对事物的激情失控相关的病症有网瘾症和盗窃癖等。
网络成瘾症是指上网者长时间、习惯性地沉浸于网络世界,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偷窃癖则表现为患者反复的、难以克制的偷窃冲动,他们偷窃并不是为了获得钱财,而是通过偷窃这一行为本身寻求快感。这两类病症的患者都无法控制住自己的冲动,内心被上网或是偷窃这种强大的欲望驱使,如果不能达成就会感到焦虑、空虚、抑郁,这种失控的心理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与个人的激情失控有关的病症中就有人们不太熟悉的自卑症。自卑症患者总是将各种消极的评价留给自己,对自身的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为自己的过错和不满产生烦恼和自责的情绪。他们把自己当成假想敌,认为自身有很多问题,总是习惯性地将各种负面的情绪投射在自己身上。但幸运的是,目前这些病症都可以通过药物手段和心理治疗结合的方法解决。
最后,无论是恋爱的激情,对艺术的激情,对事业的激情,我们在享受这些激情给我们带来幸福和美好的同时,也要小心不要让它们失去控制。要合理地控制激情,而不是让这些激情吞噬了自己,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编译自西班牙《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