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心理障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很普遍的现象,并且就数据统计其比例呈持续增长状态,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锻炼精英的重地,对大学生的关注不能仅局限在专业课及文化课的学习上,内心教育必须给予重视,应以辅助疏导大学生心里障碍为前提建立相关体系和咨询网络,以此来实现大学生在高校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里障碍;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040-01
由于大学生年龄正处于重要发展期,对心理的成长及定型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在面临社会残酷的竞争下,他们内心的价值观及人生观都会发生很大的波动,换言之,大学生的心理综合因素在这个阶段是不稳定的,当这些阻碍内心因素没能受到重视,任其发展,就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日常生活。所以,必须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给予重视,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方针解决并防范大学生心理障碍。
1 通过宣传树立心理障碍对应态度
为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效排除大学生心理障碍,首先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通过宣传让教师和学生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的负面因素,教师与学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落实大学生心理障碍预防知识宣传必须要同时进行,当然 在宣传过程中,宣传内容会因受众群体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目的在于摆正大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和应急的位置及立场。
1.1 教师层面的宣传
大学阶段与初中和高中阶段,无论在教学方式、学习内容以及环境和人群资质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年龄正处于风华正茂,即将踏入社会正轨,故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会从成人的角度去出发,这也就加剧了大学生一些细节上的入微变化没能被教师及时洞察,心理变化会驱使一个人在思维模式、精神面貌以及行为上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随着心理障碍因素的积累逐步过渡,所以即便大学生心理出现了问题,其起始点是很难被发现的,一般教师都是通过学生比较显著甚至极端的表现中才意识到学生心理发生了变化,而这时往往已经处于障碍的发展期。正是因为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棘手性,才更应对教师加强该方面知识的宣传,让教师认到大学生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将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及应急措施全程贯穿于教学当中,时刻观察并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1.2 学生层面的宣传
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其心智的成长和性格都处于半定性状态,所谓半定性状态指的是学生对自我认知的不透彻,对自身综合能力的错误判断,从而形成的一种表象化性格。如很多学生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分析,并无自备因素环绕,但学生的日常行为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总是唯唯诺诺、不敢说话、对集体及班级举办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而有些学生,综合素质较差,但是却总是呈现出一种居高陵下的优越感,其优越来源为无,但依然将这种感觉以非常直观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这两种现象是目前大学生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学生的性格表现很明朗,但却违背事实。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对自我心理的认识也是存在偏差的,即心理出现问题却无法洞察,甚至有些学生发现自身心理障碍,因为顾全面子或其他原因,无处倾诉酿成难言之隐,这对预防和疏导大学生心理障碍工作造成了巨大困扰。所以高校应对学生加强心理障碍知识的宣传,为学生树立信心给予勇气,树立正确的心理障碍观念,鼓励督促学生配合心理障碍疏导工作。
2 建立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既意识到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负面影响,为顺利开展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工作和应急措施,必须建立相关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让学生有咨询的去处。目前,教育机构普遍都设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机构,如医务室等,但有两面因素使得现有的这些心理障碍预防机构无法从实质上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一方面是校方及家长对学生的发展状态过于客观,只局限于知识的学习上,并没有重视心理因素的疏导,所以很多学生受此影响,认为去医务室是浪费时间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在于医务室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无法保障,这也是建立在第一点上的,因为对心理健康的需求量小,导致的从事该方面的专家工作态度懶怠,而且从全面性角度分析,目前学校设立的心理疏导机构欠缺院系和班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防范工作不够全面和细致。为此应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通过服务机构的规范性及时洞察并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下面关于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需要注意的两方面进行一下总结:
2.1 提高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服务质量及评估工作
首先要根据学校学生自身实际心理状态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课程,通过发挥人文关怀以及理论知识的讲述,让学生从内心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其次,还要在校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设立评价机制,以此来考核并评估院级心理健康组织,从根本上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2 加强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组织的观察与辅助
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在三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存在的意义在于它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息息相关异常贴切,能够第一时间发觉学生的心理异常变化,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工作的质量决定着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所以必须重视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开展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首先要建立真实并完全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一旦发现疑点,立即向院级心理健康组织汇报,实现及时预防、提前治疗的效果。
3 以预防和干预为前提建立心理危机体系
所谓心理危机指的就是因心理的扭曲产生对自身及他人生命有威胁的念头和行为,念头作为驱使行动的来源所在,它是无色透明的,只能通过敏锐的洞察和丰富的阅历将其准确掌握,然而能做到这一点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学生自杀事件并不是什么稀有的事情,之所以频繁发生相关报道,就是因为学生在发生不良举动之前其心理变化没能被及时发现。针对这种现象,高校采取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涉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本就呈多元化的大学生心理会不断变化,为了对应学生心理的变化,其教育方法与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也必须全面展开,从形式及教育内容上尽可能的贴近高校学生的真实心理情况,然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危机预防与干涉机制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本文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看法,希望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使其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雎密太,张建新.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模式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5,28(3):639-642.
[2] 李世芬.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排除[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7):71-73.
关键词:大学生;心里障碍;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040-01
由于大学生年龄正处于重要发展期,对心理的成长及定型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在面临社会残酷的竞争下,他们内心的价值观及人生观都会发生很大的波动,换言之,大学生的心理综合因素在这个阶段是不稳定的,当这些阻碍内心因素没能受到重视,任其发展,就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日常生活。所以,必须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给予重视,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方针解决并防范大学生心理障碍。
1 通过宣传树立心理障碍对应态度
为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效排除大学生心理障碍,首先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通过宣传让教师和学生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的负面因素,教师与学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落实大学生心理障碍预防知识宣传必须要同时进行,当然 在宣传过程中,宣传内容会因受众群体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目的在于摆正大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和应急的位置及立场。
1.1 教师层面的宣传
大学阶段与初中和高中阶段,无论在教学方式、学习内容以及环境和人群资质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年龄正处于风华正茂,即将踏入社会正轨,故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会从成人的角度去出发,这也就加剧了大学生一些细节上的入微变化没能被教师及时洞察,心理变化会驱使一个人在思维模式、精神面貌以及行为上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随着心理障碍因素的积累逐步过渡,所以即便大学生心理出现了问题,其起始点是很难被发现的,一般教师都是通过学生比较显著甚至极端的表现中才意识到学生心理发生了变化,而这时往往已经处于障碍的发展期。正是因为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棘手性,才更应对教师加强该方面知识的宣传,让教师认到大学生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将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及应急措施全程贯穿于教学当中,时刻观察并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1.2 学生层面的宣传
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其心智的成长和性格都处于半定性状态,所谓半定性状态指的是学生对自我认知的不透彻,对自身综合能力的错误判断,从而形成的一种表象化性格。如很多学生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分析,并无自备因素环绕,但学生的日常行为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总是唯唯诺诺、不敢说话、对集体及班级举办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而有些学生,综合素质较差,但是却总是呈现出一种居高陵下的优越感,其优越来源为无,但依然将这种感觉以非常直观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这两种现象是目前大学生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学生的性格表现很明朗,但却违背事实。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对自我心理的认识也是存在偏差的,即心理出现问题却无法洞察,甚至有些学生发现自身心理障碍,因为顾全面子或其他原因,无处倾诉酿成难言之隐,这对预防和疏导大学生心理障碍工作造成了巨大困扰。所以高校应对学生加强心理障碍知识的宣传,为学生树立信心给予勇气,树立正确的心理障碍观念,鼓励督促学生配合心理障碍疏导工作。
2 建立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既意识到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负面影响,为顺利开展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工作和应急措施,必须建立相关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让学生有咨询的去处。目前,教育机构普遍都设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机构,如医务室等,但有两面因素使得现有的这些心理障碍预防机构无法从实质上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一方面是校方及家长对学生的发展状态过于客观,只局限于知识的学习上,并没有重视心理因素的疏导,所以很多学生受此影响,认为去医务室是浪费时间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在于医务室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无法保障,这也是建立在第一点上的,因为对心理健康的需求量小,导致的从事该方面的专家工作态度懶怠,而且从全面性角度分析,目前学校设立的心理疏导机构欠缺院系和班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防范工作不够全面和细致。为此应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通过服务机构的规范性及时洞察并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下面关于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需要注意的两方面进行一下总结:
2.1 提高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服务质量及评估工作
首先要根据学校学生自身实际心理状态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课程,通过发挥人文关怀以及理论知识的讲述,让学生从内心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其次,还要在校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设立评价机制,以此来考核并评估院级心理健康组织,从根本上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2 加强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组织的观察与辅助
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在三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存在的意义在于它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息息相关异常贴切,能够第一时间发觉学生的心理异常变化,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工作的质量决定着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所以必须重视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开展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首先要建立真实并完全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一旦发现疑点,立即向院级心理健康组织汇报,实现及时预防、提前治疗的效果。
3 以预防和干预为前提建立心理危机体系
所谓心理危机指的就是因心理的扭曲产生对自身及他人生命有威胁的念头和行为,念头作为驱使行动的来源所在,它是无色透明的,只能通过敏锐的洞察和丰富的阅历将其准确掌握,然而能做到这一点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学生自杀事件并不是什么稀有的事情,之所以频繁发生相关报道,就是因为学生在发生不良举动之前其心理变化没能被及时发现。针对这种现象,高校采取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涉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本就呈多元化的大学生心理会不断变化,为了对应学生心理的变化,其教育方法与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也必须全面展开,从形式及教育内容上尽可能的贴近高校学生的真实心理情况,然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危机预防与干涉机制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本文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看法,希望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使其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雎密太,张建新.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模式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5,28(3):639-642.
[2] 李世芬.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排除[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7):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