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8月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10例,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针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药物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手段,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特色的心理护理方案,分别在入院的时候和出院2个月之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重症患者焦虑情绪在护理后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在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降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患者了解呼吸道疾病相关知识、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相应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036-02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程较长,患者的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发作时,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短暂丧失基本的活动能力,给患者带来了非常大的痛苦,因此,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除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手段外,还要配合心理护理, 可减少患者情绪的负面化,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强有力的有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8月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10例,所有的患者均已由资深的医生确诊为呼吸道疾病,而且排除了神经症、人格障碍以及精神病或者他严重的躯体疾病患者。并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40~78岁,平均 (60.6±3.7) 岁,其中慢性肺炎为30例,慢性支气管炎为l1例,支气管哮喘为7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5例,肺癌为2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47~79岁,平均 (63.9±5.3)岁,慢性肺炎33例,慢性支气管炎9例,支气管哮喘8例,支气管扩张4例,肺癌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较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进行相同的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的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对照组施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包括了病情观察、通气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具有特色的心理护理手段,具体方法如下。
1.2.1 积极地建立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友好关系,主动与患者交流。和谐的护患沟通能鼓励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改变消极的心理,增加向疾病作斗争的决心。因此,在患者入院之后,医护人员应该自始至终地对患者保持理解、尊重、鼓励、同情、支持、关心的态度,尊重他们,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最大努力地给予满足。
1.2.2 明确心理护理 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要去沟通、了解患者的主要心理情况。住院的患者中,焦虑的发生率很高,表现为紧张、忧虑的心理,脾气易暴躁。针对有焦虑情绪的患者,多给予合理的疏导,等患者的情绪稳定,平静时,再帮其分析病情,并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1.2.3 人性化心理辅导,向患者介绍其所患疾病的致病因素、治疗方法、治疗后恢复情况等的相关知识。采用倾听的沟通方法和患者交流,重建他们的信心,解决其实际的问题,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且舒适的治疗手段、幽静的环境可以提高心理护理的有效性。对于患者来说,医护人员要有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語言。并合理地安排好他们的睡眠和营养,增强基础的护理。
1.2.4 做好家属的开导工作,向患者家属传授相关呼吸内科疾病的知识,包括预期的经济支出和疗效、护理等知识,增强其家属对治疗的信心与乐观的心态。最后叮嘱家属应该和患者一起去应对疾病的发生。家属的言行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极严重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入院的时候和出院2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HFe )对重症患者心理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评判。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利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均顺利出院。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在护理之前无显著差异,护理后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两组身体情况在护理前无显著差异,护理后比较,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呼吸内科重症是一类严重的疾病。一般呼吸内科患者心理特点:忧虑、烦躁。由于疾病自觉症状很明显,且对预后情况的不了解,患者会产生忧虑和紧张心理。有些患者的病情严重、自理能力降低,并担心疾病进一步的恶化,表现出烦躁的情绪。大多的患者对必要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不清楚,在接受不熟悉的治疗中,会产生不安和恐惧的心理。部分需长期治疗的慢性患者,由于症状重、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不能感受到病症的明显控制,因此会对疾病的预后感到非常的悲观。
临床上患者在以上不良的状态下会短时间内进入呼吸衰竭的危险状态,不及时的发现、治疗,严重时可致死。因此,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须在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要给予心理的护理,这样不仅使患者控制情绪心态和缓解精神上的压力,而且还有助于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做出不同的心理护理,这对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也有很大的作用。
4 结语
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到与患者进行相应的沟通,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进而对患者的主要心理状况进行相应的了解,以便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面对具有焦虑情绪的住院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多给予他们一定的心理疏导,同时鼓励患者将自己的情绪通过诉说的方式发泄出来,等到患者的情绪稳定下来心情恢复平静的时候,再针对其病情进行一定的分析,帮助其了解自己的患病情况,并且告诉患者在当前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配合治疗,以此来启发并且引导患者来正确的对待疾病。对呼吸内科临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除了运用合理的心理学知识,同时也要正确的运用相关的医疗检测设备,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开展人性化的服务,针对不同临床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把握家庭和社会支持因素,逐步确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重视心理护理的评估工作,这样才能使临床患者调整好心态,增强自信,从而促进临床患者的最终痊愈。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036-02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程较长,患者的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发作时,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短暂丧失基本的活动能力,给患者带来了非常大的痛苦,因此,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除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手段外,还要配合心理护理, 可减少患者情绪的负面化,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强有力的有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8月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10例,所有的患者均已由资深的医生确诊为呼吸道疾病,而且排除了神经症、人格障碍以及精神病或者他严重的躯体疾病患者。并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40~78岁,平均 (60.6±3.7) 岁,其中慢性肺炎为30例,慢性支气管炎为l1例,支气管哮喘为7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5例,肺癌为2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47~79岁,平均 (63.9±5.3)岁,慢性肺炎33例,慢性支气管炎9例,支气管哮喘8例,支气管扩张4例,肺癌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较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进行相同的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的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对照组施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包括了病情观察、通气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具有特色的心理护理手段,具体方法如下。
1.2.1 积极地建立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友好关系,主动与患者交流。和谐的护患沟通能鼓励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改变消极的心理,增加向疾病作斗争的决心。因此,在患者入院之后,医护人员应该自始至终地对患者保持理解、尊重、鼓励、同情、支持、关心的态度,尊重他们,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最大努力地给予满足。
1.2.2 明确心理护理 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要去沟通、了解患者的主要心理情况。住院的患者中,焦虑的发生率很高,表现为紧张、忧虑的心理,脾气易暴躁。针对有焦虑情绪的患者,多给予合理的疏导,等患者的情绪稳定,平静时,再帮其分析病情,并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1.2.3 人性化心理辅导,向患者介绍其所患疾病的致病因素、治疗方法、治疗后恢复情况等的相关知识。采用倾听的沟通方法和患者交流,重建他们的信心,解决其实际的问题,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且舒适的治疗手段、幽静的环境可以提高心理护理的有效性。对于患者来说,医护人员要有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語言。并合理地安排好他们的睡眠和营养,增强基础的护理。
1.2.4 做好家属的开导工作,向患者家属传授相关呼吸内科疾病的知识,包括预期的经济支出和疗效、护理等知识,增强其家属对治疗的信心与乐观的心态。最后叮嘱家属应该和患者一起去应对疾病的发生。家属的言行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极严重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入院的时候和出院2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HFe )对重症患者心理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评判。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利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均顺利出院。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在护理之前无显著差异,护理后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两组身体情况在护理前无显著差异,护理后比较,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呼吸内科重症是一类严重的疾病。一般呼吸内科患者心理特点:忧虑、烦躁。由于疾病自觉症状很明显,且对预后情况的不了解,患者会产生忧虑和紧张心理。有些患者的病情严重、自理能力降低,并担心疾病进一步的恶化,表现出烦躁的情绪。大多的患者对必要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不清楚,在接受不熟悉的治疗中,会产生不安和恐惧的心理。部分需长期治疗的慢性患者,由于症状重、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不能感受到病症的明显控制,因此会对疾病的预后感到非常的悲观。
临床上患者在以上不良的状态下会短时间内进入呼吸衰竭的危险状态,不及时的发现、治疗,严重时可致死。因此,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须在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要给予心理的护理,这样不仅使患者控制情绪心态和缓解精神上的压力,而且还有助于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做出不同的心理护理,这对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也有很大的作用。
4 结语
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到与患者进行相应的沟通,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进而对患者的主要心理状况进行相应的了解,以便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面对具有焦虑情绪的住院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多给予他们一定的心理疏导,同时鼓励患者将自己的情绪通过诉说的方式发泄出来,等到患者的情绪稳定下来心情恢复平静的时候,再针对其病情进行一定的分析,帮助其了解自己的患病情况,并且告诉患者在当前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配合治疗,以此来启发并且引导患者来正确的对待疾病。对呼吸内科临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除了运用合理的心理学知识,同时也要正确的运用相关的医疗检测设备,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开展人性化的服务,针对不同临床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把握家庭和社会支持因素,逐步确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重视心理护理的评估工作,这样才能使临床患者调整好心态,增强自信,从而促进临床患者的最终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