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夹藏的名帖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eri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革”之前还在做学生,不管自己口袋有没有钞票,一到星期天就奔上海福州路古籍书店过书瘾。幸好那年月图书很便宜,待到积累的零钱凑足了,就赶紧出手购下钟情多时的线装本旧书。捧回家中便闭门开卷,欣然与古人相会于昏灯之下,一时忘却时空之隔,仿佛颜回其乐融融,竟不觉东窗天色已白。当然,凭借古书与古人相会不过是神交。只是神交而居然接到了古人呈献与我的名帖,却是千真万确发生过,并且还不止一次。奥秘就在古书中。
  说到名帖,那本是古人官场拜谒时所持的名片。今人流行在名片的名字顶头挂满一串一串的头衔。古人的名帖不一样,多是依照亲笔楷书姓名雕成木版印在红纸片上,名声越大越简洁,往往仅有两三个大字而已。有时名帖又被古怪地称为名刺,则是因为更加古老的通名之物原是直接手写衔名于其上的竹签,切削如圭而细尖类刺,所以才有名刺之谓。自从东汉纸张发明后,竹签渐被淘汰。但是名刺这个旧称依然相沿,与名帖通用,一直延续到明代和清代。
  


  这两张清代名帖乃是笔者当年从所买几部古人旧书中发现的意外之喜。其中大张名帖被夹藏在清乾隆刻本《昭明文选集评》中,品红色竹纸,长19.2厘米,宽9.5厘米,正面木版印刷楷书姓名“程和”,背面左下角印有小字“寓大吴桥东陆进士第”。小张名帖被夹藏在清道光刻本《苏诗纪评》中,大红色竹纸,长17 厘米,宽7.8厘米,正面木版印刷楷书姓名“方锡麟”,左旁手写小字“恭速”,表示投呈名帖的客人恭候主人及早接见。最有意思的便是这张方氏名帖,事后公然被接受名帖的主人当作身边现成的便签,挥笔在其背面记下如此一段备忘录:“娄卅七保二区十九图李字圩九十三号中田,贰亩四分六厘四毛、贰亩四分六厘三毛,正租五石五斗,佃蒋如松。”想是怕风吹飞了,写完后又顺手夹进正在翻阅的《苏诗纪评》中。名帖于是有幸附书而传世,随缘流转到笔者手上。
  考证史籍,清代曾在松江府辖地分割华亭增置娄县,县下如明制编保。方氏名帖背面所记的娄卅七保之李字圩大致应在松江府西北今昆山市娄江一带。根据记录推算,农民蒋如松佃得水田两块,合计不足五亩,约定须交租谷五石五斗,则平均每亩年租超过一石一斗。此笔清代社会的原始地租史料令我意外所得之古人名帖再添更意外的价值。
  至今另眼关爱那几部古人的旧书。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玉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商周、两汉、唐宋的发展,到明清时达到高峰。清中期玉料的充足,又因乾隆皇帝特别喜爱玉器。在宫廷及苏州、扬州等到地设有御制玉作坊,带动了全国玉业和发展。清代玉器工艺集以前历代玉器工艺之大成,达到了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巅峰阶段。清代玉器的繁荣时期主要在清中期,这一时期生产的玉器数量多,品质佳,工艺精湛,代表了清代玉器的最高水平。  1959年,上海市文管会调拨给黑龙江省博
期刊
蔡铭超是个有些神秘色彩的人。从事艺术品收藏和经营多年,人们对他的关注却更多地源于2006年10月7日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当时,在“佛光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专拍上,手持353号牌的蔡铭超,以1.166亿元竞得了明永乐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在外界看来,这颇有一“举”成名的意味。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热衷收藏瓷器的蔡铭超“以瓷会友”,开了名为七月情的陶瓷文化公司。凭借实业提供的资金,他广交朋
期刊
在西距汉长安城约2500米的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广场东侧,有一处汉代墓葬密集区,周边尚存有几处大型墓葬封土遗存。2006年12月至2008年1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在此处发掘了483座汉代墓葬。出土陶、铜、铁、铅、玉石、骨等各类文物3156件。    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器类有鼎、盒、壶、钫、方缸、仓、灶、奁、罐等,铜器主要有鼎、筒形器、镜、带钩、弩机、印章、钱币等,玉石器有玉衣片、玉璧
期刊
10月15日至29日,为期15天的《禅艺丹青——释印严禅书画展》将在云南昆明云南省博物馆内举办。由云南省文化厅主办、云南省文物产业集团和云南省文物总店承办本次展览,160余件将展出的展品由两个专题组成,一部分是释印严的书画作品(山水、花鸟、人物、书法,计100件),另一部分是印严收藏的名家书画作品(书法,计60件)。释印严现为云南大姚妙峰山德云寺住持,是当代知名的青年僧侣国画家。    佛文化是以
期刊
2008年6月9日 星期一(01)     今天见到一件明代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高35,带木座,系典型的汉地佛造像形式:头部较大,宽额丰颐,面容沉静,神态安逸。顶饰螺发,肉髻饰于螺发前部。结跏趺坐,身躯健壮。左手作触地印,意为降伏群魔,右手结禅定印。身着通肩式袈裟,边缘錾刻精美的纹饰。给人雄浑庄严之感。   该佛像用料为黄铜,脸、胸、手和足均鎏金。鎏金呈橘黄色,闪闪发光。铜壁厚,上手分量重。仔细观
期刊
中国古代青铜器以其作用独特、种类繁多、造型雄奇、纹饰瑰丽、铭文丰富、技艺精湛而著称于世,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珍贵文化遗产。在夏、商、周三个朝代约1500余年的青铜时代,曾经产生了许多的创造与发明,造就了其他文明古国所无法比拟的辉煌成就。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陶范铸造技术、失蜡铸造技术等以外,伴随着青铜工艺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宝石镶嵌、金属嵌错、鎏金银、刻纹、彩绘等青铜器表面装饰技术,以及菱形纹饰、亮斑纹
期刊
造纸术和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两项重要发明。造纸术,为文明传承带来了新的载体;印刷术,造就了文明传播的新媒介。它们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世界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发明印刷术有着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条件。纸和墨的应用是印刷术发明的基本前提。我国很早就已发现并使用墨。秦晚期已有调制成型的墨丸;汉代已使用松烟中的炭黑制墨(图1)。南北朝时期,我国已掌握了
期刊
2006年以来,受清三代官窑瓷器行情持续攀升的影响,晚清官窑瓷器的价格随之大幅上涨。首先是嘉庆、道光官窑瓷器的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尤其是嘉庆瓷器行情表现突出——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张宗宪旧藏的一对粉彩缠枝莲纹葫芦瓶以885.6万港币成交,打破了历年嘉庆瓷器的拍卖纪录;2007年中贸圣佳夏拍,一件嘉庆粉彩进宝图螭耳瓶又创出1019.2万元的高价;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一件嘉庆黄地粉彩花卉福寿纹开
期刊
故宫:十个文物精品展    1.陶瓷馆(01-02)  地点:文华殿  时间:2008年7月15日起  新增常设展馆,位于近年来首次向公众开放的文华殿区域,以丰富的实物讲述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共展出427件套(441件)文物,是从故宫35万件陶瓷文物中萃取的珍品,几乎涵盖了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所有重要品种,且绝大多数都是首次公开亮相,包括:首次批量展出清代宫廷所藏洪武官窑瓷器、首次展出明代“空白期”
期刊
明代宣德时期的一件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竟然拍出11680.75万港币的天价,一件唐代五曲折枝簇花纹鎏金大银盖碗也以158.85万英磅成交。2008年上半年的春季大拍中,继宋元瓷器、当代艺术、宫廷钟表之后,金银器因苏富比香港、伦敦两场专拍的推出,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新热点。4月11日,香港苏富比率先推出了来自瑞典实业家约翰·卡尔·肯普个人收藏的25件套明清金器专场拍卖,这场被命名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