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内涵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1—0019—01
2014年12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督查组对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对甘肃教育信息化工作体制机制、经费保障、政策措施,及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情况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督查。2015年全省着重就督察组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落实、查缺补漏,并按照督查组结合甘肃经济社会实际状况提出的发展思路重新进行顶层思考和设计,加速了“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进程,为“十三五”发展规划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十二五”甘肃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依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而形成。
一、总体思路
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依然要定位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重在研究解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适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要力图前瞻和梳理未来五年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融合需求,研究提出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体现“信息技术对教育革命性影响”的规划。
未来五年的重点,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深入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的全面深度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教育创新发展。
二、规划设计
规划,意为制定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规划需要对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人员队伍、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整体性、全局性问题的问题进行分析;需从宏观战略的高度进行科学规划,区分各项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基本标准,并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笔者认为,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依然要密切关注以下核心问题。
一是将学生视为能力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继续普及和完善信息技术教育,着力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大力度建设能够促进并完善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平台和工具,丰富“班班通”“人人通”的内涵,建设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网络空间、课件工具、融合平台。
二是强调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达标,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通过各种培训形式,使所有学校教师基本达到教育技术能力规定标准,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要建设集资源平台、研修平台和管理平台于一体的平台体系,形成完全具有真实学校功能的网上教师专业发展社区,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管理和过程性评价,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
三是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体系、战略研究机制、产业发展机制和国际交流合作机制。依托高校、研究所、企业等社会机构,建立产、学、研相互衔接创新与扩散体系,为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服务。
四是加大行政推动力,要将教育信息化列为政府教育督导内容,纳入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将信息化配备水平、“三通两平台”建设配备情况等列为政府履职评价的重要内容。
五是要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明确信息化发展任务与管理职责;要改革调整现行管理体制,对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落后政策观念进行调整。要将教育技术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与考核体系,完善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的编制管理与职称(职务)评聘办法。
六是推进机构整合,强调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完善技术支持机构,推进相关机构的分工与整合。
三、内涵创新
“十三五”规划要继续在推动创新上做文章,教育信息化需要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现阶段信息技术与教育实践之间还需要从产业、科研、行政、教学等多个渠道去推进,要有开放的心态,向社会开放,发展教育信息化产业是最有效的推动力量(市场的无形之手),教育本身不能市场化,但教育信息化服务应该充分市场化,只有市场化,才能整体推动信息化服务效能提升。要创新机制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团体、企业支持和参与,形成多渠道筹集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制订教育信息化消费管理办法,建立“基本公共服务靠政策,个性特色服务靠市场”的机制,促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持续协调发展。
发展最终要靠人才的推动,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职业教育等机构联合培养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紧缺人才,充分利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快培育复合型、实用性信息技术人才,为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服务。
编辑:蔡扬宗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1—0019—01
2014年12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督查组对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对甘肃教育信息化工作体制机制、经费保障、政策措施,及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情况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督查。2015年全省着重就督察组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落实、查缺补漏,并按照督查组结合甘肃经济社会实际状况提出的发展思路重新进行顶层思考和设计,加速了“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进程,为“十三五”发展规划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十二五”甘肃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依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而形成。
一、总体思路
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依然要定位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重在研究解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适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要力图前瞻和梳理未来五年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融合需求,研究提出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体现“信息技术对教育革命性影响”的规划。
未来五年的重点,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深入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的全面深度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教育创新发展。
二、规划设计
规划,意为制定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规划需要对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人员队伍、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整体性、全局性问题的问题进行分析;需从宏观战略的高度进行科学规划,区分各项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基本标准,并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笔者认为,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依然要密切关注以下核心问题。
一是将学生视为能力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继续普及和完善信息技术教育,着力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大力度建设能够促进并完善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平台和工具,丰富“班班通”“人人通”的内涵,建设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网络空间、课件工具、融合平台。
二是强调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达标,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通过各种培训形式,使所有学校教师基本达到教育技术能力规定标准,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要建设集资源平台、研修平台和管理平台于一体的平台体系,形成完全具有真实学校功能的网上教师专业发展社区,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管理和过程性评价,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
三是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体系、战略研究机制、产业发展机制和国际交流合作机制。依托高校、研究所、企业等社会机构,建立产、学、研相互衔接创新与扩散体系,为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服务。
四是加大行政推动力,要将教育信息化列为政府教育督导内容,纳入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将信息化配备水平、“三通两平台”建设配备情况等列为政府履职评价的重要内容。
五是要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明确信息化发展任务与管理职责;要改革调整现行管理体制,对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落后政策观念进行调整。要将教育技术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与考核体系,完善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的编制管理与职称(职务)评聘办法。
六是推进机构整合,强调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完善技术支持机构,推进相关机构的分工与整合。
三、内涵创新
“十三五”规划要继续在推动创新上做文章,教育信息化需要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现阶段信息技术与教育实践之间还需要从产业、科研、行政、教学等多个渠道去推进,要有开放的心态,向社会开放,发展教育信息化产业是最有效的推动力量(市场的无形之手),教育本身不能市场化,但教育信息化服务应该充分市场化,只有市场化,才能整体推动信息化服务效能提升。要创新机制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团体、企业支持和参与,形成多渠道筹集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制订教育信息化消费管理办法,建立“基本公共服务靠政策,个性特色服务靠市场”的机制,促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持续协调发展。
发展最终要靠人才的推动,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职业教育等机构联合培养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紧缺人才,充分利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快培育复合型、实用性信息技术人才,为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服务。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