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研究是目前国家新课程标准推行中关注的重点,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于教学策略的设计,本文根据笔者个人教学实际,试从课前导入方式、课中教学流程、课后巩固训练等模块的设计来初步探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信息技术决定现代化程度,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的发展日益依赖于信息技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早在2000年11月,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技术教育的通知》,发文中明确要求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担当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艰巨任务,信息技术掌握的好坏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语文、数学等传统科目相比,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价方法等还哟很多需要探讨的地方。所以,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还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
首先,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非常明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索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学校对本课程的认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课程设置上,学时少于国家规定的68学时,与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刚要》)的规定还有一定距离;二是教学内容随意性太强。这是因为《刚要》中对各学习模块的课时没有明确规定,教学内容也没有按学期划分,使得实际教学无所适从;三是在考核方面,信息技术课未列入考试和考查科目,各个学校的教师自行制定的评价方法、标准不一致,内容不全面,教学评价重要手段缺失。
其次,对农村中学的资源配置不足。这是边远县市中学遇到的普遍问题,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件不足、老化严重,学生提不起学的兴趣,教师也无法教授较为先进的知识。有些学校甚至没有重视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把他们当做网管、PPT制作者之类的角色,浪费了教师人才。
以上是信息技术课程乃至任课教师面临的一些问题,问题是不小,但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要一步步改变不利的局面,那就要从每一堂课教起,让学生真正热爱信息技术,进而主动去研究、发展信息技术,我们国家的现代化才有保障。
第一,做好课前导入。要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兴趣,导入非常重要。导入得好,那教师的授课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从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探究性倾向,思维应运而生,并诱发他们对高层次学习的需求。笔者总结了部分导入方式:一是故事导入、诱发学习欲望;二是谜语导入、开拓学生思维;三是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四是展示作品、调动学习积极性。不管哪种导入方式,也许总有一款可以效仿和应用,只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掌握层次,要恰到好处,因材施“导”。但笔者认为如果有条件,作品展示的导入方式效果最为明显,学生很容易被神奇的科技作品获科技现象所吸引,一旦专注于此,学生课堂学习或课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会大幅提高。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导入部分,研究课堂上激情导入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殿堂,让学生乘着兴趣的翅膀在知识的高空翱翔。
第二,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策略。一堂课的教学有很多方面的单元模块组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比较丰富,单对于学生来讲,对着课本的黑白图片和操作流程,略显枯燥,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重点介绍“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这个原则是构建学生学习动力的根本,主要表现是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具体实践中应当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而不是泛泛而谈,随意而练。上课时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这一目标,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学情布置任务,规定一定样式的屏保程序、墙纸、机器日期等让学生设置,也可以人为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学习文档处理软件时,给学生布置写作、打字等学习练习。学习程序设计时,结合学生实际,联系实际的编程题目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等等。
第三,合理布置课后练习并安排作业讲评时间。课后练习的布置对学生巩固课程学习内容,对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可以调整或坚持某一教学的方法或策略。在此,笔者认为课后作业的评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时间段内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监控软件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他们一些提示,让他们自己修订错误,也可以通过教学软件将学生的问题具体的反映出来,详细说明解决方法,尽管有些可能是老问题。讲解时,要让学生在下面及时修订,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而后可以选择一到两个优秀作品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能有一个回味。
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无一不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教育要与时俱进,就要紧跟科技时代的步伐积极改革。教育工作者要做好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自己,不断进行理论上与方法上的创新,以适应日新月異的时代发展需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过硬的信息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顾怜源.当代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1997.11
[2]彭扬.信息技术课中如何进行思想行为教育的反思[J].中小学电教,2008.1
[3]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与评价指导[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8
[4]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11.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信息技术决定现代化程度,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的发展日益依赖于信息技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早在2000年11月,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技术教育的通知》,发文中明确要求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担当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艰巨任务,信息技术掌握的好坏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语文、数学等传统科目相比,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价方法等还哟很多需要探讨的地方。所以,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还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
首先,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非常明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索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学校对本课程的认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课程设置上,学时少于国家规定的68学时,与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刚要》)的规定还有一定距离;二是教学内容随意性太强。这是因为《刚要》中对各学习模块的课时没有明确规定,教学内容也没有按学期划分,使得实际教学无所适从;三是在考核方面,信息技术课未列入考试和考查科目,各个学校的教师自行制定的评价方法、标准不一致,内容不全面,教学评价重要手段缺失。
其次,对农村中学的资源配置不足。这是边远县市中学遇到的普遍问题,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件不足、老化严重,学生提不起学的兴趣,教师也无法教授较为先进的知识。有些学校甚至没有重视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把他们当做网管、PPT制作者之类的角色,浪费了教师人才。
以上是信息技术课程乃至任课教师面临的一些问题,问题是不小,但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要一步步改变不利的局面,那就要从每一堂课教起,让学生真正热爱信息技术,进而主动去研究、发展信息技术,我们国家的现代化才有保障。
第一,做好课前导入。要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兴趣,导入非常重要。导入得好,那教师的授课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从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探究性倾向,思维应运而生,并诱发他们对高层次学习的需求。笔者总结了部分导入方式:一是故事导入、诱发学习欲望;二是谜语导入、开拓学生思维;三是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四是展示作品、调动学习积极性。不管哪种导入方式,也许总有一款可以效仿和应用,只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掌握层次,要恰到好处,因材施“导”。但笔者认为如果有条件,作品展示的导入方式效果最为明显,学生很容易被神奇的科技作品获科技现象所吸引,一旦专注于此,学生课堂学习或课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会大幅提高。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导入部分,研究课堂上激情导入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殿堂,让学生乘着兴趣的翅膀在知识的高空翱翔。
第二,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策略。一堂课的教学有很多方面的单元模块组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比较丰富,单对于学生来讲,对着课本的黑白图片和操作流程,略显枯燥,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重点介绍“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这个原则是构建学生学习动力的根本,主要表现是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具体实践中应当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而不是泛泛而谈,随意而练。上课时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这一目标,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学情布置任务,规定一定样式的屏保程序、墙纸、机器日期等让学生设置,也可以人为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学习文档处理软件时,给学生布置写作、打字等学习练习。学习程序设计时,结合学生实际,联系实际的编程题目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等等。
第三,合理布置课后练习并安排作业讲评时间。课后练习的布置对学生巩固课程学习内容,对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可以调整或坚持某一教学的方法或策略。在此,笔者认为课后作业的评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时间段内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监控软件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他们一些提示,让他们自己修订错误,也可以通过教学软件将学生的问题具体的反映出来,详细说明解决方法,尽管有些可能是老问题。讲解时,要让学生在下面及时修订,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而后可以选择一到两个优秀作品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能有一个回味。
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无一不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教育要与时俱进,就要紧跟科技时代的步伐积极改革。教育工作者要做好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自己,不断进行理论上与方法上的创新,以适应日新月異的时代发展需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过硬的信息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顾怜源.当代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1997.11
[2]彭扬.信息技术课中如何进行思想行为教育的反思[J].中小学电教,2008.1
[3]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与评价指导[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8
[4]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