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往往感觉到高中物理特别难学。主要原因是因为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知识跨度很大,导致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出现了台阶,给学生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如何使学生顺利的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过渡,是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都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要想做好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就必须对初高中物理之间存在的区别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来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从而实现做好高一物理教学、让学生学好高一物理的教学目标。笔者作为一名多次将学生从八年级带到高三年级的老师,在分析初高中物理存在的具体差异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上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一、高中物理学习与初中物理学习上的差异
(1)知识内容上的差别。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比较直观浅显,与日常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并且只要求定性地了解相关现象,并不要求定量地了解其本质。而且所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点都是相对独立的,相互之间的联系较少。而高中物理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不但要从现象出发,更要建立物理模型,透过现象研究其本质。例如,在物体的运动这一知识点中,初中物理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速度以及平均速度的基础性概念;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加深刻,在高中物理中,首先介绍速度是一个矢量,既有方向又有大小,速度的改变而导致了加速度的产生,而在加速度的概念之中,又存在加速和减速这两种情况。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教学层次是不同的,初中物理注重简单知识的介绍和分析,而高中物理更注重的是物理研究的方法和物理思维的培养。
(2)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的差别。初中物理研究的物理现象形象直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多半是以直观现象为依据的形象思维,所涉及计算的问题也比较简单,只要代入公式就能算出结果。因此,许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习惯于背公式、代公式。而高中物理非常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一个问题常常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同时还非常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除此之外,高中物理概念多,规律多,题目类型多,解题方法灵活多变,再加上高中学习科目较多,如果学生此时再依靠初中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不行。即使能背熟定义、公式,但不理解其意义,不注意适用条件,乱代公式,那么在面对千变万化的题目时,也是束手无策。
二、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工作
(1)把握好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教材知识的编排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上升的。高一物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也就是把新知识和新学习的物理规律有效地融入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中去,从而达到丰富和扩展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速度的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时,教师应讲清楚这个定义是对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而言的,由于物体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相同的,因此,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等于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对于物体作变速运动,物体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不同的,这样定义出来的速度只能是平均速度。这样一来,就为高中物理学习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提高學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趣味实验教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好奇心和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课堂上的前一段时间内,学生都是精神旺盛,注意力集中的,但是当课程教学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开始与课堂脱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做一些随手可做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重新回到教学课堂中来。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物理来说至关重要,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充分地利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才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从而更好地掌握它。其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总之,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思考并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仔细观察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并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一、高中物理学习与初中物理学习上的差异
(1)知识内容上的差别。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比较直观浅显,与日常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并且只要求定性地了解相关现象,并不要求定量地了解其本质。而且所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点都是相对独立的,相互之间的联系较少。而高中物理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不但要从现象出发,更要建立物理模型,透过现象研究其本质。例如,在物体的运动这一知识点中,初中物理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速度以及平均速度的基础性概念;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加深刻,在高中物理中,首先介绍速度是一个矢量,既有方向又有大小,速度的改变而导致了加速度的产生,而在加速度的概念之中,又存在加速和减速这两种情况。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教学层次是不同的,初中物理注重简单知识的介绍和分析,而高中物理更注重的是物理研究的方法和物理思维的培养。
(2)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的差别。初中物理研究的物理现象形象直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多半是以直观现象为依据的形象思维,所涉及计算的问题也比较简单,只要代入公式就能算出结果。因此,许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习惯于背公式、代公式。而高中物理非常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一个问题常常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同时还非常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除此之外,高中物理概念多,规律多,题目类型多,解题方法灵活多变,再加上高中学习科目较多,如果学生此时再依靠初中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不行。即使能背熟定义、公式,但不理解其意义,不注意适用条件,乱代公式,那么在面对千变万化的题目时,也是束手无策。
二、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工作
(1)把握好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教材知识的编排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上升的。高一物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也就是把新知识和新学习的物理规律有效地融入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中去,从而达到丰富和扩展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速度的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时,教师应讲清楚这个定义是对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而言的,由于物体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相同的,因此,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等于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对于物体作变速运动,物体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不同的,这样定义出来的速度只能是平均速度。这样一来,就为高中物理学习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提高學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趣味实验教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好奇心和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课堂上的前一段时间内,学生都是精神旺盛,注意力集中的,但是当课程教学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开始与课堂脱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做一些随手可做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重新回到教学课堂中来。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物理来说至关重要,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充分地利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才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从而更好地掌握它。其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总之,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思考并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仔细观察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并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