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艺应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hiqiang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视的广泛普及,电视文艺为弘扬民族精神,展示人民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改革开放的新成就,并在注重娱乐性的同时,努力提高观众的审美鉴赏水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也有一些电视文艺节目“降调”问题非常突出,只讲收视率和市场份额,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不惜以牺牲节目的品位和格调为代价,导致了节目低俗之风的蔓延。如何使电视文艺奏出时代的“最强音”,成为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值得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要使电视文艺奏出时代的“最强音”,就要以其视听共存的特殊优势,强化其特殊功能,担负起应有的艺术使命。自从电视文艺走向社会,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走进老百姓的家庭,便以其视听共存的特殊优势和极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也给人们以美的艺术享受。然而,一段时间,这种功能和作用却出现了弱化。有的认为,现在的人“活得很累”,给点刺激和放松就行了,于是把刺激当快乐,把肉麻当有趣,以展示丑态、病态刺激观众,以肆意恶搞、整人娱乐观众;有的感到,发家致富成了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坐标,把舞台当成了“摇钱树”,办成了“赌博场”,以高额的奖品和奖金为噱头,迎合或诱发观众的投机、博彩心理;有的错误地理解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把凡是正常人的需求,仅看作是“饮食男女”、“吃喝玩乐”,把艺术当“娱术”,把娱乐变“欲乐”,以淫秽、色情为“卖点”,热衷于性话题、性暗示、性挑逗,以及打情骂俏。
  殊不知,艺术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无论是高雅文化的熏陶还是通俗文化的娱乐,都毫不例外地承担着寓教于乐的社会功能,肩负着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昭示时代发展的历史重任。纵观中外文化发展史,凡是流传下来的优秀文艺作品,无不深切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无不在表现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持久而巨大的作用。在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曲《当兵就要当红军》把千千万万劳苦大众吸引到革命队伍里来,跟着共产党走;抗日战争时期,一曲《义勇军进行曲》唤起了多少热血青年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至今听来,仍使人激动不已。
  事实证明,文艺作品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不具有昂扬向上、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催人奋进的力量。尤其是今天,在国际敌对势力利用雄厚的资金、强大的媒体覆盖范围和对传媒的垄断,向我们国家不断传播大量有害思想和文化的情况下,我们的电视文艺工作者,更应该重视其特殊功能,把自己深入现实生活所获取的升华物和珍贵品,汇入到着力描绘我国人民壮阔而又艰辛的奋斗历程,展示我国人民细腻而又丰满的艺术情趣,记录我国人民充实而又多彩的社会生活,讴歌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实践之中,让人们在积极向上的电视文艺中得到精神享受和思想陶冶。
  二、文艺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化通俗化的精神产品;要使电视文艺奏出时代的“最强音”,就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让“血脉”与百姓“紧相连”。电视文艺可以说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化通俗化的精神产品,它所面对的最广泛的收视群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它所考虑的首先是满足广大观众的精神需求。而我们有的同志恰恰在这方面认识不够:一是过于深沉和卖弄学问,把标准定得很高、很远、很大,使老百姓在扑朔迷离中摸不着边际;二是对电视文艺的钟情过于追求艺术化,把大众生活搞得像“MTV”,让老百姓感到不是给自己看的;三是用先知般的目光去俯视芸芸众生,用政治化的口号去感化平民百姓,让老百姓觉得是在教训人。电视文艺要想让百姓接受,真正奏出时代“最强音”,最根本的是电视文艺工作者的血管里要融进大众的血液,让“血脉”与老百姓“紧相连”。决不能把原来骨子里融入的自以为是、自我迷恋的牛气、霸气和傲气带进节目之中。要打破定势思维,确立切实可行的公众标准。
  我们的电视文艺工作者在绐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基调上,应找准人民群众的需求点和电视文艺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例如,我们九朝古都洛阳不少戏曲名家、新秀和戏迷朋友总想登台一展风采,尤其是戏迷朋友还想登台一比高低,甚至不少观众还很想知道名家、新秀舞台背后的情况。我们根据这种需求点,创办了《河洛戏苑》,并设置了《戏苑撷英》、《同唱一曲》、《戏迷打擂》、《戏里戏外》四个子栏目。结果,不但使名家新秀心花怒放,也使戏迷朋友过了戏瘾,同时还使广大观众从中领略到一些艺术家成功背后的甘苦。由此我们也体会到,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文艺工作者要心中真正裝着人民群众,把根牢牢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把人民群众作为艺术创新的主体,去深刻体验人民群众前进的准确信号,去真切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三、文艺是时代的颂歌,是时代心声的最直接、最感性的表达;要使电视文艺奏出时代“最强音”,就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抒情叙事,歌咏抒怀。时代,是指历史上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说到电视文艺的时代性,不少人会自然而然地与时尚性联系在一起。其实,时代性与时尚性虽只一字之差,而意义却相差甚远。时代性意味着理想与信念,意味着理性思考和思考结果。而时尚性只是构成时代性的重要元素,虽然也意味着一种导向,意味着一种品位和格调,但与时代性比较起来,它只是量的变化,而不是质的变化,且有着常变、多义和不稳定性。这就决定了电视文艺不能仅仅从与生活有关的点滴事件中去观察、判断和表达,而应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抒情叙事,歌咏抒怀,去反映社会的本质和趋势。众所周知,我们的时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我们的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需要创新的伟大事业。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思想和精神,是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是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而弘扬这一主旋律,恰恰是电视文艺工作者应该特别关注的内容。
  (作者系洛阳电视台副台长)
  编校:杨彩霞
其他文献
张天翼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座不朽的里程碑,本文试图通过对他笔下“丑角”形象的分析,把握其真实性、童趣性、幻想性,从而挖掘出其对改善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中缺乏
当代中国,法官是起诉应诉双方首先要说服的听众,同时法官判决也要说服起诉应诉这两种听众,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主体如法律共同体、社会大众等对于法律判决的有效性无法产生实
引言——甜美的诗章与酸楚的境遇酌饮清醇的美酒,品味那醉人的芳香;此时你可曾想到:美酒酿造的艰辛以及酒糟发酵的浊瘴? INTRODUCTION - A sweet poem and a sour condition
一次成功的采访,提问的方式不但要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提问,问得巧妙。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深挖内涵,升华主题。  在采訪中,有时因为提问得当,被采访者能把记者想了解的情况说到、说透,反之,则叫被采访者摸不着头脑,难以回答。之所以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说明提问是有技巧的,而不是信口开河。有人把提问比喻为一部钻探机,正是通过记者敏捷的思维以及恰如其分的提问,把现实生活中无比丰富的新闻从采访对象的
2007年,笔者采写的《渑池县:大事先和群众商量》被评为河南省2006年度新闻作品一等奖。这是继《灵宝市北阳平村向农民反包土地》(2001年度)、《池底乡在农 In 2007, the aut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媒体常年的宣传重点。在具体的宣传中,只有善于发现亮点,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拓宽报道思路,才能常报常新,篇篇出彩,效果明显。    挖掘报道新内容    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报道各地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动向、新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得到实惠
财经新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观察新闻”,记者如果有心把平时采访的“边角料”积攒起来,并用相关理念将庞杂的材料串起来,“副产品”也能做“大餐”。  今年5月份发表在《大河报》上的《传承历史文脉,郑州要一直醒着》这篇稿子,就是一次采访的“副产品”,但经“小火慢炖”,终于“煲”成了“大餐”——体量8000多字、共發了两个整版的大稿子。  今年上半年,《大河报》作为河南唯一特邀媒体随中宣部上海世博会采访团在
海外并购是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中资企业在国外频频出手,开展了各种规模的海外并购行动。国内理论界对中资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作出了许多有益的研究与探讨,政府也采取多种手段支持中资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但是,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的政策实践当中,探讨比较多的都是资源型、技术型的海外企业并购,而对于中资并购海外传媒这一课题基本没有触及。其实,中资并购海外传媒具有非常积
随着人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心灵的归宿,生活过得不开心,提不起劲儿。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患精神疾病的人 As people work more and more pressure, more an
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为了方便外国朋友的生活,工作或去观光,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并建立良好环境,但是,在公共场所我们总能找到许多告示牌和标语胡乱翻译。甚至很多翻译错误,扭曲,甚至是没有意义的翻译。  一、常见的标牌标语  “标牌标语”是指共同的路标,店铺的招牌,广告等,到处都可以看到。注册板有各种类型,具有灵活的变化,简洁醒目等特点。签名板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