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终有相逢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259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晓雾初歇,天边透出一抹浅淡的光晕。伴随着一声尖锐的鸣笛,长途大巴摇摇晃晃地驶向了终点站。我从卧铺上爬起来,怀里抱着行李,一手攥紧包带,一手抓住栏杆,看着窗外出神,脑袋里混混沌沌的,迷蒙看不清情状。
  这里是老家,我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刚满12岁的我,离开了父母,来到老家念初中。
  这是一个靠海的小县城。下了车,扑面而来的便是海的气息。街道两旁荒草肆意生长,三分野意七分韧性。路越走越窄,延伸至村庄,成了石子块铺成的羊肠小径。不知谁家屋檐常年溜水,滴滴答答,染湿一簇青苔。村子的尽头是一望无际的海,十几艘渔船被系在码头,随着海水翻涌微微荡漾。
  无所事事的时候,我爱站在码头上,看渔民出海又拖着网袋上岸,浑身湿漉漉的,不知是汗还是水;看潮涨潮落,波浪翻涌,生生不息。远处的汪洋笼罩在一层轻纱之中,朦胧缥缈,已经看不清了。海风中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涌进我的衣裳里,像是吹鼓起一片帆。我迎着风扬起手,握拳,企图捕捉夏天的尾巴。脑海里回想起妈妈打来的电话:“囡囡在老家要乖啊,我跟爸爸忙生意,过段时间就回去看你啊。”心里也如同海水一般湿漉漉的,泛起了一点酸涩。
  短暂的夏天随风逝去,开学的日子来了,奶奶将我送到了县城最有名的寄宿中學。我懵懵懂懂,亦步亦趋地跟着她,看她上下打点我的寝室和床铺。这是一个挺小的学校,中间的操场被教学楼四面环抱,莫名让我觉得安全。
  在这里,我认识了父母在广州的阿包、爸爸在上海的阿梦、妈妈在俄罗斯的阿蔡。我们相互交流了一下,结果相视一笑——小县城里的人都有走出去的志向。
  我其实一直都不理解,直到某天,我们上了一课《在山的那边》。在山的那边是海,所以有那么多的人想从大山里走出来。在海的那边是山,所以有那么多人想从海边走出来。滋养我们生活的不应该只有鱼虾,还应该有更好更好的东西。所以我的爸爸妈妈、阿包的爸爸妈妈、阿梦的爸爸,还有阿蔡的妈妈,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了出去,走到了更广阔的地方。
  天渐渐冷下来了,连绵的雨让空气变得湿冷,让人不禁一阵哆嗦。我捂紧棉袄,加快了脚步。期末考一结束,校园一下子活泛起来,大家三三两两收拾行李回家了。
  我们四人结伴回去,一路嬉笑打闹,路过海边一条长长的堤坝,一时兴起爬上去排排坐。吹着海风,晃荡着腿,戴起帽子把头发兜住,边瑟瑟发抖挤作一团,边哈哈大笑,大呼畅快。阿蔡掏出之前寄存在老师那儿的手机,招呼我们摆pose,要给我们拍照。不远处,海水随着冷风慢悠悠地摇着,把石子、沙砾染成一片深色。我回想着刚刚的趣事,不由得笑出了声。
  到了奶奶家,刚放下行李,脱下鞋还没抬起头,只听见里面传来一声“囡囡”,是熟悉的声音。我鼻子一酸,落下泪来。
  在山的那边是海,在海的那边是山,山连海,海连山,山海终有相逢。
  编辑/胡雅琳
其他文献
天光尚熹微时,他醒了。  他撑起身子,却发现手掌触及的是厚软的松针。他甩甩头,努力想让自己清醒,待看见身边打翻的酒壶和满地狼藉后,他带着些孩童的自得笑了。  昨夜的月色,都把自己醉得不能归家了。  也罢,既然这样,不如再賞一次日出。  飘荡的黑色渐浅渐淡了,褪成青色,褪成朦胧的蓝白色。阳光并没有太热烈,山中参天的古木将过分的热情都屏在了外面,只留下恰到好处的,为那些受庇护的生灵镀上一层金边。  他
期刊
周末放假,妈妈带我回外婆家。  我已经五年没有回去过,循着记忆走进那窄小的门,看到廊上的灯光朦胧照在她的脸上。外婆踮脚踱步张望着,那眼睛,仿佛要透过那条黑漆漆的小路看穿些什么……直到看到了我。她站在原地,没有说话,没有走近,局促不安地招着手,好像余生积攒的力气全部要用尽。  我慌神了,想起年幼时外婆送我去远方读书,我的手就是这样不舍地挥舞着,而她在路口还没学会放开我的手,我就已经出走多年了。但是,
期刊
我的童年是浸在江南烟雨里的,偶尔也会放晴。长长的瓦檐遮蔽着老石板街,微风袭来,石板表面的小水凼随之泛起涟漪,模糊了老树斑驳的影,老树的叶子哗啦啦地响,筛下了一石板街的旧时光。  小巷的拐角处有一个小摊,没有招牌,没有炉灶,没有水池。瓦檐下只有四条跛腿的长板凳、两张大小不一且有些掉漆的红木桌子,阶梯下还有四个矮凳围着一张褐色的矮方桌,像是专门留给孩童坐的。绿藓轻轻地覆盖在大理石水池上,诉说着光阴的故
期刊
一张崭新的牛皮  和少年的手掌多次亲吻、磨合  到最后  牛皮泛黄,鼓声清脆  少年說  沿着云杉木的纹理  就能找到诗和远方  把悲喜融入节奏里  生活就会有回响  古道中  烟波和梦潜入西风  鼓手和手鼓,在黄昏下  站成一片晚霞
期刊
阳光稀疏地飘在空中,干燥的冷均匀地充斥着,赶跑了零星的暖意。前几天还未被掳走全部绿的草坪,此刻像罹病之人的脸,没有一丝血色。蹲下细看,一根根低矮的枯草上附着一层绒毛似的霜,像乘虚而入的病毒围攻的一座座城池。每走一步,似乎都能听到脚下干黄的草在呻吟,仿佛踩断了它们的骨头。这使我如履薄冰,令我内疚,令我压抑,令我难受。  我不由得怀念起夏天。  印象里,每个夏天都是酣畅淋漓的。  当人们还沉醉于阳春三
期刊
一夜间  浮萍挤挤挨挨  因为石桥的高鼻梁  这池塘,才透过气来  父亲肩上搭条白毛巾  像升起帆的渡船  我是他牵着的小船  海,在哪里呢?  菜园养育我,却又将我阻挡  父亲潑出一片清亮  白毛巾如初长白鹅  翻腾,退缩,飞展  少年的每个毛孔  似乎都激灵,张开
期刊
除了道歉,还有一种方式叫沟通  何老师,我和闺蜜吵架了,原因是她问我要不要出去玩,我說家长不在家,没法征得他们的同意,等下次吧。然后她就生气了,说再也不理我了。何老师,这是我的错吗?有一句话说“怕失去的人总是先道歉”,我要不要先去道歉?我怕她如果真的不理我了怎么办?  —— 26  何炅回复:其实除了道歉,还有一种方式叫沟通。你如果觉得自己没有错,可以不用道歉,因为若是你心里并不觉得自己错了的话,
期刊
是冬  湿漉漉的雨夜,寂静的街道仿佛罩上了玻璃罩子,玻璃外的寒气结成冰,丝丝侵袭入内里来,又如柳絮般无风自动,源源不断扬起,飘散。水汽里挤入丝丝缕缕的冷,栖附在每片暴露在空气中的树叶、每盏枝叶掩映的路灯、每束微微的灯光上,光成了水波。积水在鞋底迅速成冰,抬脚的瞬间,脚印迅速消融,水纹摇晃一下,很快被抹平,再没有痕迹。  一天的故事宣告终结。落幕后,一天的花絮不断循环,演职人员的名字倍速滚动,前传和
期刊
网络上曾流传过一张关于孤独的等级表,从一个人去超市、吃快餐、看电影,到一个人做手术,统共分为十级。彼时我大致扫了一眼,就关掉了那张图。  因为那不是孤独,而是我的日常。  最极致的孤独是从大一开始,那时候我独自吃饭上课自习,周末一个人逛街探店做美甲,身边多个人反而会令我不自在。记得有一年元旦,我独自看了一场跨年电影,看完后决定去吃海底捞。  店员小姐姐得知我一个人时,有片刻的错愕。但她很快恢复了热
期刊
Part1.书籍《北京折叠》  郝景芳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提出了一个多维城市的幻想:城市可以像变形金刚一样折叠翻转,不同阶层的人被分配至不同维度,时间连同空间都被精心分配,500万人享用24小时,7500万人享用另外24小时。三大空间的生存环境截然不同,从宽敞的豪宅到逼仄的棚户区;三大空间的人也彼此隔绝,从事不同层次的工作。  《北京折叠》是对城市空间紧缺、人心隔膜扩大的极致幻想。然而行走在错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