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瑰宝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ch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皆定都南京,史称“六朝”。 六朝是江南历史上第二次(第一次为吴越)大开发、大发展的又一辉煌时期,当时江南社会相对稳定,战乱期间几十万北方移民大军携带而来的中原先进科学技术文化,极大地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崛起。江浙地区的会稽(绍兴)、吴郡(苏州)、京口(镇江)等城市经贸繁荣,成为长江流域的名城“都会”。此期间以浙江越窑为中心的各窑场,继承并发展了东汉早期青瓷的成就,烧成了我国完全成熟的青瓷器,这些青瓷被学术界习惯称之为“六朝青瓷”。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
  六朝青瓷是东吴博物馆藏青瓷中的重头戏,有两大优势,无可比拟,一是数量大,二是精品多,可谓件件达到真、精、美的标准。以“三尊”即鹰尊、神兽尊、莲花尊为领军,各类器形丰盛的青瓷器精品群体,如六朝青瓷的典型器鸡首壶、盘口壶、各种兽首罐、各式香薰、唾壶、水注、魂瓶、虎子、卧羊烛台、辟邪插座、灯具,以及各种生活器皿和明器类应有尽有,称得上六朝青瓷之大观也!这里先介绍国之瑰宝—青瓷三尊。
  1.鹰尊(图1) 东吴
  通高26.6厘米,底径13.6厘米。器作鹰体造型,盖作鹰头形,圆目勾喙,肩部贴塑花形四系,腹两侧刻划双翼,两爪及尾三足鼎立。满釉,釉层肥厚莹润,釉色青中泛黄。整个器形显得十分庄重威严,形象生动。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群雄四起,鹰击长空,眼光敏锐,是枭雄的象征,此器非为一般人所用。鹰尊的造型早在商代就已出现,殷墟妇好墓中就曾出土过一件青铜尊,在西汉釉陶中也有此类造型,如河南省博物院收藏的釉陶壶和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黄釉陶壶。而在六朝青瓷中,此类造型的器物目前只有南京板桥石闸湖汝阴太守墓出土过一件鹰形盘口壶,东吴博物馆这件青瓷鹰尊比之更具王气,真乃六朝青瓷神品!
  2.神兽尊(图2) 西晋
  口径12.7厘米,通高30.7厘米。盘口,器身堆塑一蹲坐状的神兽,双目圆瞪外凸,阔嘴露牙,左手捧一宝物,肩部双兽形耳。其造型奇特,兽面狰狞,神态威严。胎质灰白细腻,满施青绿色釉,润泽光洁,神韵非凡。此器由上海博物馆夏君定先生作过热释光科学测试,年代为距今1700年,时代为西晋。这类神兽尊,也有称猛兽尊、熊尊者,目前公开发表的共有三件,除东吴博物馆收藏的此件外,另一件是1976年宜兴周处家族墓出土,纪年为西晋永宁二年(公元302年),还有一件是浙江绍兴收藏家唐勤彪先生的藏品。对照这三件神兽尊的形态,基本上是大同小异,而另两件更为相似一些,如器耳都作横向半环形,神兽口含圆珠,下颌长须垂逸,前肢上举。但东吴博物馆这件所不同的是,全器堆塑、刻划兽形纹饰,更加精致,更是形象逼真,另外其两侧双耳是雕塑的鼠形兽耳,与镇江博物馆藏金坛出土的扁壶器耳是一样的,越加神灵。此种神兽尊不多见,当是高等贵族权威人物的镇墓祛邪或祭祀用器,为六朝青瓷中的极品。
  3.莲花尊(图3) 北朝
  腹径90厘米,通高59厘米。敞口有盖,束腰长颈,椭圆腹,高圈足,肩部有六个直系。器身采用堆贴、刻花、高浮雕等手法,装饰有宝相花、飞天、神兽、蟠螭、莲瓣纹等。通体施釉,釉色清脆晶莹,积釉处翠绿。形体高大,威严端庄,纹饰华丽繁缛。学术界一般认为莲花尊是北朝青瓷的杰出代表。经研究,北方与南方青瓷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北方青瓷胎质的氧化铝含量高,往往因烧制温度不足而瓷化程度稍低,但瓷胎的颜色比南方要稍淡一些,多为灰白或白色。(2)北方青瓷釉的光泽性好,玻璃质强,流动性较大,釉面常有开片。南方青瓷较灰暗有失透感。(3)北方青瓷胎体厚重,比南方六朝青瓷相比显得形体硕大。(4)北方青瓷的装饰方法较多,有堆贴、模印、雕镂、刻划等,纹饰中受佛教影响的纹样如莲花纹、忍冬纹等较为多见。迄今发表的莲花尊共见有六件,包括1948年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的二件。1956年湖北武昌南朝墓出土一件。1972年江苏南京南朝梁墓出土一件。1982年山东淄博北朝墓出土一件。东吴博物馆这件亦为河北石家庄地区北朝墓所出。对比此六件莲花尊的器形装饰大体一致,局部有些不同,如颈部纹饰有的无飞天,唯山东淄博一件装饰简化,器高武昌的43.7厘米,南京的最高达85厘米。青瓷莲花尊为大型高档祭器,历年来出土甚少,堪为国之瑰宝。
  (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赠《收藏界》12岁生日:收藏时光,怡情养心。  —著名作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  收中华文化源头,藏炎黄钟灵遗韵。贺《收藏界》创刊12周年。  —中国文联副主席刘兰芳  王涛:收藏界杂志创办12年,可喜可贺,其中的酸甜苦辣您最清楚。“提升收藏文化、培育收藏市场、服务收藏民众”这三句话,既是贵刊去践行之路,也是未来方向。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国家新闻总署原副署长石峰 
期刊
有位古钱鉴定家鉴定有争议的古钱时,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外,总是把钱文书法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新出现的“出谱钱”。因为这些钱,前人未见,臆造的可能性很大,而识破臆造钱的首要法宝就是书法。今人臆造钱币,首先要过钱币书法关,这位古钱鉴定家凭书法的漏洞识破了不少假钱。他说“古人不会写出这样蹩脚的字”,相反,他也把书法的精到娴熟作为肯定真品的重要条件。  书法在鉴定古钱中真有那么重要的作用吗?古人、今人在
期刊
自古以来,兔子与人类相伴,成为了人类的好伙伴,也被人们尊为十二属相之一,同时也流传下来许多关于兔子的美丽神话传说,“玉兔捣药”就是其中之一。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制成蛤蟆丸,据说服用此药丸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
期刊
编者按:  自古以来,收藏原本是一项追抚历史、怡养情操的文雅活动,但当前在“一切向钱看”世风的影响下,收藏却充满了“铜臭”、“诡秘”和“欺诈”,利益的驱动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藏热潮,几乎每个人都在关注收藏。拍卖会上动辄“亿元”的藏品,牵动着梦想“一夜致富”、企图“捡漏”的众多人的神经,许多人期望家里保存下来的古物件也能卖出“天价”;更有不法之徒挖掘古墓、盗卖文物,大肆破坏地下和地上文物,使收藏远
期刊
近些年机制银币的收藏价格渐涨,继之而来的是对其版别的研究文章也多了起来,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钱币》2012年第1期载陕西王钢先生关于《袁世凯像机制壹圆银币版别考略》一文。据该文介绍,仅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十年袁世凯像壹圆银币的版别就有80种,并在文章的结尾说:“以上只列举八十枚不同版别,这仅仅是一部分。”加上王先生在《西部金融·2010年钱币研究增刊》上介绍的30种,共计多达130种。可见袁世凯
期刊
张书旗(1900-1957年),原名世忠,字书,号南京晓庄、七炉居,室名小松山庄,浙江浦江人。曾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抗战期间去美国创办画院,讲学作画,后定居旧金山。勤于写生,工于设色,尤善用粉,在染色的仿古宣纸上,用白粉蘸色点染,计白当黑,手法巧妙娴熟,极见生动,画风浓丽秀雅,别具一格,素有“白粉主义画家”称号。其花鸟取法于任伯年,作品具有浓郁的现代感,又得高剑父、吕凤子亲授,在花鸟画中有很深的功
期刊
穿越古薛大地的蟠龙河蜿蜒着向微山湖边流去,伴着内心对鲁南人文风情的牵挂,我穿过蟠龙河上的西仓古桥,来到了距离枣庄市薛城2.5公里左右的西仓村,寻访这处始建于明末清初、昔日规模和档次可与山西乔家大院相媲美的古老宅院—孙家大院。  孙氏家族的繁盛往事  当我走进孙家大院,映入眼帘的是触目惊心的衰败之景—残存的灰砖小瓦,坍塌半边的古屋,堆积凌乱的玉米秸、枯草、垃圾……古朴端庄的孙家大院,历经400年的斗
期刊
一觉醒来,已日上三竿,太阳透过窗外橡皮树那宽大的树叶飘飘洒洒地落了半间屋。  “醒了,起来吃饭吧。”同伴阿三招呼我。  阳台上临时架起的煤气灶上炝锅鸡蛋面的葱花香味已随风透过窗户浸入鼻息。  “又让您一大早做饭,真是太不好意思了。”  说着话,我起身坐起,抬腿下床时,见一盒万宝路与昨天一样,已摆在枕头边。  我心里涌起一阵阵热流。回想半个月来,海南淘金似做了一场噩梦。半个月前的我,做事真是太草率了
期刊
我曾经给自己的旅行规定过“两个一”:每到一城一地,必购一图一书。图是该地最新地图,书是该地风土人情。爱上收藏后,“两个一”变成了“三个一”,即寻上一件宝,或纪念、或寄情、或增值,不亦乐乎?  几年过去了,冷静回顾,这“三个一”,特别是最后加的“一个一”,值得推敲。匆匆的合肥之行、行走中的合肥寻宝,给我提出了这个问题。  城隍庙里石当家  那次是经由沪陕高速公路赴南京,途经安徽省会城市合肥。小时候看
期刊
周末同藏友玩赏几个渣斗小瓷,一时兴起,考校起渣斗的用途及起源。古玩行里的老人一般认为渣斗即为今日之痰盂,初看似乎合理,细想并非如此,特别是明清以来的渣斗大多口大、宽沿、细颈、小腹。吐痰其中清洗并不方便,想来古人不会迂腐若此,但若为清供摆件也少了份典雅庄重,所谓渣斗者,必有另外一番妙处。  元人笔记载“宋季大族设席,几案间必用筋瓶、渣斗”,由此可以推断,渣斗在宋朝是和名门大族的宴飨联系在一起的。既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