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魔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tand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觉醒来,已日上三竿,太阳透过窗外橡皮树那宽大的树叶飘飘洒洒地落了半间屋。
  “醒了,起来吃饭吧。”同伴阿三招呼我。
  阳台上临时架起的煤气灶上炝锅鸡蛋面的葱花香味已随风透过窗户浸入鼻息。
  “又让您一大早做饭,真是太不好意思了。”
  说着话,我起身坐起,抬腿下床时,见一盒万宝路与昨天一样,已摆在枕头边。
  我心里涌起一阵阵热流。回想半个月来,海南淘金似做了一场噩梦。半个月前的我,做事真是太草率了,一个铁饭碗被我就那么轻易地扔掉了。
  20世纪90年代下海经商的热流,鬼使神差般地将我卷了进去,在博物馆工作已经十几年,嫌工资太低,月薪两三百元,什么福利也没有,单位分的两室一厅,虽然够一家三口住,但是仅限于温饱,我确实不甘心,于是断然决然,一张辞职报告就扔掉了铁饭碗。口袋里装了500元便来到海南,除去路费和半个月的食宿费,口袋里仅剩十几元。工作已经辞去,返家断不可能,可是工作还没着落,甚至明天的食宿已成了问题。
  在海南跑了一天找工作,无果。夜幕降临,我拖着一双似灌了铅的双腿来到路边的地摊,要了一碗炒粉,一边吃一边摸了摸干瘪的口袋,太阳西下,海风吹来,虽然已经是十一月份的海南,却温暖可人。
  就在我盘算着明天怎么办时,耳边响起了一声北方口音,“老兄,哪里人?”
  寻声侧身望去,我右边一张桌上坐着一位年青人,望着我微笑,看年龄大概三十岁出头,小我几岁,中等身材,平头,四方脸,微胖。
  “哦!老乡。”我一脸惊讶。
  对面的年青人一听说是老乡,马上站起身,拎起桌上的酒瓶,端着一盘凉拌黄瓜走到我桌对面,放下酒瓶和菜,招呼服务员,“再给我加两个凉菜,拿一个酒杯。”不等我多说,给我的酒杯里斟满酒,端起递给我,再拿自己的酒杯一碰,“老乡,干杯。”
  几杯酒下肚,嘴里的话就多了起来,攀谈中,知道了年青人叫何三,在蚌埠一家工厂做工,上个月辞职,来海南淘金。阿三听我讲了辞职前的工作情况和如今的处境,马上买单,拉起我就走,到宾馆让我退了房,拎起我的包,来到了他住的地方。
  阿三比我聪明,来海南没住宾馆,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月租两百,自己起火做饭,一月下来,所有费用才五六百元。
  今天,在阿三这住已是第三天了,每天他一大早起来做饭,饭好了叫醒我。知道我好吸烟,每天总不忘在我的床头放包烟。
  我在穷途末路时遇见阿三,好比大海中漂泊多日的一艘破船,总算靠了岸,想着今后的生活如何着落,在阿三这里只是权宜之计,只能救急,不能救贫啊。
  早饭后,与阿三坐在客厅喝茶,阿三看着我望了半天,慢悠悠地问道:“你在博物馆干了十几年,做什么的?”
  “我不是给你说过嘛,保管部的。”
  “哦,我忘了。你在保管部具体负责什么?”
  “玉器组。”
  “你懂古玉吗?”
  “还好吧。”
  “你给我看看我腰上挂的是什么?”
  阿三说着,从皮带上解下一串东西给我。一串四件:钢卯、严卯、翁仲、司南佩。材料是青白玉,雕刻的是东汉三大辟邪物。
  我拿着高不盈寸的钢卯、严卯,仔细端详着只有汉代才有的文字—素书。那是汉代人将篆体改革变异后特有的一种文字,汉代后就失传了。严卯34字,钢卯32字,严卯比钢卯多“疾日”二字。翁仲原名叫聃翁仲,是秦代抗匈奴的一位大将,所战无敌,匈奴闻翁仲丧胆,东汉将其塑造为一个辟邪神物。司南原指专门用于天文的工具,东汉人将其做成佩,为辟邪神物,使众鬼神不能近身。三套四件东汉的三大辟邪神物集于一身并且个个做工精良,使我不仅对阿三肃然起敬,一个工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宝贝!
  阿三见我手持这串辟邪神物,端详良久不言语,便用嘲弄的口气说:“认识不认识呀?到代不?”听到阿三问话,我平静了一下难以言状的心情,脱口问道:“你这套东汉辟邪玉器从哪里弄的?”
  “哦,还认识,没错看您。我再拿一件考考你。”说着,从床下拉出一个箱子,打开箱子的密码锁,从箱内取出一件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玉猪龙,递到我手中。此件玉猪龙与国内某著名博物馆的玉猪龙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玉猪龙材质为姜黄色岫岩玉,通体如少女细嫩的肌肤,光滑油润,没有一点沁色,若不是厚厚的一层包浆,谁能相信它是3500年前的圣物。
  “又看傻了吧?你不用说,我都知道你要说什么?一定会问:‘这不是滨海博物馆藏的玉猪龙吗?’我再让你看件东西,一块告诉你。”说着,阿三又从箱子里拿出一件圆雕的玉器。
  西汉的玉熊,中国任何朝代的琢玉工都没有汉八刀那样犀利的线条,所雕的动物,精气神是那样地目空一切,使你不由得赞叹汉八刀的神功。
  阿三见我拿着玉熊出神,不等我说话,便说:“你不用评价了,只要过了你的法眼,咱们就谈下一步。”阿三谈了他的想法。
  由于我出身“名门”(曾在博物馆保管部玉器组),有文博副研究员的职称,曾在国内多家文物刊物上发表过红山文化、秦汉古玉研究的论文,出版过《中国历代玉器》《秦汉玉器鉴赏》两本书,由我出面举办过红山玉文化、秦汉古玉器的鉴赏和收藏讲座。
  经过缜密筹划,我先后在五指山高尔夫球场、天涯海角避暑山庄、椰林度假村开展红山玉文化、秦汉古玉鉴赏和收藏的专题讲座,我的身份是国内著名学者和古玉专家,阿三是我的助手。阿三还给我配了两名美女秘书。
  每一次讲座,阿三和两位美女都能将我讲座用的古玉标本高价售出。
  一天,阿三与我酒到酣处,话匣子滔滔不绝,讲述了他那鲜为人知的秘密。
  红山文化玉猪龙、汉玉熊以及汉代玉璧都是他重金在博物馆实物制模,一比一拓下来,然后请制玉高手手工琢出,然后将厚厚的猪皮切成肉丁,在球磨机上滚几个月。最后一道工序使我震惊不已,每件古玉,他都要请人把玩半年之久。阿三让我看了他的双手,双手的手纹都磨平了,十指上的“簸箕”、“斗”都不见了,只有光光的皮,真是个“玉魔”!
  晚上,我回到阿三给我买的三室两厅的新居室,痛哭了一场,我自己也不明白哭的是什么,是在文博单位干了大半辈子,整天面对龙山古玉、秦汉古玉,号称学富五车,竟然连高仿玉都认不出?还是在博物馆干了大半辈子,穷得响叮当,才下海一年,就挣了几百万?屈辱、愤恨、无奈与恼怒……
  第二天,我对阿三谎称家中有急事,急匆匆地离开了海南。
  (责编:魏佩)
其他文献
石鲁的后代  石鲁去世以后,他的小儿子石果讲了几句话。他说:“如今看到许多人发狂般地追名逐利,得名而丧格。爸爸不热名利,却身后千载传名……爸爸去了,他带走了多少灵感和才智的秘密,有谁知晓?我们多么可笑,活在人世间忙忙碌碌,追逐时髦,经营小聪明。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失去一位智者到底有多大的损失?”讲得真好!  也只是在石鲁去世以后,我才开始接触到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酷似他父亲年青时的外貌
期刊
(接十期)  “失败了的英雄”  一般都说国画家容易长寿,六十岁以后见成果,石鲁偏偏在将要出成果的年岁,怀着未酬的壮志陨殁了,不能不说这是一件令人痛心而又遗憾的事情。  有的同志在石鲁生前曾善意地指出:“从他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作品看,缺乏传统功夫,有一些画甚至不易看出画的是什么,这些画在艺术上是失败的。我想,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和极左路线对他的摧毁,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当时的环境是既不容许他研究传统,
期刊
明代青花瓷器上的纹样,许多是有特定寓意的。但年代久远,这些寓意未必能为今人所知。本文试解其中一种存世量较大的花卉纹样。  这种花卉纹很特别:主体是一高一矮两朵盛开的鲜花,生长在从地面出来的一根花茎上;鲜花的花形并不固定,有的像菊花,有的如牡丹,有的则像向日葵等等;花的周边装饰有栏杆、房屋等,这种花显然是生长在庭院里的。那么,这种花卉纹样在表达一种怎样的喻意呢?我认为,表达的是一种古老的诗意:“棠棣
期刊
赠《收藏界》12岁生日:收藏时光,怡情养心。  —著名作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  收中华文化源头,藏炎黄钟灵遗韵。贺《收藏界》创刊12周年。  —中国文联副主席刘兰芳  王涛:收藏界杂志创办12年,可喜可贺,其中的酸甜苦辣您最清楚。“提升收藏文化、培育收藏市场、服务收藏民众”这三句话,既是贵刊去践行之路,也是未来方向。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国家新闻总署原副署长石峰 
期刊
有位古钱鉴定家鉴定有争议的古钱时,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外,总是把钱文书法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新出现的“出谱钱”。因为这些钱,前人未见,臆造的可能性很大,而识破臆造钱的首要法宝就是书法。今人臆造钱币,首先要过钱币书法关,这位古钱鉴定家凭书法的漏洞识破了不少假钱。他说“古人不会写出这样蹩脚的字”,相反,他也把书法的精到娴熟作为肯定真品的重要条件。  书法在鉴定古钱中真有那么重要的作用吗?古人、今人在
期刊
自古以来,兔子与人类相伴,成为了人类的好伙伴,也被人们尊为十二属相之一,同时也流传下来许多关于兔子的美丽神话传说,“玉兔捣药”就是其中之一。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制成蛤蟆丸,据说服用此药丸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
期刊
编者按:  自古以来,收藏原本是一项追抚历史、怡养情操的文雅活动,但当前在“一切向钱看”世风的影响下,收藏却充满了“铜臭”、“诡秘”和“欺诈”,利益的驱动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藏热潮,几乎每个人都在关注收藏。拍卖会上动辄“亿元”的藏品,牵动着梦想“一夜致富”、企图“捡漏”的众多人的神经,许多人期望家里保存下来的古物件也能卖出“天价”;更有不法之徒挖掘古墓、盗卖文物,大肆破坏地下和地上文物,使收藏远
期刊
近些年机制银币的收藏价格渐涨,继之而来的是对其版别的研究文章也多了起来,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钱币》2012年第1期载陕西王钢先生关于《袁世凯像机制壹圆银币版别考略》一文。据该文介绍,仅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十年袁世凯像壹圆银币的版别就有80种,并在文章的结尾说:“以上只列举八十枚不同版别,这仅仅是一部分。”加上王先生在《西部金融·2010年钱币研究增刊》上介绍的30种,共计多达130种。可见袁世凯
期刊
张书旗(1900-1957年),原名世忠,字书,号南京晓庄、七炉居,室名小松山庄,浙江浦江人。曾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抗战期间去美国创办画院,讲学作画,后定居旧金山。勤于写生,工于设色,尤善用粉,在染色的仿古宣纸上,用白粉蘸色点染,计白当黑,手法巧妙娴熟,极见生动,画风浓丽秀雅,别具一格,素有“白粉主义画家”称号。其花鸟取法于任伯年,作品具有浓郁的现代感,又得高剑父、吕凤子亲授,在花鸟画中有很深的功
期刊
穿越古薛大地的蟠龙河蜿蜒着向微山湖边流去,伴着内心对鲁南人文风情的牵挂,我穿过蟠龙河上的西仓古桥,来到了距离枣庄市薛城2.5公里左右的西仓村,寻访这处始建于明末清初、昔日规模和档次可与山西乔家大院相媲美的古老宅院—孙家大院。  孙氏家族的繁盛往事  当我走进孙家大院,映入眼帘的是触目惊心的衰败之景—残存的灰砖小瓦,坍塌半边的古屋,堆积凌乱的玉米秸、枯草、垃圾……古朴端庄的孙家大院,历经400年的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