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而专业社团为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本文分析了专业社团的作用和意义,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中同类社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所在院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性社团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在庞大的高校队伍中占据了半壁江山。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以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需要,在高职院校中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目前,国内高校学生社团的数量、人数和类别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社团的组织样式和活动方式也各具特色。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于是,高校中的各类学术研究协会、科技协会和科技创业团队正在广泛兴起。以我们学院为例,截止到2009年1月,在册的专业性社团共8个,基本涵盖了我院主要的专业。
一、高职院校专业性社团存在的问题
1.会员比例不合理。
社团会员以低年级学生居多,参与社团的热情与其年级和成熟程度成反比,由于社团活动缺乏吸引力,在不少学生的头脑中已形成“大一进 ,大二出”的观念。
2.管理松散。
我院目前专业性社团数量不少,成员也很多,但是有些社团的成立和活动开展都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审批和报告,使得相关指导老师无法掌握和了解其活动,存在严重的空档和失控现象。同时,有些社团内部管理混乱,存在章程落实不力的问题。正是由于管理不严,组织结构和开展活动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3.社团定位不明确。
社团干部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在开展活动时很难正确处理社团活动和专业学习的关系,培训的内容根据干部的个人喜好来确定,但学生毕竟缺乏理论基础,而且不同年级的学生认知需求不同,因此开展活动或培训缺乏针对性。
二、搞好高职院校专业性社团的作用和意义
1.理论意义: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学生社团的建设也要围绕这个目标,尤其是专业性社团。其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1)对教学活动而言,专业性社团是对教学有益的补充、延伸或扩展;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个人能力的平台。
(2)有利于营造热烈的学术氛围,打造良好学风。
(3)专业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内涵,拓宽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是高职院校围绕职业教育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提高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研究学生专业性社团建设的模式,让专业性社团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2.实践意义:在现阶段的办学背景及大多数院校的实际办学条件下,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探索创新,在学生工作中构建一个能吻合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社团建设模式,对提高学院的竞争力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
三、主要工作思路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以所在系部开设的电子协会为切入点进行了改革研究:
1.了解协会成员的构成,了解协会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及专业学习情况。
在同一协会中,不同年级的成员,知识构成不同,专业基础不一,因此,开展活动和培训在“瞻前”的同时也要“顾后”。我们会根据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了解协会学生的专业学习课程,并调查了解学生目前的专业技能水平,为日后开展活动打下基础。
2.专业协会的建立与学生所学专业技能的结合。
专业协会的功能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开展协会活动的目的应该是将学生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实际应用,这种技能是对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
3.协会的活动形式与组织模式。
专业性协会的组织之所以比较松散,除了干部素质、指导老师的重视程度等主观原因外,客观条件如活动场所、制度落实等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我系为了给电子协会的成员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和活动的场所,在系部经费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多余的教室,专门开辟了一个“电子创新实验室”。
协会活动的形式除了培训和比赛外,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在“请进来”的同时大胆地“走出去”,多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赛,以赛代练,让协会的成员有事可做。除上述做法外,我们还可以多和校外类似的社团交流,吸取有益的经验。
协会的基本组织架构建立起来了,指导老师再通过活动的申请与审批来加强对协会的监控,同时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目前我系的三个协会都有自己的实验室管理、实验器材管理和协会成员出勤管理等相关制度。
4.编写基于电子协会的培训讲义及进展方案。
大一的培训内容着重基础,大二的培训内容着重应用,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引入项目式的活动方式,这也是我们工作的创新点所在。根据学生现有水平,结合学生意愿,编写电子协会的培训讲义,但在编写过程中不能喧宾夺主,要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真正起到有益补充的作用。
以电子协会为例,电子专业一年级上学期是公共课的学习(主要是公共英语、数学及计算机基础),下学期是专业基础(模电及数电),因此,初步的构思是大一学生着重技能基础培训,包括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常用仪表的使用,焊接的技巧等。
由于大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我们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初步考虑引入项目式的活动方式,譬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直流稳压电源”“振荡器”等制作。另外,一些常用小家电的维修也可以列入培训讲义的编写范围。
5.培养协会成员的创新意识和主体意识,锻炼和培养共青团干部,使社团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
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好社团工作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将社团干部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其纳入学生工作的范围,对其进行选拔、培养、考核、管理,让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素质全面、有社会工作能力和奉献精神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在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
6.使协会产生品牌效应。
会员通过协会活动、协会的管理制度等每个细节的熏陶来培养创新意识,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协作,协会成员在学会做事的同时也应该学会做人,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实践活动中,在校内外产生品牌效
应。
四、目前的工作成效
1.2008年6月至12月,我们以电子协会为试点,调查学会成员的背景,根据协会运作情况,进一步完善电子协会各方面的工作,根据上述工作思路,对电子协会建设提出建设性的方案。
2.2008年9月,完成调研工作,并对专业性协会的运作模式进行研究,完成编写适合大一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培训讲义。
3.笔者所在系部对学生专业社团比较重视,在2004年就下拨经费专门开放了“电子创新实验室”,这在我院的专业社团中尚属首例。该实验室对全院学生开放,平常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包括实验设备、进出管理等),电子协会的学生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来开展活动,目前运作良好。
4.目前三个社团成员已经成为我系参加专业比赛的主力军,他们从2005年开始参加大小比赛已超过8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的奖励达30多人次,真正成为了学生专业学习中的标兵。
五、结语
学生专业性社团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 每个学校具体到每个系部都应该有自己的工作思路。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工作既有大学生社团工作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高职院校专业性社团,在把握社团工作的一般规律的同时,应从高职院校的特点、专业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出发,探索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作者系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助教、思想政治辅导员)
参考文献:
[1]刘莉莉.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J].辽宁师专学报,2005(5):59-60.
[2]卢毅.组建专业性学生社团 打造实践教学新平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增刊,85-95.
[3]梅重,高斯学.对高职高专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 湖北职业学院学报,2004(2):25-27.
[4]郭文.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模式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66-67.
责任编辑蒋小青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性社团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在庞大的高校队伍中占据了半壁江山。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以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需要,在高职院校中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目前,国内高校学生社团的数量、人数和类别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社团的组织样式和活动方式也各具特色。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于是,高校中的各类学术研究协会、科技协会和科技创业团队正在广泛兴起。以我们学院为例,截止到2009年1月,在册的专业性社团共8个,基本涵盖了我院主要的专业。
一、高职院校专业性社团存在的问题
1.会员比例不合理。
社团会员以低年级学生居多,参与社团的热情与其年级和成熟程度成反比,由于社团活动缺乏吸引力,在不少学生的头脑中已形成“大一进 ,大二出”的观念。
2.管理松散。
我院目前专业性社团数量不少,成员也很多,但是有些社团的成立和活动开展都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审批和报告,使得相关指导老师无法掌握和了解其活动,存在严重的空档和失控现象。同时,有些社团内部管理混乱,存在章程落实不力的问题。正是由于管理不严,组织结构和开展活动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3.社团定位不明确。
社团干部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在开展活动时很难正确处理社团活动和专业学习的关系,培训的内容根据干部的个人喜好来确定,但学生毕竟缺乏理论基础,而且不同年级的学生认知需求不同,因此开展活动或培训缺乏针对性。
二、搞好高职院校专业性社团的作用和意义
1.理论意义: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学生社团的建设也要围绕这个目标,尤其是专业性社团。其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1)对教学活动而言,专业性社团是对教学有益的补充、延伸或扩展;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个人能力的平台。
(2)有利于营造热烈的学术氛围,打造良好学风。
(3)专业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内涵,拓宽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是高职院校围绕职业教育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提高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研究学生专业性社团建设的模式,让专业性社团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2.实践意义:在现阶段的办学背景及大多数院校的实际办学条件下,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探索创新,在学生工作中构建一个能吻合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社团建设模式,对提高学院的竞争力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
三、主要工作思路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以所在系部开设的电子协会为切入点进行了改革研究:
1.了解协会成员的构成,了解协会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及专业学习情况。
在同一协会中,不同年级的成员,知识构成不同,专业基础不一,因此,开展活动和培训在“瞻前”的同时也要“顾后”。我们会根据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了解协会学生的专业学习课程,并调查了解学生目前的专业技能水平,为日后开展活动打下基础。
2.专业协会的建立与学生所学专业技能的结合。
专业协会的功能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开展协会活动的目的应该是将学生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实际应用,这种技能是对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
3.协会的活动形式与组织模式。
专业性协会的组织之所以比较松散,除了干部素质、指导老师的重视程度等主观原因外,客观条件如活动场所、制度落实等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我系为了给电子协会的成员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和活动的场所,在系部经费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多余的教室,专门开辟了一个“电子创新实验室”。
协会活动的形式除了培训和比赛外,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在“请进来”的同时大胆地“走出去”,多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赛,以赛代练,让协会的成员有事可做。除上述做法外,我们还可以多和校外类似的社团交流,吸取有益的经验。
协会的基本组织架构建立起来了,指导老师再通过活动的申请与审批来加强对协会的监控,同时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目前我系的三个协会都有自己的实验室管理、实验器材管理和协会成员出勤管理等相关制度。
4.编写基于电子协会的培训讲义及进展方案。
大一的培训内容着重基础,大二的培训内容着重应用,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引入项目式的活动方式,这也是我们工作的创新点所在。根据学生现有水平,结合学生意愿,编写电子协会的培训讲义,但在编写过程中不能喧宾夺主,要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真正起到有益补充的作用。
以电子协会为例,电子专业一年级上学期是公共课的学习(主要是公共英语、数学及计算机基础),下学期是专业基础(模电及数电),因此,初步的构思是大一学生着重技能基础培训,包括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常用仪表的使用,焊接的技巧等。
由于大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我们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初步考虑引入项目式的活动方式,譬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直流稳压电源”“振荡器”等制作。另外,一些常用小家电的维修也可以列入培训讲义的编写范围。
5.培养协会成员的创新意识和主体意识,锻炼和培养共青团干部,使社团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
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好社团工作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将社团干部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其纳入学生工作的范围,对其进行选拔、培养、考核、管理,让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素质全面、有社会工作能力和奉献精神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在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
6.使协会产生品牌效应。
会员通过协会活动、协会的管理制度等每个细节的熏陶来培养创新意识,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协作,协会成员在学会做事的同时也应该学会做人,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实践活动中,在校内外产生品牌效
应。
四、目前的工作成效
1.2008年6月至12月,我们以电子协会为试点,调查学会成员的背景,根据协会运作情况,进一步完善电子协会各方面的工作,根据上述工作思路,对电子协会建设提出建设性的方案。
2.2008年9月,完成调研工作,并对专业性协会的运作模式进行研究,完成编写适合大一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培训讲义。
3.笔者所在系部对学生专业社团比较重视,在2004年就下拨经费专门开放了“电子创新实验室”,这在我院的专业社团中尚属首例。该实验室对全院学生开放,平常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包括实验设备、进出管理等),电子协会的学生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来开展活动,目前运作良好。
4.目前三个社团成员已经成为我系参加专业比赛的主力军,他们从2005年开始参加大小比赛已超过8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的奖励达30多人次,真正成为了学生专业学习中的标兵。
五、结语
学生专业性社团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 每个学校具体到每个系部都应该有自己的工作思路。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工作既有大学生社团工作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高职院校专业性社团,在把握社团工作的一般规律的同时,应从高职院校的特点、专业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出发,探索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作者系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助教、思想政治辅导员)
参考文献:
[1]刘莉莉.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J].辽宁师专学报,2005(5):59-60.
[2]卢毅.组建专业性学生社团 打造实践教学新平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增刊,85-95.
[3]梅重,高斯学.对高职高专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 湖北职业学院学报,2004(2):25-27.
[4]郭文.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模式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66-67.
责任编辑蒋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