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新课改后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帮助学生消除“恐文”心理,指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多读结合多写,鼓励学生抒写真情实感,是走好初中作文教学之路关键的“四步”。走好了这“四步”,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作文教学将会迈进一片广阔的天地。
一、帮助学生消除“恐文”心理
“我不会写”、“我写不好”,这是初中学生上作文课时说得最多的两句话。他们一听说写作就感到头疼,面对作文题目要么发呆,要么紧张,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总觉得没什么可写。很多老师批评学生是在找借口,是在偷懒。久而久之,这种“恐文”心理在学生心目中就根深蒂固了。他们感觉到写作文实在是一件苦差事,不写又不行,写又写不好,迫于无奈,只好敷衍了事。
心病还得心药医。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我们还得从心理分析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写。只有教师认识正确了,学生才可能会有正确的认识。
我的做法是:(一)向学生讲清楚“写作就是说话”的道理。写作,只是把要说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学生,并不要求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只要做到说话利索、无拘无束,想说什么便说什么就行。还要告诉学生,我们的写作要求并不高,只要文字规范,表意清楚,行文流畅就可以了。我们不需要人人成为作家,不需要人人能写万人传诵的文章,我们只需要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够了。(二)让学生体验写作成功的喜悦。只要学生在写作中完成教师布置的能力培训点,即使字写得不太端正,也可适当多给点分,多表扬,从而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对待那些质量较差的作文,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善于“沙里淘金”,捕捉文中的闪光点,如一个好词、一句绝妙的表达、一种美好的思想等,都应该加以表扬。教师的赞扬、同学的赞美,常常会成为该生争取下一次写得更好的动力。
许多优秀教师正是利用这一点,取得了作文教学的巨大成功。如全国特级教师杨初春老师,总是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文章念给大家听,还把学生的作文编成优秀作文集作为范文阅读,使学生体验到了作文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来,他教的学生写起文章来,总是又快又好。
二、指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
初中生的生活空间太狭小了,而丰富的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要想让学生写出好作文,就必须向生活寻求源头活水,必须让他们深入社会,投进大自然的怀抱,去观察、体验、收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此,我利用作文课、课外活动或周末组织学生深入大自然、深入社会、深入生活,让他们学会用敏锐的目光去观察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今年的一个星期天,我组织学生到岳阳楼区、灵雾山风景区进行了一次爬山活动。离开课堂,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学生们兴奋无比。回校后写的一篇篇日记,内容之丰富令人惊喜,有的写农村风光的优美,有的描述爬山过程中的趣事,有的写爬山的艰辛与意义,有的写“一览众山小”的感悟,有的写“麻布袋山”的民间传说……亲身的经历,让他们深深体会到参加实践、观察生活对于写作的意义,同时也让我从中看到了一条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希望之路。经过这样的实践体验之后,学生写作文有话可说了、有感可发了、有情可抒了,写作的积极性自然就被激发出来了。
三、引导学生多读结合多写
多读固然重要,多写也不能轻视。写作能力的最终提高还是要靠写作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多练。练的方式要不拘一格,可写大作文,可写周记,可写片段,可写小评论,可扩写某句话或仿写某句,可续写,可改写等;可由学生自由选取擅长的文体,可以自制格言、警句、对联,可以作记、立碑、写墓志铭等;可以作文课上写,可以课后写,也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穿插写。对于没有养成“写”的习惯的学生,可以允许他们从一句写起,只要把内容写清楚,语句写通顺,无错别字,形成习惯后再慢慢地增加作文的篇幅。
四、鼓励学生抒写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应该注重写真事、诉真情,而初中生的作文总是显得空洞乏味,甚至有些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吐露自己的心声,讲真情、说真话,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朗读并品味那些名家写的生活琐事却情真意切的文章,如《珍珠鸟》、《阿长与山海经》等,学生们大发感慨:这样的事也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这正反映了多年来由于我们作文教学中偏重于英雄化、高尚化、歌颂化给学生所造成的认识误区:只有那些高尚的、伟大的人和事才值得写。他们很少去有意发掘凡人小事中所蕴涵的平凡、朴实,却真切感人的东西。所以,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凡人凡事中所蕴涵的平凡朴实却真切感人的内蕴。要求学生写亲身经历,也写耳闻目睹之事;写喜怒哀乐,也写酸甜苦辣;写肯定和赞美,也写否定和不满;写顺利成功,也写坎坷失败;写欢呼与呐喊,也写烦恼与困惑;写竞争与拼搏,也写懈怠与自卑;写友爱与互助,也写骄傲和嫉妒;写学习与工作,也写劳动与娱乐;写师长与亲友,也写同学与自己……“生活处处皆作文”、“留下真情从头说”。只要我们用一颗跳动的心去感悟生活,就一定能发现真情,笔底也一定会流露真情。
另外,还必须营造一种鼓励学生讲真话、抒真情的作文氛围。教师面对学生作文中幼稚的观点和看法、偏激的指责与抱怨要正确处理,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口吻批评,也不能用大话套话来敷衍塞责,应该多些平等商量的真心话,多些充满鼓励的真诚话,多些个性化的真情话。其次,教师不能垄断作文评价权,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评价自己的作文,评价他人的作文。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意见,甚至相反的观点。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许多专家学者就此做过不少理论探讨和教改尝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直在积极地实践探索,希望走出误区、走出困境,寻找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寻找作文教学的广阔天地。希望那些致力于作文教学改革的同行,关心作文教学改革的专家学者们提出更多宝贵的建议。■
一、帮助学生消除“恐文”心理
“我不会写”、“我写不好”,这是初中学生上作文课时说得最多的两句话。他们一听说写作就感到头疼,面对作文题目要么发呆,要么紧张,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总觉得没什么可写。很多老师批评学生是在找借口,是在偷懒。久而久之,这种“恐文”心理在学生心目中就根深蒂固了。他们感觉到写作文实在是一件苦差事,不写又不行,写又写不好,迫于无奈,只好敷衍了事。
心病还得心药医。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我们还得从心理分析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写。只有教师认识正确了,学生才可能会有正确的认识。
我的做法是:(一)向学生讲清楚“写作就是说话”的道理。写作,只是把要说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学生,并不要求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只要做到说话利索、无拘无束,想说什么便说什么就行。还要告诉学生,我们的写作要求并不高,只要文字规范,表意清楚,行文流畅就可以了。我们不需要人人成为作家,不需要人人能写万人传诵的文章,我们只需要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够了。(二)让学生体验写作成功的喜悦。只要学生在写作中完成教师布置的能力培训点,即使字写得不太端正,也可适当多给点分,多表扬,从而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对待那些质量较差的作文,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善于“沙里淘金”,捕捉文中的闪光点,如一个好词、一句绝妙的表达、一种美好的思想等,都应该加以表扬。教师的赞扬、同学的赞美,常常会成为该生争取下一次写得更好的动力。
许多优秀教师正是利用这一点,取得了作文教学的巨大成功。如全国特级教师杨初春老师,总是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文章念给大家听,还把学生的作文编成优秀作文集作为范文阅读,使学生体验到了作文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来,他教的学生写起文章来,总是又快又好。
二、指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
初中生的生活空间太狭小了,而丰富的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要想让学生写出好作文,就必须向生活寻求源头活水,必须让他们深入社会,投进大自然的怀抱,去观察、体验、收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此,我利用作文课、课外活动或周末组织学生深入大自然、深入社会、深入生活,让他们学会用敏锐的目光去观察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今年的一个星期天,我组织学生到岳阳楼区、灵雾山风景区进行了一次爬山活动。离开课堂,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学生们兴奋无比。回校后写的一篇篇日记,内容之丰富令人惊喜,有的写农村风光的优美,有的描述爬山过程中的趣事,有的写爬山的艰辛与意义,有的写“一览众山小”的感悟,有的写“麻布袋山”的民间传说……亲身的经历,让他们深深体会到参加实践、观察生活对于写作的意义,同时也让我从中看到了一条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希望之路。经过这样的实践体验之后,学生写作文有话可说了、有感可发了、有情可抒了,写作的积极性自然就被激发出来了。
三、引导学生多读结合多写
多读固然重要,多写也不能轻视。写作能力的最终提高还是要靠写作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多练。练的方式要不拘一格,可写大作文,可写周记,可写片段,可写小评论,可扩写某句话或仿写某句,可续写,可改写等;可由学生自由选取擅长的文体,可以自制格言、警句、对联,可以作记、立碑、写墓志铭等;可以作文课上写,可以课后写,也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穿插写。对于没有养成“写”的习惯的学生,可以允许他们从一句写起,只要把内容写清楚,语句写通顺,无错别字,形成习惯后再慢慢地增加作文的篇幅。
四、鼓励学生抒写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应该注重写真事、诉真情,而初中生的作文总是显得空洞乏味,甚至有些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吐露自己的心声,讲真情、说真话,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朗读并品味那些名家写的生活琐事却情真意切的文章,如《珍珠鸟》、《阿长与山海经》等,学生们大发感慨:这样的事也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这正反映了多年来由于我们作文教学中偏重于英雄化、高尚化、歌颂化给学生所造成的认识误区:只有那些高尚的、伟大的人和事才值得写。他们很少去有意发掘凡人小事中所蕴涵的平凡、朴实,却真切感人的东西。所以,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凡人凡事中所蕴涵的平凡朴实却真切感人的内蕴。要求学生写亲身经历,也写耳闻目睹之事;写喜怒哀乐,也写酸甜苦辣;写肯定和赞美,也写否定和不满;写顺利成功,也写坎坷失败;写欢呼与呐喊,也写烦恼与困惑;写竞争与拼搏,也写懈怠与自卑;写友爱与互助,也写骄傲和嫉妒;写学习与工作,也写劳动与娱乐;写师长与亲友,也写同学与自己……“生活处处皆作文”、“留下真情从头说”。只要我们用一颗跳动的心去感悟生活,就一定能发现真情,笔底也一定会流露真情。
另外,还必须营造一种鼓励学生讲真话、抒真情的作文氛围。教师面对学生作文中幼稚的观点和看法、偏激的指责与抱怨要正确处理,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口吻批评,也不能用大话套话来敷衍塞责,应该多些平等商量的真心话,多些充满鼓励的真诚话,多些个性化的真情话。其次,教师不能垄断作文评价权,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评价自己的作文,评价他人的作文。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意见,甚至相反的观点。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许多专家学者就此做过不少理论探讨和教改尝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直在积极地实践探索,希望走出误区、走出困境,寻找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寻找作文教学的广阔天地。希望那些致力于作文教学改革的同行,关心作文教学改革的专家学者们提出更多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