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大量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家中只有老人和小孩一起生活,老人过于溺爱,使孩子在个人的行为举止上存在许多的问题,留守儿童在学校上对教师和同学不加以尊重,在家庭里面不尊老爱幼,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身心健康上存在很多问题,阻碍社会发展的步伐,破坏社会建设。因此要重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上的培养,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合作,加强文明礼貌、道德、法治教育,促成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社会安定,推动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普遍存在的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自觉性和品格差
目前,农村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疏于加强在行为习惯上的培养,
他们在行为习惯上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而由于父母的年龄偏大,受到的教育层次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谈不上正确的指导留守儿童好习惯的养成。除此之外,祖父母的过于溺爱,采取完全放入的态度,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会使孩子完全没有劳动意识,不知道珍惜财物,不知道怜惜父辈们的劳动成果,养成了奢靡浪费、唯我独尊的坏习惯。由于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督导、纠正,不加以约束,造成孩子养成自觉性差、自私和偏执,导致孩子在品格上出现问题。
2.农村留守儿童有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因为与老年人接触的时间的比较长,使他们较早的失去了孩童的朝气和灵气。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有父母在身边,造成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心理健康出现扭曲。留守儿童受自身的诸多不良行为习惯影响,长时间没有父母关爱和生活指导,加上老人的过于溺爱使孩子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处处出现急功近利和贪图享乐的现象,自私自利、自闭古怪、脾气暴躁,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3.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成绩差
和不良行为习惯一样,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也不好,学习成绩相对比较差。归其原因是:一是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二是父母不在身边,祖父母溺爱,放任自流,在学习上没人监管,家庭作业没人辅导。三是农村社会文化氛围不浓。 现在的农村普遍存在的是地广人稀,因此各种文化活动也普遍较少,文化活动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热闹的表象,它能够启发人们团结一致、激励人们奋斗向前,坚强不屈的精神斗志。但是由于缺乏积极向上的地方文化活动,这些起到启发作用的精神都通通不存在,因此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也会一遇到难题就会退缩,不敢积极向前,冲破难题巨浪,解决问題,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学习成绩差。
二、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措施
1.重视学校教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
留守儿童在家中因为得不到家长的充分管理,使其出现自私自利,并且遇到问题就退缩的现象,因此除了家庭的教育以外,学校就是培养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第二场所,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占其二分之一,因此学校对于培养好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学校要重视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的培养,例如在学校内加强以行为习惯为主题的活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加以引导,以“榜样教育为主,批评教育为辅”,多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班级、年级、学校开展的活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班主任要安排班级里活泼热情、品格、行为优秀的同学和留守儿童(特别是有不良行为习惯、内敛自闭的留守儿童)同一个小组,在生活、学习上鼓励、帮助留守儿童,让这些优秀的孩子用行动感染他们,也让留守儿童们感受到老师、同学的爱,用集体的温暖弥补他们原本缺失的父爱母爱,让他们感觉到这个世界还是有人关心、爱护他们。通过用集体行动温暖、感化留守儿童的心灵,帮助留守儿童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品格。
2.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
在通过学校在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教育以外,家庭教育才是其决定性因素,有句话说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但是由于孩子的父母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来源,家庭当中只剩下年迈的老人,这样就要加强老人在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要加以重视,培养留守儿童要尊老爱幼,团结友爱,有责任心,配合老师正确引导留守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强家庭和谐,正确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规定远在异乡工作的父母经常打电话或以微信、QQ的方式跟孩子通话、联系,时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鼓励孩子积极向上,融入学校集体生活,和老师、同学积极沟通,发现孩子有行为问题,及时督促改进促进。“子不教,父之过”,所以,作为父母,自己没有能在孩子身边,陪伴他们成长,就必须想办法和孩子多联系,多沟通,时刻了解孩子的动态,让孩子感受来自父母健康的爱的温暖。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孩子受益终身,所以,家长应该配合学校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社会的发展。
3.重视法治观念,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
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法治社会也在不断的形成着,对于一位处在法治社会的公民,都要对法治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加强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时,要适当的加入法治教教学,重视道德、法治教育。
三、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通过分析其行为原因、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和学习习惯差等问题,通过社会、学校、家庭通力合作,携手同步教育,温暖留守儿童心灵,强化留守儿童的行为,这样才能够使留守儿童更快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农村基层教育水平的提高,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普遍存在的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自觉性和品格差
目前,农村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疏于加强在行为习惯上的培养,
他们在行为习惯上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而由于父母的年龄偏大,受到的教育层次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谈不上正确的指导留守儿童好习惯的养成。除此之外,祖父母的过于溺爱,采取完全放入的态度,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会使孩子完全没有劳动意识,不知道珍惜财物,不知道怜惜父辈们的劳动成果,养成了奢靡浪费、唯我独尊的坏习惯。由于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督导、纠正,不加以约束,造成孩子养成自觉性差、自私和偏执,导致孩子在品格上出现问题。
2.农村留守儿童有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因为与老年人接触的时间的比较长,使他们较早的失去了孩童的朝气和灵气。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有父母在身边,造成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心理健康出现扭曲。留守儿童受自身的诸多不良行为习惯影响,长时间没有父母关爱和生活指导,加上老人的过于溺爱使孩子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处处出现急功近利和贪图享乐的现象,自私自利、自闭古怪、脾气暴躁,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3.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成绩差
和不良行为习惯一样,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也不好,学习成绩相对比较差。归其原因是:一是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二是父母不在身边,祖父母溺爱,放任自流,在学习上没人监管,家庭作业没人辅导。三是农村社会文化氛围不浓。 现在的农村普遍存在的是地广人稀,因此各种文化活动也普遍较少,文化活动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热闹的表象,它能够启发人们团结一致、激励人们奋斗向前,坚强不屈的精神斗志。但是由于缺乏积极向上的地方文化活动,这些起到启发作用的精神都通通不存在,因此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也会一遇到难题就会退缩,不敢积极向前,冲破难题巨浪,解决问題,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学习成绩差。
二、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措施
1.重视学校教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
留守儿童在家中因为得不到家长的充分管理,使其出现自私自利,并且遇到问题就退缩的现象,因此除了家庭的教育以外,学校就是培养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第二场所,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占其二分之一,因此学校对于培养好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学校要重视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的培养,例如在学校内加强以行为习惯为主题的活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加以引导,以“榜样教育为主,批评教育为辅”,多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班级、年级、学校开展的活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班主任要安排班级里活泼热情、品格、行为优秀的同学和留守儿童(特别是有不良行为习惯、内敛自闭的留守儿童)同一个小组,在生活、学习上鼓励、帮助留守儿童,让这些优秀的孩子用行动感染他们,也让留守儿童们感受到老师、同学的爱,用集体的温暖弥补他们原本缺失的父爱母爱,让他们感觉到这个世界还是有人关心、爱护他们。通过用集体行动温暖、感化留守儿童的心灵,帮助留守儿童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品格。
2.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
在通过学校在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教育以外,家庭教育才是其决定性因素,有句话说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但是由于孩子的父母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来源,家庭当中只剩下年迈的老人,这样就要加强老人在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要加以重视,培养留守儿童要尊老爱幼,团结友爱,有责任心,配合老师正确引导留守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强家庭和谐,正确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规定远在异乡工作的父母经常打电话或以微信、QQ的方式跟孩子通话、联系,时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鼓励孩子积极向上,融入学校集体生活,和老师、同学积极沟通,发现孩子有行为问题,及时督促改进促进。“子不教,父之过”,所以,作为父母,自己没有能在孩子身边,陪伴他们成长,就必须想办法和孩子多联系,多沟通,时刻了解孩子的动态,让孩子感受来自父母健康的爱的温暖。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孩子受益终身,所以,家长应该配合学校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社会的发展。
3.重视法治观念,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
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法治社会也在不断的形成着,对于一位处在法治社会的公民,都要对法治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加强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时,要适当的加入法治教教学,重视道德、法治教育。
三、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通过分析其行为原因、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和学习习惯差等问题,通过社会、学校、家庭通力合作,携手同步教育,温暖留守儿童心灵,强化留守儿童的行为,这样才能够使留守儿童更快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农村基层教育水平的提高,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