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工业题材绘画的艺术表现与审美特征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Q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表现形态随着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风格面貌,在题材的选择上同样也表现出这一特质。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对我国的发展与建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由此衍生的工业文化涵盖了以工业生产为题材的艺术创作。东北工业题材的绘画是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生产生活为素材或母题的艺术创作。
  一、多元化的艺术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在自然资源上有优势,重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工业生产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东北工业题材绘画的兴起。不少艺术家受工业精神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描绘工人及其工作场景的作品,涉及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等门类。东北工业题材绘画并没有脱离时代性的艺术风格,形象塑造朴实,色彩运用接近真实。例如,宋惠民的《鞍山之春》就是表现鞍钢生产的油画作品之一,周晨辉的油画《英雄谱》(组画)也是东北工业题材的典型作品。
  改革开放以来,新思想、新技术涌入我国,艺术家在艺术形式、艺术观念、表现语言等方面有诸多创新,整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例如,谷钢的油画作品《大庆人》,人物形象质朴真实,基本摆脱了之前绘画模式的影响。虽然这一时期的画家专注于表现当下生活,但也有一些画家始终专注于工业题材绘画,例如,画家王丕始终以大庆石油工人的生产生活为艺术表现的母题,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
  当前,也有一些画家以工业制品作为艺术表现对象,例如对火车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事物进行刻画,以体现现代工业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还有一些艺术家回望时代的脚印,探索艺术随时代更迭而产生的变化,例如王海东的油画《逝去的辉煌》系列,将锈迹斑斑的吊车、车头、管道等工业元素排列在画面上,展现了工业时代特有的印记。
  具象绘画的主要特征是再现现实,反映和记录社会发展状况。工业题材的具象绘画或写实绘画主要是记录工人阶级的劳动和生活情况,反映工业建设与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其画面构图完整,多以人物为主体,主要人物安排在突出的位置上;人物形象或高大挺立,或斗志昂扬;在色彩运用上多以红色为主,象征工业革命的光辉,符合时代文化背景。例如,广廷渤的丙烯画《钢水·汗水》,这幅画没有刻画工人劳作的场景,画面中炼钢工人正在喝水休息,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已经做出改变,但总体还是凸显了这一时期的绘画特点,构图呈稳定的三角形,主要色调以红色为主。
  如果说工业题材绘画发展初期,画面以人物为主,那么在之后的发展中,画家则开始转向对其他工业元素的描绘,开始对当时工业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精神状态进行刻画和思考,并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主观情感,绘画逐渐趋于写意和抽象。画家赵晓佳的《梦工厂》和《寂寞大工厂》系列都表现了东北工业基地的衰落和破败。《梦工厂》运用了大面积的红色进行渲染,這种红色不再象征着工人光辉形象和精神力量,而是表达了对工业基地衰落与破碎的感伤。
  与此同时,许多当代画家坚持写实主义风格,并将写实主义与地域性特征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佳作。例如,青年画家狄傲然对工业遗迹很感兴趣,创作了油画《第一工业时代》,刻画了一个废弃的工厂,画面中的管道纵横交错,锈迹斑斑,远处的炼钢炉还冒着滚滚浓烟,让人追忆过去、回望历史。他参与创作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工业图腾》描绘的是已经废弃的炼钢炉,画面中屹立不倒的炼钢炉正是东北工业基地的象征。
  二、东北地区工业题材主题绘画的审美特征
  (一)时代性特征
  19世纪,法国艺术史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工业题材的绘画创作与表现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既反映时代特征,也反映艺术家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反思。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变化,工业题材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也不断变化。吴云华从人的情感出发,创作出油画作品《乌金滚滚》,展现了煤矿工人积极乐观的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家逐渐转向对现代工业的描绘,将视线聚焦于中国工业的发展和建设。与此同时,工业题材绘画作品也展现了工业发展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诸多改变。
  (二)现实性特征
  工业题材绘画的现实性既体现了时代特征,又体现了画家对现实的思考。绘画的纪实功能使它可以客观记录历史,真实捕捉社会动态,也使特殊历史时期绘画作品的现实意义得以体现。
  在工业题材绘画创作过程中,画家的首要任务是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创作题材的现实性体现了艺术家对艺术与现实的反映与思考,也体现了艺术家这一特殊身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工业题材绘画具有本土特色,这体现了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地域和文化影响。艺术家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其创作和思考离不开时代背景。画家在作品中反映客观现实,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引起观者的思考。
  (三)象征性特征
  象征性存在于不同风格的绘画之中。帕诺夫斯基认为:“在探寻一件艺术作品的意义时,首先要寻找作品上面可识别的记号,再追寻记号后面隐藏的含义。”工业题材绘画中的工业元素作为符号化的象征,向观者展现不同历史时期东北工业区的社会面貌,画家用厂房、烟囱、管道、卡车、铁轨等极具象征意义的工业元素构成画面,并融入工业建设的社会背景。画家不仅对工业生产进行客观再现,同时也试图通过作品表达内心情感和对当下社会的思考,传递某种精神力量。
  三、结语
  价值创造是审美产生的前提,从物质创造到精神创造,工业题材绘画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内涵。画家赵志田的《大庆工人无冬天》,描绘了王进喜和工人们在寒冬中辛勤劳作的场景,意在向人们宣传铁人精神,赞扬工人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根据特定的主题进行的人物形象刻画,人物表情严肃、紧张,面部以红色为主,符合当时的审美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画家逐渐打开思路,开始以其他工业元素进行表现。这些刻画极具象征性和表现性,画家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对祖国发展的赞叹和对工业建设的思考。沈国瑞的版画作品《矿山的早晨》,画面对乱中有序的运输带、并行排列的铁轨、浓烟滚滚的烟囱、劳作的工人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表达了对不畏艰苦的矿区工人的赞颂。崔国泰的《我失去的画室》系列油画,画面中破旧荒凉的厂房正是他曾经的画室,主要用黑白体现,象征藏在画家记忆中的乐园。画家赋予这些不动的“物”以生命和情感,借以抒发内心的情感。
  从工业题材绘画的发展和表现形式可以看出,无论哪种绘画体裁或表现手法,都是画家精神世界与思想情感的一种外化,其中蕴含了画家的审美观念。东北工业题材绘画是画家在特定的背景下创作的。工业题材绘画表面上是在描绘工人形象、工业元素,如厂房、矿区、铁轨和烟囱等,凸显时代特征,更重要的是它表达了画家的内心情感和对工业这一时代产物的理性认知。
  (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随着国民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物质得到满足后,人们对精神文明有了更高的追求。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能够放松人们的心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群众的音乐素养,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但是在实际开展群众文化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改善现状,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音乐活动的作用,本文总结了现阶
期刊
软装饰材料具有色彩性、实用性、艺术性等特点,将其运用到室内艺术设计中,能够有效提升室内艺术表现力,打造具有艺术效果的宜居环境。鉴于此,本文对软装饰材料及其在室内艺术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与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期望对软装饰材料在室内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有所帮助。  室内艺术设计风格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的室内艺术表现风格对软装饰材料的应用要求不同,因此软装饰材料在运用的时候,要和室内艺术风格协调统一,选择相
期刊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璀璨文明的特殊时期,许多艺术形式和文化都发展到了顶峰,作为“六艺”之一的书法艺术,更是经历了更迭变化。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在他的美学专著《美的历程》里把书法誉为“线的艺术”。“后世‘文’的概念便扩而充之相当于‘美’。汉字书法的美也确乎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法和形体结构之上,即在它们的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甲骨文开始了这个美的历程。”李
期刊
虹影和方方作为长江边的作家,都在记录、书写着当地人的生活,展现人们的生存境况,并引发思考。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虹影《饥饿的女儿》与方方《风景》的写作视角,指出两部作品在写作视角上的相同点,即以家庭中最小孩子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以及两位作家的不同之处,即虹影的个人化视角与方方的全知视角。  虹影,重庆人,在重庆长江南岸的贫民区里长大,1997年,她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出版,引起轰动;方方,武汉
期刊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在陕甘宁边区开展新秧歌运动,引领、推动秧歌舞、秧歌剧、歌剧的快速发展。新秧歌运动宣传了党的主张,鼓舞了民众士气,密切了军民关系,塑造了中国共产党良好的形象。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的新秧歌运动是延安各类文艺活动中一道亮丽风景。广大文艺工作者在陕北地区流传的传统秧歌、民间秧歌基础上,通过利用、改造的方式,逐渐发展成秧歌舞、秧歌剧、歌剧等艺术形式,在各机关团体、广大师生民众
期刊
高科技的发展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人类不再是宇宙中的弱者,而是经过几亿银河年的进化,变成了新人文明。  ——题引  我从身后一把抱住他,虽然他身上的超级防御系统让我有些硌手,但是我仍然能够感受到他的温暖,以及他身上流淌着的人类血脉。  “瑞米,我们很快就到了,小机灵鬼,想家了吧!”帕克转过身,宠溺地看着我,用手轻挠我的红色小卷发,“瑞米听令,帕克命令你和他一起重回地球,不再分离!”一阵嘻嘻哈哈环绕在
期刊
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画科,于唐代发展成熟。明清时期,人们对于山水画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一种是忽略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一味地去学习模仿古人的笔墨构图;另一种主張以师造化,重视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代表人物之一就是龚贤。  一、龚贤其人其画  龚贤,字半千,号镜遗。龚贤以贤为名,以半千为字,这与《旧唐书·文苑传》中关于员半千的记载有关:“员半千本名余庆,晋州临汾人,少与齐州
期刊
“大伯好!大伯母好!二伯好!二伯母好!二叔好!二婶好!小姑好……”  冷卿终于将坐在巨大圆桌边的所有面庞按照顺序叫了一遍。尽管母亲不停地在她耳边提醒,她仍觉得将十几张人脸与称谓一一对应是比做奥数题更难的事儿,更何况这十几张脸一年才见一次。她只觉得仰了快五分钟的脖子有点儿酸、酒店的大吊灯刺得她眼疼。  冷卿听到四周传来一片赞美声,皆是关乎她的——乖巧、懂事、有礼貌,市级三好学生,期末考试得了双百,“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普及,中国电影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中国电影评论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影评这一评论形式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引发了学术界的探讨。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影评尤其是短视频类影评,在各类影评中显示出不俗的潜力,对其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本文对如今有关网络影评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网络影评的起源、发展、特点进行探讨,浅析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影评的发展现状及
期刊
陶渊明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他创作的文学作品时至今日仍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诗者,持也,持人情性。”陶渊明创作的诗歌作品总是用质朴自然的语言阐释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们以启示。  一、內心矛盾与苦闷  陶渊明的诗文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很多人初读这些作品,会认为陶渊明是一个无欲无求、潇洒超脱的“仙人”。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在阅读完陶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