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信任是支持工作的基础。刚送孩子入园的家长,由于孩子年龄小、独立生活能力还很弱,面对陌生的幼儿园,心理上往往会产生诸多的担忧和不放心。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有责任尽快搭建家园联系的桥梁,给家长提供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了解幼儿园的平台,争取尽快形成家长放心送孩子入园,乐意与教师配合,主动与园内联手的家园共育模式。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园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双方只有达成充分信任,才能形成共育优育模式。小班幼儿家长虽然有送孩子入园接受集体教育使其健康成长的强烈愿望,但面对年龄小、独立生活能力弱、对父母亲依赖性还很强的孩子,又面对陌生的幼儿园,心理上往往会产生诸多的担忧和不放心。比如,对幼儿园的管理机制、活动环境、教育形式缺乏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方法、工作热情信任不够;对教师给幼儿的细致耐心持怀疑态度等。针对这些情况,幼儿园要想方设法为家长提供全方位了解幼儿园、深层次接触教师、多角度观察孩子的机会,争取尽快消除家长心中的顾虑,形成放心送孩子入园,乐意与教师配合,主动与园内联手的家园共育模式。
1.开放办园,增强工作透明亮度。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幼儿初次入园,生活由家庭模式骤然转入集体模式,在日常生活、环境、活动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另外,小班幼儿受年龄、心理、生活能力等因素所限,适应环境并转变生活方式的能力还很弱。因而,家长对孩子在园生活产生极强的担忧心理,有细致了解详情的渴望,所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并喜欢幼儿园生活,顺利度过焦虑期,就成为每个家长的强烈愿望。针对这些情况,幼儿园应充分运用开放办园的有效方式,通过增强工作透明度,让家长在耳闻目睹、亲身体验、真切感受中发现幼儿园温馨童趣的环境设施、充满乐趣的兴趣活动、耐心细致的点滴护理,逐步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和担忧,卸下心理包袱,达到放心送孩子入园的目的。如:开学第一周,组织家长参观幼儿园、观看幼儿园纪实片、感受环境氛围,了解办园历史、掌握办园条件,对办园情况做到心知肚明。另外,小班家长与幼儿园取得联系后,根据家长意愿,可随时进园参观班级工作,观摩教育活动,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细节等。
2.开会座谈,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家长充分了解并信任幼儿园,放心将孩子交给班级是保证幼儿喜欢入园的前提,幼儿园必须为家园沟通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首先,孩子报名入园后,第一时间召开新生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班级及教师基本情况、幼儿生活护理及一日活动等诸多方面,包括详解《家长须知》:凭卡接送、严禁孩子携带危险品、遵守园内作息时间、理智对待孩子间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等,从细节方面体现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细致性。其次,班级随时召开家长座谈交流会,创造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对家长产生的疑问、困惑等细节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解疑释惑,对暂时不能解决的新问题收集在班级难题库中,尽快寻求其解决方案。第三,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平等的交流氛围。对待家长做到细心、耐心、真诚,在看似不经意的谈话中向家长反馈幼儿园教育要求,体现幼儿园教育信息,展示教师科学合理的保教观念和保教知识,并体现出高水平的保教能力,从而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在平等真诚的交流中拉近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教育共鸣,力争达到家长与教师之间有话想说、敢说、喜欢说,激发家长主动配合班级工作的意识。
3.重视个案,发挥家长宣传渠道。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就越明显,保教人员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在观察孩子行为,分析处理细节中取信于家长。首先,教师要能够善于观察孩子行为、准确分析归纳孩子特点,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跟家长聊聊孩子在园的话题,针对性地推荐培养孩子发展的有效方法,让家长感受到你对每个孩子的关注。其次,在班级工作中出现的特殊案例,保教人员要从专业角度分析并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针对家长心存疑虑或情绪不满的个例,要善于分析家长心理,运用家长乐于接受的方法,心平气和地交流解决。在细致周到的工作中,感化家长,转变家长态度,最终发挥家长互动效应,将家长之间的相互传播发展成为宣传班级工作的主渠道。
4.集中观摩,转变家长认识态度。“家园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同向运转,才能共同促进孩子发展”。幼儿园要通过举办“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把幼儿的生活、教学、区角、户外等一日活动集中展示,家长在亲自观摩、参与、交流、体会中全方位、多元化地了解幼儿园和班级工作。让他们亲眼看到老师对孩子们的精心呵护和细心照顾,目睹孩子入园以来的成长变化以及发展点滴,感受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理念、方法、形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并发现孩子们在体格及能力发展方面存在明显距离,正确看待自己孩子的发展速度,形成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认同感,为取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信任支持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园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双方只有达成充分信任,才能形成共育优育模式。小班幼儿家长虽然有送孩子入园接受集体教育使其健康成长的强烈愿望,但面对年龄小、独立生活能力弱、对父母亲依赖性还很强的孩子,又面对陌生的幼儿园,心理上往往会产生诸多的担忧和不放心。比如,对幼儿园的管理机制、活动环境、教育形式缺乏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方法、工作热情信任不够;对教师给幼儿的细致耐心持怀疑态度等。针对这些情况,幼儿园要想方设法为家长提供全方位了解幼儿园、深层次接触教师、多角度观察孩子的机会,争取尽快消除家长心中的顾虑,形成放心送孩子入园,乐意与教师配合,主动与园内联手的家园共育模式。
1.开放办园,增强工作透明亮度。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幼儿初次入园,生活由家庭模式骤然转入集体模式,在日常生活、环境、活动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另外,小班幼儿受年龄、心理、生活能力等因素所限,适应环境并转变生活方式的能力还很弱。因而,家长对孩子在园生活产生极强的担忧心理,有细致了解详情的渴望,所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并喜欢幼儿园生活,顺利度过焦虑期,就成为每个家长的强烈愿望。针对这些情况,幼儿园应充分运用开放办园的有效方式,通过增强工作透明度,让家长在耳闻目睹、亲身体验、真切感受中发现幼儿园温馨童趣的环境设施、充满乐趣的兴趣活动、耐心细致的点滴护理,逐步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和担忧,卸下心理包袱,达到放心送孩子入园的目的。如:开学第一周,组织家长参观幼儿园、观看幼儿园纪实片、感受环境氛围,了解办园历史、掌握办园条件,对办园情况做到心知肚明。另外,小班家长与幼儿园取得联系后,根据家长意愿,可随时进园参观班级工作,观摩教育活动,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细节等。
2.开会座谈,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家长充分了解并信任幼儿园,放心将孩子交给班级是保证幼儿喜欢入园的前提,幼儿园必须为家园沟通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首先,孩子报名入园后,第一时间召开新生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班级及教师基本情况、幼儿生活护理及一日活动等诸多方面,包括详解《家长须知》:凭卡接送、严禁孩子携带危险品、遵守园内作息时间、理智对待孩子间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等,从细节方面体现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细致性。其次,班级随时召开家长座谈交流会,创造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对家长产生的疑问、困惑等细节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解疑释惑,对暂时不能解决的新问题收集在班级难题库中,尽快寻求其解决方案。第三,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平等的交流氛围。对待家长做到细心、耐心、真诚,在看似不经意的谈话中向家长反馈幼儿园教育要求,体现幼儿园教育信息,展示教师科学合理的保教观念和保教知识,并体现出高水平的保教能力,从而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在平等真诚的交流中拉近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教育共鸣,力争达到家长与教师之间有话想说、敢说、喜欢说,激发家长主动配合班级工作的意识。
3.重视个案,发挥家长宣传渠道。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就越明显,保教人员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在观察孩子行为,分析处理细节中取信于家长。首先,教师要能够善于观察孩子行为、准确分析归纳孩子特点,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跟家长聊聊孩子在园的话题,针对性地推荐培养孩子发展的有效方法,让家长感受到你对每个孩子的关注。其次,在班级工作中出现的特殊案例,保教人员要从专业角度分析并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针对家长心存疑虑或情绪不满的个例,要善于分析家长心理,运用家长乐于接受的方法,心平气和地交流解决。在细致周到的工作中,感化家长,转变家长态度,最终发挥家长互动效应,将家长之间的相互传播发展成为宣传班级工作的主渠道。
4.集中观摩,转变家长认识态度。“家园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同向运转,才能共同促进孩子发展”。幼儿园要通过举办“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把幼儿的生活、教学、区角、户外等一日活动集中展示,家长在亲自观摩、参与、交流、体会中全方位、多元化地了解幼儿园和班级工作。让他们亲眼看到老师对孩子们的精心呵护和细心照顾,目睹孩子入园以来的成长变化以及发展点滴,感受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理念、方法、形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并发现孩子们在体格及能力发展方面存在明显距离,正确看待自己孩子的发展速度,形成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认同感,为取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信任支持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