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视角下的百年史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过去的2009年,有两位声誉卓著的世纪老人离开了我们,他们是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季羡林和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钱学森。他们俩都诞生于1911年,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先后出国留学,一个学人文科学,一个学自然科学。他们先后回国,为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缅怀这两位学界泰斗,追记他们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令人感慨万千。他们将近百年的人生之路,从辛亥革命到民国时期,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国内求学到留学西洋,再到回报祖国,其全部经历都与中国的进步与发展紧密联系。要讲清楚他们的奋斗历史或种种成就,绝对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就文史工作而言,即使是最微观的事件或人物研究也离不开宏观大背景的分析。
  当然,文史工作须以透视百年历史为己任,或揭示史实真相,或介绍历史掌故,或披露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内幕故事。《世纪》杂志刊载的文章常以作者亲历亲为或亲耳所闻为特色,所以往往情真意切,细腻动人。可是我想,历史事实确实是需要仔细描摹的,历史资料也应该点点滴滴地进行积累,但是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对历史的科学研究而言,还应当用宏观的视野来分析和把握具体的资料。那么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对于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我们该选择怎样的视角才能获得最广阔的视野呢?我觉得,现代化的视角很值得采用。
  按照比较规范的定义,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关于现代化的理论最初是在欧洲产生的。圣西门和孔德等思想家在研究欧洲工业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所提出的社会进化论已经接触到这一理论的主要问题。二次大战以后,美国有一大批学者注重现代化理论研究,其中有社会学家帕森斯、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历史学家布莱克、经济史学家罗斯托等。他们的研究大多以美国社会为现代化的样本,讨论其他后发展国家如何向现代社会转型。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开始结合各国不同的国情,来探讨各国利用先进技术推进现代化的不同路径。这就使现代化理论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工具。到了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从现代化又引伸出后现代化、再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等概念,其本质含义就是当代标准的现代化。
  在中国,关于现代化的议论,可以说,总会激动人心。上世纪30年代,现代化已经是知识界的热门话题。当时胡适就把这个概念用到清末维新运动上去了。他指出:“三十年前主张‘维新’的人,即是当日主张现代化的人。”可以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以及整个当代史,都是现代化的历史。反侵略和反压迫、革命和战争、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所有一切都是围绕着中国能不能排除障碍,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而展开的。
  令人感念至深且十分振奋的是,在1975年文革阴霾笼罩下,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再次郑重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即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邓小平开创改革开放大业,也是秉承中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强国富民的理想,提出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现代化成为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伟大目标。
  以现代化进程为线索,回眸百年历史潮流,错综复杂的历史问题可以得到澄清,扑朔迷离的历史表象可以得到梳理,众说纷纭的历史公案可以得到破解。现代化视角下的中国百年史,使我们看到器物文明的进步、精神文明的演化、制度文明的变革。也使我们关注西风东渐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辛弃疾《水龙吟》云:“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认识历史真相和规律,有时就取决于我们的视角和思想方法。我真诚地希望,史学工作者在讲述历史故事的同时,也能给我们更多的历史认识论方面的启迪。通过具体事件和人物的描述,更好地揭示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我相信,今天的文史读者都有这样的期盼,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听就事论事的故事,他们愿意思考,愿意进行由表及里的探究。
  有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有哲人说,读史可以使人增智慧。我们说,要读懂历史,不仅要知道细节,还要了解规律,不仅要看到现象,还要认清大势,这才是文史工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
  (作者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世纪》杂志主编)
其他文献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场追梦之旅。  中国人在外御强敌、内克积弊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一路追梦而来。  俗话说:“梦是心中想。”每个人都有梦。可以说,现实中缺少什么,就会梦想什么。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可以傲视全球的辉煌。然而,进入近代以来,不仅辉煌不再,而且陷入了积贫积弱,民族危亡,战乱不断的境地。相比于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显然是落伍了。于是,盼繁荣富强,盼公平正义,盼和平统一,盼
为实地验证高山冷凉地区露地甘蓝优化施肥方案的实际效应,在绥阳县宽阔镇实施了露地甘蓝优化施肥与习惯施肥同田大区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区甘蓝植株生长态势更好,增
在我国,有5个职业有自己的节日,分别是教师、护士、科技工作者、医师和记者。其中,最为社会关注的当属教师节。在2017年教师节前夕,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第十三届北京市高
近几年,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遇到了外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严峻挑战。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我觉得,从近代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  近代中国被迫对外开放以后,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欲求国家之富强,应当像西方国家那样重视商业。要“持商为国本”,同外国进行“商战”。郑观应是个既有丰富工商经营实践经验,又作过深度理论思考的企业家,他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郑观应认为传统的农本观念无助于国家强盛,要在
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屡遭外来文化之冲击而传承不辍,历经磨难而愈显灿烂辉煌?我以为这与中华文化的特点密切相关。  自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强势的西方文化一度使东方传统社会深陷迷茫。西方以自由主义为主流的各类社会思潮、文化思想、学术观点,纷纷涌入中国。西方的小说、诗歌、绘画、戏剧等文化艺术都曾是近代中国文化人和普罗大众模仿和学习的东西。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以为“月亮也是西方的圆”,他们顺着欧风美
《世纪》杂志自1993年7月创刊,迄今为止,出版正好满一百期。编辑部各位同仁无不踌躇满志,要在百尺竿头更上一步。值此之际,我奉命接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世纪》主编之职。
钱庄是个古老的金融行业,很多人以为,它无法适应近代经济转型,所以最终被淘汰出局了。其实不尽然。厘清钱庄盛衰原因,定会得到有益启示。  在近代市场发育和工业发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金融机构钱庄适应了对外贸易和国内市场的需要,曾经非常兴盛。到了20世纪20年代,因为外资银行的刺激,中国新式银行也有很大发展,于是形成了钱庄、华资银行、外资银行三足鼎立的金融格局。其中,外资银行主要对洋行等各式外国在华企业
煤炭是18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主要使用的能源之一,人们常常将其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这种源自千百万年前植物枝叶和根茎的产物,在沧海桑田的变换中,伴随着地壳的变动而不
2017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及办公室,本着独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经过网络初评、会议复评、奖励委员会终评和
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创制项目设计合成出一系列能与异氰酸酯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有机化合物,形成了基于新理论研究成果而衍生出的三大系列新型无氯氟聚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