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2年这个寒冷的冬季,一系列关系百姓出行,保供的“暖心行动”引发了雪球效应,不断传递暖流,发散温情。
入冬以来,乌鲁木齐迎来9场大雪,市区降雪量比历年同期增加两倍多,零下29摄氏度的温度更创下28年来历史同期最低纪录。
在滴水成冰的严寒之地,一系列关乎百姓出行、保供的“暖心行动”引发了雪球效应,不断传递暖流,发散温情;300多万市民用坚守岗位的热情、挺身而出的热心肠和体贴入微的热心,诉说着这个“最冷冬天”里“最温暖的故事”。
因为坚守,温情回报
元月6日凌晨1时,乌鲁木齐寒风彻骨,严霜切肌,路上行人早已躲回温暖的家中。孟庆军走出暖融融的房间,捂紧大衣领口,将停车场上的6辆公交车逐一发动起来,发动机轰鸣的声响在冰冷寂静的冬夜格外清晰。一直到早晨7时多,他每隔两小时就发动一次车辆,每次发动半小时。
孟庆军的职业叫公交车“预热员”。零下20多摄氏度的冬夜,如果将公交车停置一夜,早晨车辆将无法发动,影响早班车的按时起运。“让大家坐着温暖的公交去上班,这是职责,无论天气多冷,都会坚持。”孟庆军说。
乌鲁木齐市共有500多名像孟庆军一样的“预热员”,在冬夜里为上千辆公交车预热,他们的坚守使今冬公交车出车率达到100%。
更让市民感动的是乌鲁木齐市2万多名环卫工人。入冬以来,乌鲁木齐前后迎来9场大雪,积雪深度没过膝盖,是去年冬季积雪深度的1.4倍。每逢风雪天气,环卫工人凌晨3时清扫积雪;降雪量大的时候,他们彻夜配合清雪机扫开道路,在户外持续工作10多个小时。截至目前,环卫工人顶风冒雪,共清运积雪110多万吨。
环卫工人的坚守,使乌鲁木齐今冬未发生一次因下雪而影响通行,300多万市民的感动化作一股“温暖环卫工”的热潮:600多家沿街商铺张贴“爱心标”,主动邀请环卫工进店取暖、喝热水,使用卫生间;几十家爱心企业为环卫工送午餐、送牛奶、送清油;乌鲁木齐市总工会为环卫工每人发放一套保暖内衣……
因为爱心,冰雪消融
2012年12月22日傍晚,乌鲁木齐南郊遭遇罕见的“风吹雪”。“能见度不足1米,几十辆车、100余人被困永丰乡、燕儿窝路段,气温降至零下29摄氏度,有的车已没油了,而车内还有怀孕5个月的孕妇……”消息通过电台、微博传开后,户外运动团体、公益团体、出租车队、私家车自发组成的社会救援力量迅速集结,赶往救援,大家通过电台热线或微博联络协作,统一开着双闪灯,有序前进。
“短短半小时就集结了20多辆越野车。”新疆山友救援队队长杨军说,“陆续赶来的车有上百辆,由于风雪太大,救援附近路段又实施了交通管制,我开始在微博上劝离车辆,但还是不断有车开过来。”
在事发路段,专业救援力量迅速到位,一辆接一辆拖离被困车辆,有的交警、特警跪在雪地里奋力掏雪施救。经过大半夜营救,所有被困人员全部脱险。市民赵先生说,自己和怀孕5个月的妻子被困雪中,闻讯赶来的派出所民警用肩扛、用手推把车推出雪坑,“我要在电台上向他们表示感谢。”
沙依巴克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何小东说:“一些到不了救援现场的出租车司机看到交警没空吃饭,就送来食物,我们心里暖暖的。”
温暖人心的举动在严酷的低温中更容易传递爱和正能量。受“暖心行动”感召,乌鲁木齐市3000多辆私家车系上绿色丝带,免费搭乘在路边候车的老人和孩子。乌鲁木齐东郊维斯特小区的近30个私家车主自发张贴“维斯特爱心车队——传递爱·传递正能量”车贴,免费搭载小区居民。
因为便民,边城涌爱
乌鲁木齐距离内地蔬菜产地有数千公里之遥,严寒阻碍蔬菜肉食品的正常供应是百姓关心的大事。乌鲁木齐市商务局市场建设处处长王芹介绍,眼下,全市已在450家蔬菜直销点、39个投放点投放了储备菜和储备肉,一方面保障了市场供应,另一方面从整体上拉低了市场价格。
61岁的陈凤兰接上学的孙女,在路边苦等十几分钟都没搭到车,孙女的围巾结了一层霜花。正在担心之际,一辆 “便民”警车停在面前,一直把他们送到家门口。这辆属于六道湾派出所的警车和全市1000多辆“便民服务车”,除了执行紧急任务,始终穿梭大街小巷,尽可能搭载老弱病残孕和有困难的群众。
在七纺片区管委会康居社区,工作人员收集了近百件干净棉衣,放在社区爱心服务站,供上百户低保贫困家庭挑选。
从冬至开始,水磨沟区民政局局长王新刚就带队沿着辖区街道一路查看,逐一接流浪者回家。眼下,乌鲁木齐8个区县全部设立了救助管理站,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
乌鲁木齐市市委书记朱海仑在抗严寒专题会议中说,各区县、各部门要通力配合,营造温暖的出行环境,对流浪乞讨人员主动开展救助,“力保不让市民挨冻”。
冬天还没过去,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低温只能冷透城市的外壳,却无法冻结城市的灵魂。这里,有责任在守护,有暖流在涌动。
相关链接
爱心暖房赞一个
乌鲁木齐市BRT开通以来,争议声不断。有人赞其“方便、快捷”,也有人怨其加剧了道路拥堵。我觉得或赞或怨,无非是公说婆说,感觉比原来方便的自然要赞,反之则怨。到底该赞还是该怨,尚待BRT系统全面建成后,看长时间、大范围的交通客流量统计数据再说。现在我看好的,是BRT专设的“爱心暖房”,这个应该没啥争议,它的出现就是一件暖人心的好事。
乌鲁木齐的冬季漫长且寒冷,雪天较多,道路比其他季节更显拥堵,市民等公交车的时间比平时更长。风雪之中,有时一等就是二三十分钟,乃至更长时间,那滋味真是够人受的。现在乘坐BRT的人好了,不必再受风雪之苦。“候车大厅”本来就有玻璃幕墙,可以遮挡一部分风的,顶上还有“屋顶”罩着,雪落不进来,何况还有全封闭的“爱心暖房”,进去候车很暖和。
BRT的爱心暖房很好,看来要避免等车时挨冷受冻并不是“没招可使”。我想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BRT的爱心暖房能否推广一下,让乘坐其他公交车的人士也能免于等车的寒冷之苦?如果在其他公交车站的站台或附近也建立起来这种爱心暖房,那么,乌鲁木齐所有等车人的冬天就不再寒冷可怕。
当然,要建那么多的爱心暖房,政府一时可能拿不出来那么多的钱来。这类好事、善事,能否与企业合作,欢迎慈善介入呢?每建一座爱心暖房,企业就多了一个“永久性”的广告载体,多了个展示自己光辉形象的平台。若让一些经济条件好的人“出资认领”也是有潜力可挖的,因为无偿修桥铺路等一直是中国慈善界的优良传统。
最近,一些地下通道的入口挂帘变脸了,以往的脏脏的棉布挂帘被更新为条带式塑料挂帘,只是那上面多了些广告文字。这表明,政府做事,有钱可直接花钱,没钱“花”政策也照样能办成事的。政府能否出台一些相关政策,促使其他公交车站也有个爱心暖房?说是“暖房”,其实它们是冬避寒风夏避雨呢,这连缺少雨棚的问题也一并解决了,何乐而不为?
入冬以来,乌鲁木齐迎来9场大雪,市区降雪量比历年同期增加两倍多,零下29摄氏度的温度更创下28年来历史同期最低纪录。
在滴水成冰的严寒之地,一系列关乎百姓出行、保供的“暖心行动”引发了雪球效应,不断传递暖流,发散温情;300多万市民用坚守岗位的热情、挺身而出的热心肠和体贴入微的热心,诉说着这个“最冷冬天”里“最温暖的故事”。
因为坚守,温情回报
元月6日凌晨1时,乌鲁木齐寒风彻骨,严霜切肌,路上行人早已躲回温暖的家中。孟庆军走出暖融融的房间,捂紧大衣领口,将停车场上的6辆公交车逐一发动起来,发动机轰鸣的声响在冰冷寂静的冬夜格外清晰。一直到早晨7时多,他每隔两小时就发动一次车辆,每次发动半小时。
孟庆军的职业叫公交车“预热员”。零下20多摄氏度的冬夜,如果将公交车停置一夜,早晨车辆将无法发动,影响早班车的按时起运。“让大家坐着温暖的公交去上班,这是职责,无论天气多冷,都会坚持。”孟庆军说。
乌鲁木齐市共有500多名像孟庆军一样的“预热员”,在冬夜里为上千辆公交车预热,他们的坚守使今冬公交车出车率达到100%。
更让市民感动的是乌鲁木齐市2万多名环卫工人。入冬以来,乌鲁木齐前后迎来9场大雪,积雪深度没过膝盖,是去年冬季积雪深度的1.4倍。每逢风雪天气,环卫工人凌晨3时清扫积雪;降雪量大的时候,他们彻夜配合清雪机扫开道路,在户外持续工作10多个小时。截至目前,环卫工人顶风冒雪,共清运积雪110多万吨。
环卫工人的坚守,使乌鲁木齐今冬未发生一次因下雪而影响通行,300多万市民的感动化作一股“温暖环卫工”的热潮:600多家沿街商铺张贴“爱心标”,主动邀请环卫工进店取暖、喝热水,使用卫生间;几十家爱心企业为环卫工送午餐、送牛奶、送清油;乌鲁木齐市总工会为环卫工每人发放一套保暖内衣……
因为爱心,冰雪消融
2012年12月22日傍晚,乌鲁木齐南郊遭遇罕见的“风吹雪”。“能见度不足1米,几十辆车、100余人被困永丰乡、燕儿窝路段,气温降至零下29摄氏度,有的车已没油了,而车内还有怀孕5个月的孕妇……”消息通过电台、微博传开后,户外运动团体、公益团体、出租车队、私家车自发组成的社会救援力量迅速集结,赶往救援,大家通过电台热线或微博联络协作,统一开着双闪灯,有序前进。
“短短半小时就集结了20多辆越野车。”新疆山友救援队队长杨军说,“陆续赶来的车有上百辆,由于风雪太大,救援附近路段又实施了交通管制,我开始在微博上劝离车辆,但还是不断有车开过来。”
在事发路段,专业救援力量迅速到位,一辆接一辆拖离被困车辆,有的交警、特警跪在雪地里奋力掏雪施救。经过大半夜营救,所有被困人员全部脱险。市民赵先生说,自己和怀孕5个月的妻子被困雪中,闻讯赶来的派出所民警用肩扛、用手推把车推出雪坑,“我要在电台上向他们表示感谢。”
沙依巴克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何小东说:“一些到不了救援现场的出租车司机看到交警没空吃饭,就送来食物,我们心里暖暖的。”
温暖人心的举动在严酷的低温中更容易传递爱和正能量。受“暖心行动”感召,乌鲁木齐市3000多辆私家车系上绿色丝带,免费搭乘在路边候车的老人和孩子。乌鲁木齐东郊维斯特小区的近30个私家车主自发张贴“维斯特爱心车队——传递爱·传递正能量”车贴,免费搭载小区居民。
因为便民,边城涌爱
乌鲁木齐距离内地蔬菜产地有数千公里之遥,严寒阻碍蔬菜肉食品的正常供应是百姓关心的大事。乌鲁木齐市商务局市场建设处处长王芹介绍,眼下,全市已在450家蔬菜直销点、39个投放点投放了储备菜和储备肉,一方面保障了市场供应,另一方面从整体上拉低了市场价格。
61岁的陈凤兰接上学的孙女,在路边苦等十几分钟都没搭到车,孙女的围巾结了一层霜花。正在担心之际,一辆 “便民”警车停在面前,一直把他们送到家门口。这辆属于六道湾派出所的警车和全市1000多辆“便民服务车”,除了执行紧急任务,始终穿梭大街小巷,尽可能搭载老弱病残孕和有困难的群众。
在七纺片区管委会康居社区,工作人员收集了近百件干净棉衣,放在社区爱心服务站,供上百户低保贫困家庭挑选。
从冬至开始,水磨沟区民政局局长王新刚就带队沿着辖区街道一路查看,逐一接流浪者回家。眼下,乌鲁木齐8个区县全部设立了救助管理站,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
乌鲁木齐市市委书记朱海仑在抗严寒专题会议中说,各区县、各部门要通力配合,营造温暖的出行环境,对流浪乞讨人员主动开展救助,“力保不让市民挨冻”。
冬天还没过去,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低温只能冷透城市的外壳,却无法冻结城市的灵魂。这里,有责任在守护,有暖流在涌动。
相关链接
爱心暖房赞一个
乌鲁木齐市BRT开通以来,争议声不断。有人赞其“方便、快捷”,也有人怨其加剧了道路拥堵。我觉得或赞或怨,无非是公说婆说,感觉比原来方便的自然要赞,反之则怨。到底该赞还是该怨,尚待BRT系统全面建成后,看长时间、大范围的交通客流量统计数据再说。现在我看好的,是BRT专设的“爱心暖房”,这个应该没啥争议,它的出现就是一件暖人心的好事。
乌鲁木齐的冬季漫长且寒冷,雪天较多,道路比其他季节更显拥堵,市民等公交车的时间比平时更长。风雪之中,有时一等就是二三十分钟,乃至更长时间,那滋味真是够人受的。现在乘坐BRT的人好了,不必再受风雪之苦。“候车大厅”本来就有玻璃幕墙,可以遮挡一部分风的,顶上还有“屋顶”罩着,雪落不进来,何况还有全封闭的“爱心暖房”,进去候车很暖和。
BRT的爱心暖房很好,看来要避免等车时挨冷受冻并不是“没招可使”。我想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BRT的爱心暖房能否推广一下,让乘坐其他公交车的人士也能免于等车的寒冷之苦?如果在其他公交车站的站台或附近也建立起来这种爱心暖房,那么,乌鲁木齐所有等车人的冬天就不再寒冷可怕。
当然,要建那么多的爱心暖房,政府一时可能拿不出来那么多的钱来。这类好事、善事,能否与企业合作,欢迎慈善介入呢?每建一座爱心暖房,企业就多了一个“永久性”的广告载体,多了个展示自己光辉形象的平台。若让一些经济条件好的人“出资认领”也是有潜力可挖的,因为无偿修桥铺路等一直是中国慈善界的优良传统。
最近,一些地下通道的入口挂帘变脸了,以往的脏脏的棉布挂帘被更新为条带式塑料挂帘,只是那上面多了些广告文字。这表明,政府做事,有钱可直接花钱,没钱“花”政策也照样能办成事的。政府能否出台一些相关政策,促使其他公交车站也有个爱心暖房?说是“暖房”,其实它们是冬避寒风夏避雨呢,这连缺少雨棚的问题也一并解决了,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