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安娜·凯瑟琳·罗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是英国女作家,一次偶然的倫敦之行,她看到一个瘦弱且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盯着她笑,于是便产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想法,其不仅对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世界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从1997年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以来,吸引了世界上近百万的读者阅读。《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讲的是一个名叫哈利·波特的十一岁小孤儿,从小住在叔叔家却经常被欺负,在他十一岁生日的时候,哈利收到了来自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入学邀请。在这里学习期间,哈利不仅学到了魔法,并且收获了友情,以及发现了自己身世的秘密,杀死了他父母的伏地魔准备卷土重来,于是哈利在朋友以及老师们的帮助下,击败了伏地魔。
通过对这一系列小说的仔细阅读,我们可以深深体味其中蕴含的丰富的魔法故事,感受神秘悠久的古老气息,也可以体会到小说与古老神话中的相似之处。作者罗琳对于小说有着新奇的创意想法和精湛的叙事手法,并且将欧洲的古老文明传说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使得小说更加丰富多彩、栩栩如生。小说中的主人公哈利在童年过着并不幸福的生活,得益于自己的身世,其经历了各种困难,在多年之后,终于完成了伟大的事业,受到了很多赞扬。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哈利·波特》中,主人公的发展与很多西方古老的神话故事一样,而主人公的命运也和很多故事的主角一样,其西方特有的个人英雄主义感非常明显,通过这种互文性的方式,其将这个故事的内涵发挥到了极致。
一、互文性的含义
互文性也叫作“文本间性”,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的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克里斯蒂娃在其作品《符号学》中提出的。现如今,其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不但继承了结构主义的优点,而且吸收了解构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对于逻各斯中心主义破坏的传统,同时强调了文本的断裂性和不确定性。其基本内涵是,一个文本总是与其他文本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关联,任何一个现有的文本都存在着之前文本的遗迹或者记忆,或者是对于其他文本的吸收以及转换,因为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浸润在该民族地区的文化习俗、宗教传统中的,同时又与其他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从人物刻画塑造理论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互文性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情节是悲剧的第一要素,可以说是它的生命之源,而人物居于第二位。”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人物角色、人物塑造也是一部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每个文学作品中都会有很多人物原型,它可能是一个人物,或者是一个意象,甚至是一个从描述中抽取出来的一段构思、一个人物特点、情节结构等。罗琳在《哈利·波特》中塑造了大量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都有各自的特点,作者利用这些人物来丰富故事情节,表达故事中的想法。同时,这些人物也是因利用了互文性的手法而表现得更加鲜活。
(一)主要人物群体刻画中的互文性
如果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放置于互文性的角度来看,我们很容易发现其中有西方古典文学以及神话作品中的影子。首先,在罗琳为她小说中的角色起名字的时候,就能体现出来,其灵感多来自古希腊的罗马神话中,例如,聪明又智慧的赫敏在古希腊神话中,是美女海伦和墨涅拉奥斯所生的女儿,其在古希腊神话中代表着智慧。纳西莎·马尔福(Narcissa Malfoy),即马尔福的母亲,其自视甚高,瞧不起任何人,名字则与那位顾影自怜的水仙花少年Narcissus相近。德拉科·马尔福(Draco Malfoy),Draco在拉丁文中是龙的意思,而在欧洲神话传说中,龙蛇没有区别,所以德拉科也象征着其是一位十足的期莱特林人,此外,mal foi在法文中是“坏的信仰”的意思。其次,主人公英雄式的成长历程以及经历也属于典型的西方神话故事中的主题,主人公哈利刚出生不久,父母就在与伏地魔的战斗中死去了,而自己的额头也因为此场战斗留下了一个闪电形状的伤疤。在哈利长大后,开始了与伏地魔的斗争,最终经过重重困难,彻底消灭了伏地魔。哈利的英雄历程与著名的神话故事《奥德修斯》中的主人公的历程有相似之处,奥德修斯在攻破特洛伊城之后,在归乡路上遇到了众多磨难,最终其用坚强的意志和智慧战胜了各种恶魔。
(二)小说里部分人物塑造中的互文性
1.邓布利多与甘道夫
不可否认,邓布利多在整个系列小说中占了很重要的部分,其在哈利的人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外表、能力以及地位、个性等方面,邓布利多与甘道夫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甘道夫是英国史诗神话奇幻小说《魔戒》中的一名巫师,首先,其与邓布利多都有着浓密的胡子以及很长的头发,而电影中,很多人经常把这两个人物弄混,甚至觉得这是一个人扮演的,而他们的穿着都是灰色或者白色的长袍;其次,他们的聪明、智慧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从外表还是能力上,其都表现出了一个智者的形象,邓布利多是霍格沃兹的校长,在魔法领域享有着极高的地位。而甘道夫在《魔戒》中,也是拥有极高地位的巫师;最后,甘道夫成为白袍甘道夫,为五巫之首。
2.麦格(McGonagall)与雅典娜
首先,在名字上,McGonagall和雅典娜的罗马名字十分相近;其次,她们的外表也十分相似,雅典娜是十分严肃和深思熟虑的,而麦格对待自己的学生也是非常严肃的;再次,他们都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雅典娜被宙斯认为是他最忠实的孩子,“雅典娜是唯一的神性,其权威等同于宙斯本人”,而麦格是霍格沃兹的现任校长,格兰芬多学院的院长,并且麦格的老师就是邓布利多,他们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最后,她们都是和平的战士,雅典娜保护她的国家和人民,她参加战争的原因是要反抗残酷的压迫,让人民免受其苦,麦格则是在霍格沃兹遭到威胁的时候积极去保护她的学生。由此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三、从主题表达方面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互文性
(一)《哈利·波特》是古希腊神话的现代延续 “思想包括所有必须通过语言手段产生的效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是第三重要的,通过看《哈利·波特》与对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是在相似的文化环境中塑造的。古希腊的世界,生产力水平落后,很多自然灾害,例如洪水、雷电、地震等都无法解释。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就显得很脆弱,此时的古希腊人民已经在思考如何追求人类的本质价值,所以,他们创造了英雄来表达他们对人类的理解。古希腊的英雄都具有勇敢、英俊、有力量等品质:珀尔修斯杀死了美杜莎,伊阿宋在追寻金羊毛的过程中用其英俊的脸庞抓住了美狄亚的心,海格力斯则拥有非凡的力量……与此同时,他们也有一定的人类所共有的缺点,例如,伊阿宋背叛了美狄亚,一直想着让他的叔叔归还他的王位,等等。这些古希腊神话故事反映了其对自我意志的追求,对自我价值的渴望。而相似的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快速发展时期写的,科学技术的变化也影响了罗琳对于小说的创作,科学技术的发展疏远了人类之间的关系。哈利从小就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只有在霍格沃兹中才感受到了友情,并且有了自己的爱好,在与伏地魔的战斗中,其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因此,哈利的冒险,也是一个追寻自我价值的过程,其与古希腊神话故事都反映了人类对自我意志的追求。
(二)英雄使自己成为英雄
巴赫金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学特征—对话主义。小说主人公没有被物化,作者也是独立的,双方是一种对话关系。罗琳在创作《哈利·波特》的过程中,经历了母亲去世、婚姻破裂等一系列的不幸,但是面对这些困难,罗琳依然坚持写作,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将梦想放到了哈利身上。同时,哈利也做出了一系列正确的选择,例如,与善良的罗恩、赫敏交朋友,选择在格兰芬多学院学习等,这些选择也促进了哈利的英雄之路。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他的选择,哈利的选择反映了其善良正直、充满勇气与爱的品质,哈利的选择使自己成为英雄。
四、结语
综合来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运用了大量的互文性手法来对思想、人物、场景等進行详细的描写,虽然罗琳将故事设定在古老虚幻的魔法世界中,但同时其可以说是一个现实世界的缩影。从对其作品的互文性分析中可以看出,以这种角度去观赏、分析文学作品,会得到不一样的内涵以及联系。当然,《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内容非常丰富,本文仅就一小部分来进行分析,希望能给互文分析者一定的参考性。
通过对这一系列小说的仔细阅读,我们可以深深体味其中蕴含的丰富的魔法故事,感受神秘悠久的古老气息,也可以体会到小说与古老神话中的相似之处。作者罗琳对于小说有着新奇的创意想法和精湛的叙事手法,并且将欧洲的古老文明传说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使得小说更加丰富多彩、栩栩如生。小说中的主人公哈利在童年过着并不幸福的生活,得益于自己的身世,其经历了各种困难,在多年之后,终于完成了伟大的事业,受到了很多赞扬。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哈利·波特》中,主人公的发展与很多西方古老的神话故事一样,而主人公的命运也和很多故事的主角一样,其西方特有的个人英雄主义感非常明显,通过这种互文性的方式,其将这个故事的内涵发挥到了极致。
一、互文性的含义
互文性也叫作“文本间性”,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的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克里斯蒂娃在其作品《符号学》中提出的。现如今,其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不但继承了结构主义的优点,而且吸收了解构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对于逻各斯中心主义破坏的传统,同时强调了文本的断裂性和不确定性。其基本内涵是,一个文本总是与其他文本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关联,任何一个现有的文本都存在着之前文本的遗迹或者记忆,或者是对于其他文本的吸收以及转换,因为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浸润在该民族地区的文化习俗、宗教传统中的,同时又与其他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从人物刻画塑造理论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互文性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情节是悲剧的第一要素,可以说是它的生命之源,而人物居于第二位。”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人物角色、人物塑造也是一部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每个文学作品中都会有很多人物原型,它可能是一个人物,或者是一个意象,甚至是一个从描述中抽取出来的一段构思、一个人物特点、情节结构等。罗琳在《哈利·波特》中塑造了大量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都有各自的特点,作者利用这些人物来丰富故事情节,表达故事中的想法。同时,这些人物也是因利用了互文性的手法而表现得更加鲜活。
(一)主要人物群体刻画中的互文性
如果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放置于互文性的角度来看,我们很容易发现其中有西方古典文学以及神话作品中的影子。首先,在罗琳为她小说中的角色起名字的时候,就能体现出来,其灵感多来自古希腊的罗马神话中,例如,聪明又智慧的赫敏在古希腊神话中,是美女海伦和墨涅拉奥斯所生的女儿,其在古希腊神话中代表着智慧。纳西莎·马尔福(Narcissa Malfoy),即马尔福的母亲,其自视甚高,瞧不起任何人,名字则与那位顾影自怜的水仙花少年Narcissus相近。德拉科·马尔福(Draco Malfoy),Draco在拉丁文中是龙的意思,而在欧洲神话传说中,龙蛇没有区别,所以德拉科也象征着其是一位十足的期莱特林人,此外,mal foi在法文中是“坏的信仰”的意思。其次,主人公英雄式的成长历程以及经历也属于典型的西方神话故事中的主题,主人公哈利刚出生不久,父母就在与伏地魔的战斗中死去了,而自己的额头也因为此场战斗留下了一个闪电形状的伤疤。在哈利长大后,开始了与伏地魔的斗争,最终经过重重困难,彻底消灭了伏地魔。哈利的英雄历程与著名的神话故事《奥德修斯》中的主人公的历程有相似之处,奥德修斯在攻破特洛伊城之后,在归乡路上遇到了众多磨难,最终其用坚强的意志和智慧战胜了各种恶魔。
(二)小说里部分人物塑造中的互文性
1.邓布利多与甘道夫
不可否认,邓布利多在整个系列小说中占了很重要的部分,其在哈利的人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外表、能力以及地位、个性等方面,邓布利多与甘道夫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甘道夫是英国史诗神话奇幻小说《魔戒》中的一名巫师,首先,其与邓布利多都有着浓密的胡子以及很长的头发,而电影中,很多人经常把这两个人物弄混,甚至觉得这是一个人扮演的,而他们的穿着都是灰色或者白色的长袍;其次,他们的聪明、智慧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从外表还是能力上,其都表现出了一个智者的形象,邓布利多是霍格沃兹的校长,在魔法领域享有着极高的地位。而甘道夫在《魔戒》中,也是拥有极高地位的巫师;最后,甘道夫成为白袍甘道夫,为五巫之首。
2.麦格(McGonagall)与雅典娜
首先,在名字上,McGonagall和雅典娜的罗马名字十分相近;其次,她们的外表也十分相似,雅典娜是十分严肃和深思熟虑的,而麦格对待自己的学生也是非常严肃的;再次,他们都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雅典娜被宙斯认为是他最忠实的孩子,“雅典娜是唯一的神性,其权威等同于宙斯本人”,而麦格是霍格沃兹的现任校长,格兰芬多学院的院长,并且麦格的老师就是邓布利多,他们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最后,她们都是和平的战士,雅典娜保护她的国家和人民,她参加战争的原因是要反抗残酷的压迫,让人民免受其苦,麦格则是在霍格沃兹遭到威胁的时候积极去保护她的学生。由此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三、从主题表达方面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互文性
(一)《哈利·波特》是古希腊神话的现代延续 “思想包括所有必须通过语言手段产生的效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是第三重要的,通过看《哈利·波特》与对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是在相似的文化环境中塑造的。古希腊的世界,生产力水平落后,很多自然灾害,例如洪水、雷电、地震等都无法解释。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就显得很脆弱,此时的古希腊人民已经在思考如何追求人类的本质价值,所以,他们创造了英雄来表达他们对人类的理解。古希腊的英雄都具有勇敢、英俊、有力量等品质:珀尔修斯杀死了美杜莎,伊阿宋在追寻金羊毛的过程中用其英俊的脸庞抓住了美狄亚的心,海格力斯则拥有非凡的力量……与此同时,他们也有一定的人类所共有的缺点,例如,伊阿宋背叛了美狄亚,一直想着让他的叔叔归还他的王位,等等。这些古希腊神话故事反映了其对自我意志的追求,对自我价值的渴望。而相似的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快速发展时期写的,科学技术的变化也影响了罗琳对于小说的创作,科学技术的发展疏远了人类之间的关系。哈利从小就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只有在霍格沃兹中才感受到了友情,并且有了自己的爱好,在与伏地魔的战斗中,其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因此,哈利的冒险,也是一个追寻自我价值的过程,其与古希腊神话故事都反映了人类对自我意志的追求。
(二)英雄使自己成为英雄
巴赫金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学特征—对话主义。小说主人公没有被物化,作者也是独立的,双方是一种对话关系。罗琳在创作《哈利·波特》的过程中,经历了母亲去世、婚姻破裂等一系列的不幸,但是面对这些困难,罗琳依然坚持写作,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将梦想放到了哈利身上。同时,哈利也做出了一系列正确的选择,例如,与善良的罗恩、赫敏交朋友,选择在格兰芬多学院学习等,这些选择也促进了哈利的英雄之路。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他的选择,哈利的选择反映了其善良正直、充满勇气与爱的品质,哈利的选择使自己成为英雄。
四、结语
综合来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运用了大量的互文性手法来对思想、人物、场景等進行详细的描写,虽然罗琳将故事设定在古老虚幻的魔法世界中,但同时其可以说是一个现实世界的缩影。从对其作品的互文性分析中可以看出,以这种角度去观赏、分析文学作品,会得到不一样的内涵以及联系。当然,《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内容非常丰富,本文仅就一小部分来进行分析,希望能给互文分析者一定的参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