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中女性文体风格的特征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ifefover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体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它处于语言学、哲学、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交汇处,现在仍处于发展和逐步完善的阶段。从词源学角度来看,文体(style)起源于拉丁词“stilus”,该词在《牛津英语词典》(新版)中进行了解释,本意是指一种由金属、骨头等制成的乐器,其一端尖锐,可以用来在蜡板上刻写文字,而另一端则平整,可以用来擦除书写的内容,实际上是一种所谓的“手写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词的含义得到了扩展,最后在字典中呈现出26种不同的释义,其中一种便是“a way of using language(文体)”。秦秀柏教授所著的《文体学概论》一书中,对文体风格的定义和本质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和讨论。简单来说,文体风格是一种使用语言的方式。
  文体学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比如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和文体分析入手,对文体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层面进行研究;还可以研究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正式英语和非正式英语的特点、常见实用性文体的特征,以及文学文体等。本文将主要选取英语的社会变体为切入口,着重讨论与性别相关的英语的社会变体现象。与性别相关的英语的社会变体主要包含两个问题:一个是女性语言的风格特点,二是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和人们对此现象的态度和反映。
  一、女性语言的风格特点
  早在20世纪初,语言学家就发现了交际过程中男女之间不同的语言风格。这些差异体现在发音、措辞、句子模式等多个方面。研究表明,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女性倾向于使用比男性更多的标准发音,因此,女性的语言通常会比男性说得更清晰,而且其语言也更容易被理解。比如说,希拉里和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公开场合的讲话就非常清楚地体现了这一点,相比特朗普的发言,希拉里的演讲则发音清晰、外柔内刚,更加具有表现力。
  其次,女性语言的风格特点还体现在交际过程中的措辭选择上。比如,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倾向于使用更多的形容词,尤其是能够体现丰富情感的形容词,例如美丽(gorgeous)、美妙(marvelous)、迷人(charming)、可爱(lovely)等。这种措辞的选择源于女性比男性更加感性的性格特点,当她们欣赏某物或某人时,总是通过富有情感的话语来帮助他们表达出强烈的内心感受。相反,男人的性格更内向和内敛,因此很少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反映在措辞方面,男性的语言中表达情感态度的词汇数量就远低于女性。另外,女性在交际过程中更喜欢使用礼貌语。比如,在寻求他人帮助或者感谢他人帮助时,女性会使用一些过渡性的词汇来表达自己温婉谦和的态度,例如请(please)、不好意思(Excuse me)等。虽然这些词汇不具有信息传递的实际意义,但却营造了一种和谐的交际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情感交际效果。
  此外,语言交际过程中的语调使用也展现了女性语言风格的特点。在交谈过程中,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变换的语调,尤其是反义疑问句,而男性则偏爱降调。因为相比男性的果断和独裁而言,女性的性格更加优柔寡断,所以她们在交谈时更喜欢说不确定性的、试探性的和询问式的句子。
  二、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当讨论语言风格和男女性别之间的关系时,性别歧视现象对语言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探究话题之一。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沃尔夫(Sapir–Whorf)所说:“语言有一个环境,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一定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在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
  西方性别歧视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圣经》中:在圣经中,夏娃是上帝用亚当的肋骨造的,这个故事无疑体现了“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女人依附于男人”这样的思想,同时也暗示了两性关系中女性处于弱势地位的状态。后来,夏娃在伊甸园里吃了禁果,这成了所有罪恶的源头。从那时起,妇女被称为撒旦设下的陷阱(Women are the shares of Satan),在这句西方社会广泛流传的谚语中,女性被称之为恶魔撒旦的同类,从此女性形象被打上了柔弱、愚昧的烙印。此外,语言使用中性别歧视的现象还反映在称谓语的使用中。例如,称呼中的“先生”(Mr.)既可以用来称呼单身男士,也可以用来指代已婚男士;而相比较而言,语言使用中对女性角色的要求就显得更加苛刻,“Miss”只可以用来指称单身女性,已婚女性则是“太太”(Mrs.)。除此之外,西方社会到目前为止仍旧保留着妇女结婚后必须将其姓氏改成与丈夫相同的名字的习惯,虽然这些语言现象与欧洲历史传统息息相关,但这也从侧面体现了社会偏见以及性别歧视现象对语言的影响。另外,语言使用中性别歧视的现象还体现在词语语义的贬化上。据统计,英语中有220个单词专门用来形容女性的放荡,但是仅有20个单词用来形容男性的不忠。同时,西方社会中一些广泛流传的谚语也彰显了性别歧视的问题,例如:“女人、狗和核桃树,打得越多,他们就会越好(A woman, a dog and a walnut tree, the more you beat them, the better they’ll be)” “稻草男儿抵得上金玉女子(A man of straw is worth a woman of gold)”“女人的建议一文不值(A woman’s advice is never to seek)”“丈夫不在家,等于说没人(If the husband be not at home, there is nobody)”,这些明显带有大男子主义色彩的谚语从侧面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受到歧视和欺凌的状态。甚至连伟大的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在他的《哈姆雷特》中都留下了这样的名言:“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Frailty, the name is woman)”。
  正如前文所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特定民族的社会特征。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现象是社会文化中性别歧视的具体表现,它是由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多维度的观念带来的最终结果。从历史根源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从远古时代到现在,男人一直掌握着大多数的财富,妇女必须依靠父亲或者丈夫生活并服从于男权社会的统治。尽管这一现象因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女权运动而开始发生改变,但是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能与男性分庭抗礼。我们可以从每个国家的政府官员的男女比率中看出这一点—世界仍处于男性的控制之下。除了经济原因,心理和生理因素也是导致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直接原因。根据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男性比女人性拥有更强健的体魄,而且相较于女性而言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更加突出。对于女性而言,尤其是当她们刚生下小孩时,女性的大部分注意力往往都会转移到婴儿身上,从而导致了事业的后退。
  种种原因表明,语言中所反映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现象并不是由语言符号的自然品质所决定的,它是具体的社会价值观和民族实用主义思维方式在语言符号体系中的必然反映。正如秦秀柏教授在《文体学概论》一书中所说的那样,语言本身是无辜的,但是语言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所认同的社会概念和社会价值为语言赋予不同的语用色彩。因此,如果想要消除语言上的性别歧视现象,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消除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语言中所反映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现象对女性身心带来的巨大伤害,并开始在社会交往和语用写作中有意识地规避或是修改这种性别歧视的语言。例如,在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上,瑞典被列为性别平等水平最高的国家。为了加快性别中立的进程,政府发布了“hen”一词,用来同时指称男孩和女孩。此外,不论在生理上是男性还是女性,瑞典的小学教育都允许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性别。因此,男孩不必一定是男孩,他们可以玩洋娃娃,也可以穿着粉红色的裙子跳舞;女孩也可以是男孩,可以在操场上踢足球,也可以像男孩一样玩“警察抓小偷”的角色扮演游戏。这样的教育理念,推崇的是生理上的性别不能限制人的本性,孩子的性别应由自己做决定。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文体学角度来看,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女性有其特定的说话方式,具体体现在发音、措辞、句子模式等多个方面的语言特点上,同时由于历史渊源、男女生理和心理差异的特点,英语语言中还体现了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的现象。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女性逐渐取得了经济的独立,在事业上获得了自我效能感,她们是继续使用温婉谦和、富有不确定性的句子来引导他人进行沟通,还是慢慢放弃这种试探性和询问式的句子进行交流?但不论她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这都不能够成为导致语言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的因素。尽管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不容易实现,但我们必须明白,变化正在发生。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的出场通常而言是带有间接性的。女性作家的稀少以及社会中存在的男女地位不平等现象,无不在限制女性对于文学的介入,然而又可以说,女性从来没有缺席古代的文学创作,从《诗经》中的“佳人”“游女”形象,到后来诗词文学中的爱情篇章,女性作为社会中另一个与男性成员相对应的存在,总是会经常性地出席似乎是被男性所占领的文学领域。然而,这种作为描述的对象和情感付诸的另一方出席,或者是作为另有所指的意
期刊
“无为”和“道”,是老子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由于“无为”一词在《老子》中高频次的出现,以至于人们通常将其归入道家哲学的范畴,认为是老子思想的代表观点。事实上,“无为”思想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并在其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佛教经典中“无为”的内涵,与儒道两家对其灌注的精义已经有所不同。由于佛经哲学深奥广博的理论体系,“无为”被赋予了更丰富,更专精的内涵。本文尝试通过阐述“无为”思想在儒、道、释
期刊
意境是指文学作品表达的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形式,人们通过这种表现形式,能够对作品产生一种令人感悟的虚无缥缈的艺术境界,作者在表达的过程当中,将自己的主观情感与客观实际相联系,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这种表现形式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同时读者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营造出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意境在现代文学中并没有固定的概念与含义,但是在作品当中蕴含了多种表达内心情感的表
期刊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不仅享受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福利,也经受思想多元化的冲击。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性别错位现象,其对于性别的界定与传统界定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给人以生理和心理不相符的个体感受。《红楼梦》中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人物性别错位描写,但是其人物性别错位与当今社会存在的性别错位之间仍有一定的差异,下文将围绕该类描写方式展开具体介绍。  一、女性化的男性人物—贾宝玉  不管阅读还是
期刊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古书亦作子赣,春秋时期卫国人。他十七岁拜孔子为师,是孔门十哲之一,也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担任过卫国和鲁国的宰相,齐国的大夫。在《论语》一书中,若以每则出现名字算作一次,不重复计算,与子贡有关的记载达38条,其数量仅次于子路。我们以《论语》为底本,分析子贡的形象。  一、巧言善辩  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先进篇》中言,“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
期刊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即他不但关注了本民族文学的发展,而且关注了思考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仅具有民族性,而且具有世界性。“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鲁迅创造小说的能力很强,而且他可以借助西方文学思想的启蒙方式来进行引用,他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专心致志于小说的
期刊
明代以中山狼为创作题材的作品颇丰,如文言短篇小说有马中锡的《中山狼传》,杂剧有王九思的《中山狼》。另外,“祁彪佳《远山堂剧品》录有陈与郊的《中山狼》和汪廷讷的《中山救狼》杂剧,惜都不传”。近代以来,在郑振铎、刘大杰、游国恩等编写的文学史中也都给予了其一定程度的关注,之后王季思在其编写的喜剧集中也提到“现存描写中山狼故事的剧本,当以康海的为最佳”。此后更是引起了较多学者对康海杂剧作品《中山狼》的关注
期刊
虽然《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但其一经发表就获得了日本的文学奖项,并在之后的数十年间,对世界各地的读者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考量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语言特色是重要的评判因素,所以本文就针对《且听风吟》的语言风格以及具体表现手法进行分析与说明。  一、《且听风吟》的语言特色  (一)朴实与简练  《且听风吟》的字符相对较少,且村上春树的语言也不艰深晦涩。为方便读者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使用的是朴实与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