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宋季丁先生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87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值纪念宋季丁先生诞辰百年之际,整理整理先生的书画旧稿,睹物思人,好不惆怅!一种说不出的苦涩与凄美。追忆那段不堪回首亦有欢畅的日子,至今仍有翰墨之余香,挥之不去的情结。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寓居吴下,有缘结识了宋季丁先生,一见如故,缘由书画同好。成了忘年莫逆之交。七十年代初,文革后期,百废待兴,书画之道只能私下玩玩了。先生长我二十岁,当是前辈,故常有教于我。先生出身大户人家,所见古彝碑版甚富,两汉六朝名碑、巨刻和三代吉金重器,对于秦之权量诏版、砖瓦残纸、地券等等研读特别专致,时日浸淫其中,情有独钟,一生爱之若狂,临池功底益深。虽然生活清贫,夫妇双双失业,养育三个孩子,只靠微薄病退工资度日,然而先生对书画艺术的热忱不减,也许是一种寄托,写字刻印给了他生活的乐趣。先生为人和善,也不乏幽默诙谐之举。在那物质匮乏、精神单一的年代,先生连宣纸都买不起,用毛边纸写,甚至在旧裱的绫边、纸边都写满了字,有的正反面都写。偶尔有学生、朋友带来宣纸求他写字,先生都欣喜若狂地写,对他来说简直如吃大餐,一种抒发性情的享受。内容大都是主席诗词及鲁迅诗句,有要求临写古碑汉隶以资学习,亦有求必应,先生所书如张迁碑、爨宝子碑尤有会心,超出形态之外,独具神韵,超然跌宕,古趣盎然,那写到诏版、地券之类更是出神入化,斑驳陆离,令人爱不释手,如获珍宝。书写真实地透露着他的秉性气质与情感世界,传达出他的学问修养、心境、才思志趣,为观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同时其作品也淡然流淌着岁月的痕迹。
  我们闲暇时经常在一起,故少有书信往来,有信笺更显难得,我其中二通手札也足见其真性情了:一曰:“青石兄……今由歌之兄送上书画记录四册,如有时间兴趣可和小王合看一周。纸张文物商店有百年存者,价在四角内,弟间接弄到数纸,请你设计导演如何写法,近在学习笔法,请有以教我,弟季子眇”。可见得到了好纸如此认真、不断探索。二曰:“青石兄,兰亭与争座位已在舍,有兴请前来一观,最好礼拜天上午,逾时恐讨还也。最好您儿子不要来,归时可拿一段棕树去种花,俪祺,弟独具敬启”。先生居住在马医科曲园后的二间老屋内,周边有湖石花草杂树,一棵棕榈树枯死,截成数段,挖空可作花盆用,既省钱又雅致,别有情趣。平时偶然得到古物、砚石、笔头之类总与之分享、赠与或互换赏玩。
  有一次,我随意画了一幅水墨荷花,先生把所有空白处全题满了字,鲁迅咏荷诗、周敦颐爱莲说句,满幅顿见书卷之气,相映成趣。先生患了眼疾,已很少刻印,但对篆刻的探索不断,经常为我设计印稿如:“不染”、“居吴下”、“物外”、“霞外”、“险绝”等等。我取“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之意刻“如铁”一印,却一气呵成,从印款上可见当时心情:“目盲之后,不能刻印。才恺坚欲试之,刻成尚有穆清风味,青石兄以为然否?庚戌一月一日”,另一面刻有:“杭青石一字如铁,老季刻”这是我收藏唯一的一方印,弥足珍贵。
  先生偶然得到一页常州谢玉岑的旧扇面,写的是《珍珠帘》聽鼓娘子方红词二首,以草篆出之,先生喜出望外,感慨系之说:古来能大小篆者多矣,如唐之李易凝、清之邓完白、赵悲厂,近代缶先生,然千百年来竟无一人能作草篆的。就此先生能把草篆发挥得淋漓尽致,笔笔中锋,线条凝练,错落有致,出神入化。如写《满江红》等作品,则拙朴刚健,结体奇肆,不可意想之妙品。再在一块四公分见方的青田石章上,把《珍珠帘》二首词都用草篆法刻之,五面刻满,刀法如笔法,婀娜多姿,直逼秦汉,独辟蹊径,而不失法度,我看当今未有出其右者。
  先生坎坷一生,贫病交加,甜酸苦辣,尽在其中。在我们的相处中,他对生活还是挺乐观的,不诉苦、不消极。笔端传承了中国文字千古不绝的精神,也承载了一个特殊遭际在他身上的无奈命运,先生的文采风骨及其超然拔群的个性气质、一如其字,孤僻、冷逸、奇古、苍茫之风,毫无颓丧怨忿之气,不随时俗,一派天真,骨子里的倔犟也体现在其流动而凝练的线条之中 ,这种大美的艺术作品必然会逐渐被后人读懂与尊重。苏州大儒朱季诲先生,生前对宋先生的水准是肯定的,曾为宋先生的书法集写了序。据我所知,朱先生一生仅给刘海粟、吴湖帆的画集写过序言,可见宋先生的书法当属一流。
  行文至此,不禁使我想起了历来有“生前寂寞、身后热闹”的现象,西方有典型的荷兰画家梵·高;东方有黄宾虹、陈子庄等颇为相象,也许因为:一是当代人的认知和审美水平不到;二是人处在底层,人微艺轻,不为社会所重。在当今“大师”满天飞的时代,我们再次审视宋季丁先生的书法篆刻艺术,可见是多么可贵了。仅此小文,以表缅怀!
其他文献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到了复评迎检的关键阶段,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上下鼓足干劲、全力以赴,围绕着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农贸(集贸)市场、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农村环境大整治这六大项开展攻坚行动,以“大数据+文明创建网格化+铁脚板+铁手腕”的治理模式补齐文明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文明城市人人参与、全民创建,跑出东太湖的速度和力度。  大街小巷穿梭“绿袖章”  文明骑行号召全民参与  每天清晨和
期刊
崇文重教,山高水长。  每次路过文庙,都觉得那里文气特别昌盛。文庙,江南府学之冠,在这里存在了近千年,是流芳吴地的范仲淹创办的,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句无比珍贵的名言。  在苏州人心目中,范仲淹的地位是不亚于孔夫子的,当得起“一世之师”的赞誉。范仲淹的万民教化之发心,也大约跟这座位于苏州“龙脉”之上的文庙府学的存在有关,苏州一直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  后世,苏州
期刊
苏州古城,近期活动不断。“‘守护古城情系姑苏’古城保护对象标识设计创意征集赛”赛程过半。一边,参赛的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从业人员不断寻找着灵感,希望能以设计语言勾勒出苏州古城一砖一瓦长留于人们心中的情感与形象,设计出可与2500年古城长相共守的标识杰作;一边,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首次保护对象普查的成果论证会也于近日举行,普查核实保护对象4000余处(项)、采集信息总量97000余条、
期刊
城市的营造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有一个生产、生活、休憩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建造高楼大厦,营造自己的舒适小家。城市不断扩张发展,人的视野也在拓宽。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保留天际线轮廓美,越来越像一座城市的底线。  天际线更像是一座城市的能量和张力,对于身处江南的我们来说,叫人赞叹的天际线,不在高,而在意境悠远。高楼大厦很多城市都有,但一眼望去的舒展,有山有水,有天地相连,也有水天交接,这是视野所及吴中
期刊
游览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们不会只想看到一个空有建筑、风景的硬壳,观察里面活生生的生产生活、娱乐消遣会有趣得多,听他们的曲艺,过他们的民俗节日……日后想起这座城市,深刻体验过的点滴细节是很难忘却、混淆的。  保护苏州古城,要向世人呈现的也不仅是一个保护良好的物质空间,还包括其内部的民生风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忠实且凝练地记录着古城一路的痕迹,既是古城保护不可或缺的对象之一,或许也是古城更好地通向未来的
期刊
曹伦华 伦华教育创始人、总校长  我理想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用一句话来形容:有精神可以传承、有未来可以期待。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是伦华教育集团中的旗舰校,是重点打造的一所未来不一样教育的样板学校。  记得我被公派前往美国的一年里,我在林肯中学,看见了他们的学生的课表不是固定的,而是由计算机自动排课,每学期一个孩子可以学30几门课程,让我感到惊讶又奇妙。每天下午两点放学,孩子们并不是回家,而是参加各种
期刊
曾经,在日本自由行开放前,淮海街聚集着苏州人对高档日料和日式生活方式的探索。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收入人群涌入淮海街周围,日料一条街也见缝插针地“挤”入了很多中国餐饮,淮海街变得既有日本风味,又夹带中国元素。同时,这又是一条能够真实满足在苏日本人生活的商业街,被他们称之为“一条治愈的街道”。  这条抚慰肠胃,继而温暖人心的街道,历经一年,近来完成了有趣的变身,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体验呢? 
期刊
周颖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校长  机遇与挑战差不多都来自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次是以最终的选拔性考试的整体变革倒逼课堂教学,学校对新高考研究得越透彻,越早积极应变、变革,越可能在这一轮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新教学所谓五“新”环境教育背景下,实现超越,这是一个机遇。  江苏省08方案的高考已进行十多年。很多骨干教师已经习惯于上一轮高考模式,思维定式和行为惯性可能让老师无法积极应对新高考,做
期刊
江南天气好,冬景似春华。  2020年的苏州,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让人记忆深刻。年终回望,或喜或悲,或感动或遗憾,或激昂或平淡,一切都已定格,一切也都将化作前行的力量,让我们更为从容淡定地迎接新的变化。  时代激荡,城市演进。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初的苏州古城新区,还是古城外拔地而起的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以及现如今最受人期待的苏相合作区,苏州一个个区域板块相继崛起,在不断改写苏州城市发展格局的同时
期刊
周颖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校长  家长首先应该是一个积极的社会人,包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这是最关键的,身教重于言传。其次,家长应该具有同理心。现在的高中学习难度、强度非往日可比,家长要理解学生。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素养。我向妈妈们提的要求是,不要太过于焦虑,不要太过于唠叨,与其唠叨,不如陪伴孩子共同学习,可以从你工作领域的学科阅读开始,跟你的孩子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张飞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校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