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颖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校长
机遇与挑战差不多都来自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次是以最终的选拔性考试的整体变革倒逼课堂教学,学校对新高考研究得越透彻,越早积极应变、变革,越可能在这一轮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新教学所谓五“新”环境教育背景下,实现超越,这是一个机遇。
江苏省08方案的高考已进行十多年。很多骨干教师已经习惯于上一轮高考模式,思维定式和行为惯性可能让老师无法积极应对新高考,做得不好可能被同层次学校超越,这是一个挑战。第二个挑战,今天的学校已经不再是一个象牙塔,学校是在社会的显微镜和放大镜下办教育,社会的需求、家长的诉求推动学校往前走。这种“力”有时是正向力量,推动学校改革、前进;但社会诉求有时比较功利,比如唯高考升学率。作为校长,如果只唯升学率,会面临日后发展后劲不足的困境;作为学生,可能考到了一个好分数,但是并没有做好踏入社会、适应未来生活工作的准备。十中面对更多挑战,要实实在在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培养有创新能力的社会栋梁之才。
唐敏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校长
目前,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高考都对学校、对老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既是个机遇,也是个挑战。对于一中来说,最重要的是基于立德树人来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而现代社会对育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从德育层面来说,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融入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去,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才是基本的、重要的工作。
陈国安 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校长
今年的这场疫情,实际上成了一次突如其来的教育变革的推进力。线上教育、线上学习,改变了原有的教育结构。确实给孩子们带来了更为自由的学习状态,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思维更加敏锐,学习效率也往往得到了提高。然而,线上教育永远不会替代线下教育,线上教育只是一种补充。将来的线上教育,甚至互联网+、3D数字化资源、泛在网络都会改变教育的结构,但是教育始终是人对人、面对面的交流和影响过程最为重要。如何融通线上和线下教育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未来课堂、未来学校,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张飞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校长
今年的疫情给学校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比如说我们原来一直讲远程教育,实际上以前对远程教育的优势发现不足。今年疫情,开设空中课堂,对学校来说是很好的一次发展机遇,我们可以从这次疫情中反思怎么抓住机遇,在探索和尝试中发现不足,改进课堂教学。
周晓阳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社会对学校的要求和百姓的期盼较高,如何将教学规划与“高期盼”匹配是我们目前正在探索的。尽我们所能在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仲尧明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这两年,我们推进集团化办学。原来专注于一个校区,现在扩大到科技城板块,有两个校区,如何把实验中学的优势做强、做大,是我們面临的最大挑战。
今年,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启动,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好的机遇。原来我们也借助了南大的一些资源,但毕竟苏州和南京有一定的距离,现在我们可以更便捷地借助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的资源。我们集团化办学中的“科技城校”校区,基本跟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相邻。利用好这个机遇,对实验中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集团的发展肯定是非常好的机遇。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充分利用南京大学的优厚师资条件开设更多的课程,丰富我们的课程内涵。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培养也可以加大,特别是南京大学成立了陶行知教育学院,加上现在面临新课程、新高考等改革,充分利用将是非常好的机遇。再有,有兴趣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大学里的创新实验室等设备设施。
曹伦华 伦华教育创始人、总校长
疫情冲击全球,对国际化教育行业有不小的波及。作为公办教育的补充,民办教育需要找准自己的全新定位。
对我们来说,疫情也是一次机遇。我们的“博慧在线课堂”深受欢迎和推广,学生只要付2元,就能在家听1000多节课。“在线课堂”不仅有丰富精致的课程,也让老师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能力。此外,我们学校“逆向思维”,大量招聘教师,以储备优秀的教师资源,打造优秀的教育团队。
我始终认为,用增长性思维拥抱教育信息化时代。当遇到一些灾难或困难,就要看自己如何去调整,重新获得重生。
黄裴莉 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校长兼书记
面临的挑战是,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变化很快,教育的方法、理念、手段相对滞后。我们如何培养出适应未来所需要的人才,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对于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手段进入校园,这些都是我们的机遇。江苏省又是教育大省,苏州又是江苏教育的高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还是很很好的机遇的。
胡金平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总校长
由于一些外部因素,作为一所民办学校,不得不面临着生源、师资稳定等现实问题。随着苏州民办学校越来越多,竞争也日益激烈。今后这所学校要如何办得更好,需要我们全体教职工不断探索。今年是南师大苏州实验学校办学的第六年,从幼儿园到高中,与我们的教育理想尽管还存在距离,幸好没有离得太远。我们从细节上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拥有一定的高校资源,今后需要更好地发挥好优势取得发展。
张剑澜 苏州北大新世纪世恒学校校长
我们进入了疫情后时代,对国际教育形势的判断是挺难的,比如我们的留学趋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看到了其他国家和中国之间的摩擦。这些都不利于我们走上国际,但是我相信这个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定存在的。把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我们教育的发展目标,作为我们教育需要达成的使命,这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这样才能为未来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挑战,但是同时我觉得也有机遇的存在。就像马云先生所说的“在别人都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你就开始准备,你的未来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所以今天我们所做的工作和所想的事业都是为未来而准备的,这样我们才能够为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些新的机会和平台。
沈中 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执行校长
在改革中遇到的办学的困难和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是我们的挑战。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最好的教育,可是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不足的,不能面向所有人。所以对于我们现在教育来讲,如何给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对于家长来说,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对学校来说,如果没有好的升学成绩,一味讲究素养和兴趣,这样是得不到社会和家长认同的。同时,这也是我们的机遇。社会的变化要求我们要有更好的素质教育。我认为素质教育更多指向个性化的、有深度的教育,既包括全面素养,又包括孩子在某些学科和领域有所兴趣,并有钻研的欲望。这样的素质教育才能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Richard苏州德威国际高中学术副总监
快速发展的时代促使我们要为未知的未来有所打算。学生们学习物理、化学、数学这些科目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他们提升学习的技能,改变他们思考的方式,促进他们互相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坚持,不要轻易放弃。
尤文亮 北外附属苏州湾外国语学校总校长
最大的挑战是,民办教育的政策的不确定性。苏州的民办教育发展得那么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州对于民办教育的政策非常好。对于民办学校来说,机遇也是明显的。从大的方面来讲,老百姓越来越追求优质教育、个性化教育和国际化教育,这个大趋势是不会变的。整个社会百姓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对教育重视的意识越来越明显,这是第一个大机遇。第二个机遇,我们学校毕竟经过了五年的发展,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也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蒋利军 苏州市平江教育集团平江实验学校校长
对我来说,挑战和机遇都在于怎样培养一批好教师,如何培育一批好学生。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首先是对师德的培养。为此,我们启动了“关怀”文化,关照师德建设,培养“关怀型”教师,建设“相互喜欢”的师生关系。学生方面,我们着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评价体系构建。学校有三种课程。基础性课程一定要做好;拓展性课程方面,则用好校本教村,通过举办“阅读节”“双语节”等,引导学生拓展知识视;提升型课程方面,学校将在原有近百个三级社团基础之上,启动融通年级段的“自主学习力提升”社团,促进学生培养。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将更多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体系构建,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让孩子明确自己的目标,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更好地发展好自己。
吴珏 苏州市善耕教育集团善耕实验小学校校长
隨着姑苏区北部经济区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六号线的施工,平江新城地区的学生人数连续多年大量增长,给新城地区的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善耕实验小学目前达到了54个班级,近2500名学生的超大规模。为了缓解师资压力,近年来学校吸纳了较多的新教师。90后青年教师已占大多数。高比例青年教师给学校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很大的挑战,如何激发青年教师的职业动力,已是一个关乎学校、关乎未来亟待突破的问题。
徐瑛 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我面对的挑战是两个方面:第一,个人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养,尤其是心智模式。 第二,面对集团化办学的新模式,如何更好地梳理清楚管理机制,集团化办学目标和过程性指导等相关内容。
机遇是,对这个工作的喜欢没有一刻停止,反而更愿意在这个事情上去积极思考和探索。集团化办学管理的模式,可以逼着我站在更开阔的教育场景里去思考教育,思考学校管理,有更多机会帮到大家,更好地为师生、家长服务。
冯凌燕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校长
星洲有一个线上阅读平台——“星洲读吧”,致力推动师生共同阅读,带动家庭形成书香氛围。孩子通过阅读成就和丰盈自己,老师和家长通过阅读成就多彩人生。在阅读中,师生、家庭都能够实现自学习、自成长、自超越。
机遇与挑战差不多都来自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次是以最终的选拔性考试的整体变革倒逼课堂教学,学校对新高考研究得越透彻,越早积极应变、变革,越可能在这一轮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新教学所谓五“新”环境教育背景下,实现超越,这是一个机遇。
江苏省08方案的高考已进行十多年。很多骨干教师已经习惯于上一轮高考模式,思维定式和行为惯性可能让老师无法积极应对新高考,做得不好可能被同层次学校超越,这是一个挑战。第二个挑战,今天的学校已经不再是一个象牙塔,学校是在社会的显微镜和放大镜下办教育,社会的需求、家长的诉求推动学校往前走。这种“力”有时是正向力量,推动学校改革、前进;但社会诉求有时比较功利,比如唯高考升学率。作为校长,如果只唯升学率,会面临日后发展后劲不足的困境;作为学生,可能考到了一个好分数,但是并没有做好踏入社会、适应未来生活工作的准备。十中面对更多挑战,要实实在在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培养有创新能力的社会栋梁之才。
唐敏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校长
目前,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高考都对学校、对老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既是个机遇,也是个挑战。对于一中来说,最重要的是基于立德树人来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而现代社会对育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从德育层面来说,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融入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去,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才是基本的、重要的工作。
陈国安 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校长
今年的这场疫情,实际上成了一次突如其来的教育变革的推进力。线上教育、线上学习,改变了原有的教育结构。确实给孩子们带来了更为自由的学习状态,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思维更加敏锐,学习效率也往往得到了提高。然而,线上教育永远不会替代线下教育,线上教育只是一种补充。将来的线上教育,甚至互联网+、3D数字化资源、泛在网络都会改变教育的结构,但是教育始终是人对人、面对面的交流和影响过程最为重要。如何融通线上和线下教育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未来课堂、未来学校,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张飞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校长
今年的疫情给学校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比如说我们原来一直讲远程教育,实际上以前对远程教育的优势发现不足。今年疫情,开设空中课堂,对学校来说是很好的一次发展机遇,我们可以从这次疫情中反思怎么抓住机遇,在探索和尝试中发现不足,改进课堂教学。
周晓阳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社会对学校的要求和百姓的期盼较高,如何将教学规划与“高期盼”匹配是我们目前正在探索的。尽我们所能在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仲尧明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这两年,我们推进集团化办学。原来专注于一个校区,现在扩大到科技城板块,有两个校区,如何把实验中学的优势做强、做大,是我們面临的最大挑战。
今年,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启动,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好的机遇。原来我们也借助了南大的一些资源,但毕竟苏州和南京有一定的距离,现在我们可以更便捷地借助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的资源。我们集团化办学中的“科技城校”校区,基本跟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相邻。利用好这个机遇,对实验中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集团的发展肯定是非常好的机遇。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充分利用南京大学的优厚师资条件开设更多的课程,丰富我们的课程内涵。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培养也可以加大,特别是南京大学成立了陶行知教育学院,加上现在面临新课程、新高考等改革,充分利用将是非常好的机遇。再有,有兴趣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大学里的创新实验室等设备设施。
曹伦华 伦华教育创始人、总校长
疫情冲击全球,对国际化教育行业有不小的波及。作为公办教育的补充,民办教育需要找准自己的全新定位。
对我们来说,疫情也是一次机遇。我们的“博慧在线课堂”深受欢迎和推广,学生只要付2元,就能在家听1000多节课。“在线课堂”不仅有丰富精致的课程,也让老师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能力。此外,我们学校“逆向思维”,大量招聘教师,以储备优秀的教师资源,打造优秀的教育团队。
我始终认为,用增长性思维拥抱教育信息化时代。当遇到一些灾难或困难,就要看自己如何去调整,重新获得重生。
黄裴莉 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校长兼书记
面临的挑战是,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变化很快,教育的方法、理念、手段相对滞后。我们如何培养出适应未来所需要的人才,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对于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手段进入校园,这些都是我们的机遇。江苏省又是教育大省,苏州又是江苏教育的高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还是很很好的机遇的。
胡金平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总校长
由于一些外部因素,作为一所民办学校,不得不面临着生源、师资稳定等现实问题。随着苏州民办学校越来越多,竞争也日益激烈。今后这所学校要如何办得更好,需要我们全体教职工不断探索。今年是南师大苏州实验学校办学的第六年,从幼儿园到高中,与我们的教育理想尽管还存在距离,幸好没有离得太远。我们从细节上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拥有一定的高校资源,今后需要更好地发挥好优势取得发展。
张剑澜 苏州北大新世纪世恒学校校长
我们进入了疫情后时代,对国际教育形势的判断是挺难的,比如我们的留学趋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看到了其他国家和中国之间的摩擦。这些都不利于我们走上国际,但是我相信这个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定存在的。把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我们教育的发展目标,作为我们教育需要达成的使命,这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这样才能为未来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挑战,但是同时我觉得也有机遇的存在。就像马云先生所说的“在别人都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你就开始准备,你的未来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所以今天我们所做的工作和所想的事业都是为未来而准备的,这样我们才能够为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些新的机会和平台。
沈中 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执行校长
在改革中遇到的办学的困难和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是我们的挑战。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最好的教育,可是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不足的,不能面向所有人。所以对于我们现在教育来讲,如何给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对于家长来说,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对学校来说,如果没有好的升学成绩,一味讲究素养和兴趣,这样是得不到社会和家长认同的。同时,这也是我们的机遇。社会的变化要求我们要有更好的素质教育。我认为素质教育更多指向个性化的、有深度的教育,既包括全面素养,又包括孩子在某些学科和领域有所兴趣,并有钻研的欲望。这样的素质教育才能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Richard苏州德威国际高中学术副总监
快速发展的时代促使我们要为未知的未来有所打算。学生们学习物理、化学、数学这些科目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他们提升学习的技能,改变他们思考的方式,促进他们互相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坚持,不要轻易放弃。
尤文亮 北外附属苏州湾外国语学校总校长
最大的挑战是,民办教育的政策的不确定性。苏州的民办教育发展得那么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州对于民办教育的政策非常好。对于民办学校来说,机遇也是明显的。从大的方面来讲,老百姓越来越追求优质教育、个性化教育和国际化教育,这个大趋势是不会变的。整个社会百姓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对教育重视的意识越来越明显,这是第一个大机遇。第二个机遇,我们学校毕竟经过了五年的发展,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也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蒋利军 苏州市平江教育集团平江实验学校校长
对我来说,挑战和机遇都在于怎样培养一批好教师,如何培育一批好学生。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首先是对师德的培养。为此,我们启动了“关怀”文化,关照师德建设,培养“关怀型”教师,建设“相互喜欢”的师生关系。学生方面,我们着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评价体系构建。学校有三种课程。基础性课程一定要做好;拓展性课程方面,则用好校本教村,通过举办“阅读节”“双语节”等,引导学生拓展知识视;提升型课程方面,学校将在原有近百个三级社团基础之上,启动融通年级段的“自主学习力提升”社团,促进学生培养。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将更多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体系构建,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让孩子明确自己的目标,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更好地发展好自己。
吴珏 苏州市善耕教育集团善耕实验小学校校长
隨着姑苏区北部经济区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六号线的施工,平江新城地区的学生人数连续多年大量增长,给新城地区的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善耕实验小学目前达到了54个班级,近2500名学生的超大规模。为了缓解师资压力,近年来学校吸纳了较多的新教师。90后青年教师已占大多数。高比例青年教师给学校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很大的挑战,如何激发青年教师的职业动力,已是一个关乎学校、关乎未来亟待突破的问题。
徐瑛 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我面对的挑战是两个方面:第一,个人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养,尤其是心智模式。 第二,面对集团化办学的新模式,如何更好地梳理清楚管理机制,集团化办学目标和过程性指导等相关内容。
机遇是,对这个工作的喜欢没有一刻停止,反而更愿意在这个事情上去积极思考和探索。集团化办学管理的模式,可以逼着我站在更开阔的教育场景里去思考教育,思考学校管理,有更多机会帮到大家,更好地为师生、家长服务。
冯凌燕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校长
星洲有一个线上阅读平台——“星洲读吧”,致力推动师生共同阅读,带动家庭形成书香氛围。孩子通过阅读成就和丰盈自己,老师和家长通过阅读成就多彩人生。在阅读中,师生、家庭都能够实现自学习、自成长、自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