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而思维能力是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但是,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本文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41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主体地位越发突出,教师只是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与才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認识事物的能力、自制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语文课程是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学科,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段,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除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探究。
一、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能力普遍不高,部分语文教师还没能转变自身的角色,他们普遍认为语文课只需要学生熟知基础的字、词、诗歌、文言文、名家名言等以及掌握读、写、说能力能够通过各类测试即可。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学会语文学科更加需要学生具备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学生只有具备发散性思维,拥有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尤其是作文的写作方面,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下笔疾书、文思泉涌。反之,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不具备足够的自学能力,并且学生无法真正喜欢上语文学科。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诸多语文教师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各种内外界环境的影响下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发展。
2. 没有通过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各种外界条件的限制和教師本身的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依旧有不少教师采取“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致使初中生忙于不停地记录和记忆语文基本知识,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狭小甚至没有,直接导致了学生机械化的死记硬背基础知识而丧失了理解的机会或懒得去思考,并逐渐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此外,教师在教学任务的压力下,不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忽视了课外实践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未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以供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进而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结合初中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制定好思维培养方法;其次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结合语文教材,教会学生思维方法和技巧;最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
1. 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制定好思维培养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系统地培养学生缩写、扩写和改写等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能够从文中提取信息,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转换文章表达方式等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前要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好思维培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应当综合教学的内容、思维能力培养与教学目标等因素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举一反三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迁移,使之能够在不同的情景下充分发挥出思维能力的作用。
2.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情景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实时掌控和调节思维方向等,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第一,设计好导语,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动力。如在上《孙权劝学》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三国时的吕蒙吗?吕蒙战胜过关羽你们知道吗?那为什么吕蒙能战胜关羽呢?”从而激起学生想急于知道其中原因的想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提出恰当的阅读目标要求。如“课文讲了什么事?”“文中最精彩、最感人的是哪部分?”等。使学生读有目的,能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第三,针对大部分学习思路局限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智慧点和思考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打开思维。
3. 结合语文教材,教会学生思维方法和技巧
每一种能力都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思维能力的形成更是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所以,对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不断得到积累,进而熟练掌握语文思维的方法。教师必须“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思维方法。例如:联想与想象法、对比分析法、观察法、比较分类法等。例如,联想与想象法指的是由此事联想到另一物的思维方式,通过大脑的想象力对此进行加工和再造,是创新发展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角色,重视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加深对文本的研读,更好地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和综合教学能力;需要让学生处于思考问题的状态下学习,并从各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横县云表镇第一初级中学 53030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41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主体地位越发突出,教师只是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与才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認识事物的能力、自制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语文课程是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学科,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段,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除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探究。
一、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能力普遍不高,部分语文教师还没能转变自身的角色,他们普遍认为语文课只需要学生熟知基础的字、词、诗歌、文言文、名家名言等以及掌握读、写、说能力能够通过各类测试即可。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学会语文学科更加需要学生具备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学生只有具备发散性思维,拥有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尤其是作文的写作方面,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下笔疾书、文思泉涌。反之,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不具备足够的自学能力,并且学生无法真正喜欢上语文学科。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诸多语文教师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各种内外界环境的影响下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发展。
2. 没有通过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各种外界条件的限制和教師本身的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依旧有不少教师采取“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致使初中生忙于不停地记录和记忆语文基本知识,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狭小甚至没有,直接导致了学生机械化的死记硬背基础知识而丧失了理解的机会或懒得去思考,并逐渐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此外,教师在教学任务的压力下,不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忽视了课外实践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未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以供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进而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结合初中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制定好思维培养方法;其次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结合语文教材,教会学生思维方法和技巧;最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
1. 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制定好思维培养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系统地培养学生缩写、扩写和改写等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能够从文中提取信息,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转换文章表达方式等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前要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好思维培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应当综合教学的内容、思维能力培养与教学目标等因素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举一反三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迁移,使之能够在不同的情景下充分发挥出思维能力的作用。
2.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情景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实时掌控和调节思维方向等,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第一,设计好导语,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动力。如在上《孙权劝学》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三国时的吕蒙吗?吕蒙战胜过关羽你们知道吗?那为什么吕蒙能战胜关羽呢?”从而激起学生想急于知道其中原因的想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提出恰当的阅读目标要求。如“课文讲了什么事?”“文中最精彩、最感人的是哪部分?”等。使学生读有目的,能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第三,针对大部分学习思路局限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智慧点和思考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打开思维。
3. 结合语文教材,教会学生思维方法和技巧
每一种能力都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思维能力的形成更是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所以,对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不断得到积累,进而熟练掌握语文思维的方法。教师必须“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思维方法。例如:联想与想象法、对比分析法、观察法、比较分类法等。例如,联想与想象法指的是由此事联想到另一物的思维方式,通过大脑的想象力对此进行加工和再造,是创新发展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角色,重视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加深对文本的研读,更好地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和综合教学能力;需要让学生处于思考问题的状态下学习,并从各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横县云表镇第一初级中学 5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