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者志教
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人和只会满足于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呢?
——蔡和森
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套有幸福。
——王若飞
如今,“信仰”似乎已经成了一个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的词语。当下这个时代应当如何阐释信仰?我们到底需不需要信仰?我们是否遭遇了“信仰缺失”与“信仰危机”?本期,我们特邀三位学者就“信仰”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信仰是对于未来的终极思考
青联刊(以下简称青):我们平常会听到很多朋友谈论自己为人处事的某些信念或者对于未来的某个理想,但谈到信仰时就说不大清楚了。那么,信仰是什么?信仰在我们的生活中又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
陈维伟:人的一生有许多美好的愿景,也有不同层次的追求。理想是什么?用拆字的方法来理解就是对未来的合理想象。理想的建立相对比较容易,小孩子也会有自己的理想,当理想提升到一定高度就成为信念。信念是一种心理动能,是对理想坚定不移地追求的强烈思想意识。而信仰不是一般的愿景和追求,比如想上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培养个好孩子等等,都算不上信仰。信仰是对理想的哲学思考和宗教思考,也就是最高价值和最高追求。也可以说,信仰是一种终极理念,决定着一个人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生活的基本态度。
信仰比理想更高支配人的动能更长。信仰问题是很重要的,可以说,一个民族没有统一的坚定的信仰,就没有美好的前途和未来:一个人没有积极的科学的正确的信仰,也会迷失方向走上歧途。
刘建军:相对来说,信念的层次比较低,生活中一个人可能对不同的事有不同的信念,信仰是最高的信念,或者是各种信念组成的体系。理想属于信仰的范畴,信仰里面不仅有相信还有追求,这种追求体现在目标上就是理想。
有了信仰,一个普通人很可能会超出普通人的境界,成就更有意义的人生。大多数放牛娃被历史淹没,但如果他认准了并参加革命就很可能成了将军,差距这么大,其实就在这一念之间,在于他个人积极的状态是否出来出来了,就有可能达到人生更有意义的境界,而决定这种状态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信仰。要想有一种特别的,更高的人生,就必须有信仰!
沈湘平:如果从人的生存状态来给信仰下一个定义的话,我认为信仰是有限人去把握无限世界的一种精神方式。这种精神方式是建立在人对于世界的一种基本体验上的。假如说,世界是无限的,人也是无限的,或者世界和人都是有限的,这样世界与人就是平等对应的,人也就不会需要任何信仰。而事实是人是有限的,世界则是无限的,在这样一个矛盾冲突中,人就需要某种信仰作为精神上的支撑。
信仰这个词语,可以拆成四个词,第一个是相信,第二个是仰望,第三个是敬仰,第四个是仰仗。信仰是需要一个人极端相信的,不相信的话也就无所谓信仰。信仰为什么需要去仰望呢?因为信仰并不是特指某个具体的东西 温总理写过 首诗叫《仰望星空》,信仰就是我们必须仰望的某种理念,如果说信仰金钱,这不叫信仰。敬仰,就是必须对信仰发自内心的敬重,不能亵渎它,也不容许别人亵渎,它是富含神圣性的。仰仗则是人要借助它,借助它来把握这个无限的世界,获得内心的一种宁静,为人的生活提供一种意义。
青:由此可见,信仰不仅是个人的精神支柱精神寄托和精神动力,也是奋斗目标和行动指南。然而,现在有不少人,他们更看重实际的功利,甚至不讳言自己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怎样来看待这种现象?
刘建军;先说“拜金主义”,它跟其它信仰不太一样。信仰其实带有一定的超功利性,但“拜金主义”有强烈的功利性。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故事,一个人家里非常穷,于是他努力赚钱,这个是可以成为信念的,因为里面有拯救家庭的思想在。如果是单纯为了钱,很难升华成一种信念,除非当赚钱成为种形式,比如做企业,挣钱是事业成功的一种体现。所以很多企业家会面临一个转变 当发现自己赚够了钱时,不知道自己下步该干什么。其实下一步可以追求更高的东西,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除此之外,社会上还有各种信仰,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比较健康的, 种是不良的。我们应特别警惕邪教。现在国人有个怪现状小事多疑,大事轻信。大家都有小聪明,都能看出小网,大的陷阱反倒看不出来。还曾经有地方报道,一个农村的无业游民自称是外星人,骗了8个女大学生。所以在信念问题上,一定要避免这些陷阱。
青:那么,判断正确信仰的标准又是什么?
陈维伟: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概括正确的信仰。首先是坚定性,这是信仰的第特征。其次,信仰要有超越性。信仰不是对客观世界被动的认知和认可,而是一种主动的,理想对现实的精神超越。具体到我们国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的艰苦探索,我们找到了走向民族昌盛,富强之路,也就是社会主义道路。而通过实践我们中国人得到的惟一正确的信仰选择,就是共产主义。当然,这是一个远大的理想,也是一个现实的运动,更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
信仰是青年共同的时代话题
青:信仰包含了一个人的终极理想,树立怎样的信仰,对人的一生有重大影响。但是我们发现,现在不少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困惑甚至有人说青年中出现了信仰危机。我们怎样来看待这种现象?
陈维伟: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生活环境的特点是“经济单一政治单纯文化单调”,树立信仰也比较容易。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思潮在我国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后不断涌入,既丰富了人们的视野,引发人们深思理想信念和信仰该如何树立,也导致人们在多元社会中的茫然甚至对信仰产生怀疑。也就是说,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大环境下,人们尤其是青年容易产生信仰危机。
信仰危机是指一个特定时期人们的原有信仰在社会变更和不同思潮的冲击下,逐步走向困惑,忧患甚至幻灭的现象。而在当代,人们从意识形态上面临两个威胁:一个是现代化负面作用的威胁。近几百年来人类智慧几乎已经发挥到极致,使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达到白热化。
另外一个是后现代主义的威胁。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机械划一的整体性,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 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和“矫正”。
青:共产主义信仰曾引领老一辈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求得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但是现在却有些人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马列主义是老古董了,已经过时了。为什么有些人会产生这样的看法?
沈湘平;现在很多人的信仰和那个时代的人相比可能有一些改变,现在的信仰更多的是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与环境的影响,来自于理性的思考。那个时代的人可能考虑的少一点,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那个时代人的信仰是没有意义的,是完全盲从的。
信仰本身是有价值的,也是值得尊敬的。冯小刚拍了个电影叫《集结号》,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这个电影主题是什么呢?那就是任何一种牺牲都是有价值的!“现在有些人认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代人的信仰是盲从,是没有意义的,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信仰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个能为中国绝大多数人带来幸福和好处的信仰更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能够为中国大部分人带来幸福和好处的。
刘建军:对,如果简单从词句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可能是有点过时了,因为我们现在探讨的不是革命时期的那些问题了。但从国家层面来看,发展生产力,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这些都不会过时,马列主义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不同的层次可能有它的时代性,但对马列主义来讲,更重要是它的立场和方法。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事求是,不粉饰,不掩盖,按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同时,马列主义教导我们的,一个进取的,改造世界的立场也不会过时。有人追求个人解脱,不想惹麻烦,但马列主义追求的是积极地改造社会,不能对社会持消极态度。我觉得这个立场也很重要,生活就是逆水行舟,遇到挫折应该振奋。这是马列主义给我们生活的教益。
从方法上来看,马列主义也给我们提供了高人一等的眼光,就是辩证法。比如遇到事情多往好处想,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它里面贯穿一种方法,任何事都不是孤立的,多把事情有利的方面发挥出来,这也是马列主义对我生活的指导。把马列主义学明白了,面对很多人生的困惑比如个人名利问题,都会有比较好的心态。
青:现时中国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元的社会,青年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变革中,思想更活跃、文化更多元,在这种环境下,青年人怎样坚守自己的信仰?
陈维伟:相比较来讲,市场经济时代,树立正确的信仰难度加大了。拿孔繁森作为例子,1994年,孔繁森因公殉职后,我曾作为人民日报的记者参加采写任务。了解他事迹的人都觉得,这是一个焦裕禄式的人物但是我们通过分析,认为孔繁森和焦裕禄分属两个不同的时代,是两个时代的楷模和代表。孔繁森的最大特色就是在这个复杂的、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里选择这样的一条人生道路。孔繁森对信仰的坚守与焦裕禄最大的不同是,他的信仰是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下树立起来的。身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孔繁森曾搞过外事工作,并非没有接触过丰富的生活,但是,在这种环境下,他还能够坚持信仰,舍弃小我为了集体,民族,国家、社会的利益和前途牺牲自己的私利,这是无数志士仁人的思想境界,也是共产党员的境界!
所以,当代的青年树立正确的信仰很紧迫很必要,也很艰巨。在当前环境下,建立信仰要走更漫长 更艰巨的路。在选择信仰之前要做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还要有实践的磨练。我们党很多人读了一辈子“马列”,但是还是要继续学习,思想还要继续升华。
刘建军;还要树立对于名利的正确态度。人如果完全不追求意义是非常可怕的,会完全不知道干什么 陷入不可知论中。个人名利上我觉得应该看淡一些。马列主义讲利益是社会利益,而非个人名利。个人虽然合理的名利也值得追求但是对共产党人来讲,高层次的境界在于为人民谋福利。其实人真正需要的东西有限而且对个人名利追求太过其实很可能会起反作用,历史是一个合力,你自己追求太多,可能遇到的反弹也就越大。
——者志教
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人和只会满足于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呢?
——蔡和森
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套有幸福。
——王若飞
如今,“信仰”似乎已经成了一个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的词语。当下这个时代应当如何阐释信仰?我们到底需不需要信仰?我们是否遭遇了“信仰缺失”与“信仰危机”?本期,我们特邀三位学者就“信仰”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信仰是对于未来的终极思考
青联刊(以下简称青):我们平常会听到很多朋友谈论自己为人处事的某些信念或者对于未来的某个理想,但谈到信仰时就说不大清楚了。那么,信仰是什么?信仰在我们的生活中又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
陈维伟:人的一生有许多美好的愿景,也有不同层次的追求。理想是什么?用拆字的方法来理解就是对未来的合理想象。理想的建立相对比较容易,小孩子也会有自己的理想,当理想提升到一定高度就成为信念。信念是一种心理动能,是对理想坚定不移地追求的强烈思想意识。而信仰不是一般的愿景和追求,比如想上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培养个好孩子等等,都算不上信仰。信仰是对理想的哲学思考和宗教思考,也就是最高价值和最高追求。也可以说,信仰是一种终极理念,决定着一个人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生活的基本态度。
信仰比理想更高支配人的动能更长。信仰问题是很重要的,可以说,一个民族没有统一的坚定的信仰,就没有美好的前途和未来:一个人没有积极的科学的正确的信仰,也会迷失方向走上歧途。
刘建军:相对来说,信念的层次比较低,生活中一个人可能对不同的事有不同的信念,信仰是最高的信念,或者是各种信念组成的体系。理想属于信仰的范畴,信仰里面不仅有相信还有追求,这种追求体现在目标上就是理想。
有了信仰,一个普通人很可能会超出普通人的境界,成就更有意义的人生。大多数放牛娃被历史淹没,但如果他认准了并参加革命就很可能成了将军,差距这么大,其实就在这一念之间,在于他个人积极的状态是否出来出来了,就有可能达到人生更有意义的境界,而决定这种状态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信仰。要想有一种特别的,更高的人生,就必须有信仰!
沈湘平:如果从人的生存状态来给信仰下一个定义的话,我认为信仰是有限人去把握无限世界的一种精神方式。这种精神方式是建立在人对于世界的一种基本体验上的。假如说,世界是无限的,人也是无限的,或者世界和人都是有限的,这样世界与人就是平等对应的,人也就不会需要任何信仰。而事实是人是有限的,世界则是无限的,在这样一个矛盾冲突中,人就需要某种信仰作为精神上的支撑。
信仰这个词语,可以拆成四个词,第一个是相信,第二个是仰望,第三个是敬仰,第四个是仰仗。信仰是需要一个人极端相信的,不相信的话也就无所谓信仰。信仰为什么需要去仰望呢?因为信仰并不是特指某个具体的东西 温总理写过 首诗叫《仰望星空》,信仰就是我们必须仰望的某种理念,如果说信仰金钱,这不叫信仰。敬仰,就是必须对信仰发自内心的敬重,不能亵渎它,也不容许别人亵渎,它是富含神圣性的。仰仗则是人要借助它,借助它来把握这个无限的世界,获得内心的一种宁静,为人的生活提供一种意义。
青:由此可见,信仰不仅是个人的精神支柱精神寄托和精神动力,也是奋斗目标和行动指南。然而,现在有不少人,他们更看重实际的功利,甚至不讳言自己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怎样来看待这种现象?
刘建军;先说“拜金主义”,它跟其它信仰不太一样。信仰其实带有一定的超功利性,但“拜金主义”有强烈的功利性。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故事,一个人家里非常穷,于是他努力赚钱,这个是可以成为信念的,因为里面有拯救家庭的思想在。如果是单纯为了钱,很难升华成一种信念,除非当赚钱成为种形式,比如做企业,挣钱是事业成功的一种体现。所以很多企业家会面临一个转变 当发现自己赚够了钱时,不知道自己下步该干什么。其实下一步可以追求更高的东西,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除此之外,社会上还有各种信仰,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比较健康的, 种是不良的。我们应特别警惕邪教。现在国人有个怪现状小事多疑,大事轻信。大家都有小聪明,都能看出小网,大的陷阱反倒看不出来。还曾经有地方报道,一个农村的无业游民自称是外星人,骗了8个女大学生。所以在信念问题上,一定要避免这些陷阱。
青:那么,判断正确信仰的标准又是什么?
陈维伟: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概括正确的信仰。首先是坚定性,这是信仰的第特征。其次,信仰要有超越性。信仰不是对客观世界被动的认知和认可,而是一种主动的,理想对现实的精神超越。具体到我们国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的艰苦探索,我们找到了走向民族昌盛,富强之路,也就是社会主义道路。而通过实践我们中国人得到的惟一正确的信仰选择,就是共产主义。当然,这是一个远大的理想,也是一个现实的运动,更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
信仰是青年共同的时代话题
青:信仰包含了一个人的终极理想,树立怎样的信仰,对人的一生有重大影响。但是我们发现,现在不少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困惑甚至有人说青年中出现了信仰危机。我们怎样来看待这种现象?
陈维伟: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生活环境的特点是“经济单一政治单纯文化单调”,树立信仰也比较容易。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思潮在我国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后不断涌入,既丰富了人们的视野,引发人们深思理想信念和信仰该如何树立,也导致人们在多元社会中的茫然甚至对信仰产生怀疑。也就是说,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大环境下,人们尤其是青年容易产生信仰危机。
信仰危机是指一个特定时期人们的原有信仰在社会变更和不同思潮的冲击下,逐步走向困惑,忧患甚至幻灭的现象。而在当代,人们从意识形态上面临两个威胁:一个是现代化负面作用的威胁。近几百年来人类智慧几乎已经发挥到极致,使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达到白热化。
另外一个是后现代主义的威胁。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机械划一的整体性,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 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和“矫正”。
青:共产主义信仰曾引领老一辈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求得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但是现在却有些人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马列主义是老古董了,已经过时了。为什么有些人会产生这样的看法?
沈湘平;现在很多人的信仰和那个时代的人相比可能有一些改变,现在的信仰更多的是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与环境的影响,来自于理性的思考。那个时代的人可能考虑的少一点,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那个时代人的信仰是没有意义的,是完全盲从的。
信仰本身是有价值的,也是值得尊敬的。冯小刚拍了个电影叫《集结号》,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这个电影主题是什么呢?那就是任何一种牺牲都是有价值的!“现在有些人认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代人的信仰是盲从,是没有意义的,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信仰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个能为中国绝大多数人带来幸福和好处的信仰更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能够为中国大部分人带来幸福和好处的。
刘建军:对,如果简单从词句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可能是有点过时了,因为我们现在探讨的不是革命时期的那些问题了。但从国家层面来看,发展生产力,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这些都不会过时,马列主义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不同的层次可能有它的时代性,但对马列主义来讲,更重要是它的立场和方法。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事求是,不粉饰,不掩盖,按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同时,马列主义教导我们的,一个进取的,改造世界的立场也不会过时。有人追求个人解脱,不想惹麻烦,但马列主义追求的是积极地改造社会,不能对社会持消极态度。我觉得这个立场也很重要,生活就是逆水行舟,遇到挫折应该振奋。这是马列主义给我们生活的教益。
从方法上来看,马列主义也给我们提供了高人一等的眼光,就是辩证法。比如遇到事情多往好处想,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它里面贯穿一种方法,任何事都不是孤立的,多把事情有利的方面发挥出来,这也是马列主义对我生活的指导。把马列主义学明白了,面对很多人生的困惑比如个人名利问题,都会有比较好的心态。
青:现时中国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元的社会,青年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变革中,思想更活跃、文化更多元,在这种环境下,青年人怎样坚守自己的信仰?
陈维伟:相比较来讲,市场经济时代,树立正确的信仰难度加大了。拿孔繁森作为例子,1994年,孔繁森因公殉职后,我曾作为人民日报的记者参加采写任务。了解他事迹的人都觉得,这是一个焦裕禄式的人物但是我们通过分析,认为孔繁森和焦裕禄分属两个不同的时代,是两个时代的楷模和代表。孔繁森的最大特色就是在这个复杂的、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里选择这样的一条人生道路。孔繁森对信仰的坚守与焦裕禄最大的不同是,他的信仰是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下树立起来的。身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孔繁森曾搞过外事工作,并非没有接触过丰富的生活,但是,在这种环境下,他还能够坚持信仰,舍弃小我为了集体,民族,国家、社会的利益和前途牺牲自己的私利,这是无数志士仁人的思想境界,也是共产党员的境界!
所以,当代的青年树立正确的信仰很紧迫很必要,也很艰巨。在当前环境下,建立信仰要走更漫长 更艰巨的路。在选择信仰之前要做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还要有实践的磨练。我们党很多人读了一辈子“马列”,但是还是要继续学习,思想还要继续升华。
刘建军;还要树立对于名利的正确态度。人如果完全不追求意义是非常可怕的,会完全不知道干什么 陷入不可知论中。个人名利上我觉得应该看淡一些。马列主义讲利益是社会利益,而非个人名利。个人虽然合理的名利也值得追求但是对共产党人来讲,高层次的境界在于为人民谋福利。其实人真正需要的东西有限而且对个人名利追求太过其实很可能会起反作用,历史是一个合力,你自己追求太多,可能遇到的反弹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