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迟子建的生命观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kd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越过云层的晴朗》以这种独特的动物视角,跳出入的固有角度来描写人事。通过这种视角,表现了迟子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尊重。在物与人的对比中,揭示了人性恶的一面,进而反观每一个生命背后所蕴藉的人生百味,将庸常之恶之下的人性本善发掘出来,并将这种人性之光逐渐散发来。
  关键词:《越过云层的晴朗》 自然万物 生命本性
  一切的文学作品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样《越过云层的晴朗》是当代著名作家迟子建的思想结晶,作家以独特的动物视角,跳出人的固有角度来描写人事,并且这部小说的成书经历了作者丈夫的离世,因而作者对于生命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将这种生命感悟以一种适当的方式展现出来显得尤为深刻、有力、透彻,呈现的更是平常世界中的非常生命。
  一、对自然的关注与尊重
  迟子建对自然,对美有一种灵性动物一样近乎直觉的捕捉力,这是刻在她骨子里的东西。在《越过云层的晴朗》中,迟子建就为我们展示了诸多明净的自然美。在作者笔下,自然万物是灵动而美妙的。在丛林中,春天的夜晚总是有风,风不太大,树被吹得只是微微摇着,有一种鸟在这个时刻爱呜叫,叫得像流水声一样;夏天的夜晚,鸟儿就在树上对着星星唱歌,丛林中的花夏天开得更多,千姿百态,红黄粉紫蓝白应有尽有。梅主人的院子里有葵花,就把鸡放在松树林中,那里有肥美的虫子等着它们觅食。在大烟坡有个松果湖,远远看去就像一只明亮的眼睛,湖中常有野鸭凫游,人一来就飞走了,湖面只留下一片细碎的波纹。这一幅幅由动物、植物、人类及自然现象等组成的和谐风光极其动人,净化了整个世界中所有跃动着的心符。可以说,占有相当大篇幅的自然风光的描写,贯穿于文本的始末,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寄托,同时在对自然事物的书写中表现的是对自然的无限热爱与向往。
  迟子建的这部小说采用的是由一只狗的视角来叙写人事万物,从动物这一视角的选择来看,其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自然性。狗作为不同于人的一种自然之物,其本质是自然性,更重要的是以狗的视角来观察事物的时候,就会将动物的一些特性更加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狗在世人眼中一向都是忠诚的代表,大黄狗历经六个主人,无论是对它好还是不好,它都不会背叛自己的主人,在它看来一日为主,便终日为主。即使年老体衰,“我”也与白厨子的偷肉行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极力揭露他的丑陋行为;对主人心怀感恩之心,虽然心中希望赵李红不要让“我”去拍电影,但当她做了决定后,“我”还是无怨无悔地去面对和承担了,保持着对主人的忠诚之心。以狗这一自然之物的独特性,反映了作者对于这种朴素单纯而又明净世界的诉求,对自然中生命特性的尊重与赞赏。
  不论是花鸟虫鱼、风木水草等普通的自然之物,还是聪明、敏捷、知情知意、有自知之明等通晓人性的大黄狗,作者都赋予它们展示自我的权利,让其美、善、质朴、和谐等呈现于世人眼前,以便于感受自然万物之灵气,生命之真善。
  二、人眼与狗眼的对比分析——颠倒的人生
  所谓的人眼,就是以人的眼界来观察体会世间人事,那么,所谓的狗眼就是以一只狗的视角来观察人情百态。相对于人眼,站在人自身的角度来看人所生活的世界,狗眼看人世则显得更加的客观,能够跳出人自身的局限,透过现实的面貌更容易把握住其本质的东西。那么二者的区别,首先在于复杂与单纯的差异。在狗的世界中对万物的区分很简单没有过多而繁杂的标准,就颜色而言,狗的眼中只有黑白两色,朴素而又自然。人眼中的颜色就有红黄蓝绿紫等等,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就语言而言,狗眼中的世界有很多话它都不能理解,如赵李红说的“款爷”“小蜜”“呼机”“电子合成器”等,大黄狗都难以听懂。而在人眼中,只要有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就算再难的事物都能消化接受并乐此不疲。大黄狗对人世的诸多不解,恰恰道出了人类世界的诸多复杂与无奈,以狗的单纯、困惑,反衬出人类世界的复杂以及难以捉摸,这样的表现更加有力,显得更加的真实可感。
  其次是虚假与真实的区别。在狗的世界中,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没有谄媚与虚伪,展现的总是自己最为真实的想法与感受。对于好吃懒做的猫的鄙视与厌恶从来都是毫不吝啬地表现出来。人眼中的世界是虚伪而纷杂的,文医生被水缸用枪打死了,老许却说是被黑熊咬死的,还偷了文医生的烟膏去卖,他对此毫无悔意,老许的这种行为将人类的贪婪、无耻和两面三刀的恶行进行了充分的放大。在与狗的世界的对比中,将人类社会以自我为中心、虚伪的一面更加有力地暴露了出来。
  特殊的视角,与众不同的眼界,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以事外人的姿态去审视这些日常化了的生活事件,角度的客观真实,就会引出更为真实的体验。在这样一种对比、衬托中,显示出人性恶的特质,引导着读者大众对于自身生命的反思与考究。
  三、对人本身的思考与人本性的考究——向上的生命
  大黄狗的第一个主人姓黄,是直接从警犬训练场把它领走的,黄狗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能力多次挽救了主人的生命,主人在勘察结束后在饭桌上將其送给了小哑巴,小哑巴就是大黄狗的第二个主人;小哑巴被其叔叔领走,大黄狗就被一个叫金发的买走了,金发是个伐木工,他的女儿去世后就把黄狗赶回金顶镇被梅主人收养;梅主人因难产而死,大黄狗就被文医生收养;文医生被水缸用枪打死了后,被赵李红收养,赵李红成为大黄狗的最后一个主人。每一次主人的更迭变换,都是伴随着生命的逝去或是难以割舍的离别,这一切在平凡的金顶镇平静地上演着,似乎成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实,虽然主人总在变换,但直到离世,黄狗都没有被金顶镇所抛弃,这是世人对其生命价值的认可。以黄狗的视角来审视并体验着这个充满生离和死别的人生,更能拓展人的视线的广度和生命的深度,生命的最终消逝是不可避免的、悲伤的,但是生命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是可以长久的保存。
  迟子建在这篇小说的后记《一条狗的涅槃》中说:“其实‘伤痕’完全可以不必‘声嘶力竭’地来呐喊和展览才能显示其‘痛楚’,他可以用很轻灵的笔调来化解。”在《越过云层的晴朗》中迟子建没有淡化现实的残酷。作者以此为基点揭示出人性本善的特点,无论是文医生还是梅红,他们虽然经历了无常的命运与痛苦,但是他们的人性并没有因此而扭曲,尤其是梅红,出于对自己曾经行为的悔悟与愧疚,隐姓埋名来到金顶镇,以替人生孩子而活着,最后死于生孩子。其悲惨性是不言而喻的,作者并不是想以其悲惨苦难的人生来惩罚她曾经的所作所为,而是以梅红的愧疚之情来显示出人性的光辉,来说明人性本善是不会轻易改变的。金顶镇的人们虽然对梅红大着肚子指指点点,言语嘲讽,还有镇长的不时骚扰,可梅红还是能够安安静静地在金顶镇生活,并且有一块开满葵花的乐土和安静祥和的松树林。作者意在表现的是一种在人们冷漠的表情和言语下流动的温暖人心的善意,将残酷现实与理想的情志相结合,丢弃掉生命中丑陋的事物,保存并发扬人性本质的善良。
  大自然的宁静、和谐、美丽不仅仅是作者写作的重要内容,更是能够引发作者对生活热爱、对美妙事物追求、对生命价值形态思考的媒介因素和触动器。在这美妙自然万物的衬托下,将那种种平庸之恶有力地显示出来,但这并不能决定人性的真正价值取向何在。通过一只这样的大黄狗不凡的一生以及审视的困惑,才得以使我们反观自身,反观每一个生命背后所蕴含的人生百昧,将隐藏于庸常之恶中的人性本善发掘出来,并紧紧抓住,将这种人性之光逐渐散发来。即使是生活在复杂的人世间,即使人性被暂时迷惑,也阻挡不了满溢着灵气大自然的净化,改变不了人性本善的价值取向,这也正是迟子建对真善美人性的追求,是对生命思索后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文红霞.迟子建小说的生态忧思与心灵救赎[J]文艺评论,2016( 8).
  [2]迟子建.越过云层的晴朗[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3]陈伟伟.试析《越过云层的晴朗》的生命意识[J].学理论,2012 (6).
  [4]吴义勤.狗道与人道——评迟子建长篇小说《越过云层的晴朗》[J].当代作家评论,2004 (3).
  作者:刘疏影,郑州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秘书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众多的动物寓言中,庄子尤其喜欢写鱼,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常把自己想象成一条鱼。这条鱼有时处于涸辙之中,有时又欢快地“曳尾于涂中”。庄子有时又把自己当成一名从容的垂钓者,有时又会站在濠梁之上看鱼儿嬉乐。鱼的每一次出现,都会给庄子带来新的生命体悟。庄子写鱼,其实是在写人,是在用鱼来表达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在庄子看来,鱼是鲜活生命的象征,也是一个人追求自由和逍遥生活的体现,可以说,庄子
期刊
摘要:《围城》中提出的围城概念为探讨人生和文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城内的人总是向往着城外自由的生活,而城外的人亦渴望能够进城,殊不知欲望是无止境的,一味地追求不可得的事物最终换来的只会是空虚和挫败,《围城》中的方鸿渐和《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琪正是此中代表。方鸿渐不安于现状总是努力地逃离爱情和事业的围城,幻想着能够得到梦想的一切,然而逃离出来却发现又再次陷入新的围城,周而复始最终陷入绝望;布兰琪渴
期刊
摘要:六条妃子是《源氏物语》中源氏的情人之一。对六条这个人物的分析,很多人认为她是因为太爱源氏公子,这种爱而不得转化为嫉妒,所以才会生灵出窍害人。本文从精神分析和解构主义的视角探究六条妃子的人物形象,旨在揭示六条之所以会生灵出窍并不是因为对源氏公子的爱而不得,也不是出于对源氏身边女人的嫉妒。无论是源氏还是源氏身边的女人,都是六条追求的理想镜像,看似对源氏的爱也好,对其他女人的嫉妒也罢,均出自于六条
期刊
摘要:韩少功的《月夜》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对比刻画城市的月亮和乡村的月亮,借此诉说自己在人生不同时期的思考感悟,并通过深入生命和宇宙的思考,表达回归自然的渴望之情,回归纯粹的生活追求。  关键词:《月夜》 回归 自然  《月夜》以城市的月亮与乡村的月亮的对比描写展开,表达了作者回归自然的生活追求。全文借景抒情,作者在月夜中循环往复的生活思考引人深思,具有多方面的阅读价值。  一、在月亮的对比中诉说人生
期刊
摘要:戈尔丁生于英国黄金时代落幕之时,“二战”中法西斯的残暴让他对英国一直以来推崇的殖民文化产生了怀疑。因此他一反英国传统荒岛小说中对殖民帝国建立的设定,在《蝇王》中创作了一群欲用英国文化殖民荒岛,却反过来被野蛮文化所殖民的孩子。本文将从后殖民主义在荒岛上的体现、后殖民主义在荒岛上现实的缩影和人性恶的救赎之路三方面来探讨《蝇王》中的后殖民主义批评。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蝇王 荒岛 人性  威廉·
期刊
摘要:纪德在《背德者》和《窄门》中描述的两段爱情故事均以一方毁灭为悲剧结尾,笔者认为原因—是宗教对思想的极大禁锢,使得主人公在爱情中压抑自我,追求“高尚道德”及“神性圣洁”;二是主人公没有处理好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关系,导致人格结构失衡。本文主要从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结构理论出发来探讨两段爱情中的宗教因素,以及主导人格失衡的影响。  关键词:爱情悲剧 宗教束缚 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失衡  《背德者》和
期刊
摘要:《贝奥武甫》是欧洲中世纪早期著名长篇叙事诗,反映了氏族社会末期北方日耳曼民族部落的社会景况,是日耳曼英雄史诗优秀的代表作之一。“灵魂”之观虽充满着宗教与神秘主义之色彩,但在氏族社会尚未被完全颠覆、宗教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恰是人们在世言行的“指向标”:人拥有怎样的灵魂观,则会呈现出其在世时所做出的符合此观念的言行与抉择。本文以灵魂之概念为观镜,分析《贝奥武甫》当中体现出的灵魂观与其在当时所表现
期刊
摘要:宋代岭南石刻诗歌描绘了岭南山水之特点,反映了岭南地区的著名景点在宋代定型且已经典化。这些诗歌所引典故与传说具有本土化特征,其意象具有较强的写实性。石刻诗歌凸显了宋代贬谪岭南士人的内心世界,他们或积极为政,或超然自处,展现了宋士之风采。从创作方式而言,石刻诗歌大部分为个体创作,也有不少群体唱和之作,体现了宋代岭南文坛之风尚。  关键词:石刻 山水 内心 诗歌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诗风韵别致,与
期刊
摘要:1921年荣获普利策奖的《纯真年代》为伊迪丝·华顿赢得了文坛的青睐。本文以伊迪丝·华顿的小说《纯真年代》中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为分析对象,结合福柯提出的越界理论,通过分析阿切尔心理、言语和动作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并将其置身于当时的社会伦理环境中进行关照,探讨了一个“真实”的阿切尔。  关键词: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 纽兰·阿切尔 越界  一、引言  伊迪丝·华顿( Edith Whart
期刊
摘要:《珍妮姑娘》是美国作家德莱塞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以男主人公莱斯特一家为代表的美国资产阶级和以女主人公珍妮一家为代表的平民阶级,在19世纪末期美国社会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过程中的生活状况。本文从精神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并从物质主义盛行、道德缺失、理想幻灭三个方面分析小说中主要角色的人物形象及其面临的精神危机,并探讨《珍妮姑娘》对当今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精神生态 精神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