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原则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94953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师于永正说:“不备课,或者备得不充分,我是不敢进课堂的。”而教学目标的设定无疑会在其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商业活动中有一个制定目标的 “黄金准则”—— SMART原则。这是由管理学大师Peter Drucker于1954年提出的,他的说法是:管理人员一定要避免“活动陷阱”,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最终忘了自己的主要目标。SMART原则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同样适用。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设定明确可行的目标,让学生知道在学习过程中哪个阶段应该达到什么程度,老师对他们的要求究竟是什么,避免出现学生整天埋头学习却感到没有收获的局面,在考试时头脑中也能理出清晰的线索,能感觉到自己经过努力是有实实在在的收获的。
  SMART原则一:S(Specific)——明确性
  所谓明确就是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明确的目标几乎是所有优秀教师要求学生的共性。很多老师费心费力讲课、讲题,学生却没有明显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因为目标定的模棱两可,或没有将目标有效的传达给学生。
  似乎我们写在教案上的三维目标都是给自己看的,激情洋溢的讲完一节课后,你能说出自己的教学目标实现了多少吗?例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苏轼的坎坷仕途和豪放词风。2.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内在思想。3.通过体验式朗读并背诵,感悟作者的情感。先说第一点,了解苏轼的坎坷仕途和豪放词风。如果教师在导语部分给学生几句话带过苏轼的经历,并告诉学生他是豪放派的典型代表,这样算不算完成了第一点教学目标呢?看起来似乎是的。但是有多少学生能记住,诗人的这段经历对学生学习诗歌有些什么作用似乎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我们坚持明确性,就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我采用的方法是:把对作者的介绍和人生经历的了解作为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写在整理本上。讲课时提问学生来回答。教师作适当补充,重点强调作者当时的艰难处境,在诗歌鉴赏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点拨和引申,这样学生的印象也会更深刻。
  SMART原则二:M(Measurable)——衡量性
  衡量性就是指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如果制定的目标没有办法衡量,就无法判断这个目标是否实现。比如老师们常作为口头禅的一句话:“会了吗?”学生说:“会了。”或者茫然地摇头“不会”。但学生的“会了”是会了多少?会哪一部分?他们的“会”是否和教师之前设定的教学目标一致?如果不会,问题出在哪?是之前的基础、本节课的某一知识点还是别的?另外,一个班学生的程度也不同,各有各的问题。要是凭一句“会不会”很显然并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老师和学生对教学目标所产生的一种分歧。原因就在于没有给他一个定量的可以衡量的分析数据。在这一点上,测验或者考试是一个好办法。分数可以衡量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例如考默写,错三个字就算不合格,错一个或两个不管是笔误也好,不会写也好,我都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及时纠正就可以了。但是错的太多,是不是就存在背的不熟的问题?这就需要强化了。在班级形成人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清晰的可度量的标尺,杜绝在目标设置中使用形容词等概念模糊、无法衡量的描述,这样还可以保证公平性。
  SMART原则三 A(Attainable)——可实现性
  目标是要可以让执行人实现、达到的,如果老师利用一些高压手段,利用权力和影响力一厢情愿地把自己所制定的目标强压给学生,学生典型的反映是一种心理和行为上的抗拒:我可以接受,但是否完成这个目标,有没有最终的把握,这个可不好说。例如你让学生一天背下一首诗歌是可以的,但如果留十首或许他们就要占用其他科目的时间完成,甚至是抗拒着不肯完成。一旦这个目标真完成不了的时候,学生有一百个理由可以推卸责任:你看我早就说了,这个目标肯定完成不了,但你坚持要压给我。
  “控制式”的老师喜欢自己定目标,然后交给学生去完成,他们不在乎学生的意见和反映,这种做法越来越没有市场。今天学生的知识层次、自己本身的素质,以及他们主张的个性张扬的程度都远远超出从前。因此,老师应该更多的吸纳学生来参与目标制定的过程,多多听取学生的想法。既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实饱满,也要具有可达成性,不然学生的热情还没点燃就先被畏惧给熄灭了。可以制定出跳起来“摘桃”的目标,不能制定出跳起来“摘星星”的目标,這也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既给学生希望和成就感,也具备小小的压力与动力。
  SMART原则四:R(Relevant)——相关性
  目标的相关性是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但对其他的目标完全不相关,或者相关度很低,那这个目标即使被达到了,意义也不是很大。
  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只要紧密结合本课的内容,也要和这一段教学的内容相关联。比如这一段时间重点练习的是诗歌鉴赏,那就尽量将课程内容重新整合,把诗歌相关的内容都提到这一段来讲,甚至可以将非本册的内容串联起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生就会在整体上有更深入的认识。至于其他知识,因为相关度低,完全可以先放到一边,或者以自学自测的形式安排下去。这样就会重点突出,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每节课都按顺序讲,每节课都强调“这个很重要,一定要记住”,恐怕时间一长,不仅学生毫无头绪,连老师自己也记不清了。
  SMART原则五:T(Time-based)——时限性
  目标特性的时限性就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例如,我将在2010年3月1日之前完成某事。3月1日就是一个确定的时间限制。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没有办法检查学生的目标达成,或带来测验的不公。老师和学生对目标轻重缓急的认识程度不同,老师着急:这个怎么还不会,要考试了怎么办,越积越多,以后复习就来不及了。但学生不知道。到头来老师暴跳如雷,而学生觉得委屈:我天天学习啊,怎么这个成绩呢。这种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定的方式也会带来考核的不公正,伤害师生关系,伤害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在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时拟定出完成背诵篇目的的时间要求,定期检查学生的完成进度,及时掌握学情的变化情况,以方便根据教学进度和特殊情况变化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
  将商业中的管理学原则与语文教学工作结合起来,用其共通之处来指导教学目标的设定,能更清楚了自己要教什么,学生们要学什么,课堂也必可以更自然顺畅。
其他文献
1知识框架体系2重点、难点导析2.1追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普遍性问题1)如何分析生态因素问题?
教学导入往往是一个课堂的初始阶段,在导入环节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听觉效应、视觉效应与表象效应能够更好地促进与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程度,以使最终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课堂导入加以注重,并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途径,将导入环节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因此,本文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积极情绪效应为探究话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一、初中语
传统作文教学延续的是教师讲授方法、布置要求,学生写作再批阅讲评的方式,这种作文教学方式更多的是从教师角度来思考写作,而没有真正立足学生角度去思考学生在作文中是如何构思、如何选择素材并应用写作方法写作的,故而学生的写作兴趣得不到提升,所写作文结构较为混乱,内容干瘪,很难有吸引力。激,即激趣,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导,即引导,就是要在方法上进行指导;练,即练习,就是要拓宽练习的途径,让学生多写、多
远程仿真实验网页的开发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复杂的。Dreamweaver作为开发网页的强大工具,如何巧妙运用其“层”的属性以及自定义页面传值函数,从而实现虚拟现实,是开发仿真实验过
教师们最可宝贵的是教学经验,而教学经验是需要注意积累的。对课堂教学的及时反馈是直接的经验,通过听课获取他人课堂教学的经验是间接经验。就经验而言,无论是直接的和间接的,只要是有用的,就应该积累,并努力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听课是获取课堂教学间接经验的最好方式,不能因为是间接经验就小视听课的作用。有不少青年教师刚踏入到工作岗位时,因为在师范院校学习了不少专业课程,具备了当教师的起码的素质,但
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消耗,污染物大量排放,各类垃圾越来越多,导致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尽管我校在德育、校园环境卫生教育以及学科教育教学中渗透了环境教育,但毕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难以做到系统全面,正好在我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篇文章,叫《只有一个地球》,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我因势利导设计了“垃圾资源化”这一探究性学习活动,希望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更多的有关环保的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良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特别适合社会对人要求的终身教育。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下面我就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培养写字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字和写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
实验设计包括拟题、实验设计、完善和实施、问题和分析、实验报告等几个部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可增强学生实验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