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大气中的“运动”特点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ri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地理中“大气”这部分内容在自然地理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难点集中,教学起来师生都感到很吃力,教学效果不好。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大气运动之所以很难,就在于运动特点上。作为文科师生,都不习惯用理科思维去分析地理中的问题——这是一种潜在的缺陷。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中要用到初中物理关于气压及其特征、等压线等知识,大气运动的受力分析还要用到高一下一学期才学习的物理学科中关于物体运动的受力分析等知识。如图1,在等压线图上最终风向V向的力是由F梯(水平气压梯度力)、F偏(地转偏向力)、F摩(摩擦力)三个力决定的。这对于刚刚踏进高中的学生确实难度不小。
  如果我们能用“世界是物质的,也是运动的”观点去分析它,会发现它们的特点、原理都在情理之中,而且还很有规律性。
  根据第一章“地球运动”的原理,地球有着自转和公转运动。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公转产生了地球热量中心的季节移动(即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和四季的更替。因为全球受热不均,从而产生了对大气的热量差异。而恰恰是这个差异引起了大气体积、密度的变化,进而导致了同一海拔气压的差异。有了这个差异,高压就会向低压流动,于是就产生了大气的运动。
  无论大气活跃于哪一圈层,都有着普遍的规律性特点。地球大气的增温增湿或降温减湿、吸热放热,从高纬向低纬或从低纬向高纬、从海洋上空向陆地上空运动或从陆地上空向海洋上空运动,都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结果,这些都体现了它们之间无限的关联性和运动特点。可能正是这种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我们的教学面临窘境,同学们都怕学地理,都不愿选这门专业。
  在“三圈环流”部分内容中,是在以热力环流为背景的前提下,进行更进一步分析与推理得出:整个地球的大气运动就是一个大的热力环流的原理,大气的运动因素集中表现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两方面。
  如图2中近地面的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而相对于A地,B、C两地的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空气由B、C流向A;而A地的高空A′由于大量空气的涌入,密度增大,气压增强;B、C两地上空的B′、C′地空气大量下沉后,形成低压,A′处空气向B′、C′流动。这样就有了高空与高空之间、高空与近地面之间的热力环流运动,而且这种运动是大气连续而整体的运动。
  我们就利用图2的原理来推导出图3现象的存在:由于地球赤道地区获热多,两极地区获热少。在赤道与两极之间,近地面和高空之间存在一个大范围的热力环流。赤道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两极地区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相反。有了气压差,空气就从高压流向低压。近地面由两级流向赤道,高空由赤道流向两级,也形成了与图2完全一样的热力环流。但是,这仅仅是从地球是单一性质的背景下来考虑。如果我们再考虑大气属于水平移动的物体,在一运动的开始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的话,那图2的推理又不能完全成立了。因为影响空气运动的因素除了气压差的存在以外,还有海陆性质差异、下垫面状况、地形等因素,事实上它们的运动更加复杂——这就是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
  如图4所示,在赤道与副热带的低纬,明显存在有图2那样的低纬环流圈,属于热力因素。而在中高纬环流系统中北上的西风(或南下的)与南下的极地东风在副热带地区碰遇,空气上升分别补偿极地上空和副热带上空的低压,在高、低纬之间形成“8”字型的闭合环流系统,这属于动力因素。
  但回过头来,我们联想到第一单元太阳的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让我们很容易想到图2中A位置的移动会使得B、C位置的相对移动,那么就有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有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全球多处就出现了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这些气候与物候随季节的变换而变换,使得它们控制下的自然环境有着温暖与寒冷交替、干燥与湿润更迭,万物生生灭灭、繁衍生息,有着自然界颠扑不破的循环真理。基于对大气运动的案例分析,我们还发现了大气运动连续性、整体性的特点,它们不仅是哪一个环节在运动,而是整个整体在运动着、变化着。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准确把握大气“运动”的这些特点,梳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能。“世界是物质的,也是运动的”——运动是规律的。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新课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课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业务教学能力的有力鞭策。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推进课程改革有实效,正成为摆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课堂教学评价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评价 高效课堂
期刊
追求课堂教学的创新是每个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因为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创新的效率,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呢?  一、创设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营造学生创新的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先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自由、轻松自在时,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才可能有丰富自由
期刊
目前,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伴随着课改的实施,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一切的变化都让我们万分欣喜,然而,在这喧哗背后,却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冷静下来思考:什么样的课堂是我们想要的?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需要的?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有所知,而且要使学生有所感,这已成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本文就如何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谈了谈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促进人的情感自我哺育。在传统教学中,知识价值一直是教学所看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呢?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就实施探究性阅读总结经验如下:  一、探究性阅读中要找准探究问题  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首先得定好探究点,即要探究的问题。“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所以探究点的设计是探究性阅读的重要条件,一个好的探究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通过研究,笔者小结
期刊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以来,沉寂的课堂因为“对话”赋予学生“言说”权而显露出勃勃生机,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局面。课堂上是你说我说大家说,师生问答、生问生答、讨论交流,一片“对话”,热热闹闹。但静心一想,这种“对话”、“热闹”缺少深度、缺少质量,“对话”成了过去“串讲串问”、“师问生答”的翻版,致使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空洞、肤浅、无效。那么
期刊
摘 要: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全面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是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优化课堂教学,就要注重优化授课环境、培养创新思维、重视教学设计、注重方式方法、引导质疑发问等教学环节。  关键词:优化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用最佳方法、以
期刊
摘 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新课程理念的外在表现,其实质是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但是,目前很多课堂却出现了无效互动。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营造互动氛围、把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目标等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 互动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提高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为了互动而互动,导致了无效互动。特别对于语文而言,由于它不像数理化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阶段(1—3年级)“数与代数”有关数的运算目标中提到: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我们也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在学习简便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允许每个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研究问题,即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算法多样化。  一、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和谐统一  在退位减法教材中,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及算法优化。“十几减九”
期刊
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以及甘为人师的幸福。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是充实的。班主任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来谈一谈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提高自身素质  自古以来“身教重于言传”,教师时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