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8-022-01
现代教育的目标愈来愈倾向于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增强。任何人在学校接受教育后已不可能受用终身了,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
长期以来,学生们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即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不教,学生也不会学。不少教师也传统地认为,课堂即教师讲堂,应多讲。但面对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经济时代,守旧,落后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要培养人的主体精神和主体意识。以人为主,注重的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树立自学信心,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呢?
一、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传统教学历来重视教法而忽视学法,现代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首先在于加强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讲新课前,让学生自学,预习课文,或要求对课文提问,或列出预习提纲,或在书中圈点,勾划。上新课前,教师应检查,由开始的强制预习逐步转为自觉预习,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的知识来源于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即读书应充分运用眼、耳、口、手、脑各器官,对课文内容进行圈、点、划、批、摘。向学生传授阅读教材的方法,如速读、精读、粗读、横读、纵读等。可列为专题讲授,也可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只有让学生充分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促进课堂听课效率的提高。
二、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结构
现代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形式不一。教师可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使用,或创造出一套适合自身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在历史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五步教学法”:第一步:学生预读课文,提出问题;第二步: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做书间笑记;第三步:教师精讲课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第四步:教师释疑;第五步:课堂练习或测验。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渗透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自读、自学能力有明显提高。
三、在自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传统教育观念只重视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忽视非智力因素对知识获得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自学活动中起着定向、维持、动力、强化等一系列重要作用,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一)树立学生自学信心
长期以来,家长和教师心中都存有这种观念:“教师教都不会,学生还能自学吗”,这种观念的误区是低估了学生,没有把他们当作发展中的人看待。学生自学信心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鼓励。教师的称赞有助于学生自觉克服缺点,学生会尽力和教师的评价保持一致性。教师应善于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其优势长处,帮助学生摆脱自卑心理,树立自信。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学习者和一个能学习的人。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启智于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艰苦的劳动。学习的最大乐趣在于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成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让学生乐学,教师首先要乐教。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材的插图和小字的生动描述较多,教师可充分利用它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大多数学生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这主要是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尤其是当代学生,优越的家庭条件,更是滋生了他们的畏难情绪。在科学的征途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学生的自学活动尤为如此,如果学生没有知难而进的坚强毅力,自学活动是难以维持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如介绍名人格言、警句,设计成绩对曲线图等,及时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尤其关爱意志力薄弱的差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体验。
培养自学能力是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流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是终身教育的老师、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无论知识更新周期如何缩短,科学技术发展如何迅猛,都能运用自学能力迎头赶上,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终身教育的发展要求人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到创新,就自然适应了未来发展的趋势,为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都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教育的目标愈来愈倾向于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增强。任何人在学校接受教育后已不可能受用终身了,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
长期以来,学生们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即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不教,学生也不会学。不少教师也传统地认为,课堂即教师讲堂,应多讲。但面对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经济时代,守旧,落后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要培养人的主体精神和主体意识。以人为主,注重的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树立自学信心,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呢?
一、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传统教学历来重视教法而忽视学法,现代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首先在于加强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讲新课前,让学生自学,预习课文,或要求对课文提问,或列出预习提纲,或在书中圈点,勾划。上新课前,教师应检查,由开始的强制预习逐步转为自觉预习,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的知识来源于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即读书应充分运用眼、耳、口、手、脑各器官,对课文内容进行圈、点、划、批、摘。向学生传授阅读教材的方法,如速读、精读、粗读、横读、纵读等。可列为专题讲授,也可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只有让学生充分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促进课堂听课效率的提高。
二、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结构
现代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形式不一。教师可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使用,或创造出一套适合自身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在历史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五步教学法”:第一步:学生预读课文,提出问题;第二步: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做书间笑记;第三步:教师精讲课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第四步:教师释疑;第五步:课堂练习或测验。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渗透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自读、自学能力有明显提高。
三、在自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传统教育观念只重视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忽视非智力因素对知识获得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自学活动中起着定向、维持、动力、强化等一系列重要作用,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一)树立学生自学信心
长期以来,家长和教师心中都存有这种观念:“教师教都不会,学生还能自学吗”,这种观念的误区是低估了学生,没有把他们当作发展中的人看待。学生自学信心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鼓励。教师的称赞有助于学生自觉克服缺点,学生会尽力和教师的评价保持一致性。教师应善于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其优势长处,帮助学生摆脱自卑心理,树立自信。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学习者和一个能学习的人。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启智于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艰苦的劳动。学习的最大乐趣在于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成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让学生乐学,教师首先要乐教。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材的插图和小字的生动描述较多,教师可充分利用它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大多数学生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这主要是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尤其是当代学生,优越的家庭条件,更是滋生了他们的畏难情绪。在科学的征途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学生的自学活动尤为如此,如果学生没有知难而进的坚强毅力,自学活动是难以维持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如介绍名人格言、警句,设计成绩对曲线图等,及时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尤其关爱意志力薄弱的差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体验。
培养自学能力是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流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是终身教育的老师、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无论知识更新周期如何缩短,科学技术发展如何迅猛,都能运用自学能力迎头赶上,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终身教育的发展要求人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到创新,就自然适应了未来发展的趋势,为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都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