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指出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要照顾全体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就数学课程来说,在同等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关注应该从作业的设计开始。如何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有效合理的分层设计,是广大小学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分层作业;小学数学;意义;现状;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一般会布置数学作业,但是就数学作业的形式来说,并没有形式上的差异,导致学生缺乏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为了将这一问题解决,调动学生完成数学作业兴趣,可以采取分层作业的这一形式,按照学生数学水平,设置科学的作业结构。这种分层设计作业的方式,将传统一刀切作业模式存在问题加以解决,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少数学学习压力。
一、分层作业的意义
对于传统的作业模式而言,不仅形式过于单一,还无法适应整个社会潮流的发展,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的更多要求,所以,分层作业逐渐替代传统作业模式,成为现阶段布置作业的主流模板。而具体的分层作业是指相关教师在进行具体的作业内容布置时,首先要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学习进度等情况来设置接受性高的作业,从而可以提高整个作业情况的完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做到全班学习进度的统一进程。每位同学的思考方式以及潜力都具有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环境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所造成,这些因素无疑都对教师形成较大的压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时,必须充分了解这种现象。而在分层作业模式出现后,不仅可以激发每位同学的学习潜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实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储备基础。
二、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1.缺乏明确的作业设计目标
现阶段,数学作业设计遇到的最大困扰就是目标不明确,而且绝大多数的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仍单纯地采用传统的作业模式,并没有对分层作业设计进行深度了解,对作业作用的认识只停留在表层层面,从而阻碍整个教学学习的进程。
2.作业开展形式过于单调
大部分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布置时,只是单纯要求学生对课后练习题进行分析和解答,甚至一些数学教师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试题作业,认为只要学生做的习题足够多,就可以有更高的成绩,但殊不知这样会损害学生对数学的热情,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禁锢学生的学习思想。
3.作业内容机械重复
我国长期的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限制着教师对计划方案的创新和调整,使得老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都紧紧围绕数学课本进行,而且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过于注重考频高的习题,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更多的数学难题,无法培养自身的数学解题思路和思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1.提高分层作业形式多样性
形式单一化是当前数学作业布置中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不仅会打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会严重降低数学作业的完成率,甚至会使得学生对数学形成厌恶情绪,因此,相关教师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时,一定要多样化发展。例如,在小学学生开始学习“倍的认识”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知识的不同掌握进行模式的调整,主要分为口头、书面和实践三类。这种模式对传统的作业形式进行了有效创新,前两类模式需要家长的配合,适合那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可以有效对知识进行巩固和记忆,而最后的实践作业是一种生活类作業,需要学生有着较好的生活常识,能够对生活内的各类知识进行逐步探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这种多样化的分层作业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拥有较多乐趣的前提下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还可以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作业完成度,提高数学成绩,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调整分层作业难度
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在难度的设定上受到极大地限制,这种现象主要是由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和学习进度的差异所造成的。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相关的数学教师可以对数学作业进行等级分化,分别将作业难度从低到高进行排序,为简单、适中、困难三种模式。第一个等级的练习题适合所有学生进行基础的夯实,而适中模式主要适用于中等成绩的学生,最后的困难模式主要为提高优等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和学习能力。例如,对于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本内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时,教师分别制定了简单、适中和困难三种模式,简单模式内的习题主要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简介和最基础的计算,适合加强所有同学对该课程的认知。而适中模式内,是当前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而在困难模式中,教师加入了思维逻辑题,主要目的是为训练优等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数学作业的完成效率,还可以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成绩。
3.做好分层作业评价工作
自信心对于每一位同学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还可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改善自主学习态度。然而学生一旦缺乏自信,不仅丧失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影响整个数学学习的进程,拖延整个班级的进度。因此,相关的数学教师必须对同学进行良好的教学评价,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数学难题的解答,还要充分利用分层作业模式来了解不同学生的情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师生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
结语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面对多样化的作业,孩子们也会轻松自愿接受,也会更乐意交出一份充满童趣和自我个性的作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更好发展。在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老师的教学质量也逐渐提高,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田景琼.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16,﹝3﹞.
关键词:分层作业;小学数学;意义;现状;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一般会布置数学作业,但是就数学作业的形式来说,并没有形式上的差异,导致学生缺乏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为了将这一问题解决,调动学生完成数学作业兴趣,可以采取分层作业的这一形式,按照学生数学水平,设置科学的作业结构。这种分层设计作业的方式,将传统一刀切作业模式存在问题加以解决,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少数学学习压力。
一、分层作业的意义
对于传统的作业模式而言,不仅形式过于单一,还无法适应整个社会潮流的发展,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的更多要求,所以,分层作业逐渐替代传统作业模式,成为现阶段布置作业的主流模板。而具体的分层作业是指相关教师在进行具体的作业内容布置时,首先要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学习进度等情况来设置接受性高的作业,从而可以提高整个作业情况的完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做到全班学习进度的统一进程。每位同学的思考方式以及潜力都具有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环境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所造成,这些因素无疑都对教师形成较大的压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时,必须充分了解这种现象。而在分层作业模式出现后,不仅可以激发每位同学的学习潜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实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储备基础。
二、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1.缺乏明确的作业设计目标
现阶段,数学作业设计遇到的最大困扰就是目标不明确,而且绝大多数的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仍单纯地采用传统的作业模式,并没有对分层作业设计进行深度了解,对作业作用的认识只停留在表层层面,从而阻碍整个教学学习的进程。
2.作业开展形式过于单调
大部分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布置时,只是单纯要求学生对课后练习题进行分析和解答,甚至一些数学教师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试题作业,认为只要学生做的习题足够多,就可以有更高的成绩,但殊不知这样会损害学生对数学的热情,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禁锢学生的学习思想。
3.作业内容机械重复
我国长期的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限制着教师对计划方案的创新和调整,使得老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都紧紧围绕数学课本进行,而且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过于注重考频高的习题,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更多的数学难题,无法培养自身的数学解题思路和思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1.提高分层作业形式多样性
形式单一化是当前数学作业布置中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不仅会打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会严重降低数学作业的完成率,甚至会使得学生对数学形成厌恶情绪,因此,相关教师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时,一定要多样化发展。例如,在小学学生开始学习“倍的认识”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知识的不同掌握进行模式的调整,主要分为口头、书面和实践三类。这种模式对传统的作业形式进行了有效创新,前两类模式需要家长的配合,适合那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可以有效对知识进行巩固和记忆,而最后的实践作业是一种生活类作業,需要学生有着较好的生活常识,能够对生活内的各类知识进行逐步探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这种多样化的分层作业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拥有较多乐趣的前提下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还可以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作业完成度,提高数学成绩,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调整分层作业难度
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在难度的设定上受到极大地限制,这种现象主要是由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和学习进度的差异所造成的。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相关的数学教师可以对数学作业进行等级分化,分别将作业难度从低到高进行排序,为简单、适中、困难三种模式。第一个等级的练习题适合所有学生进行基础的夯实,而适中模式主要适用于中等成绩的学生,最后的困难模式主要为提高优等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和学习能力。例如,对于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本内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时,教师分别制定了简单、适中和困难三种模式,简单模式内的习题主要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简介和最基础的计算,适合加强所有同学对该课程的认知。而适中模式内,是当前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而在困难模式中,教师加入了思维逻辑题,主要目的是为训练优等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数学作业的完成效率,还可以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成绩。
3.做好分层作业评价工作
自信心对于每一位同学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还可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改善自主学习态度。然而学生一旦缺乏自信,不仅丧失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影响整个数学学习的进程,拖延整个班级的进度。因此,相关的数学教师必须对同学进行良好的教学评价,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数学难题的解答,还要充分利用分层作业模式来了解不同学生的情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师生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
结语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面对多样化的作业,孩子们也会轻松自愿接受,也会更乐意交出一份充满童趣和自我个性的作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更好发展。在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老师的教学质量也逐渐提高,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田景琼.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