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今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蒙台梭利曾有一个精彩论断:儿童拥有一份吸收性心智。在生命的头六年里,儿童具有下意识的感受吸引能力,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角色游戏”正是将成人的这种社会性行为进行再现,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社会需要,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再现。我们要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功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发挥角色游戏的游戏功能,满足幼儿不同的心理需求
角色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其本意是不追求外在结果的自由玩耍,它强调的是自娱自乐,儿童在玩耍游戏中所反映的经验是零散的,是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别人经验的模仿和学习,是一种将外在经验逐步内化为自身经验的过程。角色间只是简单的系列而没有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儿童可以一会儿这样玩、一会儿那样玩,一个角色不参加并不会影响游戏的进行,从不同角度满足了幼儿不同的心理需求。
1、通过角色游戏体验成功的满足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当人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满足后,个体就会有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所以教师要注意满足每个幼儿的心理需要。我们的孩子希望处处像大人、做大人!这种心理需要和他们自身经验不足存在矛盾,而角色游戏则为解决幼儿心理上的这些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径。游戏中幼儿可以摆脱成人,按自己的意愿去当“奶奶”、“妈妈”、“警察”、“医生”,可以自己“烧菜”、“煮饭”,可以“开汽车”闯红灯,还可以开飞机。幼儿是完全自由和自主的,在游戏中幼儿没有压力的,他们可以主宰“生活”,任意摆弄物体,表现人物形象,反映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活动缓解了幼儿内心的紧张,对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通过角色游戏释放情绪的紧张感
与成人一样,幼儿也具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他们不会让不愉快的事情长期滞留在心中,在角色游戏中孩子能找到缓解情绪紧张,心理能量释放的地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女孩对着洋娃娃自言自语,男孩子们打沙袋,发泄他们对现实中某些人、事的不满情绪。“娃娃家”里爸爸正拉下娃娃的裤子打他屁股,嘴里还念念有词。在玩医院游戏时,许多幼儿喜欢玩“打针游戏”,这是幼儿将自己在打针时,受到的痛苦发泄到“打针”的活动中去。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幼儿通过游戏把精力和情绪发泄之后,他们的脸上总会露出一种愉快和满足的表情,情绪得到及时的宣泄,当然有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3、通过角色游戏消除心理的自卑感
幼儿角色游戏时的情绪行为能较真实地反映出幼儿心理的健康状态。添添玩性格孤僻,胆怯,做任何事情都缩手缩脚,不喜欢和同伴游戏。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不断给他创造成功的机会,融入到游戏的快乐中去。
孩子的一些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角色游戏得到治疗和矫正。辉辉也是一个胆小、怯懦的孩子,平时不爱说话,在角色区游戏后,晚上回家和爷爷奶奶开“一元钱超市”,她当推销员,一段时间后,这孩子在活动区变成了一个活跃分子!性格发生明显变化。对一些散漫的孩子可以有意识地请他在游戏中当警察等角色,让他指导大家排队买菜、提醒司机注意遵守交通规则等。
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心理得到了满足和愉悦。
二、发挥角色游戏的生活功能,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态度
游戏为幼儿模仿成人生活提供了机会,也为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态度提供了空间。
幼儿在轻松自在的游戏中逐步养成了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生活素质,不知不觉形成了良好的生活态度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
1、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自身良好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而习惯的养成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的。著名儿童教育家孙云晓说过:“儿童教育就是良好习惯的培养”。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游戏形式,深受各年龄班幼儿的喜爱,幼儿在游戏中心情愉快、思维活跃,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建立并遵守规则、掌握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自理自律能力。游戏时,由于角色的需要,幼儿要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袜、自己叠被子、自己收玩具、帮助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物品用完放回原处等,同时,孩子们在分工明确时,必须主动担任某一角色,做其该做的事情。
2、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对他人的良好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幼儿在游戏中角色意识鲜明,生活情节逼真,通过活动,既有自身心理的满足,又能逐步养成对他人的良好态度。比如“作客”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的就是礼仪习惯。
由于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各种情感。例如充当医生的角色、爸爸妈妈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情感。让孩子在游戏中悟出了为人的行为,逐步养成健康的心理态度。
三、 发挥角色游戏的社会功能,形成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
社会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凡是有利于达到增进幼儿社会认识,培养社会情感,促使社会行为技能发展目标的都可看作是社会教育的内容。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很大程度都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平常我们在幼儿园也看到幼儿教师组织同样的活动,先给幼儿提供游戏场景,然后创设游戏情节,最后幼儿开始游戏。幼儿通过这样的一个角色游戏从而对社会有所了解。如通过角色游戏中的接电话游戏让幼儿了解热线服务台等。为幼儿进入社会生活打下了基础。
1、在角色游戏中培养交往能力
幼儿教育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回归于幼儿的生活。开展类似“公共汽车”这样的角色活动,活动中“售票员”把“爷爷”、“奶奶”扶下车,在“车上”维持秩序等,幼儿通过“娃娃”与“长辈”的交往,“乘客”与“售票员”的交往,增添交往的兴趣,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2、在角色游戏中培养竞争能力
角色游戏中要进行角色的分配。角色游戏应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但这样会出现争抢角色的现象。怎么办?比较好的做法是让大家竞选,比比谁的组织能力强,谁掌握的实际情况最多。如:“商店里都有什么货物;一盒彩笔多少;短缺货物怎么办;遇到刁难的顾客应如何处理等。有时,还要由其他幼儿出题让他们竞争。赢方当选,输方下次争取,也可先让两人同时做售货员,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去竞争,最后让大家评议,谁的工作好。让幼儿在游戏中领略充满风险和竞争的现代社会生活。
3、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学会合作,主动合作,使身心健康发展,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娃娃家,爸拎着菜篮子、妈妈在做饭、孩子在给客人拿吃的东西,爸爸、妈妈和孩子是一家人,大家目标一致,互相关心体贴,这就是家庭合作。生活里还需要劳动合作,工作中还有团队合作等。通过各种角色游戏给幼儿启示。
总之,孩子在角色游戏中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体验成人的感受,这最初的、正确的、规范的体验,能给他们以美好的启迪,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所以我们老师应充分发挥角色游戏蕴含的功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发挥角色游戏的游戏功能,满足幼儿不同的心理需求
角色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其本意是不追求外在结果的自由玩耍,它强调的是自娱自乐,儿童在玩耍游戏中所反映的经验是零散的,是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别人经验的模仿和学习,是一种将外在经验逐步内化为自身经验的过程。角色间只是简单的系列而没有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儿童可以一会儿这样玩、一会儿那样玩,一个角色不参加并不会影响游戏的进行,从不同角度满足了幼儿不同的心理需求。
1、通过角色游戏体验成功的满足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当人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满足后,个体就会有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所以教师要注意满足每个幼儿的心理需要。我们的孩子希望处处像大人、做大人!这种心理需要和他们自身经验不足存在矛盾,而角色游戏则为解决幼儿心理上的这些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径。游戏中幼儿可以摆脱成人,按自己的意愿去当“奶奶”、“妈妈”、“警察”、“医生”,可以自己“烧菜”、“煮饭”,可以“开汽车”闯红灯,还可以开飞机。幼儿是完全自由和自主的,在游戏中幼儿没有压力的,他们可以主宰“生活”,任意摆弄物体,表现人物形象,反映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活动缓解了幼儿内心的紧张,对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通过角色游戏释放情绪的紧张感
与成人一样,幼儿也具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他们不会让不愉快的事情长期滞留在心中,在角色游戏中孩子能找到缓解情绪紧张,心理能量释放的地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女孩对着洋娃娃自言自语,男孩子们打沙袋,发泄他们对现实中某些人、事的不满情绪。“娃娃家”里爸爸正拉下娃娃的裤子打他屁股,嘴里还念念有词。在玩医院游戏时,许多幼儿喜欢玩“打针游戏”,这是幼儿将自己在打针时,受到的痛苦发泄到“打针”的活动中去。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幼儿通过游戏把精力和情绪发泄之后,他们的脸上总会露出一种愉快和满足的表情,情绪得到及时的宣泄,当然有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3、通过角色游戏消除心理的自卑感
幼儿角色游戏时的情绪行为能较真实地反映出幼儿心理的健康状态。添添玩性格孤僻,胆怯,做任何事情都缩手缩脚,不喜欢和同伴游戏。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不断给他创造成功的机会,融入到游戏的快乐中去。
孩子的一些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角色游戏得到治疗和矫正。辉辉也是一个胆小、怯懦的孩子,平时不爱说话,在角色区游戏后,晚上回家和爷爷奶奶开“一元钱超市”,她当推销员,一段时间后,这孩子在活动区变成了一个活跃分子!性格发生明显变化。对一些散漫的孩子可以有意识地请他在游戏中当警察等角色,让他指导大家排队买菜、提醒司机注意遵守交通规则等。
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心理得到了满足和愉悦。
二、发挥角色游戏的生活功能,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态度
游戏为幼儿模仿成人生活提供了机会,也为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态度提供了空间。
幼儿在轻松自在的游戏中逐步养成了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生活素质,不知不觉形成了良好的生活态度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
1、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自身良好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而习惯的养成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的。著名儿童教育家孙云晓说过:“儿童教育就是良好习惯的培养”。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游戏形式,深受各年龄班幼儿的喜爱,幼儿在游戏中心情愉快、思维活跃,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建立并遵守规则、掌握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自理自律能力。游戏时,由于角色的需要,幼儿要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袜、自己叠被子、自己收玩具、帮助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物品用完放回原处等,同时,孩子们在分工明确时,必须主动担任某一角色,做其该做的事情。
2、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对他人的良好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幼儿在游戏中角色意识鲜明,生活情节逼真,通过活动,既有自身心理的满足,又能逐步养成对他人的良好态度。比如“作客”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的就是礼仪习惯。
由于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各种情感。例如充当医生的角色、爸爸妈妈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情感。让孩子在游戏中悟出了为人的行为,逐步养成健康的心理态度。
三、 发挥角色游戏的社会功能,形成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
社会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凡是有利于达到增进幼儿社会认识,培养社会情感,促使社会行为技能发展目标的都可看作是社会教育的内容。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很大程度都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平常我们在幼儿园也看到幼儿教师组织同样的活动,先给幼儿提供游戏场景,然后创设游戏情节,最后幼儿开始游戏。幼儿通过这样的一个角色游戏从而对社会有所了解。如通过角色游戏中的接电话游戏让幼儿了解热线服务台等。为幼儿进入社会生活打下了基础。
1、在角色游戏中培养交往能力
幼儿教育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回归于幼儿的生活。开展类似“公共汽车”这样的角色活动,活动中“售票员”把“爷爷”、“奶奶”扶下车,在“车上”维持秩序等,幼儿通过“娃娃”与“长辈”的交往,“乘客”与“售票员”的交往,增添交往的兴趣,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2、在角色游戏中培养竞争能力
角色游戏中要进行角色的分配。角色游戏应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但这样会出现争抢角色的现象。怎么办?比较好的做法是让大家竞选,比比谁的组织能力强,谁掌握的实际情况最多。如:“商店里都有什么货物;一盒彩笔多少;短缺货物怎么办;遇到刁难的顾客应如何处理等。有时,还要由其他幼儿出题让他们竞争。赢方当选,输方下次争取,也可先让两人同时做售货员,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去竞争,最后让大家评议,谁的工作好。让幼儿在游戏中领略充满风险和竞争的现代社会生活。
3、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学会合作,主动合作,使身心健康发展,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娃娃家,爸拎着菜篮子、妈妈在做饭、孩子在给客人拿吃的东西,爸爸、妈妈和孩子是一家人,大家目标一致,互相关心体贴,这就是家庭合作。生活里还需要劳动合作,工作中还有团队合作等。通过各种角色游戏给幼儿启示。
总之,孩子在角色游戏中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体验成人的感受,这最初的、正确的、规范的体验,能给他们以美好的启迪,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所以我们老师应充分发挥角色游戏蕴含的功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