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y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以教材和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有两个载体: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这是以知识性为本的;学生课上发言是能力的载体,这是以创造性为本的。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除了正文以外,还有大量的小栏目,如“思考”、“探究”、“归纳”等等,这些小栏目都具有开放性的思维空间。用好这些小栏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通过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维能力。其次,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从初一开始,我每节课会拿出3-5分钟时间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代表发言。从学生的发言中,我会认真地挖掘发言内容中隐藏的知识点,并注意学生是如何评价的,最终要把讨论的范围扩大到全班。这对学生发散思维、参与意识的培养和锻炼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创新能力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现代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容量,而且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如教学《数据的描述》,可以用课件来展示各种统计图,这样既可节省画图的时间,又能很形象地反映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很快。同时,多媒体教学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三、层层深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指导观察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如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生对它理解有困难。教师可让学生准备10厘米、6厘米、8厘米、5厘米、4厘米、3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观察其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就直观地感知了“一个三角形如果两边平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它是直角三角形”,这样,学生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就有了清晰的认识。
  2、引导想象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如在学习《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故宫、长城、黄山、天安门、金字塔……,让学生观察其中有哪些图形,学生很快得出了结论。接着让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归类,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了,纷纷根据前面的知识作出了如下猜测:①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②分为柱体、锥体和球体等;③分为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等……这样更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3、强化问题意识,尝试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教材框架,对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梳理,对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比较,把握其内在联系。发散性思维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多方向思考,尽量向外发散,找到的答案越多越好,因为开卷考试试题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答案是多元的,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对同类问题要注意归纳、积累,要在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鼓励求异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想不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必须富于联想,好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独特、与众不同的思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勇于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勇于质疑,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本人教授“角平分线的性质”一节时一道例题最初是这样设计的:
  例:如右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D平分∠AOC,OE平分∠BOC,∠AOC=62°,求∠DOE的度数。
  学生很快得出了∠DOE=90°的结论,我正要往下面讲,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不用知道∠AOC=62°也能得出∠DOE=90°。”我当时非常高兴,因为他回答了我正要讲而未讲的问题。我让他讲述了推理的过程,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又借题发挥,随之改为:
  已知: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D平分∠AOC,OE平分∠BOC,∠AOB=150°,求∠DOE的度数。
  让学生写出证明,随后又变化如下:
  如图,OD平分∠AOC,OE平分∠BOC,求证:∠DOE=∠AOB。
  这样,通过一题多证和一题多变,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诱发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例如,有这样的一道题: 分解因式(a+b)2-12(a+b)+7。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我让他们先思考如何分解x2-12x+7,学生们很快得出了结论,从而诱发了学生瞬间的灵感,并进一步通过类比分解了(a+b)2-12(a+b)+7。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
其他文献
类比推理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能把人的认识从一个领域引伸进另一个领域,其应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更富有创造性,对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物理教学中,适当运用类比思维,对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识,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类比应用于物理概念的教学    类比是通过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比较,找出它们在一方面(特征、属性和关系)的类似点,从而把
期刊
有位学者曾说过,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将学生的大脑作为一个简单的容器,把课堂作为灌输和填鸭的场所,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如果那样的话,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将是不可避免的。相反,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的活动,想方设法去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自主地进行学习,就会让每一堂课都
期刊
大班额一直以来都是老师们头疼的问题,从教几年,笔者任课班级大多数也都在60人以上,再加上物理周课节数少,一个物理老师至少要任三个班的物理,方方面面的原因使得物理教学在遭遇大班额时整体教学效益往往不佳,下面笔者就大班额在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谈几点看法。  问题一:师生交流少,思想沟通极为缺乏。初二物理,按照规定一个班每周只有两节课,而每个班60多个学生,在这少少的两节课上,教师不可能照顾到
期刊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9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历史题的改卷工作,其中历史第39题被公认为是一道基础题,甚至有老师戏称是会考题。但该题的平均得分为10.78分,得分率仅为41%,令许多老师大吃一惊,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笔者试图通过对该题作一番个人的评析和思考,希望对以后的高考复习有所启示(具体题目参看浙江省高考文综卷)。    一、命题特点    1、从命题指导来看:  完全依据《考试说明》和《学科指导意
期刊
为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让思想政治课“活”起来,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勇敢改革,敢于创新,运用了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一枝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旧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想政治课的面貌焕然一新,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走出了课改的新路,形成了特色。但有所“得”,必有所“
期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掌握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越来越重要。现行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程教材,在编写上充分体现了注重人的发展、合作、探究的理念,给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和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搭建了平台。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我在这里结合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
期刊
健康及富有活力的课堂数学学习活动,具有现实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以改变学生认知方式的单一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建构主义的学习
期刊
一、让学生多想    学习必须学会思考,不思考就没有趣味。特别是数学课,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不要问题刚一提出,即刻要求回答。由于学生尚未深入思考,被动应付回答,结果当然不如人意。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特别是有价值、有份量的问题)之后,要给学生理解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活跃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先弄清已知条件及由此而得出哪些结果,要解答出问题,还缺少什么条件;再让学生把前后知识“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内容,它是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师采取管、卡、压等办法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从而老师独自满堂硬灌,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而且与教改相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管理“活”了、“动”了,传统的课堂秩序和管理也因此有了新的内涵和形态。但是,在这新旧课堂教学管理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教师放弃课堂秩序管理的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的提出,把语文课程目标指向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