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是作者对平面向量数量积这节课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及对实施方案的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案例;数学运算
一、案例背景
这是一所县级普通中学,这是普通中学中的高三年级普通班。按照惯例,学校要求每学期每位老师要上一节公开课,高三一轮复习课刚好进行到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学生基础差,学习热情不高,运算能力不够。本节课运算量大,又由于正在做市级课题<<提高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因而这一节课的重点就是在掌握数量积概念基础上,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算兴趣。
二、案例描述
课间,学生们按时走进多媒体教室。观察室内坐着一排排听课老师,学生们虽然隔着玻璃看不到听课老师,但是他们的心里还是有些紧张,就连平日里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安安静静的坐在座位上。为了调节气氛,我打开了音乐,放了一首欢快、轻松的音乐。上课铃响了,为了减少学生的胆怯,我首先提出了比较简单的第一组问题:1、什么是向量?2、数学上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向量?3、数学上如何用图形语言表示向量?这太容易了,同学们三言两语就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我也趁机表扬了他们。趁热打铁,我抛出了第二组问题:特殊角的余弦值分别为多少?1、零度的角2、三十度的角3、四十五度的角4、六十度的角,5、九十度的角,6、一百二十度的角,7、一百三十五度的角,8、150度的角,9、一百八十度的角。同学们回答问题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了,没有了拘束,没有了胆怯,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第三组问题1、什么叫做两向量的夹角?2、画出导学案上展示的两向量的夹角。第四组问题:1、如何求两向量的数量积?2、数量积运算率和运算性质是什么?完成导学案。期间引导学生通过分组抢答,上黑板板书,同台竞技等方式完成了本节课的随堂练习和直击高考。当两位同学板书完成后,其他学生进行优劣点评,指出运算过程中的得与失,通过比较使学生掌握了数量积在求解问题中的灵活应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表现很积极。
最后,归纳总结部分。学生从学到的知识点,运算数字的处理,式子的等价变形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了强化士气,我用下面一幅图结束了这节课。
三、案例分析
首先,本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能发挥学生的主觀能动性,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凸显了新教改的主题。以问题呈现的方式,抛出了四组问题,由易入难,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展开教学,充分考虑到了普通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状况。其次,善于管理课堂上学生的情绪,放音乐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胆怯,先抛出简单问题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结束寄语是为了巩固课堂上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
再者,本节课教师在板书中把关键性的结论、公式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我们知道,当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让两个同学对同一道题目进行计算,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使得每一种准确的计算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案例反思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1)学生能做的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围绕知识要点抛出问题后,学生思考分析,再求解。
(2)师生关系的融洽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再简单的问题,每当学生出现了失误,要鼓励他再接再厉,勇于向自己挑战,不讽刺挖苦学生,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3)对基础差的学生教学,要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的阶梯式教学,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不能操之过急,要对涉及到的前期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复习和巩固。
参考文献:
[1]严士建,王尚志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关键词: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案例;数学运算
一、案例背景
这是一所县级普通中学,这是普通中学中的高三年级普通班。按照惯例,学校要求每学期每位老师要上一节公开课,高三一轮复习课刚好进行到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学生基础差,学习热情不高,运算能力不够。本节课运算量大,又由于正在做市级课题<<提高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因而这一节课的重点就是在掌握数量积概念基础上,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算兴趣。
二、案例描述
课间,学生们按时走进多媒体教室。观察室内坐着一排排听课老师,学生们虽然隔着玻璃看不到听课老师,但是他们的心里还是有些紧张,就连平日里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安安静静的坐在座位上。为了调节气氛,我打开了音乐,放了一首欢快、轻松的音乐。上课铃响了,为了减少学生的胆怯,我首先提出了比较简单的第一组问题:1、什么是向量?2、数学上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向量?3、数学上如何用图形语言表示向量?这太容易了,同学们三言两语就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我也趁机表扬了他们。趁热打铁,我抛出了第二组问题:特殊角的余弦值分别为多少?1、零度的角2、三十度的角3、四十五度的角4、六十度的角,5、九十度的角,6、一百二十度的角,7、一百三十五度的角,8、150度的角,9、一百八十度的角。同学们回答问题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了,没有了拘束,没有了胆怯,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第三组问题1、什么叫做两向量的夹角?2、画出导学案上展示的两向量的夹角。第四组问题:1、如何求两向量的数量积?2、数量积运算率和运算性质是什么?完成导学案。期间引导学生通过分组抢答,上黑板板书,同台竞技等方式完成了本节课的随堂练习和直击高考。当两位同学板书完成后,其他学生进行优劣点评,指出运算过程中的得与失,通过比较使学生掌握了数量积在求解问题中的灵活应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表现很积极。
最后,归纳总结部分。学生从学到的知识点,运算数字的处理,式子的等价变形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了强化士气,我用下面一幅图结束了这节课。
三、案例分析
首先,本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能发挥学生的主觀能动性,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凸显了新教改的主题。以问题呈现的方式,抛出了四组问题,由易入难,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展开教学,充分考虑到了普通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状况。其次,善于管理课堂上学生的情绪,放音乐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胆怯,先抛出简单问题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结束寄语是为了巩固课堂上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
再者,本节课教师在板书中把关键性的结论、公式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我们知道,当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让两个同学对同一道题目进行计算,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使得每一种准确的计算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案例反思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1)学生能做的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围绕知识要点抛出问题后,学生思考分析,再求解。
(2)师生关系的融洽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再简单的问题,每当学生出现了失误,要鼓励他再接再厉,勇于向自己挑战,不讽刺挖苦学生,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3)对基础差的学生教学,要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的阶梯式教学,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不能操之过急,要对涉及到的前期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复习和巩固。
参考文献:
[1]严士建,王尚志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