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一次作文教学,针对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探讨,以期能给我们的写作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作文教学;捕捉;人物动作;感受;生活真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59
【写作设计理念】
国培专家在写作理论中说道:写作内容要围绕“真实的写作”展开。回到“真实的写作”是回到写作的本源,是在追寻写作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写作是什么?“真实的写作”是对“虚假的写作”的反拨,提出“真实的写作”即让写作回到常识、回到生活本身。具体的教学策略分别为:强化写作目的和对象意识,培育明晰恰切的文体感,写作全过程的关注和导控。
【写作情况分析】
绝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害怕写作文,就连最简单的一件事也写得不够详细、生动。之所以造成学生害怕写作,主要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能唤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及冲动,并且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序列训练方法。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也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古今中外,最好的文章都是作者心灵情感的自然流露。要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要关注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及话题。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写作?写作是什么?为强化写作的目的和对象意识,培育学生明晰的写作思路,写作全过程的关注和导控。为此,笔者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写作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及程序;理解人物通过动作描写的作用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选择学生最感兴趣又熟悉的生活小事进行动作描写的作文片断训练。(教学难点)
【写作实施】
首先,活动准备:课前让学生做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仔细思考做事的程序及感受;让学生课前的学习小组对自己最喜欢的事相互进行演练,小组成员相互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别人做事时的动作及程序并说说通过这些动作及程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小组内推选出演示得最好的一人及看别人表演而说得最好的一人。
其次,活动过程(20分钟)
美文回顾
1.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2.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柏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第三,独学要求(5分钟)
这段文字写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自读文段圈出文中的动词,说说文中运用这些动词的好处。作者从哪些角度来观察月夜行船所见到的景物的?运用哪些修辞来描写这些景物?对写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第四,学生展示(2分钟)
估计学生很快能说出:月夜行船;动词是:望见、跳下、拔、坐在、聚在、点开、磕、退后、上前出、架起、换、说笑、嚷、夹着。(尽量把机会让给C层学生回答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估计B和A层学生能说出(2分钟):文中的动词充分表现了双喜、阿发驾船技术的高超及“我”和小伙伴们愿望得以实现时的激动兴奋心情。
估计C层及B层的学生均能回答(2分钟):从嗅觉、触觉、视觉、听觉、感觉来写月夜行船的美丽景色;A层学生能回答:运用比喻修辞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的外形特点写得更生动形象。
教师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些动词并讨论(3分钟):文中的动词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这个问题比较难,给小组讨论(3分钟),学生应该会明白:不能调换位置。因为这些动词写的是月夜行船的整个过程,它是按照做事的先后次序写的,还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引导学生小结学习收获(3分钟),作者之所以能够把月夜行船的事情写得如此具体生动,原因有哪些?
(1)明确:可从多角度仔细观察事物;选择恰当的动词;事件过程要完整有序;恰当运用修辞(表现手法)
(2)导入: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刻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谁最能发现美并能感悟美。
(3)让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小组内推选出演示得最好的一人进行现场演示,然后让小组内说得最好的一人进行当场描述演示的过程。
要求:说话声音响亮;描述过程要完整有序;运用准确的动词及一两种修辞方法让语言生动形象。(10分钟)
(4)让小组长相互评价描述演示的情况并根据以上要求进行评价给分。(8分钟)
教师进行活动小结,评出最佳学习小组及个人。(2分钟)
【写作训练】
写作要求:认真观察教师在阳光下吹泡泡两次的情景,然后写出100字以上的片段作文;运用恰当的动词写清楚吹泡泡的过程;运用恰当的修辞把吹泡泡的场面描写得生动形(下转第63页)(上接第59页)象。(8分钟)
学生写4至5分钟后,教师边巡堂观察学生写作情况边个别指导并收集习作评讲范例。教师强调:有无恰当动词;过程是否详细;有无美的语言。然后让学生在组内利用2至3分钟时间进行习作交流。
【习作展示、点评】(7分钟)
第一,让学生以自愿的形式读自己的习作并让学生根据写作要求进行点评习作优缺点。
第二,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今天的这堂作文指导训练课,让同学们明白了语文学习,特别是写作训练离不开我们的生活。用宋朝著名学者朱熹的话来说就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形象说明了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所以,学生平时要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模仿我们课文中的精彩文段的写法进行写作训练,我们的作文水平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写作拓展延伸】
请学生课后再对照写作要求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批改后再交给教师检查。
【设计思路及反思】
本次写作活动,学生参与面很广、热情很高,而且觉得写作有趣又有章可循,不感到茫无头绪。语文原本就是来源于生活,写作指导及训练都应让学生回归生活,真切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教给学生阅读与模仿写作的方法,真正体现把教材当作范例来学,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这次写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观察生活、摹写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及写作兴趣,真正让写作回归生活的真实。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难易适度、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层递性比较强。从美文回顾的独学、展示、群学、方法总结再到学生演示、说话训练、点评,最后再让学生观察描写、交流、点评,这应该是做到了写作的自然生成。当然,课堂的艺术永远都是有遗憾的,这堂课也不例外,这堂课既有写作指导又有写作训练,在仅有的45分钟内进行,对我们农村的学生来说,时间还是显得不够充裕,如果用两节课效果会更好些。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柳城县民族中学 545200)
关键词:作文教学;捕捉;人物动作;感受;生活真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59
【写作设计理念】
国培专家在写作理论中说道:写作内容要围绕“真实的写作”展开。回到“真实的写作”是回到写作的本源,是在追寻写作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写作是什么?“真实的写作”是对“虚假的写作”的反拨,提出“真实的写作”即让写作回到常识、回到生活本身。具体的教学策略分别为:强化写作目的和对象意识,培育明晰恰切的文体感,写作全过程的关注和导控。
【写作情况分析】
绝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害怕写作文,就连最简单的一件事也写得不够详细、生动。之所以造成学生害怕写作,主要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能唤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及冲动,并且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序列训练方法。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也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古今中外,最好的文章都是作者心灵情感的自然流露。要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要关注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及话题。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写作?写作是什么?为强化写作的目的和对象意识,培育学生明晰的写作思路,写作全过程的关注和导控。为此,笔者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写作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及程序;理解人物通过动作描写的作用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选择学生最感兴趣又熟悉的生活小事进行动作描写的作文片断训练。(教学难点)
【写作实施】
首先,活动准备:课前让学生做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仔细思考做事的程序及感受;让学生课前的学习小组对自己最喜欢的事相互进行演练,小组成员相互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别人做事时的动作及程序并说说通过这些动作及程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小组内推选出演示得最好的一人及看别人表演而说得最好的一人。
其次,活动过程(20分钟)
美文回顾
1.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2.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柏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第三,独学要求(5分钟)
这段文字写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自读文段圈出文中的动词,说说文中运用这些动词的好处。作者从哪些角度来观察月夜行船所见到的景物的?运用哪些修辞来描写这些景物?对写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第四,学生展示(2分钟)
估计学生很快能说出:月夜行船;动词是:望见、跳下、拔、坐在、聚在、点开、磕、退后、上前出、架起、换、说笑、嚷、夹着。(尽量把机会让给C层学生回答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估计B和A层学生能说出(2分钟):文中的动词充分表现了双喜、阿发驾船技术的高超及“我”和小伙伴们愿望得以实现时的激动兴奋心情。
估计C层及B层的学生均能回答(2分钟):从嗅觉、触觉、视觉、听觉、感觉来写月夜行船的美丽景色;A层学生能回答:运用比喻修辞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的外形特点写得更生动形象。
教师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些动词并讨论(3分钟):文中的动词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这个问题比较难,给小组讨论(3分钟),学生应该会明白:不能调换位置。因为这些动词写的是月夜行船的整个过程,它是按照做事的先后次序写的,还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引导学生小结学习收获(3分钟),作者之所以能够把月夜行船的事情写得如此具体生动,原因有哪些?
(1)明确:可从多角度仔细观察事物;选择恰当的动词;事件过程要完整有序;恰当运用修辞(表现手法)
(2)导入: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刻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谁最能发现美并能感悟美。
(3)让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小组内推选出演示得最好的一人进行现场演示,然后让小组内说得最好的一人进行当场描述演示的过程。
要求:说话声音响亮;描述过程要完整有序;运用准确的动词及一两种修辞方法让语言生动形象。(10分钟)
(4)让小组长相互评价描述演示的情况并根据以上要求进行评价给分。(8分钟)
教师进行活动小结,评出最佳学习小组及个人。(2分钟)
【写作训练】
写作要求:认真观察教师在阳光下吹泡泡两次的情景,然后写出100字以上的片段作文;运用恰当的动词写清楚吹泡泡的过程;运用恰当的修辞把吹泡泡的场面描写得生动形(下转第63页)(上接第59页)象。(8分钟)
学生写4至5分钟后,教师边巡堂观察学生写作情况边个别指导并收集习作评讲范例。教师强调:有无恰当动词;过程是否详细;有无美的语言。然后让学生在组内利用2至3分钟时间进行习作交流。
【习作展示、点评】(7分钟)
第一,让学生以自愿的形式读自己的习作并让学生根据写作要求进行点评习作优缺点。
第二,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今天的这堂作文指导训练课,让同学们明白了语文学习,特别是写作训练离不开我们的生活。用宋朝著名学者朱熹的话来说就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形象说明了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所以,学生平时要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模仿我们课文中的精彩文段的写法进行写作训练,我们的作文水平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写作拓展延伸】
请学生课后再对照写作要求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批改后再交给教师检查。
【设计思路及反思】
本次写作活动,学生参与面很广、热情很高,而且觉得写作有趣又有章可循,不感到茫无头绪。语文原本就是来源于生活,写作指导及训练都应让学生回归生活,真切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教给学生阅读与模仿写作的方法,真正体现把教材当作范例来学,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这次写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观察生活、摹写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及写作兴趣,真正让写作回归生活的真实。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难易适度、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层递性比较强。从美文回顾的独学、展示、群学、方法总结再到学生演示、说话训练、点评,最后再让学生观察描写、交流、点评,这应该是做到了写作的自然生成。当然,课堂的艺术永远都是有遗憾的,这堂课也不例外,这堂课既有写作指导又有写作训练,在仅有的45分钟内进行,对我们农村的学生来说,时间还是显得不够充裕,如果用两节课效果会更好些。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柳城县民族中学 545200)